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塑料注塑模具經典結構180例》匯集180例國內外先進而實用的經典模具,展示模具結構特點。涵蓋塑料注塑模具的多種類型,2D和3D相閤,詳述模具結構,介紹模具設計方法和工作原理,評述模具設計優缺點。重點突齣,圖麵清晰簡潔。
內容簡介
《塑料注塑模具經典結構180例》匯集瞭180例國內外先進而實用的經典模具,采用2D和3D相結閤的形式,以結構為主理論為輔,再加以簡明的文字敘述,詳細介紹瞭各例模具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全書共分10章,主要按照模具的結構類型進行分類,包括後模滑塊與斜頂機構、前模滑塊機構、後模內滑塊機構、滑塊二次抽芯機構、滑塊中做頂齣機構、二次頂齣機構、前模頂齣與斜頂機構、熱流道機構、脫螺紋機構和圓弧抽芯機構,涵蓋瞭塑料注塑模具的多種類型。書中的每一副模具都體現瞭各自的特點和難點,並通過瞭大批量的實際生産驗證,結構閤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
《塑料注塑模具經典結構180例》在編寫過程中,為瞭突齣重點,使圖麵更加清晰簡潔,特意對一些比較復雜和大型的模具圖形進行瞭適當簡化,望讀者理解。
《塑料注塑模具經典結構180例》內容通俗,易學易懂,適用於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和大專院校模具專業的師生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塑料注塑模具結構的基本分類和概述
1.1 概述
1.2 塑料注塑模具結構的基本分類
1.3 塑料模具熱流道係統介紹
第2章 後模滑塊與斜頂機構20例
2.1 滑塊機構與斜頂機構介紹
2.2 實用範例
範例1 無繩電話主機麵殼三麵滑塊機構
範例2 電子插件彈簧斜頂機構
範例3 電池後蓋彈簧斜頂機構
範例4 轎車儀錶框隧道式滑塊機構
範例5 反光鏡裝飾圈推塊式滑塊機構
範例6 汽車接插件滑塊中進膠機構
範例7 顯示器框架斜頂中做頂齣塊機構
範例8 咖啡壺手柄蓋斜頂中做頂齣塊機構
範例9 餐用攪拌機杯子哈夫式滑塊機構
範例10 汽車儀錶框四麵滑塊機構
範例11 汽車儀錶框針閥式熱流道機構
範例12 圓筒無頂闆滑塊機構
範例13 電熱杯外殼液壓缸滑塊機構
範例14 咖啡壺手柄液壓缸抽芯機構
範例15 相機外殼液壓缸抽芯機構
範例16 汽車內飾條活動抽芯機構
範例17 分水器殼體液壓缸斜抽芯機構
範例18 浮動式滑塊液壓缸抽芯機構
範例19 轎車後視鏡外殼液壓缸滑塊機構
範例20 吸塵器噴水槍外殼滑塊脫螺紋機構
第3章 前模滑塊機構20例
3.1 前模滑塊機構簡介
3.2 實用範例
範例1 轎車儀錶盒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2 相機配件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3 健身器控製器底蓋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4 遙控器底殼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5 電動剃須刀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6 轎車遮陽闆掛鈎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7 汽車內頂燈麵殼前模內滑塊機構
範例8 電子詞典底殼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9 三頭連接器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10 充電器底殼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11 前模內滑塊鎖緊塊中進膠機構
範例12 鏇鈕前模八麵滑塊機構
範例13 咖啡機外殼大型哈夫塊機構
範例14 電動車電瓶外殼前模哈夫塊機構
範例15 螺紋接頭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16 汽車霧燈燈體前模液壓缸抽芯機構
範例17 冰箱櫃前模滑塊雙液壓缸機構
範例18 手機電池蓋前模內滑塊機構
範例19 翻蓋手機主機麵蓋前模內滑塊機構
範例20 電動機排氣罩前模滑塊機構
第4章 後模內滑塊機構20例
範例1 基本內滑塊小結構兩例
範例2 電話機底殼後模滑塊機構
範例3 手機座充內滑塊機構
範例4 飲料瓶瓶蓋內滑塊機構
範例5 汽車開關麵闆復閤式抽芯機構
範例6 反視鏡後蓋液壓缸抽內滑塊機構之一
範例7 反視鏡後蓋液壓缸抽內滑塊機構之二
範例8 鏇鈕帽內滑塊機構
範例9 按鈕帽內滑塊機構
範例10 球杆接頭內滑塊機構
範例11 汽車轉嚮燈燈體內滑塊機構
範例12 保護底座內滑塊機構
範例13 汽車前頂燈燈體內滑塊機構
範例14 螺母內滑塊機構
範例15 插座內滑塊機構
範例16 禮品盒上蓋內滑塊機構
範例17 手機電池盒內滑塊機構
範例18 粉碎機杯蓋後模滑塊機構
範例19 打漿機杯蓋後模滑塊機構
範例20 對講機上蓋後模滑塊機構
第5章 二次抽芯與滑塊頂齣機構30例
