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继《别笑!我是日语学习书》之后,全球知名的日语研究机构---东洋文库重磅推出的又一部佳作!!
◆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日语入门教材!!
◆贴近生活的情景对话,时尚流行的经典用语!!
◆精辟的语法解说,加上反复的对话练习,让你的日文表达能力急速上升!!
◆想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就从这里开始吧!!
◆保证你拿起就放不下,上课或上班也会偷看的日语学习书!!
内容简介
较之以往的日本语教材,这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突破性的革新!过去在市场上领导潮流的往往都是以学习会话为主的教材。但是,人们一般都会在一阶段的学习结束时,非常急切地想要读文法书。原因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入门教材的结构都是以会话为主,没有详细地介绍文法方面的知识。作者在这本教材中弥补了旧教材在这方面的缺憾!
本教材由《会话篇》、《文法篇》、《汉字篇》三部分构成。《会话篇》虽然以学习会话为重点,但笔者有规则地把日本语的文法依照公式的形式整理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初学者就算不参考《文法篇》也可以跟上学习进度!《文法篇》除了会话篇中的内容,还有会话篇中没有涉及到的新知识!该部分对学习日本语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点都做了精细而浅显的解说!《汉字篇》收录了必须掌握的日本语基础汉字。如果和附赠的书写本结合起来使用的话,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古贺聪,1964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1987年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毕业1999年延世大学韩语系硕士毕业现在延世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课程。檀国大学国际语学院讲师。
EBS教育广播初级日语会话主持人。
徐胜彻,首尔世宗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主要在庆旼大学、弘大附高、瑞逸信息产业高中授课,同时还致力于员工培训。此后加入日语学习类书籍的出版社,担当月刊、单行本主编。一方面是具有教育和书刊出版两方面经验的作者,希望能发挥所长,另一方面,也致力于编写出优秀的好教材。主要著作有《日本语Get2》(全4册)、《一个人也,OK一日本语入门》等。
译者简介:
桂花,女,朝鲜族。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应用日语系。韩语是其母语,从事过汉语教学和韩语现场翻译。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目录
本书的结构和特征
Part01 会话篇
文字与发音 7
问候语 23
01名词(1)肯定句 32
02名词(2)疑问句和否定句 34
03名词(3)指示代名词 36
04数字 40
05名词(4)过去表现 42
06形容词(1)郑重表现 50
07形容词(2)否定表现 52
08形容动词(1)郑重表现 60
09形容动词(2)其他表现 62
10存在表现(1)非生物(ある) 68
11存在表现(2)生物(いる) 70
12动词(1)郑重表现 76
13动词(2)过去表现 78
14动词(3)劝诱表现 80
15动词(4)希望表现 82
16动词(5)接续て(1) 86
17动词(6)接续て(2) 88
18动词(7)自动词与他动词 90
19动词(8)表示经验 92
20动词(9)授受表现 94
21动词(10)许可与禁止 96
22动词(11)否定表现 102
23动词(12)假定?意志 104
24动词(13)可能表现 106
25助动词 被动?使役 108
Part02 文法篇
01名词篇 4
02代名词篇 12
03形容词篇 14
04形容动词篇 28
05存在动词篇 38
06动词篇 40
07助动词篇 60
08词类整理 64
09提高篇 敬语 74
自动词与他动词 80
授受表现 82
依赖?希望 84
容易~,不容易~ 86
过于~,~的方法 87
假定表现 88
样态表现 91
传闻表现?助词 93
Part03 汉字篇 101
精彩书摘
关于日本语的文字
与中国和韩国使用汉字、韩语不同,日本语是由平假名(ひらがら),片假名(カタカナ)和汉字「漢字」三个部分组成。
1 平假名(ひらがら)
据说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即模仿中国汉字的样子所形成的文字。创于西元九世纪前后,当时社会主流主要是使用汉字,平假名则多由女性使用。不过到了现代,平假名已成为日本最普遍使用的文字。
2 片假名(カタカナ)
片假名由汉字的偏旁、部首演化而来。在现代日本语中,片假名一般用于外来语,根据需要也会用于电报文、拟声词、拟态词、动植物的名称或想要强调的单词中。由于日本也大量使用外来语单词,因此片假名在日本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
3 关于文字学习
是否要背日本语的基本文字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指出学了几年外语却说不好外语的弊端,建议以会话为中心学外语,也有的人建议为了能更快学好外语而要学习日常的文法。但是我想先告知您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本书主张先记住平假名,然后再开始学习,因为这样学习会更加有效。所以各位读者,请您尽快记住平假名。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要学好日本语,那么就将万事抛诸脑后,从背诵平假名开始吧!从此,你的自信心将会与日俱增!
