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安全
  • 施工安全
  • 安全事故
  • 案例分析
  • 工程管理
  • 风险控制
  • 安全生产
  • 建筑工程
  • 事故预防
  • 职业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174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1523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
字数:1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收录了全国2005年以来发生的50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相关资料,根据事故类型分为四个部分,即工程坍塌、模板坍塌、机械伤害和其他类型事故案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较大及以上事故收录在第四部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工程坍塌事故案例
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08.13”大桥坍塌事故
案例二:安徽省合肥市“05.30”沟槽坍塌事故
案例三: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案例四:北京市海淀区“03.28”地铁坍塌事故
案例五:湖南省永州市“09.21”楼房坍塌事故
案例六:黑龙江省大庆市“08.06”围墙倒塌事故
案例七:山东省文登市“06.06”景观桥坍塌事故
案例八:北京市海淀区“02.21”临建房屋坍塌事故
案例九:云南省景谷县“02.21”房屋倒塌事故
案例十:重庆市南岸区“01.17”边坡坍塌事故
案例十一:湖北省襄樊市“01.16”沟槽坍塌事故
案例十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01.04”基坑坍塌事故
案例十三:甘肃省定西市“07.04”化粪池坍塌事故

第二部分 模板坍塌事故案例
案例十四:重庆市秀山县“12.04”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十五:天津市开发区“05.13”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十六:湖南省长沙市“04.30”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十七:陕西省宝鸡市“03.13”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十八:湖北省荆州市“12.21”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十九:河南省郑州市“09.06”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02.12”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一:山东省聊城市“10.02”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二:山东省淄博市“09.30”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三:广东省佛山市“09.01”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四:甘肃省兰州市“08.31”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五:江苏省溧阳市“08.24”模板坍塌事故
案例二十六:辽宁省大连市“05.19”模板坍塌事故

第三部分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案例二十七:福建省宁德市“10.30”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二十八:山东省淄博市“10.10”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二十九:陕西省宝鸡市“07.14”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北京市朝阳区“04.30”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三十一:湖北省鄂州市“03.22”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三十二:浙江省上虞市“01.07”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三十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07.14”物料提升机吊笼坠落事故
案例三十四:重庆市万州区“06.21”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五:黑龙江省双鸭山市“04.12”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六:浙江省杭州市“02.02”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
案例三十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09.10”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三十八:河北省石家庄市“08.19”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三十九:陕西省西安市“05.02”起重伤害事故
案例四十:浙江省湖州市“03.22”塔吊伤害事故
案例四十一:云南省文山州“03.17”塔吊倒塌事故
案例四十二:北京市朝阳区“02.27”起重机料斗坠落事故
案例四十三:江苏省无锡市“01.11”塔机倒塌事故

第四部分 其他类型事故案例
案例四十四:天津市宝坻区“11.30”高处坠落事故
案例四十五: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0.07”高处坠落事故
案例四十六:安徽省合肥市“07.09”中毒事故
案例四十七:湖北省武汉市“05.01”物体打击事故
案例四十八:四川省绵阳市“02.21”高处坠落事故
案例四十九: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07.02”中毒事故
案例五十:河北省石家庄市“05.31”触电事故

精彩书摘

  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严重违反建设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管理混乱。一是对发现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未认真督促整改。二是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与施工单位变更原主拱圈设计施工方案,且盲目倒排工期赶进度、越权指挥施工。三是未能加强对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施工人员未经培训、监理人员资格不合要求等问题未督促整改。四是企业主管部门和主要领导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疏于监督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工程存在的重大质量和安全隐患。
  (2)施工单位严重违反有关桥梁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控制不力,现场管理混乱。一是项目经理部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与业主单位商议变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并且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主拱圈砌筑方式进行施工。二是项目经理部未配备专职质量监督员和安全员,未认真落实整改监理单位多次指出的严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隐患;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质量问题突出;主拱圈施工各环在不同温度无序合龙,造成拱圈内产生附加的永存的温度应力,削弱了拱圈强度。三是项目经理部为抢工期,连续施工主拱圈、横墙、腹拱、侧墙,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就开始落架施工作业,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四是项目经理部技术力量薄弱,现场管理混乱。五是项目经理部的直属上级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质量和安全管理职责。六是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作监管不力。

