《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

《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史知识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文史知识
  • 历史
  • 文化
  • 知识
  • 合订本
  • 2014年
  • 限量版
  • 杂志
  • 文集
  • 普及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08453
商品编码:1112546376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史知识(2014年合订本 套装共2册)

定价:150.00元

作者:文史知识编辑部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01108453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文史知识》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坚持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准确、生动、有用的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办刊宗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文史知识(2014年合订本 套装共2册)》系《文史知识》杂志2014年全年的合订本,包含了《文史知识》杂志2014全年1-12期的所有内容。

目录


《文史知识(2014年合订本 1-6)》:
中餐的由来与味道的哲学
各擅盛美的地方饮食
清宫的宗亲筵宴
兼容并蓄:清代的川菜演变
从西湖醋鱼看杭州饮食
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
慷慨有不可胜言之悲
——读曹植《赠白马王彪》
草木有本心
——张九龄《感遇》二首的别致之处
还原鸿门宴
仇恨是一柄双刃利剑
——伍子胥的人格和意义
武则天的铁杆忠臣——崔融
被误读的上官婉儿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桃符
历代帝王庙的元世祖祭祀
庾信《哀江南赋序》讲录(第四讲)
学识、才情与心曲
——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
昆曲的新美学(上)
旧京伶界漫谈(十五):旧京演戏的场所
东瀛访书纪事(一):京阪书房
一一李白《静夜思》的异文
红烛背
“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小问题
一一读《水浒传》零札
仁政旗号下的“录囚”

《文史知识(2014年合订本 7-12)》:
古代婚姻择偶观漫谈
东汉夫妻关系中的男性与女性
明洁小说戏曲中的家庭婚恋观
婚姻与贞操:“五四”前后知识界的贞操观
但愿长醉不复醒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片读
妙远不测的送行之辞
——韩愈《送孟东野序》
欧阳修《秋声赋》讲录(第三讲)
话说“穹庐”
秀才的变迁
撒帐祈子
人鬼狐三角恋中的真情挚爱
——说《聊斋·莲香》
昆曲表演简史(下)
把大众的东西反馈给大众
——来新夏先生的草根学术情结
美如斯人——吾师来新夏
非令壮丽无以重威
——汉代石雕的艺术语言
清宫书籍经卷装裱用锦
《庄子·逍遥游》中的“神人无功”
浅谈赵之谦的书画印
《大唐西域记》:历史、故事与传奇(四)
质子、质子宝藏与汉天子
东瀛访书纪事(七):新村堂
——单疏本《论语集解》与《管子纂诂》
白居易和他的林园双鹤(上)
124刑天舞干戚?

作者介绍


文摘


《文史知识(2014年合订本 套装共2册)》:
这么一个高高大大的英俊男子,所以情不自禁地、不顾一切地就恋上他了,她恋得很不理智,她也不了解武松,武松对男女之情很麻木,不是对情场有呼应的人,她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遇到西门庆时她已经失恋了一次,绝望了一次。而西门庆长得很帅,又很懂男女之情,使潘金莲生理和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对他,潘金莲不是对武松那种向往,而是半推半就,顺水推舟。在《游街》里,潘金莲眼看到武松,跟挑帘眼看到西门庆是不同的,然后武松不要她,她跟武松吵架,你不要我,我就跟你对骂,你骂我是狗,我骂你是狼,她是这种性格,这就是潘金莲,她是底层的女子,所以是无所顾忌的。我觉得潘金莲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坏女人,她也受尽了侮辱,嫁给了武大,现在这个社会,这么一个美貌女子嫁给一个侏儒,确实让人感觉很辛酸,她爱上武松也情有可原,她勾上了西门庆也是女子的无可奈何,她错就错在毒死了武大郎,变成了杀人犯,自己是受害者,又害了比她更苦的受害者,质变了,那以后她就要从一个女子变成一个邪的女子。《游街》的时候她还是很正常的。但是她不如意,武大跟叔叔就讲,让潘金莲出来跟他见一面,毕竟是武松正经的嫂嫂。潘金莲也不知道他到底长的什么样,但是是叔叔.她就得整整装。
在《戏叔》中,她备了酒等武松出来,兴高采烈,拿了酒。然后调戏武松,武松骂她,“嫂嫂,我哥哥若有风吹草动,我这眼睛认得你是嫂嫂,拳头不认识你”,他有点火了,“我岂能做伤风败俗的”,她心里很沮丧,却装得什么都没有:“伤风败俗,什么叫伤风败俗?”她其实心里肯定很失落,可却不示弱,你凶我比你更凶。一般女子肯定逃回去了,打虎都打得死还打不死你,她不是,她是潘金莲,武松你过来,你不要认岔了人。
这就是潘金莲,她跟西门庆见面与跟见武松的《游街》不同,竹竿掉在西门庆头上,他抬头看见潘金莲就傻了,潘金莲就知道这个人有来头了,对她有意思了,她也很得意。这是所谓的坏女人。说是坏女人,坏里头也有让人可以同情的一面,我看电视剧每一个杀人犯都不是生来就是杀人犯,有一个过程,有一个偶然的事发。我想她不嫁给武大,也会平安过一辈子,即使嫁给了武大,没有西门庆的挑逗也不会杀死武大,一个人的命运没有处理好,造成了悲剧。
……

