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起源

大战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科普兰,黄福武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军事
  • 历史
  • 战略
  • 冲突
  • 二战
  • 冷战
  • 政治
  • 国际关系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71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37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战略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页数:3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进程和结局,探索战争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提供启迪和借鉴。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大战的起源、酝酿与爆发;第二卷,大战的全面展开;第三卷,大战的相持与转折;第四卷,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第五卷,大战图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娴熟地将理论模型与史实分析予以融合,对大战的起源问题作了深入的解读,认为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加剧大战爆发的危险。本书对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具有重大价值,并将有助于对国家力量的转化和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景问题在学术上和政策定位上进行积极思考。

作者简介

  戴尔·科普兰,美国青年学者、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安全》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目录

致谢
原始文件和资料文字缩写
导论
问题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史实证据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对现实主义大战理论的反思
动态差异理论
论证的意义
关于本书理论的逻辑问题
方法论:大战的定义
实际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外政策选择与大战的可能性
模型概述
危机的引发与和解
冷战竞赛的初始阶段
各种理论假定的比较

第三章 德国的安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现行理论无法解释的经验难题
德国预防性战争情绪日益强烈
大战时间推迟:德国的战争计划(1911一1913年)
最后的接触:德国准备全面战争(1913—1914年)
1912—1913年巴尔干危机:避免预防性战争
德国国内冲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七月危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行为体的选择次序问题
7月初:构筑预防性战争平台
实施全面战争计划
决定命运的一个星期:7月26日至8月1日

第五章 苏联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原因分析
酝酿已久的大战
军事集结阶段:1933—1936年
进入危机阶段:1936—1937年
年度危机与“抵制”:1938年1—12月
迈向深渊:1939年1—9月
以最大优势作战: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
最后的任务:“巴巴罗萨”行动的准备
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

第六章 两极体系、力量转化与冷战的起源:
1945—1950年
关于冷战的论争
预防性遏制政策的起源:1945年
不惜代价夺取先机:长崎灾难之后的美国政策
美国1945年遏制政策的悲剧
斯大林对美国政策的反应与冷战的开始
美国1945—1950年的战略计划

第七章 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
1961年柏林危机
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古巴导弹危机
尾声

第八章 大战:从伯里克利到拿破仑
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
1521—1556年法国一哈布斯堡王朝战争
三十年战争
路易十四战争
七年战争
拿破仑战争