前言/序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温家宝总理在对一起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批示中明确指出,“建设部门都要从中吸取教训,尊重科学,严格执行经过论证的技术方案,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和标准,加强工程监管,是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一书。本书收录了全国2005年以来发生的50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相关资料,根据事故类型分为四个部分,即工程坍塌、模板坍塌、机械伤害和其他类型事故案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较大及以上事故收录在第四部分。
  本书所选案例典型、内容翔实。原始资料全部取自事故发生地省、市级人民政府批复的事故调查报告。每起案例,均由建筑安全专家根据原始资料,从事故简介、事故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务:风险管控与应急响应》 一、 理论基石:安全理念的深化与风险的系统认知 本书并非堆砌零散的事故案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前沿的安全管理理论体系。我们坚信,真正的安全并非源于对过往事故的被动反思,而是建立在对风险的深刻认知和主动管控之上。因此,本书的首要篇幅将深入探讨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的核心理念。 安全哲学的演进与实践: 我们将从“零事故”理念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操作性。重点关注“主动安全”、“本质安全”等新一代安全管理思想,阐释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我们将探讨安全文化对施工现场行为规范、事故发生率的影响,并提供构建积极、健康的施工现场安全文化的实用指南,例如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奖励惩罚制度以及领导者的示范作用来实现。 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的动态模型: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往往停留在静态分析,本书将引入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强调风险的瞬息万变性。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如危险源辨识(HAZID)、作业安全分析(JS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系统地识别施工活动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阐述风险评估的量化和定性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AHP)等,帮助管理者科学地判断风险等级。更为关键的是,本书将着重强调风险控制的层级理论,即“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施工场景,详细阐述每层级控制措施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消除危险,如何通过自动化设备替代高风险作业,如何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何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在必要时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解读及应用: 施工安全管理离不开严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本书将对国家和地方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解读,分析其核心要义和对施工企业的要求。同时,我们将精选与实际施工密切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不仅提供标准条文,更重要的是结合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标准的具体含义、判定依据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帮助一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 二、 现场管理:精细化操作与预防性措施的落地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实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的精细化设计与实施: 高支模、深基坑、起重吊装等关键环节的专项安全管理: 这些是施工过程中的高风险作业,本书将分别设立章节,系统阐述其专项安全技术要求。例如,在高支模方面,我们将详细讲解模板设计、材料选择、搭设、加固、验收以及拆除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要点,并提供相应的检查清单和风险控制措施。在深基坑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开挖过程中的监测与预警、地下水控制、周边环境影响评估等。对于起重吊装,我们将深入剖析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安装与拆卸、指挥信号、人员安全防护等。 脚手架、临边洞口、物料提升等通用安全防护: 本书将系统梳理脚手架的搭设、验收、维护、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包括不同类型脚手架的安全特点。对于临边洞口,我们将详细阐述防护栏杆、安全网、盖板等防护措施的标准要求和设置规范。物料提升安全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物料提升机的安全使用、防坠落措施、操作人员资质等。 安全用电与消防安全: 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和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讲解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包括配电箱、电缆敷设、接地保护、漏电保护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在消防安全方面,我们将梳理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配备、消防通道的畅通、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临时用火的审批与监护等内容,并强调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重要性。 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人的因素是影响安全的关键。本书将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 岗前培训、转岗培训与专项培训: 详细规定不同类型岗位的岗前培训内容、学时要求,以及转岗和特殊作业人员的专项培训内容,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能掌握与其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技术交底与班前会: 强调安全技术交底的规范化、具体化,使其真正起到指导作业的作用。同时,将班前会的功能进行拓展,不仅是简单的安全提醒,更要结合当日工作内容,进行风险预警和针对性指导。 安全意识培育与行为养成: 探讨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如案例警示教育、安全标语、宣传栏、知识竞赛等,潜移默化地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重点关注不良行为的识别与纠正,例如不按章操作、冒险作业、违章指挥等,并提供有效的干预和纠正方法。 现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的常态化: 分级分类的检查体系: 建立由项目部、专业队、班组等多层级的安全检查体系,明确各层级的检查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强调隐患排查的及时性、全面性,更要突出隐患治理的彻底性和有效性。本书将提供隐患登记、分析、整改、复查、销号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和记录表格。 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 针对季节性、区域性或特定工程阶段的风险,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同时,将日常的安全巡查融入到生产管理中,做到安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三、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演练与事故处置的科学流程 尽管我们尽力预防,但意外仍有可能发生。本书的第三部分将重点关注应急响应,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科学的应急预案编制与更新: 全员参与的风险评估与预案目标设定: 强调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基于全员参与的风险评估结果,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响应目标等。 详细的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明确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等各个环节的组织构成、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 清晰的应急响应流程与行动方案: 详细描述事故发生后的报警、疏散、救援、现场保护、信息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响应流程和具体行动方案,并结合不同事故类型,制定差异化的应急措施。 