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

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设计院 编
图书标签:
  • 腐蚀
  • 防护
  • 金属材料
  • 耐蚀合金
  • 防蚀技术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化学工业
  • 机械工程
  • 表面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2646
版次:2
商品编码:1009021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2
用纸:胶版纸
页数:838
字数:10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可供防腐蚀工程技术人员和防腐蚀科研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为《腐蚀与防护手册》第2卷,主要介绍碳钢和低合金钢、铸铁、不锈钢、耐蚀合金、耐热钢和合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常用的金属表面保护工程技术、耐蚀金属衬里技术、电化学保护技术、缓蚀剂等内容,准确地反映了国内外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了耐腐蚀金属设备的制造技术及防腐蚀金属的工程应用技术,具备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
  本书可供防腐蚀工程技术人员和防腐蚀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碳钢和低合金钢
1.1 概述
1.1.1 化学成分对耐蚀性的髟晌
 1.1.2 钢的相组成和组织状态对耐腐蚀性能的影晌
1.2 钢的一般腐蚀行为
1.2.1 新鲜水对钢的腐蚀
 1.2.2 蒸汽系统中碳钢的腐蚀
 1.2.3 酸溶液对钢的腐蚀
 1.2.4 盐溶液对钢的腐蚀
 1.2.5 碱溶液对钢的腐蚀
 1.2.6 有机溶剂、石油烃类对钢的腐蚀
 1.2.7 土壤对钢的腐蚀
1.3 耐大气腐蚀用钢
 1.3.1 耐大气腐蚀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3.2 耐大气腐蚀用钢的耐蚀性能
1.4 耐海水腐蚀用钢
1.4.1 耐海水腐蚀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4.2 耐海水腐蚀用钢的耐蚀性能
1.5 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
 1.5.1 耐硫酸露点腐蚀用低合金钢
 1.5.2 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的耐腐蚀性能
 1.5.3 ND钢应用宴例
 1.5.4 防止硫酸露点腐蚀的途径
1.6 耐硫化物腐蚀用钢
 1.6.1 钢的硫化物血力腐蚀开裂与影响因素
 1.6.2 耐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用低合金钢
 1.6.3 抗高温硫化物腐蚀低合金钢
1.7 抗氢、抗氮、抗氨作用低合金钢
1.7.1 氢、氮、氨与钢的作用
1.7.2 抗氢、抗氮低合金钢
1.7.3 抗氢和抗氢氨氨低合金钢
参考文献
第2章 铸铁
2.1 铸铁的分类、特点和般应用
2.2 普通铸铁
2.2.1 普通铸铁的般性能
 2.2.2 普通铸铁的耐腐蚀性能
2.3 耐蚀铸铁
2.3.1 高硅铸铁
 2.3.2 高铬铸铁
 2.3.3 高镍铸铁
 2.3.4 其他耐蚀铸铁
参考文献
第3章 不锈钢
3.1 概述
3.1.1 国外不锈钢的发展简史和近期进展
3.1.2 我国不锈钢的主要进展和现状
3.1.3 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
……
第4章 耐蚀合金
第5章 耐热钢及其合金
第6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7章 常用的金属表面保护工程技术
第8章 耐蚀金属衬里技术
第9章 电化学保护技术
第10章 缓蚀剂及其应用

