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收錄瞭全國2005年以來發生的50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建築施工安全事故的相關資料,根據事故類型分為四個部分,即工程坍塌、模闆坍塌、機械傷害和其他類型事故案例。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等較大及以上事故收錄在第四部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工程坍塌事故案例
案例一:湖南省鳳凰縣“08.13”大橋坍塌事故
案例二:安徽省閤肥市“05.30”溝槽坍塌事故
案例三:青海省西寜市“04.27”邊坡坍塌事故
案例四:北京市海澱區“03.28”地鐵坍塌事故
案例五:湖南省永州市“09.21”樓房坍塌事故
案例六:黑龍江省大慶市“08.06”圍牆倒塌事故
案例七:山東省文登市“06.06”景觀橋坍塌事故
案例八:北京市海澱區“02.21”臨建房屋坍塌事故
案例九:雲南省景榖縣“02.21”房屋倒塌事故
案例十:重慶市南岸區“01.17”邊坡坍塌事故
案例十一:湖北省襄樊市“01.16”溝槽坍塌事故
案例十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01.04”基坑坍塌事故
案例十三:甘肅省定西市“07.04”化糞池坍塌事故
第二部分 模闆坍塌事故案例
案例十四:重慶市秀山縣“12.04”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十五:天津市開發區“05.13”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十六:湖南省長沙市“04.30”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十七:陝西省寶雞市“03.13”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十八:湖北省荊州市“12.21”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十九:河南省鄭州市“09.06”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寜市“02.12”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一:山東省聊城市“10.02”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二:山東省淄博市“09.30”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三:廣東省佛山市“09.01”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四:甘肅省蘭州市“08.31”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五:江蘇省溧陽市“08.24”模闆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六:遼寜省大連市“05.19”模闆坍塌事故
第三部分 機械傷害事故案例
案例二十七:福建省寜德市“10.30”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二十八:山東省淄博市“10.10”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二十九:陝西省寶雞市“07.14”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北京市朝陽區“04.30”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三十一:湖北省鄂州市“03.22”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三十二:浙江省上虞市“01.07”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三十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07.14”物料提升機吊籠墜落事故
案例三十四:重慶市萬州區“06.21”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五:黑龍江省雙鴨山市“04.12”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六:浙江省杭州市“02.02”升降機吊籠墜落事故
案例三十七:黑龍江省牡丹江市“09.10”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三十八:河北省石傢莊市“08.19”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九:陝西省西安市“05.02”起重傷害事故
案例四十:浙江省湖州市“03.22”塔吊傷害事故
案例四十一:雲南省文山州“03.17”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四十二:北京市朝陽區“02.27”起重機料鬥墜落事故
案例四十三:江蘇省無锡市“01.11”塔機倒塌事故
第四部分 其他類型事故案例
案例四十四:天津市寶坻區“11.30”高處墜落事故
案例四十五:寜夏迴族自治區銀川市“10.07”高處墜落事故
案例四十六:安徽省閤肥市“07.09”中毒事故
案例四十七:湖北省武漢市“05.01”物體打擊事故
案例四十八:四川省綿陽市“02.21”高處墜落事故
案例四十九:內濛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07.02”中毒事故
案例五十:河北省石傢莊市“05.31”觸電事故
精彩書摘
2.間接原因
(1)建設單位嚴重違反建設工程管理的有關規定,項目管理混亂。一是對發現的施工質量不符閤規範、施工材料不符閤要求等問題,未認真督促整改。二是未經設計單位同意,擅自與施工單位變更原主拱圈設計施工方案,且盲目倒排工期趕進度、越權指揮施工。三是未能加強對工程施工、監理、安全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施工人員未經培訓、監理人員資格不閤要求等問題未督促整改。四是企業主管部門和主要領導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疏於監督管理,未能及時發現和督促整改工程存在的重大質量和安全隱患。
(2)施工單位嚴重違反有關橋梁建設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施工質量控製不力,現場管理混亂。一是項目經理部未經設計單位同意,擅自與業主單位商議變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並且未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主拱圈砌築方式進行施工。二是項目經理部未配備專職質量監督員和安全員,未認真落實整改監理單位多次指齣的嚴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産隱患;主拱圈施工不符閤設計和規範要求的質量問題突齣;主拱圈施工各環在不同溫度無序閤龍,造成拱圈內産生附加的永存的溫度應力,削弱瞭拱圈強度。三是項目經理部為搶工期,連續施工主拱圈、橫牆、腹拱、側牆,在主拱圈未達到設計強度的情況下就開始落架施工作業,降低瞭砌體的整體性和強度。四是項目經理部技術力量薄弱,現場管理混亂。五是項目經理部的直屬上級單位未按規定履行質量和安全管理職責。六是施工單位對工程施工安全質量工作監管不力。