物资、装备与通讯保障: 详细列出应急所需的各类物资、装备清单,并明确其存放地点、维护保养要求,以及通讯设备的保障措施。 定期修订与完善: 强调应急预案的动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演练反馈和事故教训,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实战化的应急演练: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演练设计: 根据预案内容,设计桌面推演、单项演练、综合演练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演练活动。 演练评估与反馈机制: 演练结束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分析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反馈报告,指导预案和能力的提升。 全员参与的演练文化: 鼓励全员参与到应急演练中,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事故发生后的科学处置: 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 强调事故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迅速控制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并有序疏散无关人员。 科学救援与人员救治: 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现场证据保护与事故调查: 强调在不影响救援的情况下,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取证提供可靠依据。 信息报告与沟通协调: 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 善后处理与事故原因分析: 组织开展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并深入开展事故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 科技赋能:智慧化管理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科技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的风险模拟、可视化安全培训、安全设施的碰撞检查等。 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探讨如何利用传感器、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业环境、人员状态、设备运行等。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的安全风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危险行为的智能识别和预警。 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 介绍构建企业级或项目级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信息的集成、流程的自动化、风险的可视化管理。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展望未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例如绿色施工、智能化施工对安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行业面临的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等挑战。 本书的价值定位: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务:风险管控与应急响应》旨在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一线作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具有前瞻性的安全管理指南。它不仅是对已有安全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展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 深刻理解现代安全管理的内涵,将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掌握系统的风险管控方法: 能够主动识别、评估和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类风险。 提升现场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能够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增强应急响应的能力: 能够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并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拥抱科技,引领未来: 了解并应用新兴技术,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向智慧化、精益化发展。 本书摒弃了对单一事故的简单罗列,而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当下到未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够切实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安全、高效的施工现场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跳跃和松散,完全没有那种传统技术类书籍应有的逻辑严密性和步骤清晰性。我本以为会看到大量图文并茂的场景还原,比如某个塔吊失稳瞬间的受力分析图,或者某个基坑坍塌前地质条件的断面示意图,这些都是我理解“事故案例”时最基础的构成要素。但这本书里充斥着大量的对管理体系漏洞的描述,以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这些内容显得过于抽象和文学化了。比如,有一章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责任心的缺失是一种系统性腐败”,这种表述方式对于一个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根梁会断”的工程师来说,帮助实在有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某次事故中,质检员的签字流程错在哪里,而不是对整个管理层“道德滑坡”的哲学批判,这让阅读体验变得有些抓不住重点,像是听了一场关于行业心态的讲座,而非学习案例分析。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书面化,甚至有些晦涩难懂,读起来不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事故分析”的实用教材,倒像是在研读一本社会学论文集。我期待的是那种简洁明了、直击要害的专业术语和操作层面的描述,比如“剪力墙开洞不符合规范要求”、“预应力管道注浆饱满度不足”等精确的工程语言。然而,书中充斥着大量诸如“人机物料环境管理要素的耦合失调”、“安全认知领域的范式转移”这样的高深词汇,让人很难将这些概念与现实中发生的具体安全事件直接挂钩。我读完后,并不能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事故发生链条,也无法提取出任何可用于改进现场安全措施的具体建议。它提供的似乎是一种高维度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低尺度的工程解决之道,这对于一个急需实用工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阅读上的阻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厚重而沉稳的色彩搭配,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着大量严肃而宝贵的知识。我原本是带着一种对专业书籍的敬畏感翻开它的,期待着能从中一窥建筑行业幕后的真实运作和那些血淋淋的教训。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不同于我预期的那种详尽的事故技术复盘。它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钢筋绑扎规范失误,也没有详细分析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计算偏差,更别提那些令人头疼的消防间距和脚手架搭设标准了。我期待的、那种能让我拿着它去工地现场对照检查的实用手册,在这本书里完全找不到踪影。这本书似乎更像是在描绘一种宏观的行业图景,而非微观的事故机理,这让我感到有些许失落,毕竟我更偏爱那些手把手教人如何规避具体风险的实操指南,而不是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选取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避开了那些最常见、最具有普遍学习价值的事故类型。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常见“四大伤害”的详尽剖析,这些是建筑工地发生频率最高的类型,也是基层安全员最需要学习的重点。但是,书中提及的事故案例非常罕见,似乎专注于一些罕见的、由极其复杂的组织结构或法律程序导致的“系统性失败”,而不是具体的、由操作失误引发的物理性破坏。例如,它花了很大篇幅去分析一个设计变更审批流程的冗长如何间接导致了安全投入的延迟,而非聚焦于某个脚手架工人未系安全带的直接原因。这种案例的分布,使得这本书对于现场一线人员的警示作用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份给高层决策者看的内部报告,而不是给工地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准备的警示录。

