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方文化史》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
西方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整合形成的。它的文化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彩性。《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西方文化史》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特别的视野、高度的概括、独特的评说、精美的图片构成了《西方文化史》的基本特色。
目录
修订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西方文化的先声
第一节 两河流域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二节 古埃及文明:绵延持久
第三节 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 希伯来文明:信仰生活的构筑者
第一节 走进历史:卓尔不群
第二节 文明成就:化成天下
第三章 希腊文明: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第一节 历史:由海洋孕育的民族
第二节 文明成就:典范之作万世师表
第三节 希腊文明的理性
第四章 罗马文明:伟大的借鉴
第一节 历史:不断进取的民族
第二节 文明成就:在借鉴与弘扬之间
第三节 基督教的兴起
第五章 中世纪: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第一节 历史:千年的进程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统一欧洲的力量
第三节 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第四节 拜占庭文明
第六章 文艺复兴:高扬人和人性的时代
第一节 文艺复兴运动
第二节 意大利的作用与艺术的复兴
第三节 文艺复兴在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
第四节 地理大发现
第七章 宗教改革:对权威的挑战
第一节 运动背景
第二节 路德改革的出现及其意义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其他地区
第四节 罗马教廷的改革
第五节 宗教改革运动的遗产
第八章 巴洛克:文艺的新样式
第一节 巴洛克
第二节 洛可可
第三节 古典主义
第九章 科学革命、专制主义与议会制:实验的时代
第一节 科学革命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实验
第十章 启蒙运动:欧洲理性时代的到来
第一节 运动和背景
第二节 启蒙运动在各国
第三节 启蒙文学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遗产
第十一章 将西方送入现代的革命
第一节 美国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民族主义的胜利
第一节 不平静的法国
第二节 统一德国的出现
第三节 俄国的崛起
第四节 欧洲列国
第十三章 从浪漫到现实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现实主义
第十四章 美国因素--西方的新伙伴
第一节 西进运动
第二节 南北战争
第三节 移民社会
第四节 走向世界
第五节 霸主地位
第十五章 哲学的新繁荣
第一节 19世纪的哲学
第二节 现代哲学思想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思想的遗产
第十七章 现代主义大潮
第一节 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
第二节 现代主义流派
第十八章 实验的时代多彩的文学
第一节 英国文学
第二节 美国文学
第三节 法国文学
第四节 德语文学
第五节 俄罗斯文学
第十九章 从大冲突到大融合
第一节 暴力冲突
第二节 东西对立
第三节 走向融合
第四节 科学与技术
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在批判中探索
第一节 自我反思
第二节 新左派与后现代
第三节 西方价值观的再思考
第四节 新世纪的挑战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两河流域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
位于现代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②,指的是幼发拉底河(The Eupharates)和底格里斯河(The Tigris)流经的区域。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主要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而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以及整个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作为两河流域文明之母都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最后又同注入波斯湾。两河的上游基本是山岭和高原,下游则是巨大的冲积平原。
按自然地理位置划分,两河流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区域,最北部的区域包括现代伊拉克东北部的陶鲁斯与札格罗斯山麓。该地区发现了最早的定居证据,这里有隐蔽性的山谷,丰富的水源、牧草、猎物、野生谷物使之成为史前人类理想的定居点。不过,这里的冬天是严酷的,而且谷地间或隔山问的交流很困难。中间区域包括陶鲁斯山麓以南、希特一萨玛腊一线以北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高原以及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平原。这一地区有多种自然资源,但却远不及山麓地区丰富。肥沃的冲积区的面积有限。最南部的区域由两河之间平坦的冲积平原构成,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和中心地区。它包括平原南部的古代苏美尔王国和北部的阿卡德王国的所在地。这里地势平坦(从巴格达到波斯湾人海口的落差仅为10米),其南端是广阔的沼泽和苇塘地带,土地肥沃。传说认为这里就是人间“伊甸园”的所在地。
今天两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呈荒野状态,土壤干裂而坚硬,黄褐色的沙砾地和泛白色的盐碱地延绵数百里,毫无特色可言,酷热、洪水、风暴、扬沙、干旱是其气候特征。看到这一切,人们已很难想象这片荒地为什么曾被视为富足、舒适的处女地。只有散落其间、由古代城镇废墟形成的一个个山岗土丘(当地人称之为“台尔”[Tell])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这里曾经有过的繁荣和辉煌。
前言/序言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数码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多种文化和谐相处或者激烈冲突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技术进步神速。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数码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和网页,也包括大量的可供下载的数码产品,例如电子书、音乐、电影等。在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才刚刚出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就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到了21世纪初,全世界已经有3亿6千万人使用互联网,约占全球人口的6%。据推测,到2010年,全球人口的一半将会用上互联网。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受益于这种进步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有的国家和人群获益良多,有的则受益甚少。人们发明了“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这一术语来形容这一将贫与富、优势与弱势分隔开来的巨大差别。
我们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对于适当信息的有效掌握就意味着效率和竞争力。互联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的一般性的教育、科技、政治、社会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取。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大部分都是英文的;同时,全世界的纸质出版物也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英文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同时,英文似乎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能力,即接触到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那一部分信息的能力。
在我们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地球村”里,只要能够通过计算机上网(只要有网络信号覆盖,无线上网也已经易如反掌),就可以了解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我们既可以通过官方的网站得到官方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博客、聊天室之类的手段,得到非常个人化的信息。在数码信息的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国界,大家都是世界的居民。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世界”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也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走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
西方文化史(第2版) [History of Western Culture]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
蛮好的,速度也很快
评分
☆☆☆☆☆
非常的喜欢,比学校买便宜好多。
评分
☆☆☆☆☆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
很有用的一本书
评分
☆☆☆☆☆
老客户,服务好速度快,还会来。
评分
☆☆☆☆☆
很喜欢:..?&徐新徐新,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西方文化史(第2版)很不错,西方文化史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西方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整合形成的。它的文化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彩性。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西方文化史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特别的视野、高度的概括、独特的评说、精美的图片构成了西方文化史的基本特色。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数码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多种文化和谐相处或者激烈冲突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技术进步神速。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数码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和网页,也包括大量的可供下载的数码产品,例如电子书、音乐、电影等。在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才刚刚出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就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到了21世纪初,全世界已经有3亿6千万人使用互联网,约占全球人口的6%。据推测,到2010年,全球人口的一半将会用上互联网。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受益于这种进步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有的国家和人群获益良多,有的则受益甚少。人们发明了数码鸿沟()这一术语来形容这一将贫与富、优势与弱势分隔开来的巨大差别。我们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对于适当信息的有效掌握就意味着效率和竞争力。互联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的一般性的教育、科技、政治、社会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取。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大部分都是英文的同时,全世界的纸质物也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英文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同时,英文似乎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能力,即接触到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那一部分信息的能力。在我们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地球村里,只要能够通过计算机上网(只要有网络信号覆盖,无线上网也已经易如反掌),就可以了解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我们既可以通过官方的网站得到官方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博客、聊天室之类的手段,得到非常个人化的信息。在数码信息的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国界,大家都是世界的居民。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世界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也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走到了世界
评分
☆☆☆☆☆
温室阶段
评分
☆☆☆☆☆
好书。先留着,慢慢读,平心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