範例1 VCD配件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2 摩托車手柄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3 電熱杯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4 紐扣下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5 手機翻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6 電子詞典下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7 裝飾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8 水壺手柄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9 車燈清洗器支架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0 手錶殼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1 車燈轉嚮控製杆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2 轎車遮陽闆掛鈎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3 轎車電氣插座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4 汽車固定支架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5 轎車變速器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6 反光鏡後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7 後視鏡外殼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8 梭子手柄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19 腳踏蓋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20 電熨鬥外殼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21 冰箱抽屜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22 數碼相機後殼二次抽芯機構
範例23 電子按鈕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範例24 開關框架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範例25 噴嘴固定蓋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範例26 汽車前燈導嚮塊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範例27 手機麵殼滑塊中做頂齣機構(一)
範例28 手機麵殼滑塊中做頂齣機構(二)
範例29 防護罩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範例30 計時器外殼滑塊中做頂齣機構
第6章 前模頂齣與斜頂機構20例
範例1 遊戲機外殼前模頂齣機構
範例2 汽車連接器前模頂齣機構
範例3 汽車連接支架前模頂齣機構
範例4 桶蓋倒裝模液壓缸頂齣機構
範例5 冰箱頂盤倒裝模機構
範例6 保護蓋倒裝模機構
範例7 復印機蓋倒裝模機構
範例8 化妝盒蓋倒裝模機構
範例9 報話機下蓋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0 對講機充電座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1 翻蓋手機主機身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2 充電器內殼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3 手機前蓋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4 傳輸機驅動器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5 電子監控器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6 電子集控器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7 手機麵殼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8 汽車燈箱底座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19 手機後蓋前模斜頂機構
範例20 汽車遮陽闆前模斜頂機構
第7章 二次頂齣機構20例
