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信息 | |
書名 | 《質化研究理論與方法——中國質化研究論文精選集》 |
作者 | 郭澤德 白洪譚 |
ISBN | 978-7-307-16563-2 |
CIP數據 | Ⅰ. ①質… Ⅱ. ①郭… ②白… Ⅲ. ①研究方法-文集 Ⅳ. ①G312-53 |
開本 | 16開 |
印張 | 24印張 384頁 |
字數 | 263韆字 |
定價 | 68.00元 |
裝幀 | 平裝 |
內文紙張 | 80剋純質紙 |
齣版時間 | 2015年11月 |
版次 | 1版1次 |
齣版社 | 武漢大學齣版社 |
上架建議 | 社會科學 |
編輯推薦 | 1. 本書所選文章囊括瞭質化研究領域精品的論文,所有作者均質化研究領域國內知名學者。 2.本書主題“質化研究”是一種新興學術研究方法,正日益引起廣泛關注。 3. “學術中國”是2013、2014年度微信公號500強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影響力da的學術平颱,本書為“學術中國”首部自媒體齣版作品。 |
作者介紹 | 郭澤德,男,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緻力於新媒體傳播理論及實踐研究,所創建的微信公眾平颱“學術中國”2014、2015年分彆進入年度中國微信公號500強,同名網站於2015年3月正式上綫;創辦瞭質化研究、中華博士智庫、齣版排行榜、人文在綫等微信公眾平颱,擁有碩士、博士、高校教師等高學曆微信會員50餘萬;倡導以創新的傳播途徑見證學術力量,鍛造學術精神。 白洪譚,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質化研究微信平颱主編。 |
內容介紹 | 質化研究是我國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個新興研究方法,近年來發展迅速,被多個學科學者廣泛關注和應用。為瞭進一步促進這一新興學科的發展,提高質化研究領域學術科研成果的社會傳播力和影響力,學術自媒體“學術中國”微信公眾號聯閤眾書網(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中國新聞齣版研究院下屬國際按需齣版數字平颱)共同閤作,精選“質化研究”領域精品文章,編輯齣版為《質化研究理論與方法--中國質化研究論文精選集》一書,以傳播質化研究新優秀成果。 |
這本《質化研究理論與方法》簡直是社科領域的一股清流。我作為一個剛入門的研究生,麵對浩如煙海的研究範式和復雜的操作流程,常常感到無所適從。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黑暗中點亮瞭一盞明燈。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晦澀難懂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娓娓道來質化研究的精髓。從帕爾默的現象學到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係統理論,那些原本隻存在於教科書深處的概念,在這裏被拆解得條分縷析。作者們顯然是深諳初學者的睏惑,他們沒有一股腦地堆砌理論,而是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緊密結閤。比如,他們在討論“紮根理論”時,不僅僅是介紹瞭格拉澤和斯特勞斯的原始觀點,還結閤瞭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展示瞭如何從田野調查的原始文本中“生長”齣理論。這種“做中學”的思路,對我這種實踐派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我尤其欣賞它在研究倫理和反思性實踐方麵的論述,它讓我明白,質化研究不僅僅是收集數據,更是一種深入生命世界、保持謙遜態度的過程。讀完第一部分,我對質化研究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更加堅定瞭自己走下去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本身就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的尊重。紙張質感上乘,閱讀體驗極佳,這對於需要反復翻閱和做筆記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但拋開這些外在形式,其內在的知識密度和邏輯連貫性纔是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它不像某些翻譯作品那樣,因為語境差異而顯得生硬拗口,這本書的語言流暢、邏輯清晰,讀起來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這無疑是作者們深厚學術功底和高超錶達能力的體現。特彆是它對後現代思潮在質化研究中的影響有相當深入的探討,這對於理解當代社會科學的知識危機非常有幫助。它沒有簡單地接受或批判這些思潮,而是教會我們如何帶著批判的眼光,審慎地運用這些新的認識論工具。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方法論指導手冊,更是一次對當代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的深度考察,對於所有想在質化研究領域深耕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常備之作。
評分作為一個已經有一些研究經驗的學者,我閱讀這本書更多是為瞭對自己的實踐進行一次係統性的“校準”。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的田野工作中會不自覺地“偷懶”或者陷入個人偏好,偏離瞭既定的方法論框架。這本書就像是一劑及時的“清醒劑”。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研究設計”時所展現齣的靈活性和審慎性。它提醒我們,質化研究的設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靜態藍圖,而是一個動態的、與場域互動産生的過程。書中對於“抽樣策略”的討論非常到位,它沒有拘泥於傳統的目的性抽樣,而是深入探討瞭在特定情境下如何進行理論性的、滾動式的案例選擇,以最大化理論的解釋力。這種對研究生命周期的全麵把握,避免瞭研究陷入“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窘境。讀完後,我立刻迴去翻閱瞭自己過去的工作日誌,發現自己在好幾個關鍵節點上,都能從書中找到更精妙的應對之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零散的經驗,重塑為結構化的認知體係。
評分我從事的是人類學相關的研究,對質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市麵上很多聲稱全麵介紹質化方法的書籍,往往在某些小眾但重要的領域會一筆帶過,比如民族誌的長期駐紮策略、口述史的權力關係處理,或者紮根理論的後續理論飽和度檢驗。然而,這本書在這些“硬核”環節的處理上,錶現齣瞭令人信服的專業水準。它對不同方法論流派的內在張力剖析得極其透徹,讓人明白瞭為什麼不同的研究者會對同一個現象産生截然不同的解釋。尤其是它對“效度”和“可靠性”的探討,擺脫瞭那種量化研究的僵硬標準,轉而關注質化研究自身的“可信賴性”(Trustworthiness)標準,例如三角互證(Triangulation)和成員核查(Member Checking)的實際操作細節。這些細節,對於那些想在頂尖期刊發錶研究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內功心法”。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這種思辨層麵的提升,纔是一個嚴肅研究者最需要的滋養。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市麵上鋪天 যেসব的各種研究方法論書籍都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操作指南類的“快餐讀物”。但這本《質化研究理論與方法》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它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坐在你對麵,手把手地帶著你走一遍完整的質化研究旅程。最讓我驚艷的是它對“質性數據分析”的細緻講解。麵對厚厚的訪談文本和觀察記錄,如何進行有效的編碼和主題提煉,一直是我的痛點。這本書沒有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編碼手冊”,而是探討瞭不同質性範式下編碼邏輯的內在差異。比如,在敘事研究中如何保留故事的完整性,而在行動研究中如何實現參與者的賦權。它強調瞭研究者自身的“主體性”在分析過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像某些方法論書籍那樣,試圖將研究過程機械化、標準化。這種對研究“藝術性”的尊重,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冰冷數據的搬運工,而是意義的建構者。這種深層次的啓發,遠超瞭一本工具書的範疇。
評分書很好,彆人推薦的,推薦購買
評分都是學術精華,眾籌齣版很贊!
評分就那樣吧,論文集掙錢,討巧而已
評分排版設計很清新,看起來沒那麼枯燥
評分很好
評分賣傢發貨太慢。另,書為什麼那麼髒,第一次齣現這樣網購,不是運輸造成的,而是髒書發貨!
評分書的內容太一般瞭 也可能是我纔疏學淺看不懂 微信公眾賬號還不錯
評分確是好書,值得擁有值得讀。
評分開捲有益讀萬捲書行萬裏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