评分

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在数据引用和图表展示方面显得极为贫乏,这与一本专业的“案例分析”著作的定位格格不入。一本优秀的事故分析书籍,理应充满详实的数据支撑,例如历年事故发生率的趋势图、不同工种的风险对比柱状图,或者对某个关键安全设备故障率的统计分析表。这些客观数据是构建论点和说服读者的基石。然而,我在这本书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供量化的图表或统计数据。它主要依靠作者的论述和引述的法律条文来构建其观点,缺乏那种硬核的、基于事实的数据支撑。这种论证方式,使得全书的分析显得有些单薄和主观,缺乏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人士的经验之谈,而不是一本经过严谨数据验证的学术参考资料。

评分

看到那么多人在怀念、追忆、为你的去世不能释怀,我只想说:真的要向你致敬的话,就是最起码要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但我觉得第一条很难做到,其他的几条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能够做到的机会,只不过大部分人放弃了这些机会罢了。而第一条,我觉得,其实你也没有做到,“改变世界”这个词,在我的概念中,我所在的国家近百年来,只有两个人做到了,一个姓孙,一个姓毛。至于说你创建了苹果、成立皮克斯工作室,研制出了苹果电脑和iphone,我觉得这些都还不算改变世界——因为就算没有苹果,诺基亚和智能手机本身也会慢慢进化,只不过可能多花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因为未来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只是你看到未来,自己赶在他们前面,超过他们罢了。所以,我觉得“改变世界”是一件很难的事,历史上改变世界的人就那么几个,但我赞同你说的要“与众不同”,要去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即使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英年早逝,却非碌碌一生,而是建树颇多,最终令众人欣赏,你此生做到了你说的那些,也应是了无遗憾了。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这个世界还在不断变化,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的大萧条已经来临,然而危机与变革随时都仍存在。我相信,这个世界对追求创新,追求完美存有执着的人,依然还有很多,他们还会创新创造更多有趣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新奇和愉快的体验,因为你已经为很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榜样前阵瞎忙,攒了一批书没能看,这两天偷闲,先把开复的自传看完。开复是个真诚的人,只有真诚的人的文字,才能让我作为睡前读物。读毕,新想法不多,但仍愿意付诸笔端,算是做个读书笔记吧。

评分

就是有点薄........

评分

正版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基本ok!!!!!!!!!

评分

评分

好东西 不错 我喜欢 很好的东西

评分

建筑施工是事故多发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必须常抓不懈。本书以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为依据,以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疑难问题为突破口,用问答形式,介绍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带动下,蓬勃、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是一个安全隐患较大的行业,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方面,政府应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的监督指导;施工企业应该要求现场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供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而作业人员必须学习和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和施工设备,才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因此,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切实保障建筑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夯实建筑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新时期建筑业的持续、安全、未定发展。

评分

等着用的,案例分析比较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