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原价:20.00元
作者:赵挺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112087334
字数:270000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建设工程事故规律、事故致因原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建筑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混凝土建筑施工短暂状况分析及已有建筑安全管理等。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及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安全与安全科学技术
1.2 安全科学研究方法
1.3 安全科学发展趋势
1.4 安全科学促进技术科学发展
1.5 世界各国安全生产状况与管理
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2.1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概要
2.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概要
2.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3 建设工程事故规律
3.1 事故的统计特性
3.2 建设工程事故与环境
3.3 高处坠落事故与环境
4 事故致因原理
4.1 连续事件理论
4.2 能量理论
4.3 轨迹交叉理论
4.4 人机环理论
4.5 人本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4.6 事故致因理论的相互联系
4.7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5.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理
5.2 管理工具
5.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6 建筑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
6.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危险因素识别
6.2 建设工程危险因素分析评价一
6.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安全检查
7 混凝土建筑施工短暂状况分析
7.1 时变结构分析方法
7.2 时变结构承载机理
7.3 施工时变结构特征参数识别
7.4 简化分析模型
7.5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承担施工荷载规律
8 已有建筑安全管理
8.1 建筑物全寿命管理
8.2 建筑物管理机构设置
8.3 建筑物实物资产管理
8.4 建筑物的技术管理
8.5 建筑物修理管理
8.6 建筑事故管理
8.7 建筑物事故案例研究
附录一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附录二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让我联想到了一幅精密的生态蓝图。我尤其好奇“功能分区”这一概念是如何在太湖流域如此广阔的水系中实现的。这是否意味着将整个太湖流域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例如,某些区域可能被划分为“水源涵养区”,而另一些区域则可能是“湿地保护区”或“休闲渔业区”。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基于水文特征、生物多样性还是人类活动强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通过科学的划分来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而“质量目标管理”部分,则给我一种“精打细算”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为每个功能区设定了具体的、可量化的生态质量标准?例如,某些区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能超过某个阈值,或者某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需要达到某个水平。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目标的制定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技术示范”来逐步达成这些目标?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来评估水生态质量,或者推广一些创新的水体修复和生境重建技术。
评分我对太湖的关注,更多是源于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近年来它所面临的生态压力。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水生态功能分区”和“质量目标管理”,听起来非常专业,也让我意识到,要真正有效地保护太湖,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管理。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复杂的生态学概念,比如“功能分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和描述的?它有没有可能揭示出太湖不同区域在生态功能上的差异,比如哪些区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栖息地,又或者是哪些区域承担着重要的景观功能?而“质量目标管理”这一点,则让我联想到,我们是否能够为太湖的每一个区域设定不同的、可达成的生态质量目标?比如,在某些区域,我们可能追求的是更高的水质等级,而在另一些区域,则可能更侧重于恢复某种特定生物群落的健康。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具体的管理策略,说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思路,让太湖重现生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有分量的,感觉像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才能领会其中精髓的学术专著。我一直对太湖的风光抱有特殊的感情,它承载了太多历史和文化,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这本书如果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比如“水生态功能分区”,来解读太湖的现状,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生态系统进行“分区”的?这些分区又是基于哪些具体的生态指标?“质量目标管理”这个概念也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不再是泛泛而谈的保护,而是有具体、可衡量的目标。这本书是否能清晰地阐述这些目标是如何制定的?又将如何通过“技术示范”来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关心太湖的人来说,最渴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科学的、技术的理念,并将其与太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那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读物。我期待它能为太湖的未来生态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一直对水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和管理模式感到好奇,而“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这个书名,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将太湖流域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地理区域,细致地划分成不同的“水生态功能区”的。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我希望书中能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让我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质量目标管理”这一环节。这不仅仅是设定一些模糊的愿景,而是需要有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水生态的健康程度。这本书能否提供具体的“质量目标”示例?这些目标是如何制定的,又依据了哪些国际或国内的先进标准?同时,书名中的“技术示范”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手段,例如水质净化、生境修复、生态调度等,并且这些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在太湖流域的某些区域,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看到成功的实践案例,对于理解和推广相关技术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落地”的专业著作。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技术示范”这个词,它意味着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包含着实际操作的案例和方法。我一直对如何科学地管理一个大型水域的生态系统感到好奇,特别是像太湖这样复杂且承载着多重功能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听起来就像是为太湖量身定做的“生态地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这张地图,并且解释清楚划分的逻辑和依据。它有没有可能揭示出,太湖流域的不同区域,在生态上的“分工”是怎样的?比如,哪些区域是更适合进行生态修复的,哪些区域的开发应该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而“质量目标管理”,则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给出具体的“质量目标”,并且说明这些目标是如何被监测和评估的?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及的“技术示范”,我非常期待看到有哪些具体的、可行的技术被运用在太湖的实际保护工作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来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