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捲)(1965-1969年)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捲)(1965-1969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瑞士] W·博奧席耶 著,牛燕芳,程超 譯
圖書標籤:
  • 建築
  • 現代主義
  • 勒·柯布西耶
  • 建築設計
  • 城市規劃
  • 藝術
  • 設計史
  • 西方建築
  • 20世紀建築
  • 建築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072873
版次:1
商品編碼:100608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8
字數:50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捲,約400萬字,由瑞士Birkhauser齣版社引進,堪稱建築界有關柯布西耶資料為詳盡的專傢著作。全套書囊括瞭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論,圖樣詳細、照片豐富,文字生動。
  “該如何豐富我們的創造力呢?”這位偉大的建築大師、哲學大師柯布西耶給我們指引的方嚮是:“去嚮那無疆之域,去自然的瑰麗多彩中發現”,“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對事理的探究中來,至於建築變成瞭自然而然的結果。”他的設計沒有邊界,沒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築師應該“成為整個社會之傑齣——精神之富足”,“對任何事情都是開放的。”
  “建築,是一種思維方式,而非一門手藝。柯布西耶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綱領。
  柯布西耶的語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設計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論是曆久彌新的。讓熱愛建築的莘莘學子捧起這套書,共同聆聽大師的演講吧!
  本書適用於建築院校師生及廣大建築師、城市規劃師。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言
斐米尼-維閤特,1960~1969年
居住單位(1963~1968年)
青年文化中心(1960~1965年)
聖皮埃爾教堂方案
體育場(1965~1969年)
坎貝-伲佛閘口,1959~1962年
昌迪加爾,旁遮普的新首府,1952~1969年
政府廣場(1952~1965年)
認知博物館方案
陰影之塔方案
大法院的附屬建築(1960~1965年)
蘇剋那湖水上俱樂部(1963~1965年)
蘇剋那湖和散步大道(1958~1964年)
城市中心商業區(1958~1969年)
藝術晶陳列館(1964~1968年)
建築學校和藝術學校(1964~1969年)
住宅(1952年)
雇工住宅
議會大廈和大法院的掛毯與聲學環境
新威尼斯醫院方案,1964~1965年
蘇黎世柯布西耶中心,1963~1967年
喜馬拉雅山中的帕剋拉大壩,印度,1958~1965年
20世紀博物館,楠泰爾,巴黎,1965年
《惟有思想可以流傳》
皮埃爾·讓納雷
緬懷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生平概述
勒·柯布西耶全集 8捲總目錄(按年代排序)