精彩书摘

  第1章 碳钢和低合金钢
  1.1 概述
  钢铁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和国防等各个领域,使用量大且最为常用的是碳钢和低合金钢。在耐蚀性方面,各种牌号的碳钢和铸铁大致相似。碳钢通常对很宽范围的腐蚀介质具有某种程度的耐蚀能力。对碳钢设备可用涂料、缓蚀剂和电化学等手段进行防腐,因而麻用范围极广。低
  合金高强度钢的成本只比普通碳钢高约20%~30%,所以使用也很普遍。
  碳钢是指碳含量小于17%的铁碳台金(碳含量在17%~4%范围内的铁碳合金叫铸铁)。钢中合金元素总量小于3.5%的合金铜叫低合金钢。
  1.1.1 化学成分对耐蚀性的影响
  (1)碳的影响
  碳在钢中常以碳化物形式存在。从耐腐蚀角度看,碳含量在不同的介质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在非氧化性的酸性介质中,碳含量增大,腐蚀加速。在氧化性介质中.碳含量可影响到钢的钝化。在氧化性酸中,当碳含量较低时,渗碳体数量也较少,故不能促进合金钝化。此时,合金处于活性状态,腐蚀速率随着合金中阴极相(渗碳体)的数量增多而增大。当碳含量超过一定限量时,则会促进铁碳合金钝化,腐蚀速率下降。例如在硝酸中,碳含理<0.4%时,随着碳含量增加,其耐蚀性下降。在中性介质中.碳含量对钢的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小。
  (2)磷的影响
  碳钢中磷含量影响钢的耐蚀性,在酸中,随着钢中磷含量增加,碳钢的腐蚀速率增高,这是因为较多的磷在钢中生成含磷夹杂物.而含磷夹杂物的析氢过电位较低。在海水中,高磷含量能改善钢耐海水腐蚀性能。
  低合金钢中,磷还是提高钢耐大气腐蚀性能最有效的合金元素之一,在与其他元素特别是与铜联合作用时,能较大地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在与钒联合作用时,能提高钢的抗H2S腐蚀能力。作为合金元素使用时,磷含量不应超过0.1.5%,与碳含量总和不应超过0.25%。
  (3)硫的影响
  硫能降低钢的耐腐蚀性能,诱发孔蚀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此外,硫化物夹杂对碳钢耐蚀性有坏的影响。
  (4)锰与硅的影响
  锰能降低钢的抗腐蚀能力,钢中加入硅能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蚀性及抗高温氧化性。钢中的锰与硅在常规含量范围内对钢的耐蚀性无显著影响。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旨在全面介绍该手册的内容,但不包含该手册的实际内容,而是围绕该主题领域进行广泛阐述。 --- 《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内容领域概述:深入解析现代材料科学中的腐蚀挑战与前沿防护策略 腐蚀,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材料退化现象,对全球基础设施、工业生产乃至日常用品的安全与经济性构成了持续而严峻的挑战。从航空航天的极端环境到石油化工管道的复杂介质,材料的失效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理解腐蚀机理、系统掌握耐蚀材料的特性以及有效实施防腐蚀技术,是现代工程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体系。 本手册所覆盖的领域,聚焦于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选材原则以及一系列先进的防护工程技术。它旨在为工程师、科研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参考价值的知识框架,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各个层面。 第一部分:腐蚀机理的深入剖析与评估方法 任何有效的防护都始于对腐蚀本质的深刻认知。本领域的内容将系统地梳理金属腐蚀的基本电化学理论。这包括了对原电池、浓差电池、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点蚀、缝隙腐蚀等多种腐蚀形态的详细机制阐述。理解这些机理,要求读者掌握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腐蚀电位、钝化行为以及溶解动力学。 同时,评估腐蚀状态和预测材料寿命是工程决策的关键环节。手册将详述各种腐蚀速率的测量方法,从失重法、电化学动态测试(如Tafel外推法、线性极化电阻法)到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电磁声波检测)。重点还将放在腐蚀监测系统的构建与数据分析上,以实现对服役中结构的实时健康评估。 第二部分:高性能耐蚀金属材料的选型与应用 选择正确的材料是抵御腐蚀的第一道防线。本部分内容将详尽介绍针对特定工作环境设计的各类高性能耐蚀金属及其合金体系。 1. 传统与再造不锈钢系列: 重点分析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及双相不锈钢在氯化物环境、高温高压环境中的耐点蚀等效值(PREN)和抗应力腐蚀开裂(SCC)性能。深入探讨了超级双相钢和氮强化不锈钢在海洋工程和化工设备中的应用潜力。 2. 特种镍基与钴基合金: 对于极端腐蚀环境(如强酸、高温氧化或还原性气氛),镍基高温合金(如Inconel, Hastelloy系列)和钴基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而成为首选。手册将详细对比这些合金在不同介质中的性能表现、冶金特性及其对制造成本的影响。 3. 钛及钛合金: 钛及其合金因其在氧化性介质中形成稳定钝化膜的能力,成为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海水淡化领域的重要材料。本部分将阐述钛的钝化机理、氢脆风险以及其在非氧化性酸中的局限性。 