前言/序言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特彆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對加強安全生産工作提齣瞭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強調“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産管理和監督,有效遏製重特大事故”。鬍錦濤總書記指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傢,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重特大安全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産造成瞭重大損害。我們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訓,切實加大安全生産工作的力度,堅決遏製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的勢頭”。溫傢寶總理在對一起建設工程安全事故的批示中明確指齣,“建設部門都要從中吸取教訓,尊重科學,嚴格執行經過論證的技術方案,嚴格執行各種規範和標準,加強工程監管,是保證工程安全和質量的重要環節”。
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積極防範和遏製建築施工安全生産事故,不斷促進建築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寫瞭《建築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一書。本書收錄瞭全國2005年以來發生的50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建築施工安全事故的相關資料,根據事故類型分為四個部分,即工程坍塌、模闆坍塌、機械傷害和其他類型事故案例。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等較大及以上事故收錄在第四部分。
本書所選案例典型、內容翔實。原始資料全部取自事故發生地省、市級人民政府批復的事故調查報告。每起案例,均由建築安全專傢根據原始資料,從事故簡介、事故原因、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實務:風險管控與應急響應》 一、 理論基石:安全理念的深化與風險的係統認知 本書並非堆砌零散的事故案例,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套係統、前沿的安全管理理論體係。我們堅信,真正的安全並非源於對過往事故的被動反思,而是建立在對風險的深刻認知和主動管控之上。因此,本書的首要篇幅將深入探討現代建築施工安全的核心理念。 安全哲學的演進與實踐: 我們將從“零事故”理念的起源與發展齣發,剖析其背後的邏輯和可操作性。重點關注“主動安全”、“本質安全”等新一代安全管理思想,闡釋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管理行為。我們將探討安全文化對施工現場行為規範、事故發生率的影響,並提供構建積極、健康的施工現場安全文化的實用指南,例如通過有效的溝通機製、奬勵懲罰製度以及領導者的示範作用來實現。 風險識彆、評估與控製的動態模型: 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往往停留在靜態分析,本書將引入動態風險評估模型,強調風險的瞬息萬變性。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運用多種方法,如危險源辨識(HAZID)、作業安全分析(JSA)、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等,係統地識彆施工活動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入闡述風險評估的量化和定性方法,包括風險矩陣、層次分析法(AHP)等,幫助管理者科學地判斷風險等級。更為關鍵的是,本書將著重強調風險控製的層級理論,即“消除、替代、工程控製、管理控製、個體防護”的原則,並結閤實際施工場景,詳細闡述每層級控製措施的具體應用,例如,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方案來消除危險,如何通過自動化設備替代高風險作業,如何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如何製定和執行嚴格的操作規程,以及在必要時如何選擇和正確使用個體防護裝備。 法律法規與標準的解讀及應用: 施工安全管理離不開嚴謹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本書將對國傢和地方在建築施工安全領域的最新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和解讀,分析其核心要義和對施工企業的要求。同時,我們將精選與實際施工密切相關的國傢和行業標準,例如《建設工程安全生産管理條例》、《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等,不僅提供標準條文,更重要的是結閤生動案例,深入淺齣地解釋標準的具體含義、判定依據以及在實際施工中的應用方法,幫助一綫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準確理解和貫徹執行。 二、 現場管理:精細化操作與預防性措施的落地 理論的價值在於實踐。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實務,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執行的操作規程和有效的預防措施。 安全技術措施的精細化設計與實施: 高支模、深基坑、起重吊裝等關鍵環節的專項安全管理: 這些是施工過程中的高風險作業,本書將分彆設立章節,係統闡述其專項安全技術要求。例如,在高支模方麵,我們將詳細講解模闆設計、材料選擇、搭設、加固、驗收以及拆除等各個環節的安全技術要點,並提供相應的檢查清單和風險控製措施。在深基坑方麵,我們將重點介紹基坑支護形式的選擇、開挖過程中的監測與預警、地下水控製、周邊環境影響評估等。對於起重吊裝,我們將深入剖析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安裝與拆卸、指揮信號、人員安全防護等。 腳手架、臨邊洞口、物料提升等通用安全防護: 本書將係統梳理腳手架的搭設、驗收、維護、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包括不同類型腳手架的安全特點。對於臨邊洞口,我們將詳細闡述防護欄杆、安全網、蓋闆等防護措施的標準要求和設置規範。物料提升安全方麵,我們將重點關注物料提升機的安全使用、防墜落措施、操作人員資質等。 安全用電與消防安全: 施工現場的電氣安全和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本書將詳細講解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包括配電箱、電纜敷設、接地保護、漏電保護器等方麵的要求,以及電氣設備的操作與維護。在消防安全方麵,我們將梳理施工現場的消防設施配備、消防通道的暢通、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臨時用火的審批與監護等內容,並強調定期組織消防演練的重要性。 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與教育: 人的因素是影響安全的關鍵。本書將構建一套科學、係統的安全培訓體係。 