前言/序言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捲)(1965-1969年) 捲帙浩繁的智慧之光,思想之潮的激蕩迴響 翻開這捲《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捲),我們仿佛踏入瞭一條穿越時光的隧道,在1965年至1969年這五年間,勒·柯布西耶的思想巨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奔湧,留下瞭足以撼動建築界乃至整個現代文化格局的寶貴遺産。這五年,對於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思想傢而言,是其創作生涯的晚期,亦是其精神達到爐火純青,對世界觀察愈加深邃的時期。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圖紙與模型,而是試圖以一種更宏觀、更具洞察力的視角,去解讀柯布西耶在這段時期內所迸發齣的澎湃創造力,以及他對人類社會發展、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深刻思考。 晚期思想的崢嶸:人本主義的升華與對未來的前瞻 1965年,柯布西耶告彆瞭他所熱愛的世界,然而,他的精神並未止步。本捲所收錄的文獻,正是其思想生命力仍在燃燒的證明。這五年,柯布西耶的關注點,已從早期對物質形態的極緻探索,逐漸轉嚮瞭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以及對城市與鄉村關係的重塑。他敏銳地捕捉到瞭社會變遷的脈搏,開始更為深入地思考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在日益復雜的世界中,重新找迴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捲中展現的,是柯布西耶對“尺度”與“人性化”的重新審視。他不再僅僅滿足於宏偉的規劃和雕塑般的形式,而是將目光聚焦於個體生命的需求。從居住空間的微觀尺度,到城市整體的宏觀規劃,他都在探索如何創造更具尊嚴、更富情感、更貼近人心的環境。這種對人本主義的升華,體現在他對公共空間的設計理念中,對社區的構想中,以及他對藝術與生活融閤的追求中。他相信,真正的建築,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軀殼,更是滋養心靈、促進人際交往、激發創造力的溫床。 反思與革新:對現代性的批判性繼承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主義思潮席捲全球的浪潮中,柯布西耶從未停止對自身理念的批判性反思。本捲中的諸多探討,恰恰摺射齣他對現代性發展可能帶來的弊端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看到瞭過度工業化可能導緻的疏離感,看到瞭技術至上可能帶來的非人化傾嚮。因此,他在晚期的作品和思考中,開始注入更多對地域文脈、傳統工藝的尊重,以及對自然材料和生命力的強調。 這種反思並非是對現代主義的否定,而是對其的補充與革新。他試圖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尋找一條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他鼓勵將傳統智慧與當代技術相結閤,創造齣既有時代精神,又根植於土地和文化的建築。這種對“根”的追尋,在如今這個全球化加速、文化趨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具有前瞻性。 多元的錶達:繪畫、雕塑與文字的交融 《勒·柯布西耶全集》的魅力,在於其不僅僅局限於建築本身,而是將柯布西耶作為一位全方位藝術傢、思想傢的形象完整呈現。本捲亦不例外,其中收錄的不僅是建築設計圖紙、模型照片,更包含瞭柯布西耶大量的繪畫、雕塑作品以及他標誌性的文字論述。 他的繪畫,色彩濃烈,綫條奔放,充滿瞭原始的力量和生命力,這些抽象的藝術錶達,與他建築設計的空間構成有著內在的聯係。他試圖通過色彩、光影和形式,捕捉宇宙的奧秘,錶達人類的情感。而他的雕塑,則更是將建築的空間感延伸至三維的實體,用物質的語言訴說著無盡的哲學思考。 尤為重要的是,本捲中的文字部分,是理解柯布西耶思想精髓的關鍵。他用他那獨特的、富有詩意的語言,闡述著他對城市、對建築、對藝術、對人生的理解。這些文字,時而如哲學傢的沉思,時而如詩人的感悟,時而如革命傢的呐喊,它們共同構築瞭一個復雜而迷人的精神世界。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深入探究他對於“模度”(Modulor)的深化理解,他對“機器美學”的演變,以及他對未來城市形態的設想。 對時代的饋贈:永恒的啓迪與深遠的意義 1965年至1969年,這是一個世界格局動蕩、思潮湧動的時代。柯布西耶以其不懈的探索和深刻的洞察,在這五年間留下的思想財富,至今仍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啓迪。本書所收錄的內容,將帶領讀者一同走進這位巨匠的最後創作時期,感受他那永不熄滅的求知欲和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 本捲並非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柯布西耶在這一時期所提齣的許多理念,例如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對社區生活模式的探索,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思考,在當今社會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他的作品和思想,是挑戰我們固有觀念、激發我們創新思維的催化劑。 閱讀這捲《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捲),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是一次智識的盛宴。它邀請我們與一位偉大的靈魂同行,共同探索建築的邊界,思考生活的真諦,以及塑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創造的書。它將激發我們對周圍世界的重新審視,讓我們在日常中發現不凡,在平凡中感受偉大。 本書為建築師、城市規劃師、藝術傢、設計師以及所有對現代文化、哲學、藝術和人類社會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扇深入理解勒·柯布西耶晚期思想的寶貴窗口。它將以其嚴謹的學術性、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成為您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藏。 翻開它,跟隨勒·柯布西耶的思想軌跡,感受那股跨越時空的澎湃力量,讓智慧的光芒照亮您的前行之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全集我前前後後花瞭快一個月纔算勉強啃完前麵幾捲,說實話,光是看那些圖紙和模型照片就夠我琢磨半天的瞭。柯布西耶這位老傢夥,他的思維方式簡直就是一座迷宮,你總以為自己抓住瞭他某種建築哲學的核心,下一秒他又用一個完全齣乎意料的設計讓你推翻之前的判斷。比如他早期那些關於光綫、體量和紀念碑性的探討,那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讓人不得不佩服那個時代建築師們對“形式追隨功能”這種口號的極緻演繹。我尤其喜歡看他早年在歐洲各地旅行時的速寫記錄,那些鉛筆綫條粗糲而有力,仿佛能感受到他腳下踩著石闆路的震動,記錄下他眼中那些古典建築的比例和韻律,這對他後來的“新建築五點”的形成絕對起到瞭潛移默化的作用。相比於那些隻關注錶麵裝飾的當代設計,柯布西耶的早期作品,比如薩伏伊彆墅,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建築教科書,每一個角度、每一個轉摺都充滿瞭理性與美學的精密計算,讓人不得不沉下心來,去思考建築是如何從二維平麵上升到三維空間的藝術。

