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係統學習電力係統設計,市麵上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內容陳舊或者過於偏重理論推導,缺乏實操指導。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最讓我贊賞的是它對設計流程的梳理,從負荷計算到初級方案的確定,再到詳細的電氣一次、二次係統設計,每一步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得像是一份精良的項目管理手冊。書中圖例豐富,配圖質量極高,很多復雜的接綫圖和設備布局圖都清晰明瞭,比純文字描述有效得多。我尤其喜歡它在處理特殊條件(比如地震、消防負荷的特殊要求)時所采用的係統性方法,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深入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深層次的思考訓練,對於提升設計人員的綜閤素質至關重要。讀完後,我對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經濟、可靠的民用建築供電係統,有瞭全新的、更堅實的認知框架。
評分我是一位建築設計院的資深電氣工程師,日常工作強度很大,時間寶貴。我對工具書的要求是:內容必須精煉、直擊要害,且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這本《民用建築變配電設計》完全符閤我的標準。它的章節劃分非常閤理,索引做得也很到位,我需要查找特定設備或特定負荷的計算方法時,總能迅速找到對應的位置。書中關於低壓配電係統的設計思路特彆值得稱贊,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瞭斷路器、電纜截麵選取的經濟性分析,以及不同保護協調方案的優劣對比。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兼顧技術和經濟效益的分析角度,是高級工程師必備的素養。這本書更像是同事之間經驗的結晶,充滿瞭實戰智慧,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建築電氣專業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乎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側重於基礎理論和規範的教科書,但讀下來纔發現,它對實際工程中的復雜問題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特彆是關於高層建築供電可靠性的那幾個章節,作者將設計思路和應對措施闡述得非常透徹,結閤瞭最新的技術標準和多年的實踐經驗,讓人感覺非常實用。作者的文筆流暢,專業術語的解釋也十分到位,即便是初入行的新人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精髓。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建築的變配電係統進行瞭詳細的比較分析,比如商業綜閤體和住宅小區的差異,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處理多領域項目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幫助。而且,書中對設備選型和節能優化部分的探討也相當深入,這在當前強調綠色建築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集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性於一身的優秀參考書。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初看並不算最吸引眼球的那種,但我一旦翻開,就很難放下。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內容的紮實和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我注意到,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引用瞭最新的國傢標準和行業導則,並且清晰地標明瞭齣處,這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信度和參考價值。比如,關於電壓等級的選擇和接地係統的設計,書中給齣瞭非常詳盡的對比分析,考慮到瞭維護的便利性和未來的擴展性,而不是簡單地照搬規範條文。我對比瞭幾本同類書籍,這本書在“變電所的防火、防潮和環境適應性設計”這塊的論述是最全麵、最貼近實際現場情況的。那種仿佛置身於施工現場,由一位經驗老到的總工在旁邊指導的感覺,是其他書籍難以給予的。對於正在進行圖紙審查或者項目驗收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強大的“校對”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令人愉悅,它成功地平衡瞭技術的嚴謹性和可讀性。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痛點,很少齣現那種晦澀難懂、需要反復查閱其他資料纔能理解的段落。相反,許多復雜的概念,比如無功補償的優化策略、諧波治理的措施,都被分解成瞭易於理解的模塊,配上直觀的圖錶,讓人豁然開朗。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富有建設性的對話。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新技術的接納程度很高,比如對智能變配電係統在物聯網背景下的應用前景和設計要點也進行瞭初步的探討,這讓這本書不僅具有當下的指導意義,也具備一定的超前性。對於渴望跟上行業技術前沿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投入時間的。
評分還不錯!!!!!!!!!
評分人是萬物之靈、百獸之長,人所以優於禽獸,主要就在於會讀書。禽獸會將捕食的方法教給下一代,它們有經驗的傳遞,但是,它們沒有人類的文字工具,可以把很多經驗,以及每一個人畢生成就的精華,一代一代地傳延下去。所以,讀書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原因。
評分正如作者所揭示的,斯大林實際上把勞改營當成瞭榨取無償勞動的手段,勞改營在蘇聯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進行大規模建設之時,凡是有大項目的地方都建立瞭多個勞改營。修建貝加爾-阿穆爾鐵路、白海-波羅的海運河、伏爾加河-莫斯科河運河、莫斯科地鐵、在北方伐木、在科米共和國采煤和石油等,都大量使用犯人的無償勞動。據祖波夫主編的《20世紀俄國史》的統計,由於飢餓、勞動強度過大、遭受非人待遇等,1930-1940年古拉格有50多萬人死亡。修建227公裏長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有2.5萬人死亡。為瞭修建伏爾加河-莫斯科河運河,1934年關押瞭20萬人,為瞭修建貝阿大鐵路關押瞭18萬人,死瞭許多人。在五年計劃執行的過程中增長最快的是被關押的人數。從1929至1939年監獄和勞改營裏的人數增加瞭11倍,達到200萬人,根據1939年的統計,200萬人中有168.2萬人在古拉格的勞改營和專門關押地,35.05萬在監獄,此外還有99.05萬特殊移民,被剝奪自由者達到瞭300萬。許多依靠犯人修建的雄偉工程並無多大價值,如波羅的海-白海運河、貫穿北極凍原的從薩哈爾德到伊加爾卡的鐵路等。根據阿普爾鮑姆的研究,勞改營經濟並不贏利,如果綜閤計算的話,甚至是虧本的。但斯大林從來不會綜閤考慮問題,他的思維是形而上學的,為瞭拿到金蛋,他可以殺死生金蛋的母雞。這也是蘇聯經濟無效率,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傢養活不瞭自己國民的重要原因。
評分正版的,比較喜歡,還沒看。
評分好舊的書瞭。作用不大。
評分縱觀人類數韆年的發展史,呈現的是一個文明進步的進程,人不僅越來越從沉重的勞動中解放齣來,也越來越受到尊重,越來越自由。號稱代錶人類曆史發展方嚮、製度最先進的蘇聯社會主義,卻演繹瞭一部人類的沉痛與悲劇史。在消滅“人民公敵”和社會主義破壞分子的名義下,許許多多的人(絕大部分是無辜者),被送進古拉格,過著非人的生活,像奴隸一樣從事繁重的勞動,許多人因此喪命。美國學者安妮·阿普爾鮑姆著,戴大洪翻譯的《古拉格:一部曆史》(由新星齣版社和山西人民齣版社齣版),詳細揭示瞭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史上這沉重的一頁。
評分文字所以那麼重要,就因為它可以把人類最精華的經驗流傳下來。傳說中有這麼一句話:"倉頡造字,鬼神皆哭。"鬼神為什麼哭呢?大傢可以想想這個問題。
評分專業人士必看的書籍,很好
評分對於古拉格的曆史,當今俄羅斯的學者在寫作蘇維埃時期的曆史時也多有涉及,披露齣瞭不少資料,但尚未看到一本專門寫古拉格曆史的書,20世紀70年代齣版的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是一部紀實文學,不是史學著作。阿普爾鮑姆的《古拉格:一部曆史》是一本係統闡述古拉格曆史的書,書中有許多作者親自調查的資料,還利用瞭許多俄國的檔案資料,有很高學術價值。在語言風格上,作者把文學和史學融閤在一起,在敘述曆史事實時穿插瞭許多人具體的經曆,曆史鏡頭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可讀性強於一般的史學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