崗前培訓、轉崗培訓與專項培訓: 詳細規定不同類型崗位的崗前培訓內容、學時要求,以及轉崗和特殊作業人員的專項培訓內容,確保所有作業人員都能掌握與其崗位相適應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安全技術交底與班前會: 強調安全技術交底的規範化、具體化,使其真正起到指導作業的作用。同時,將班前會的功能進行拓展,不僅是簡單的安全提醒,更要結閤當日工作內容,進行風險預警和針對性指導。 安全意識培育與行為養成: 探討如何通過多種形式,如案例警示教育、安全標語、宣傳欄、知識競賽等,潛移默化地提升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重點關注不良行為的識彆與糾正,例如不按章操作、冒險作業、違章指揮等,並提供有效的乾預和糾正方法。 現場安全檢查與隱患排查的常態化: 分級分類的檢查體係: 建立由項目部、專業隊、班組等多層級的安全檢查體係,明確各層級的檢查內容、頻次和責任人。 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強調隱患排查的及時性、全麵性,更要突齣隱患治理的徹底性和有效性。本書將提供隱患登記、分析、整改、復查、銷號的全過程管理流程和記錄錶格。 專項檢查與日常巡查相結閤: 針對季節性、區域性或特定工程階段的風險,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同時,將日常的安全巡查融入到生産管理中,做到安全問題早發現、早處理。 三、 應急響應:預案製定、演練與事故處置的科學流程 盡管我們盡力預防,但意外仍有可能發生。本書的第三部分將重點關注應急響應,確保在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置,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科學的應急預案編製與更新: 全員參與的風險評估與預案目標設定: 強調應急預案的編製應基於全員參與的風險評估結果,明確預案的適用範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急響應目標等。 詳細的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分工: 明確應急指揮部、救援隊伍、醫療救護等各個環節的組織構成、人員配置和職責分工。 清晰的應急響應流程與行動方案: 詳細描述事故發生後的報警、疏散、救援、現場保護、信息報告等各個環節的響應流程和具體行動方案,並結閤不同事故類型,製定差異化的應急措施。 物資、裝備與通訊保障: 詳細列齣應急所需的各類物資、裝備清單,並明確其存放地點、維護保養要求,以及通訊設備的保障措施。 定期修訂與完善: 強調應急預案的動態性,應根據實際情況、演練反饋和事故教訓,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 實戰化的應急演練: 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演練設計: 根據預案內容,設計桌麵推演、單項演練、綜閤演練等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演練活動。 演練評估與反饋機製: 演練結束後,應組織專傢進行評估,分析演練過程中暴露齣的問題,並提齣改進意見,形成反饋報告,指導預案和能力的提升。 全員參與的演練文化: 鼓勵全員參與到應急演練中,提高全體人員的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事故發生後的科學處置: 現場警戒與人員疏散: 強調事故發生後,首要任務是迅速控製現場,設置警戒區域,並有序疏散無關人員。 科學救援與人員救治: 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專業的救援隊伍進行人員搜救和傷員救治。 現場證據保護與事故調查: 強調在不影響救援的情況下,妥善保護事故現場,為後續的事故調查取證提供可靠依據。 信息報告與溝通協調: 嚴格按照規定,及時、準確地嚮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並與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 善後處理與事故原因分析: 組織開展事故的善後處理工作,並深入開展事故原因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四、 科技賦能:智慧化管理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科技在建築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BIM技術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介紹如何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方案的風險模擬、可視化安全培訓、安全設施的碰撞檢查等。 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探討如何利用傳感器、智能穿戴設備、無人機等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作業環境、人員狀態、設備運行等。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潛在的安全風險。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對危險行為的智能識彆和預警。 數字化安全管理平颱: 介紹構建企業級或項目級數字化安全管理平颱,實現安全信息的集成、流程的自動化、風險的可視化管理。 行業發展趨勢與挑戰: 展望未來建築施工安全管理的發展方嚮,例如綠色施工、智能化施工對安全管理提齣的新要求,以及行業麵臨的持續改進和人纔培養等挑戰。 本書的價值定位: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實務:風險管控與應急響應》旨在為建築施工企業管理者、安全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以及一綫作業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實用、具有前瞻性的安全管理指南。它不僅是對已有安全知識的梳理和總結,更是對未來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展望。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 構建科學的安全管理理念: 深刻理解現代安全管理的內涵,將安全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綫。 掌握係統的風險管控方法: 能夠主動識彆、評估和控製施工現場的各類風險。 提升現場安全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能夠製定和執行有效的技術措施和管理製度。 增強應急響應的能力: 能夠科學製定應急預案,並有效應對突發事故。 擁抱科技,引領未來: 瞭解並應用新興技術,推動施工安全管理嚮智慧化、精益化發展。 本書摒棄瞭對單一事故的簡單羅列,而是從理論到實踐,從當下到未來,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知識體係。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內容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運用,能夠切實提升建築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為構建和諧、安全、高效的施工現場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