第九章 论证的意义
现实主义与大战
体制形式、自由主义理论与大战
本书理论的现实意义
附 录
索 引

前言/序言







《星辰的低语》 晨曦初露,金色光辉洒满古老的艾瑞西亚大陆。在遥远的东方,耸立着巍峨的巨龙山脉,其险峻的地势阻隔了东西方的交流,也孕育了截然不同的文明。故事的主角,一个名叫艾莉亚的年轻女子,正是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过着平静而艰辛的生活。她是一名草药师,精通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也熟知山林间的危险。然而,命运的齿轮在她不经意间悄然转动,将她推向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旅程。 艾莉亚的村庄坐落在山脉脚下,世代以采摘和贩卖草药为生。平静的日子被一则来自遥远国度的消息打破。传闻,在大陆的西方,一个名为“辉耀帝国”的强大势力正在集结兵力,目标直指东方。这个消息如同一阵寒风,吹散了艾莉亚心中对和平的憧憬。她从小听过无数关于辉耀帝国欺凌弱小的故事,对这个帝国充满了恐惧与厌恶。 与此同时,在辉耀帝国的心脏地带,年轻的皇家法师,塞拉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帝国最杰出的法师之一,他被赋予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传说中的“星辰之心”。据说,这件神器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能够平息一切纷争,也能带来无尽的毁灭。塞拉斯并非一个嗜血好战之人,他对帝国的扩张政策心存疑虑,但他深知,如果星辰之心落入心怀叵测者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艾莉亚并不知道,她身上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她的血脉与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元素精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天,在一次深入山林的采药过程中,她意外地闯入了一个被遗忘的古老遗迹。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生物,它自称是“林之低语者”,并向艾莉亚揭示了她身上蕴含的巨大潜能。林之低语者告诉她,艾莉亚并非普通人,她的身体里流淌着能够与自然沟通的力量,这力量是阻止即将到来的浩劫的关键。 而塞拉斯,在寻找星辰之心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他发现,帝国的某些高层似乎对星辰之心有着更深层的企图,而他自己的行动,也逐渐被帝国中的一些秘密组织所监视。一次,在追踪一条关于星辰之心线索时,塞拉斯被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在危急关头,他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女子所救。这个女子,正是艾莉亚。 艾莉亚在遗迹中获得了林之低语者的指引,得知星辰之心并非一件物品,而是一种强大的自然能量,分散在这片大陆的各个角落。而辉耀帝国所追求的,是汇聚这些能量,以达到控制整个大陆的目的。为了阻止这一切,艾莉亚踏上了寻找分散的自然能量的旅程,她相信,只有唤醒这些沉睡的力量,才能守护这片土地的和平。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艾莉亚和塞拉斯被卷入了同一个阴谋之中。塞拉斯发现了辉耀帝国高层的真正目的——他们并非想要平息纷争,而是想要利用星辰之心奴役其他种族,建立一个以帝国为中心的绝对统治。而艾莉亚,则亲眼目睹了辉耀帝国军队的残暴,她心中的恐惧逐渐转变为决心。 两个来自不同世界,拥有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相遇了。他们最初的接触充满了误解与戒备。艾莉亚认为塞拉斯是辉耀帝国的走狗,而塞拉斯则对艾莉亚身上神秘的力量感到困惑。然而,随着他们一同经历的冒险越多,他们开始逐渐了解对方,并发现了彼此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他们一起穿越险峻的雪山,在寒冷的风雪中相互扶持;他们一同潜入古老的地下墓穴,在黑暗的迷宫中寻找失落的线索;他们甚至在危险的沼泽地带,与凶猛的巨兽搏斗,保护彼此的安全。每一次的危机,都让他们之间的羁绊更加深厚。 艾莉亚惊讶地发现,塞拉斯虽然是辉耀帝国的一员,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暗中帮助艾莉亚,为她提供信息,甚至在关键时刻,利用自己的法术掩护她。而塞拉斯,也从艾莉亚身上看到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智慧与坚韧,他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所受到的帝国教育,并重新审视“荣耀”与“正义”的真正含义。 他们也遇到了其他的盟友。在东方的山脉深处,艾莉亚结识了一群隐居的精灵,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古老守护者,拥有着与自然沟通的强大力量。在西方的荒漠边缘,塞拉斯遇到了一群流浪的游牧民族,他们虽然遭受辉耀帝国的压迫,但依然保持着自由与独立的精神。这些盟友的出现,为艾莉亚和塞拉斯的旅程增添了更多的希望。 然而,辉耀帝国并非 estaba 只有塞拉斯一个有良知的人。帝国中仍然存在着一批野心勃勃的将领,他们对塞拉斯的行动充满了敌意,并试图阻止他和艾莉亚的合作。一场围绕着星辰之心的追逐与对抗,在大陆的各个角落悄然展开。 在一次关键的事件中,艾莉亚和塞拉斯得知,辉耀帝国即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征伐,目标是占领整个艾瑞西亚大陆。而征伐的核心,正是星辰之心——他们已经找到了汇聚星辰之心的关键地点。如果征伐成功,整个大陆将陷入无尽的黑暗。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艾莉亚和塞拉斯明白,他们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去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他们将分散的盟友召集起来,共同商讨对抗辉耀帝国的大计。艾莉亚凭借着她与自然的深厚联系,唤醒了沉睡的元素精灵,让它们加入到守护这片土地的战斗中。而塞拉斯,则利用他在辉耀帝国中的人脉,试图动摇帝国内部的统治,为反抗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故事的篇章,才刚刚开始。在星辰低语的指引下,艾莉亚和塞拉斯,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年轻人,将如何联手,对抗强大的帝国,守护他们所珍视的一切?他们能否找到星辰之心的真正力量,并将其用于正义的目的?这片大陆的命运,将由他们的选择与奋斗,而揭开新的篇章。他们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希望的火焰,以及对和平的坚定信念。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自己而战,更是在为所有渴望自由与安宁的生命而战。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大战的起源》,我曾以为会是某种宏大叙事下的理性分析,然而,作者的笔触却异常地飘逸,仿佛是漫步在时光的长河中,随意撷取几朵浪花。他并不追求逻辑的严谨,而是更侧重于情绪的渲染和意象的叠加。我被书中关于“告别”的片段深深打动,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临别的场景:站台上匆匆挥别的身影,港口边依依不舍的目光,甚至是一种对于旧日时光的淡淡忧伤。这些告别,仿佛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旧秩序的瓦解。接着,他又会突然转向对“希望”的描绘,不是那种具体的、可实现的希望,而是一种朦胧的、飘渺的期盼。他会描绘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描绘春风吹拂下新生的绿叶,这些象征着新生和未来的元素,与之前的告别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我感觉,作者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改变”的理解,他对“新的开始”的期待。他并不直接点破“大战”是如何发生的,而是通过描绘那些与“结束”和“开始”相关的各种情感和意象,来构建一种“大战”是某种必然的、甚至是某种“新生”的序曲的氛围。这种阅读体验,就像在聆听一首交响乐,你可能无法准确分辨每一个音符的含义,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唤起你内心深处最复杂的情感,让你对即将到来的“乐章”充满好奇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我从书架上随手拿下的,纯粹是因为它那充满史诗感的标题——《大战的起源》。我以为会是一部硬核的历史著作,详细剖析某个著名战争的诱因、前奏,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但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我猜错了。书中的叙述风格异常地跳跃,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作者随心所欲地从一个书架走到另一个书架,抓起一本就读,然后又突然转向了另一个角落。有时,他会沉浸在某个古老的神话传说里,细致地描绘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生物和惊心动魄的冒险,仿佛要将读者也一同拉入那个奇幻的世界。又或者,他会突然切换到某个政治家私下里的对话,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算计,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我仿佛就坐在他们身边,偷听着他们的秘密。更让我意外的是,书中还穿插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片段,比如一个普通士兵在战前的心情,或者一个孩童对远处烽火的懵懂好奇。这些片段虽然短暂,却极具感染力,让原本宏大的“大战”变得更加具体和触手可及,仿佛战争的阴影已经悄然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上。我一直在寻找一条清晰的线索,一条能将这些零散的碎片串联起来的逻辑链,但似乎作者并不在意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叙事”。他更像是想展现一种“气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关于冲突、关于变革、关于未知未来的某种预兆。这种阅读体验,就像在品尝一道由无数种香料烹饪而成的菜肴,你无法明确指出哪一种味道最突出,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带来一种独特而难以言喻的丰富层次。