本书的结构与特征
这本教材是由《会话篇》、《文法篇》、《汉字篇》三部分构成。
各部分的特征如下:
会话篇
1. 文字与音
介绍了日本语的基本文字和发音方法。CD上收录了专业人士的标准发音。随
书附赠的书写本中,有文字的书写笔顺和书写空间,让您可以充分的练习。
2. 问候语
整理了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问候语。将各种问候语像背单词一样滚瓜烂
熟,当您遇到跟课本上相同的会话情景时,您就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3. 核心公式
为了能更顺利地理解会话而整理了核心公式。因为整理出来的公式简单易
懂,希望读者能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 基本会话
这部分由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会话构成。先把核心公式的内容完全弄懂,再结合
单词和解释部分对正文进行分析、消化。另外,要养成反复听CD并跟着念的习惯。
5. 预习与复习
编写了“一起预习吧”和“一起复习吧”两个部分。它们对于理解基本会话
能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6. 练习题
为了能自我检测各部分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而设计了简单的练习题。必须
要自己先做,然后再总结做错的地方。
文法篇
对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助动词、敬语、助词等日本语的基本文
法做了详细的解说。先以理解为主通读一遍,然后再以记忆为重点,将它们牢牢
掌握住,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
汉字篇
汉字篇收录了必须掌握的日本语基础汉字。若与附赠的书写本一起学习,一
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前言/序言
“要怎样学习日本语呢?”
“想要学习日本语,要用什么样的教材呢?”
笔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不能妄下评论。因为学习日本语的方法有很多,另外,不同性格的学习者适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那么,又要如何回答第二个问题呢?事实上,在市场上畅销的教材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会让学习者学得进去,而且内容也很丰富。
那究竟要选用怎样的教材呢?我们最终还是得回到问题的原点。
既然教材都大同小异,是不是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随便选择一本?考虑到自学者的这些疑虑,笔者决心编写对日本语初学者真正有帮助,并且内容丰富的教材。经过反复思考,终于让这本教材问世。
较之以往的日本语教材,这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突破性的革新。
以前,在市场上引领潮流的往往都是以学习会话为主的教材。但是,人们一般都会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时,非常急切地想要读文法书。原因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入门教材的结构都是以会话为主,没有详细地介绍文法方面的知识。所以,笔者决定在这本教材中弥补旧教材在这方面的缺憾。
本教材由《会话篇》、《文法篇》、《汉字篇》三部分构成。
《会话篇》虽然以学习会话为重点,但笔者有规则地把日本语的文法依照公式的形式整理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初学者就算不参考《文法篇》也可以跟上学习进度。
《文法篇》除了会话篇中的内容,还有会话篇中没有涉及到的新知识。该部分对学习日本语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点做了精细而浅显的解说。
《汉字篇》收录了必须掌握的日本语基础汉字。如果和附赠的书写本结合起来使用的话,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好日本语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要像吃饭一样每天都坚持。同时,还要发自内心地爱上日本语。笔者尚未听说过有比这两条法则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真心希望读者们能和这本书结伴同行,把日本语基础学习得更加扎实。
预祝大家取得圆满成功!