4. 新兴耐蚀材料: 讨论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中受到关注的新型材料,如高熵合金(HEAs)在极端环境下的耐腐蚀行为,以及新型锆基和铪基合金的潜力。 材料选型的过程并非简单地罗列性能参数,而是需要结合服役温度、介质成分、应力状态和预期寿命,进行系统化的材料兼容性评估。 第三部分:工程防蚀技术:主动与被动策略的整合 系统的防腐蚀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1. 保护涂层技术: 涂层是应用最广泛的防护手段。手册将区分有机涂层(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氟碳涂层)和无机涂层(如陶瓷涂层、金属熔射涂层)。重点将放在涂层的界面化学、附着力机制、渗透性控制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涂层(如自修复涂层、缓蚀剂释放涂层)来提升防护寿命。 2. 电化学防护技术: 阴极保护(CP): 详细介绍牺牲阳极法(Sacrificial Anode)和外加电流法(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 ICCP)的工作原理、设计规范、电流密度计算以及在管道、储罐和海洋结构物上的应用。讨论了保护电位的监测与控制在确保长期有效性中的作用。 阳极保护(AP): 阐述在特定强氧化性介质中,通过维持金属处于钝态电位区来实现保护的技术,分析其对设备几何形状和电流分布的严格要求。 3. 材料表面改性与工程: 探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变金属表层微观结构和成分的防护技术。这包括但不限于:渗碳、渗氮、表面氧化(如发黑、阳极氧化)、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形成的致密保护层,以及激光熔覆技术在制备梯度防护层的应用。 4. 缓蚀剂技术: 缓蚀剂是调节介质环境的有效手段。手册将分类介绍各种缓蚀剂(如吸附型、氧化还原型、成膜型),并深入探讨其在酸洗、冷却水系统、油气田开采等过程中的添加原则、最佳浓度确定以及环境安全性评估。 第四部分:特定工业环境下的腐蚀控制案例研究 腐蚀控制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特定工业场景的应用中。本部分将聚焦于几个高风险、高要求的工业领域,展示综合防护策略的实施: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针对深井、集输管道中的CO2腐蚀、H2S腐蚀(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及微生物诱导腐蚀(MIC)的防护体系。 电力与能源领域: 锅炉水冷壁、汽轮机叶片、核反应堆关键部件在高温蒸汽、热载体中的腐蚀控制。 化工与制药行业: 强酸/强碱反应釜、热交换器的材质选择与防腐蚀设计,特别是针对氯离子和酸性介质的防护。 海洋工程: 船舶、海上平台在海水和海洋大气环境下的防污与防腐联合防护策略。 通过对这些复杂案例的系统分析,读者能够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靠的工程实践,实现对金属资产的长期、经济且安全的维护。 --- 总结而言,该手册是一个涵盖金属腐蚀科学、材料工程与防护技术三大支柱的综合性工具书,旨在为推动工业设备的长寿命化和可靠性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程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实在太扎实了,简直是“重量级”的作品。我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参考文献和附录部分,那份详尽程度令人敬佩。随便翻开一页,你会发现对每一个重要概念,后面都紧跟着明确的引用来源,这对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撰写技术报告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着去验证书中的一个关于特定酸洗工艺对合金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论断,通过查阅其引用的原始文献,发现书中的总结和提炼是极其准确和精炼的。而且,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明显增强了对环境友好型防腐技术的介绍,比如水性涂料和无铬钝化处理的最新进展,这完全符合当前全球工业界对绿色制造的要求。这种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使得这本书不仅是技术参考,更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指南。内容深度足以让博士生作为核心参考书,同时结构清晰度又足以让现场技师快速定位问题。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套书的“手册”名头吸引的,毕竟手册意味着快速查阅和实用信息聚合。然而,拿到这第二卷后才发现,它远超出了传统手册的范畴。它的结构组织非常巧妙,像是为材料科学家和腐蚀工程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箱。我特别欣赏它对“防蚀技术”这部分的阐述,内容极其系统化。从阴极保护的电流密度计算,到各种涂层材料的渗透率测试方法,再到热喷涂技术的工艺控制参数,都有详尽的论述。我之前一直对某些新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感到困惑,这本书里详尽地展示了分子吸附层在金属表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逻辑清晰,图示到位。我拿它去指导我们车间的防腐设计方案,效果立竿见影。