评分

《大战的起源》这本书,我必须承认,它并没有提供我所期待的那种清晰、连贯的历史叙事。但是,它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让我沉浸其中。作者似乎对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本身并不太感兴趣,他更关注的是那些支撑着这一切的“微观”层面。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详细描写了一个手工艺人的工作场景,从他选择材料,到他雕刻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写得极其逼真。然后,他又突然将这个手工艺人的生活,与远处某个贵族的奢靡生活进行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看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那些潜在的矛盾。书中还有很多关于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描写,仿佛一个世界地图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脉搏。更让我感到奇妙的是,作者会在看似日常的描写中,植入一些关于“失落”和“遗忘”的主题。他会提到一些古老的传说,一些已经消逝的传统,这些元素仿佛都在暗示着,有什么东西正在被取代,有什么东西正在走向终结。我感觉,这本书并不是在直接讲述“大战”的开始,而是在描绘“大战”之前的那个世界,那个充斥着各种可能性,同时也孕育着毁灭的时代。它让我感受到,任何宏大的事件,其根源都可能藏在最平凡的角落里,藏在最细微的社会肌理之中。

评分

坦白说,《大战的起源》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起源”二字的理解。我本来以为会看到那些具体的战役、关键的人物、重要的条约,但是作者的笔触却如同画家挥洒水彩,不拘泥于具体的线条,而是用大片的色彩和光影来塑造整体的意境。书中有很多篇幅描绘了自然风光,例如连绵的山脉、奔腾的河流、广袤的森林。然而,这些景物描写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我读到一段关于风暴前夕大海的描写,那种宁静却又暗藏汹涌的气势,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片海,更是整个时代变革前夕的缩影。随后,他又会切入到对人类情感的刻画,比如某个角色的失落、某个群体的渴望,这些情感的描绘非常细腻,甚至可以说是触及灵魂。有时候,他会采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秩序的崩塌”、“希望的种子”等等。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感觉作者更像是在用一种“感觉”来传达“起源”的本质,而不是用“事实”。我常常需要暂停下来,去回味那些话语中蕴含的深意,去揣摩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宿命感”和“必然性”。我感觉,与其说这本书在讲述“大战的起源”,不如说它在描绘一种“大转变”前的心理和社会土壤,那种无处不在的张力,那种积蓄已久的能量,最终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

评分

拿到《大战的起源》这本书,我最初的期待是希望能够深入理解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然而,作者的处理方式却让我惊喜又有些困惑。他似乎并不屑于按部就班地罗列史实,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感性”的切入点。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有一大段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庆典,那种欢腾的气氛,那种人们脸上的笑容,那种音乐和舞蹈的交织,都写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描写的末尾,却突然笔锋一转,提到了在庆典的喧嚣之下,一些不安的低语开始悄悄流传,一些隐晦的担忧在人们心中滋生。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不禁开始思考,那些表面的繁华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接着,他又会突然跳跃到另一个场景,可能是一个小小的集市,人们在讨价还价,孩子们在嬉戏打闹,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他又会巧妙地植入一些细节,比如一个关于“改变”的寓言故事,或者某个看似随意的对话中透露出的对现状的不满。我感觉作者一直在用一种“暗示”的方式,来引导我的思考。他并不直接告诉我“大战”是如何发生的,而是通过描绘战争前夕社会各个阶层的微妙心态、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以及那些被忽视的细微裂痕,来一点点构建起一种“大战即将来临”的氛围。这种阅读过程,就像在解开一个巨大的谜题,你不断地收集线索,但每一个线索又都指向着一个更加广阔的可能性。我需要不断地整合这些零散的信息,去尝试拼凑出那个“起源”的全貌。

评分

北大出版的这套丛书,弥补了中国国际学方面的一大空白,使中国学术界更好的认识现代。全球化的大视野,以经不是三代的世界,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认识我们的时代,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评分

战争原因分析

评分

第二章  对外政策选择与大战的可能性

评分

发贷快快,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

酝酿已久的大战

评分

论证方法

评分

主要行为体的选择次序问题

评分

7月初:构筑预防性战争平台

评分

危机的引发与和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