寰宇之声:跨越文化与语言的探寻之旅 一、 序言: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日益紧密联系的全球化时代,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如同获得了一把开启不同文明宝库的钥匙。它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理解另一种思维模式、欣赏异域文化的桥梁。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语言的学习,而是致力于为那些渴望探索语言奥秘、构建多元认知体系的求知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视角超越了任何单一的语言教材所能提供的范畴。我们关注的,是语言的本质、其演变的历史轨迹,以及不同语言结构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相信,真正的语言学习,始于对“何为语言”的深刻理解。 二、 语言的起源与演化:追溯人类心智的足迹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宏大的时间旅行,追溯人类语言的起源。我们将探讨关于“原语”是否存在的分支学科研究,审视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如何共同描绘出语言能力在智人演化历程中的关键地位。 2.1 声音的诞生与意义的锚定: 我们将深入剖析人类如何从简单的信号交流,过渡到具有复杂语法的符号系统。这部分内容将涵盖语音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喉部、口腔和鼻腔的精妙配合如何创造出无穷无尽的音素组合。我们不会局限于描述特定语言的发音技巧,而是解析发音器官的通用潜力。 2.2 语系的宏大图景: 语言学家们倾尽毕生精力试图构建的语系树状图,将在本书中得到清晰的阐释。我们将对比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亚非语系等主要语系的结构性特征——从屈折语(Inflectional)到黏着语(Agglutinative)再到孤立语(Isolating)的过渡与并存。读者将了解词汇的派生规律如何揭示古代民族迁徙与文化接触的历史线索。 2.3 语言变迁的动力学: 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而是活着的有机体。本章将详细分析语音演变(Sound Change)、语义漂移(Semantic Shift)和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这三大驱动语言变革的核心机制。例如,一个曾经表示具体动作的词汇,如何通过时间的打磨,逐渐演变为一个抽象的语气助词。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历史语言学案例进行说明,但这些案例将是作为结构分析的工具,而非作为具体学习的范本。 三、 结构主义的殿堂与生成语法的革命 在语言学理论的殿堂中,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两大思潮构成了理解现代语言学的两大支柱。本书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中立的平台,去理解这两种范式的核心贡献与差异。 3.1 索绪尔的遗产: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 我们将重温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的革命性定义,探讨“任意性”(Arbitrariness)原则如何确立了语言学的科学地位。本节将重点分析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方法,即如何在特定时间点上分析语言系统的内在关系。 3.2 乔姆斯基的认知转向:普遍语法的探索: 随后,我们将进入20世纪下半叶的认知革命。本书将详细解读“生成与转换语法”的基本框架,阐述“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概念,以及“转换规则”如何解释我们如何从有限的规则中生成出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读者将了解到“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G)的假设,即人类生而具有一套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3.3 语用学的崛起:超越句子的意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本书的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部分之后,将无缝过渡到语用学(Pragmatics)的讨论。我们将分析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Maxims),探讨“言外之意”(Implicature)如何运作。语言的使用情境、社会角色和文化预期,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所理解的实际意义,这一点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尤为显著。 四、 语言与思维的交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再审视 语言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它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过程?本书将以严肃和批判性的眼光,探讨著名的“语言相对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4.1 强式与弱式论断的辩证: 我们不会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该假说。相反,我们将回顾一系列跨文化认知实验的证据,考察不同语言在时间概念、颜色区分、空间方位描述等方面如何体现出结构上的差异,并评估这些差异是否必然导致思维上的本质区别。 4.2 语言的中介作用:文化认知的载体: 这一部分将聚焦于词汇的选择如何影响注意力焦点。例如,某些语言中对亲属关系的高度细致划分,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仅用一个宽泛的词汇来概括。我们将分析这种词汇“密度”对信息处理和文化记忆构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旨在提升读者对自身所使用语言的潜意识偏见的认识。 五、 科技浪潮下的语言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言学正面临新的前沿挑战与机遇。 5.1 计算语言学的基石: 本章将简要介绍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基础概念,包括词向量(Word Embeddings)、句法分析树(Parse Trees)和马尔可夫链模型(Markov Models)。读者将了解到,正是语言的结构化特性,才使得复杂的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成为可能。这里的重点在于语言的“可计算性”,而不是具体的编程技巧。 5.2 语言的数字化生存与濒危性: 互联网正在标准化许多强势语言,但同时也加速了小语种的消亡。我们将探讨数字化记录对于保存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讨论语言保护者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为那些面临灭绝风险的语言建立数字档案。 六、 结语: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的语言观察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成为一个“斜杠”语言学者——既能欣赏诗歌中的精妙措辞,又能理解语法规则背后的逻辑必然,还能洞察社会语境对交流的影响。掌握一门具体的语言是技能,而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则是洞察人类心智与文明深度的智慧。每一次对新语言的好奇心,都应以这种广博的理解为基础,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本书提供的,正是这套宏观的分析框架与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