範例1 開關按鈕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2 水果盤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3 散熱器底座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4 水壺蓋子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5 計算器按鈕超速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6 離閤器調整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7 電話機底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8 變極適配器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9 無繩電話主機內支架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0 開關鏇鈕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1 轎車前頂燈燈體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2 轎車後頂燈燈體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3 微波爐門框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4 電熱水煲上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5 微控開關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6 汽車儀錶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7 汽車遮陽闆裝飾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8 汽車覆蓋闆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19 遮陽闆反視鏡翻蓋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20 微波爐支撐腳二次頂齣機構
第8章 特殊機構綜閤類20例
範例1 化妝品瓶蓋強製脫模機構
範例2 手電筒外殼抽型腔機構
範例3 汽車接插件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4 微波爐控製麵闆傾斜式頂齣機構
範例5 汽車儀錶框傾斜式頂齣機構
範例6 電器裝飾蓋液壓缸傾斜式頂齣機構
範例7 水壺把手特殊抽芯機構
範例8 咖啡壺手柄蓋液壓缸抽芯機構
範例9 轎車天綫蓋傾斜式抽型腔機構
範例10 轎車天綫蓋傾斜式頂齣機構
範例11 斜齒輪鏇鈕鏇轉頂齣機構
範例12 注射器針管前模推闆機構
範例13 溫度計上蓋斜內滑塊機構
範例14 光縴杯杯膽前模滑塊機構
範例15 相機前殼特殊抽芯機構
範例16 探頭固定座特殊斜頂機構
範例17 咖啡壺外殼特殊內滑塊機構
範例18 汽車座椅扶手倒裝模機構
範例19 電熱杯外殼特殊二次頂齣機構
範例20 斜齒輪鏇轉頂齣機構
第9章 自動脫螺紋機構20例
9.1 自動脫螺紋機構簡介
9.2 實用範例
範例1 香水瓶蓋外殼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2 淋浴器掛牆座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3 淋浴器花灑噴頭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4 化妝品瓶蓋裝飾圈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5 茶杯蓋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6 淋浴器轉接頭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7 化妝品瓶蓋液壓馬達脫螺紋機構
範例8 油隔底蓋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9 淋浴器掛牆蓋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10 電器按鈕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11 螺紋墊圈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12 離閤器定位蓋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13 口紅螺鏇蓋螺鏇杆脫螺紋機構
範例14 水壺蓋液壓缸齒條脫螺紋機構
範例15 六角螺母液壓缸齒條脫螺紋機構
範例16 化妝品瓶內蓋液壓缸齒條脫螺紋機構
範例17 鋼筆內套液壓缸齒條脫螺紋機構
範例18 電器轉接頭滑塊脫螺紋機構
範例19 油箱轉接蓋滑塊脫螺紋機構
範例20 排氣閥主體滑塊脫螺紋機構
第10章 圓弧抽芯機構10例
範例1 淋浴器花灑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2 轎車電子綫路轉接管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3 彎管接頭連杆式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4 淋浴露升降瓶蓋圓弧抽芯 機構
範例5 塑料水龍頭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6 水槍噴管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7 電器緩衝器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8 花灑過濾芯子連杆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9 花灑過濾芯子擺動式液壓缸圓弧抽芯機構
範例10 90°彎管接頭圓弧抽芯機構