它不是那种只罗列公式的书,而是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很多章节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给你做现场指导,语言严谨又不失生动,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这本《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金属材料及防蚀技术(第2卷)(2版)》真是让我这个长期在工程一线打滚的工程师眼前一亮。我之前处理的很多项目都涉及到苛刻环境下的材料失效问题,尤其是那些高压、高温、强酸碱介质的工况,传统材料总是撑不了多久。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全面,不仅仅停留在腐蚀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材料微观结构与腐蚀行为的内在联系。比如,它对特定合金在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SCC)方面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镍基合金的钝化膜稳定性,那些图谱和数据分析,对于我选择替代材料时进行风险评估太有价值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什么材料能用”,更是“为什么能用”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失效”的深度解读。以前我们都是靠经验摸索,现在有了这本手册做支撑,感觉底气足了很多,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了。即便是那些看似基础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书中也加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避免了老旧教材的滞后性。这本书简直是解决疑难杂症的“武功秘籍”,实用性无与伦比。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材料应用的研究人员,我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前沿的、尚未完全工业化的耐蚀材料。这本书在介绍传统不锈钢和钛合金的同时,竟然能花大气力去梳理和对比形状记忆合金、高熵合金在特殊腐蚀环境下的初步表现。这显示出编著者紧跟学术前沿的努力。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局部腐蚀”的章节,比如点蚀和缝隙腐蚀的动力学模型。这些模型不仅有详尽的数学推导,还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来解释溶液流动性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这对我正在进行的高速流体环境下的材料筛选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可以说,这本书充当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桥梁,将最新的实验室发现转化为了可以被工程师理解和应用的工程语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已知信息”,更是一种“思考框架”,引导我们如何用更系统、更量化的方法去预测材料的长期服役性能。

评分

我是一个偏向于非金属材料腐蚀防护的工程师,坦白说,对金属材料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读了这本第二卷后,我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书中对金属材料的“服役可靠性分析”那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材料本身的性能上,而是将材料、介质、应力场和温度场这四大关键因素耦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比如,书中关于材料疲劳腐蚀机制的讨论,非常细致地剖析了腐蚀坑作为疲劳裂纹萌生点的关键作用。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思考如何将我在高分子材料界面科学中学到的知识,反向应用到金属/涂层界面的失效分析中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壁垒,用一套统一的腐蚀科学语言来整合所有相关知识。它像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工程应用的需求广度,是任何想在材料腐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应该常备的案头宝典,绝非一次性读物,而是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

挺好。。。。。。。。。。。。。

评分

凑合凑合凑合凑合凑合凑合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购买,内容丰富

评分

快分享你的购买快分享你的购买快分享你的购买快分享你的购买

评分

本书比较专业,价格便宜,质量好。

评分

内容还是比较不错的,建议去看看

评分

整体说书的质量和包装还行,但是书的封面内侧开胶,估计再多翻几次就会掉了,希望以后多注意。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 内容需要慢慢消化

评分

正版,质量不错正版,质量不错正版,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