序言



《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 一部凝聚时光,汇聚智慧的文史瑰宝 历经岁月沉淀,精心编纂而成,《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并非简单地将一年间的优秀文章集合,而是一次对历史脉络的深度梳理,对文化精髓的虔诚探寻,对人文精神的深刻体悟。它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又似一座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发掘出新的惊喜。本书集结了2014年度《文史知识》杂志中最具深度、广度、思想性和学术价值的文章,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民俗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广大文史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对中华文明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份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可读性强的精神食粮。 穿越时空,洞悉古今之变 翻开本书,读者将仿佛踏上一条蜿蜒曲折的时空长河,从遥远的先秦时代,穿越秦汉的雄浑,魏晋的风骨,唐宋的繁华,明清的跌宕,直至近现代风云激荡的变革。本书的研究者们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笔触,剖析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与影响,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时代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捕捉那些鲜活的细节,从微观的个体命运中窥见时代的缩影。 例如,对于古代帝王,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其功过,而是深入探究其治国理念、权力运作机制,以及其决策背后的时代局限与个人选择。对于社会变迁,书中则会细致描摹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思想观念的碰撞与融合。我们不仅能了解到王朝的兴衰更替,更能体会到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精神气质,以及那些驱动历史前进的深层力量。 在古代史的篇章中,您或许能跟随学者们走进古战场,感受金戈铁马的壮阔;您或许能漫步于古都的街巷,体验市井的烟火与繁华;您或许能聆听先贤的教诲,体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博大精深。对于近现代史,本书的视角同样多元而深刻。它不仅关注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军事斗争,更着力于挖掘社会结构的变化、思想启蒙的进程、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从辛亥革命的开端,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本书都力求从更广阔的视角、更细致的层面去解读,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是如何从屈辱走向复兴,从落后走向发展的。 探寻文化之根,感悟文明之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更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构成中华文明核心的文化元素。本书的文章涉及广泛,从文字的演变到诗歌的韵律,从绘画的意境到音乐的旋律,从建筑的风格到器物的形制,从民俗的传承到信仰的变迁,无不体现出作者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与专业洞察。 在文化史的部分,您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符号,其发展演变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您将欣赏到唐诗宋词的绝美意境,理解古代文人如何以文字抒发情怀、寄托理想。您还将探索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感受水墨丹青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本书不仅关注“大艺术”,也同样关注那些“小而美”的文化现象。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的服饰、饮食、节日习俗,书中也会有深入的探讨,这些看似琐碎的文化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梳理与解读。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学说的精髓,在本书的文章中得到重新审视与阐释。学者们不仅会介绍其基本思想,更会探讨这些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在不同时代的解读,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对于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题深入,视界开阔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每一篇入选的文章,都是作者在该领域经过长期钻研、积累的成果。它们往往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或学术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论证。 您或许会读到关于某个古代王朝的宫廷秘史,揭示权力斗争的复杂与人性的幽暗;您或许会跟随学者们走进某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选择背后的动机与挣扎;您或许会探讨某个古代学术流派的起源与发展,感受思想碰撞的火花;您或许会审视某种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领略古人的匠心独运。 本书的作者团队,汇聚了众多在文史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和充满活力的新锐研究者。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更具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善于从新的史料、新的角度出发,提出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限量珍藏,价值非凡 《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不仅是一部内容的宝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精品。本次合订本的出版,旨在将2014年度的精华集结,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而权威的参考。其限量发行的特性,更增添了其独特的价值,使其成为献给所有热爱文史、珍视文化的朋友的珍贵礼物。 本书的装帧设计精美,内文排版考究,印刷清晰,纸质优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体现其高端的品质。无论是作为个人收藏,还是作为馈赠亲友的文化礼品,都显得格外体面与有意义。 阅读的价值:启迪智慧,涵养品格 阅读《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绝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次涤荡心灵、启迪智慧的旅程。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更能理解当下的处境与挑战;通过对文化的细致体悟,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更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通过对思想的反复咀嚼,我们能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涵养高尚的人格品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浮躁与浅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本书所呈现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谨考证的学术研究,是穿越时空的思想传承。它能够帮助我们沉静下来,回归思考,去理解那些宏大的历史进程,去感受那些细腻的人文情怀,去探索那些深刻的生命意义。 《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书。它将陪伴您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在文化的海洋里畅游,在思想的殿堂里探索。它将成为您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您精神世界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相信,一旦您翻开这本书,您便会被它所蕴含的知识、智慧与魅力所深深吸引,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无与伦比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一场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合订本”听起来总有点像是过时的产物。然而,一打开,就被其中的严谨所折服。我最近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所以特别关注了这方面的内容。书中关于唐律的分析,非常到位,它不仅解释了法律条文本身,还深入剖析了这些法律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影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亲亲相隐”等原则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判例和官方文献,让我们能够看到法律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表现。这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将法律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解读,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另外,关于古代的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的介绍,也非常精彩。它揭示了这些制度是如何形成、演变,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套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引导我去探索那些复杂的历史议题。