精彩書摘
2)成型機構。成型機構是與塑料産品直接接觸的部分,包括前後模模仁、鑲件、滑塊、斜頂等機構。
3)頂齣機構。頂齣機構包括頂針、頂塊、司筒、頂針固定闆、頂針墊闆、復位杆等機構。
4)導嚮機構。導嚮機構包括導柱、導套、頂闆復位杆、頂闆導柱、頂闆導套等機構。對於要求較高的模具,有時還應另外增加輔助導嚮機構,如錐麵精定位、直麵精定位、圓錐精定位等。
5)冷卻係統。冷卻係統主要是循環水路,有油冷、水冷、空氣冷等。有些模具需要加熱,可利用冷卻水路來進行加熱。
6)排氣係統。排氣係統主要有排氣槽、排氣針、排氣鑲塊、排氣閥等部分機構。1.3 塑料模具熱流道係統介紹
熱流道係統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塑料成型澆注係統,主要藉助於加熱裝置和電子溫控係統使澆注係統中的熔融塑料不發生凝固,從而平穩有序地將塑料填充到模具型腔中。在沒有注塑壓力的情況下,熔融塑料不會自動流動,也不會隨著塑料製品的脫模産生拉絲、溢流等現象,所以熱流道模具又稱無流道或少流道模具。
長期以來,塑料模具的澆注係統一直都使用冷流道將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生産力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的注塑模具存在很多弊端,其中流道廢料的産生使成型周期加長,生産效率低下,直接導緻成本的增加。隨著3D軟件的産生,塑料製品的結構越來越復雜,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傳統模具在成型工藝上已難以滿足現代産品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考慮采用其他技術工藝。19世紀50年代末,美國公司發明瞭熱流道注塑成型模具技術,從而掀起瞭模具工業的一次革命。特彆是近年來微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溫控箱的發明,使熱流道係統已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
1.熱流道和冷流道的優勢對比
(1)冷流道
1)在注塑填充過程中,由於料流前端的熱量不斷損耗,料流錶麵産生凝固,注塑壓力損失較大,直接影響到注塑機的使用壽命。
2)在注塑填充過程中,由於料流前端的熱量不斷損耗,料流錶麵産生凝固,造成注入模具中的塑料溫度不均勻,可能直接導緻成型後的塑料製品齣現料花、熔接痕、變形、翹麯、凹陷、填充不滿等一係列問題,使塑料製品無法達到要求。
3)由於冷流道的産生,迫使工廠需設立專門的廢料二次加工設備,造成人力、物力和材料的浪費。
4)有些模具結構存在澆口和塑料製品不能自動分離的問題,需增加修剪澆口工序,自動化程度低。
5)模具冷卻時間長,填充時間長,造成生産效率低下。
前言/序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餘年來,模具工業在我國得到瞭迅速發展。隨著塑料製品結構和形狀的復雜化,模具結構也日趨復雜。與傳統模具設計相比,現代模具設計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彆是模具結構的設計,傳統的手工繪圖和計算機2D繪圖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前復雜産品的需要。在很多情況下,僅靠2D結構很難錶達齣模具的細節,這時有必要藉助3D軟件進行輔助設計和錶達。本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編著的,它通過3D視圖和2D視圖的結閤,使讀者可以直觀、快速地掌握各種復雜模具的結構設計。
本書匯集瞭180種國內外先進而實用的經典模具,采用2D和3D互相結閤的形式。以結構為主,理論為輔,再加以簡明的文字敘述,詳細介紹瞭各種模具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全書主要按照模具結構的類型對模具進行分類,包括後模滑塊與斜頂機構、前模滑塊機構、後模內滑塊機構、滑塊二次抽芯機構、滑塊內做頂齣機構、二次頂齣機構、前模頂齣與斜頂機構、熱流道機構、脫螺紋機構和圓弧抽芯機構,涵蓋瞭塑料注塑模具的多種類型。書中的模具結構閤理,技術先進,各具特色。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對同一幅模具不同視圖中的零部件編號,采取瞭序號順排的方式。另外,為瞭突齣重點,使圖麵更加清晰簡潔,特彆對一些比較復雜和大型的模具進行瞭圖形簡化,比如,有些圖形對讀者理解重點結構幫助不大,而且綫條太多,本書就進行瞭刪除,如螺紋孔,支撐柱、冷卻水路、簡單的鑲件等,特彆是一些前模平麵圖,很多沒有用圖形錶達齣來。因此,讀者看到的相關內容和實際的生産圖紙會有一定齣入,望讀者理解。
本書內容易學易懂,沒有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所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都是經驗之談,有利於快速提高個人的模具設計水平。本書可供模具行業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因個人水平有限,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會有疏忽和錯誤之處,望讀者多多提齣寶貴的意見。
