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錄音工程師
1.1 成為一名齣色的錄音師
1.2 與客戶打交道
1.3 收取報酬
1.4 與時俱進
1.5 開始工作
第2章 錄音棚的設計
2.1 分貝
2.2 房間的準備工作擺位
2.3 話筒架
2.4 話筒
2.4.1 動圈話筒
2.4.2 電容話筒
2.4.3 鋁帶式話筒
2.4.4 其他形式的話筒
2.5 極坐標指嚮性圖形
2.6 話筒的選擇
2.7 話筒的擺位
2.7.1 近距離拾音方式
2.7.2 遠距離拾音方式
2.7.3 X/Y拾音方式
2.7.4 A/B拾音方式
2.7.5 M/S拾音方式
2.7.6 Decca Tree拾音方式
2.8 綫材布綫
2.9 D.I.盒
2.10 接地
2.11 相位
第3章 架子鼓的話筒設置
3.1 架子鼓的擺放位置
3.2 更換鼓皮
3.3 為架子鼓調音
3.4 準備工作
3.5 為架子鼓拾音
3.5.1 底鼓的拾音
3.5.2 小軍鼓的拾音
3.5.3 通通鼓的拾音
3.5.4 吊鑔(吊頂話筒)的拾音
3.5.5 拾取房間環境聲
3.5.6 一支話筒的拾音方式
3.5.7 兩支話筒的拾音方式
3.5.8 三支話筒的拾音方式
3.6 節奏音軌
3.7 電子鼓/電腦鼓
第4章 電吉他的話筒設置
4.1 吉他音箱的擺位
4.2 轉接頭的插拔
4.3 高音量吉他音箱
4.4 準備工作
4.5 吉他音箱的拾音
第5章 聲學樂器的話筒設置
5.1 聲學樂器的調試
5.2 樂手的位置
5.3 話筒的擺位
5.4 鋼琴
5.5 話筒的設置
5.6 鍵盤
5.7 管樂器
第6章 人聲的錄製
……
第7章 控製室的設置
第8章 錄音的起點
第9章 信號通路
第10章 錄音
第11章 混音
第12章 數字音頻的相關知識
錄音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是一門藝術;成為一名錄音師不僅要會使用各種電子設備,還要能有效地捕捉音樂、音效和人聲。
本書為錄音師們介紹瞭多種錄音技巧,提供錄音師們需要的知識。作者Tim
Crich與大牌搖滾樂隊閤作多年,本書分享瞭他的經驗,並總結齣很多技巧和捷徑。本書針對錄音室中的實際情況提齣各種實用建議,其中的技巧有的來自其他錄音師,有的來自標準錄音室實踐,還有的來自平時工作。本書從實用角度齣發,用一章講述基礎理論,然後重點講述各種樂器的拾音、錄音及混音方法,書中內容包括:如何選擇,設置和擺放話筒均衡器和壓縮器的使用方法鼓、吉他和人聲的錄製指導專業混音的建議控製錄音環境的*好方法。
本書適閤各種水平的錄音師閱讀。
我是一名對聲音技術充滿熱情 but lack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的愛好者。一直以來,我被錄音世界中那些充滿創造力和科學性的技術所吸引。這本書的書名“虎彩 按需齣版”錄音師實戰技巧,以及人民郵電齣版社的背景,都讓我覺得它會是一本有分量的、實用的參考書。我最想瞭解的是,這本書如何從一個“菜鳥”的角度,引導我一步步進入錄音的殿堂。是否會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起,比如什麼是音頻信號,什麼是數模轉換,什麼是阻抗等等?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不同錄音設備的選擇建議,比如對於初學者來說,哪些麥剋風性價比高,又適閤錄製哪些類型的聲音?再者,我對於錄音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坑”非常好奇,比如背景噪音、接地不良、信號乾擾等等,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常見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不同音樂流派或者不同媒介(如播客、有聲書)的錄音要點,那將是錦上添花。
評分這本書,我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是光是翻閱一下目錄和前言,就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封麵設計就挺吸引人的,那種質感的紙張和印刷,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做的。我一直對聲音的世界很感興趣,雖然不是專業錄音師,但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會注意到一些細微的聲音,並且對它們背後的記錄過程感到好奇。這本《虎彩 按需齣版》錄音師實戰技巧,聽名字就感覺非常接地氣,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操作指南。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瞭解錄音設備的不同種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比如麥剋風的指嚮性,還有聲卡的接口類型等等,這些都是我一直模糊不清的概念。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在不同的錄音場景下,比如錄製人聲、樂器,甚至是環境聲,應該如何選擇閤適的設備和布置。這本書會不會有這方麵的詳細介紹呢?如果能配上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我非常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對錄音這個專業領域有一個更清晰、更係統的認識,也許還能激發我一些新的想法和靈感。
評分我一直覺得,很多“技術”類的書籍,如果沒有足夠的實踐案例支撐,很容易變得枯燥乏味,變成一本純粹的說明書。所以我對《虎彩 按需齣版》錄音師實戰技巧這本書抱有一定的期待,希望它能打破這種沉悶的局麵。從書名來看,“實戰技巧”四個字就很有吸引力,這讓我猜測書中大概率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錄音場景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個人對音頻後期處理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一些音樂製作或者影片配音的片段中,經常會聽到一些非常神奇的聲音效果,比如讓一個普通的聲音變得非常空靈,或者非常有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各種音頻處理插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最佳應用策略。比如,如何通過EQ來塑造聲音的質感,如何使用壓縮器來控製聲音的動態範圍,又或者如何巧妙運用混響和延遲來營造空間感。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前”與“後”的對比音頻,那就太棒瞭,能夠讓我直觀地感受到技術的力量。
評分作為一名對錄音技術充滿好奇心的觀察者,我對這本《虎彩 按需齣版》錄音師實戰技巧寄予厚望。我之所以關注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一直對聲音的記錄和呈現方式感到著迷。我曾在許多音樂會、電影和紀錄片中,被那些飽滿、細膩、富有情感的聲音深深打動,也因此對幕後默默工作的錄音師們充滿瞭敬意。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他們是如何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聲音細節,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辨彆和拾取目標聲源,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後期製作,將原始錄音轉化為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品。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關於聲學原理的入門知識,比如聲音的傳播、反射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原理來優化錄音效果。此外,我也對如何選擇和配置錄音設備有濃厚的興趣,例如不同類型的麥剋風在聲音特性上的差異,以及不同音頻接口在連接和信號處理上的優勢。如果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錄音師在實踐中遇到的經典案例,並分析他們是如何解決難題的,那將是對我極大的啓發。
評分收到這本書真是驚喜!我一直覺得,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實用的技巧。我是一名業餘愛好者,偶爾會自己錄製一些小片段,比如彈唱或者一些簡單的播客。但每次錄製的效果總是差強人意,總感覺聲音不夠乾淨,或者細節丟失很多。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按需齣版”這個概念的解讀,它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會根據讀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嗎?還是說它強調的是錄音技術在不同需求場景下的應用?如果是後者,那我就太期待瞭!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優化錄音環境的內容,比如如何處理房間的迴聲和雜音,有沒有什麼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改善?還有,關於後期處理的技巧,比如降噪、均衡器、壓縮器等等,我一直覺得這些名詞聽起來很復雜,但又知道它們對最終音質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解釋這些工具的作用,並提供一些實際的操作步驟和技巧,最好能配上一些對比圖或者錄音示例,讓我能直觀地感受到效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