评分

天知道我是怎么翻出这套《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的,大概是整理书柜时,被它古朴厚重的封面吸引住了。我向来不是那种追逐潮流的人,反而更喜欢沉浸在过往的时光里,感受那些沉淀下来的智慧和韵味。打开这套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刷质量,纸张的触感温润,字迹清晰,即便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书墨香,这对于我这种老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翻阅其中的篇章,那些曾经在我脑海中模糊的ceased historical events and figures,似乎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服饰演变的那一部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秦汉到明清,不同朝代服饰的材质、色彩、款式如何随着社会制度、文化思潮而悄然改变。我仿佛看到了汉代霓裳羽衣的飘逸,唐代雍容华贵的华丽,宋代素雅精致的淡泊,以及明代华丽繁复的宫廷风范。这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历史的缩影,是社会风貌的直观体现。读完这一部分,我对历史的认知又深了一层,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物,而是渗透着生活气息的生动画面。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文史读物,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做到了这一点。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演变的部分。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作者没有简单地介绍他们的学说,而是试图去揭示这些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相互影响、融合,并最终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道家思想的现代解读”的探讨,作者尝试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当代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读这些文字,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反思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可以不断被解读和重塑的。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评分

我对这套《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冰冷地陈列事实,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文人的生平故事。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帝王将相,而是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比如,书中对李白一生漂泊不定,却依然保持浪漫情怀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诗仙”。还有苏轼,他在仕途上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心生敬佩。作者并没有回避他们生活中的困境和苦难,而是用一种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书写,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那个时代的局限下,依然有许多灵魂在闪闪发光。读这些文字,我常常会感同身受,仿佛与那些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事件的堆叠,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汇聚,是人类情感的抒发。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套《文史知识》2014年限量合订本,可能就是些泛泛而谈的历史随笔,没想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我特别被其中关于古代科技发展的那几个专题深深吸引。比如,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一章,详细地介绍了从甲骨文时期的占卜星象,到汉代的《太初历》,再到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每一步的进步都伴随着无数先贤的智慧和汗水。我以前总觉得古代人观测星象就是靠肉眼,殊不知其中蕴含着如此精密的计算和观测仪器。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这个理工科背景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古代的冶金技术、建筑工艺,甚至还有一些古代的医学成就。我一直对这些古老的技艺充满好奇,而这套书就像一座宝库,为我打开了通往古人智慧殿堂的大门。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让我忍不住一页一页地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