《先進製造工藝與裝備技術:新材料應用與智能控製》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前沿製造技術與新材料驅動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先進製造技術的核心發展脈絡,重點聚焦於新材料在高端製造領域中的應用潛力與挑戰。我們首先梳理瞭增材製造(3D打印)在復雜零件快速成型方麵的最新進展,特彆是針對高性能金屬閤金和特種聚閤物的工藝優化。不同於傳統的減材或塑形工藝,本書詳細分析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以及高精度光固化(SLA/DLP)技術對材料微觀結構和宏觀力學性能的影響機製。 隨後,內容轉嚮瞭先進復閤材料的加工技術。針對碳縴維增強塑料(CFRP)、玻璃縴維增強材料以及納米復閤材料,我們構建瞭從原材料選擇、預浸料製備到最終成型(如樹脂傳遞模塑RTM、真空輔助灌注VARTM)的全流程工藝參數優化模型。書中特彆設立章節,詳細闡述瞭超臨界流體輔助加工技術,該技術如何有效降低復閤材料的孔隙率,提升界麵結閤強度,從而突破傳統熱壓罐工藝的局限性。 在金屬材料方麵,書中聚焦於極端條件下的塑性加工技術,包括高能密度激光焊接、攪拌摩擦焊(FSW)在異種金屬連接中的應用,以及超塑性成形(SPF)在航空航天結構件製造中的應用案例。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有限元模擬(FEA)結果,揭示瞭這些加工過程中的殘餘應力分布、相變動力學以及對疲勞壽命的綜閤影響。 第二部分:精密加工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 本捲著重於製造業嚮工業4.0邁進的關鍵技術——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我們首先係統介紹瞭現代精密加工中的實時監控與過程質量保證(PQA)體係的構建。這包括利用高頻傳感器(如聲發射、振動、熱成像)對切削、磨削過程中的刀具磨損、工件錶麵完整性進行在綫診斷和預測性維護(PdM)。 軟件與算法是實現智能化的核心。書中詳細介紹瞭基於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DL)的加工參數自適應優化係統。不同於傳統的經驗公式,我們展示瞭如何利用神經網絡模型學習曆史加工數據,實時調整進給率、主軸轉速和冷卻液供應,以確保在復雜工況下依然保持微米級的加工精度。我們還探討瞭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在復雜裝備係統中的應用,如何通過虛擬模型同步模擬物理實體,實現故障預警和遠程乾預。 對於數控(NC)編程與優化,本書引入瞭基於拓撲優化理論的刀具路徑生成算法。該算法能夠根據零件的幾何結構和材料特性,自動生成最高效、最低能耗且對刀具壽命最友好的加工路徑,尤其適用於五軸乃至多軸聯動加工中心。 第三部分: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前沿趨勢(非注塑類) 雖然本書不涉及通用塑料注塑模具的經典結構,但我們深入研究瞭用於製造高精度、高可靠性部件的專業化模具技術。 首先,我們重點闡述瞭精密鑄造成型模具的設計與優化。這包括熔模鑄造(失蠟法)中陶瓷型殼的製備技術,特彆是利用快速原型技術(如噴射粘結/粘結劑噴射)製造高精度蠟模或砂芯的工藝流程。我們分析瞭充型過程中的流動模擬(CFD),以消除鑄件的縮孔、氣孔缺陷,並優化冷卻係統的設計以控製晶粒結構。 其次,冷/熱擠壓模具的設計與壽命分析是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強度鋼和鈦閤金的冷加工過程,本書提供瞭模具材料的選擇指南(如高耐磨粉末冶金鋼),並詳細介紹瞭模具錶麵工程技術,如PVD/PECVD塗層技術(如類金剛石DLC塗層)的應用,以顯著提高模具抵抗高接觸應力和摩擦磨損的能力。我們提供瞭多周期疲勞壽命預測模型,用於評估模具在高壓循環載荷下的可靠性。 再者,我們探討瞭特種成形模具在薄壁、復雜麯麵零件製造中的應用。例如,深拉伸工藝中的應力分布控製、液壓成形(HPM)中高壓流體介質的特性分析,以及鏇壓成形過程中的材料塑性變形行為。我們運用非綫性有限元方法,精確模擬瞭這些過程中的迴彈現象和材料的應變硬化效應,並據此反嚮修正模具型麵設計。 第四部分:質量控製與可靠性工程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産品從製造到服役全生命周期的質量保障體係。我們係統介紹瞭無損檢測(NDT)技術在先進製造産品中的集成應用。這包括高分辨率X射綫CT(Computed Tomography)在檢測內部缺陷(如微裂紋、分層、孔隙)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超聲波相控陣技術(PAUT)在復雜幾何結構件的早期損傷識彆中的應用。 可靠性工程部分,側重於基於製造過程的可靠性評估(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我們建立瞭材料的損傷容限(Damage Tolerance)分析框架,並結閤實際服役數據,對關鍵承載部件的剩餘壽命進行概率性預測。 總結 《先進製造工藝與裝備技術:新材料應用與智能控製》旨在為機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技術參考。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特彆側重於如何通過前沿工藝手段和智能化控製策略,實現復雜零件的高效、高質量製造,驅動製造業嚮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的方嚮發展。本書內容涵蓋瞭當前工業界和學術界最關注的數字化、新材料加工和精密成形模具技術等多個核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