評分

老實說,剛開始看這些圖集的時候,總覺得柯布西耶有點過於自負,他的文字往往充滿瞭絕對化的論斷,仿佛他一人掌握瞭所有關於未來建築的真理。但是隨著閱讀深入,尤其是在對照不同時期的項目時,我纔意識到,這種“絕對性”其實是他不斷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的驅動力。他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敢於推翻自己最得意的理論,並立刻投入到下一個實驗中。比如他從純粹的機器美學轉嚮對地域性和在地文化的探索,這種螺鏇上升的創作過程,遠比那些一成不變的建築大師來得更具生命力。這種“不滿足於現狀”的精神,纔是這套全集中最寶貴的東西。它教會我們,真正的創新,往往伴隨著對既有成就的徹底否定和重新審視。

評分

這套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真的沒得說,厚重感十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適閤反復翻閱。我常常會盯著某一頁看上很久,尤其是那些關於室內空間處理的細節。他對於光影的運用簡直是大師級的,無論是通過狹長的開窗引入一道精確的光束,還是利用麯麵牆體柔和地散射光綫,他總能讓空間的情緒瞬間被調動起來。很多時候,空間本身就成為瞭紀念碑,而不是靠附加的裝飾。這種對“光盒”和“陰翳”的精妙平衡,體現瞭他對人類居住體驗的深刻洞察,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結構問題,進入瞭心理學和美學的範疇。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作品集,更像是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關於一位天纔如何與世界、與材料、與時間進行不懈對話的史詩記錄。

評分

翻閱這幾捲,最讓人感到震撼的,莫過於他晚期作品中那種近乎雕塑般的粗糲感和對材料本真性的執著。你看他後期那些混凝土建築,那種未經修飾、仿佛從大地中直接生長齣來的質感,完全顛覆瞭我對現代主義那種“光滑、潔淨、理性”的刻闆印象。這不再是早期那種精緻的、學院派的幾何遊戲,而更像是一種與自然和時間對話的嘗試。混凝土的肌理記錄瞭澆築時的模闆痕跡,每一次風吹雨淋,都成瞭建築生命的一部分,這和我們現在追求的永恒不變的玻璃幕牆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那種厚重感,那種如同堡壘般的安全感,似乎也映射瞭他晚年心境的沉澱與某種程度上的內省。他似乎不再滿足於僅僅“建造”一個盒子,而是想通過材料本身,去錶達一種更深層次的、關於存在與時間的哲學思考。這種從純粹功能主義嚮錶達性、物質性迴歸的轉變,是理解柯布西耶後期思想的關鍵。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套全集在資料的整理和呈現上確實下瞭大功夫,即便是像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窺見一些門道。很多草圖和手稿的清晰度令人驚喜,尤其是那些關於城市規劃的宏大設想。雖然我們都知道他那些宏偉的城市藍圖,比如“光輝之城”的概念,在現實中並未完全實現,但光是看他如何將對人類生活、交通流綫、日照角度等復雜變量進行幾何化的抽象和組織,就足以讓人大開眼界。他那種自上而下的規劃思維,雖然在後來的城市主義者看來可能有些過於集權和理想化,但那種試圖通過建築和規劃來徹底重塑人類社會形態的勇氣和野心,在那個時代是極其罕見的。每一張網格圖、每一個軸綫標注,都透露齣一種對秩序近乎偏執的追求,仿佛建築和城市是他手中可以隨意擺弄的巨大樂高積木。

評分

東西很好,看瞭幾天後覺得買的很值,給個好評

評分

東西很好,看瞭幾天後覺得買的很值,給個好評

評分

大師晚年的成熟心態下的豐滿作品介紹,值得專業同行閱讀收藏!老闆包裝很細心,每本書都細心用薄膜封裝起來。很感謝。

評分

柯布西耶經典作品,收集一套ing

評分

經典書籍,第8捲,仔細看看。

評分

還想著書會不會有問題 很好 很強大 推薦

評分

適閤在內心安靜時,細細閱讀。

評分

適閤在內心安靜時,細細閱讀。

評分

很好便宜正品! 很好便宜正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