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行政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活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和道德现象的应用学科。本教材为学习公共行政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行政伦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有关行政伦理学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本教材阐述了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对中国传统行政伦理、行政理性、行政正义、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腐败、行政忠诚、行政检举、行政责任、廉政与善政等当下行政伦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其他同类教材和专著的优秀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行政伦理学的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李建华,男,1959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扛学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投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曾获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行政伦理学”获批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左高山,男,1971年生,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政治学博士后研究。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行政伦理学”主讲教师。出版《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专著)、《政治暴力批判》(专著)、《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译著)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政治暴力及其合法性研究”等与政治暴力问题相关课题10项,目前主要集中研究西方政治暴力理论、政治暴力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暴力的合法性以及敌人问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行政伦理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1
第一节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
一、伦理与道德的概念/2
二、行政的公共性/4
三、行政伦理的内涵/7
第二节 行政伦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9
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9
二、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14
三、行政伦理学的学科性质/24
四、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6
第三节 行政伦理学的价值与方法/31
一、行政伦理学的价值/31
二、行政伦理学的方法/33
第二章 行政伦理学的相关道德理论/37
第一节 功利论的道德理论/38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理论/38
二、穆勒对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发展/39
第二节 义务论的道德理论/41
一、义务论的主要观点及特征/42
二、康德的道德理论/43
第三节 美德论的道德理论/45
一、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45
二、基督教的美德伦理/46
三、儒家的美德伦理/48
第三章 中国传统行政伦/50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50
一、“德”与“孝”:传统行政伦理的逻辑起点/51
二、“礼”与“仁”: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54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主要规范/59
一、忠:臣事君以忠/60
二、信:无信则不立/62
三、廉:知耻而不贪/64
四、智:是非明辨之/66
第四章 行政理性/69
第一节 行政理性的基本概念/70
一、理性为道德立法/70
二、行政理性的界定/72
三、行政理性的实质/74
四、行政理性的标准/76
第二节 行政理性的限度/77
一、政府的有限性/78
二、行政理性的限度/82
第五章 行政正义/85
第一节 行政正义的基本概念与内涵/85
一、行政对于正义的诉求/86
二、行政正义的概念及其现代含义/88
三、行政正义的优先价值/91
第二节 行政程序正义/94
一、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94
二、行政程序正义的原则/98
三、行政程序正义的实现/99
第三节 行政实质正义/104
一、行政的实质正义界定/104
二、行政实质正义的标准/106
三、行政实质正义的实现/108
第六章 行政自由裁量/111
第一节 行政自由裁量的基本概念/111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界定/111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演进/114
三、行政自由裁量的原则/118
第二节 行政自由裁量的边界/119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边界/119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理性边界/122
三、行政自由裁量的道德边界/123
第三节 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与控制/125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125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126
第七章 行政腐败/129
第一节 行政腐败的基本概念/129
一、行政腐败的界定/129
二、行政腐败的特征/132
三、行政权力的滥用/135
四、行政腐败的原因/136
第二节 行政腐败的危害/139
一、行政腐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139
二、行政腐败造成政治资源流失/140
三、行政腐败造成重大社会危害/142
第三节 行政腐败的规制/144
一、以道德规制行政腐败/145
二、以权力规制行政腐败/148
三、以社会规制行政腐败/150
第八章 行政忠诚/153
第一节 行政忠诚的基本概念/153
一、忠诚及其相关问题/154
二、行政忠诚的界定/156
三、行政忠诚的对象/158
四、行政忠诚与认同/159
第二节 对宪法的行政忠诚/162
一、忠诚宪法是政府的首要义务/162
二、宣誓是忠诚宪法的重要途径/164
第九章 行政检举/166
第一节 行政检举的基本概念/166
一、行政检举的渊源/166
二、行政检举的界定/169
三、行政检举的特征/171
第二节 行政检举的困境及原因/173
一、行政检举的困境/173
二、行政检举困境的原因/174
第三节 行政检举的实现/178
一、培育公共精神/178
二、完善检举制度/181
第十章 行政责任/184
第一节 行政责任的基本概念/184
一、行政责任的界定/184
二、行政责任的变化/187
三、行政责任的冲突/191
第二节 客观行政责任与主观行政责任/194
一、客观行政责任/194
二、主观行政责任/196
第十一章 廉政与善政/198
第一节 廉政的基本概念/199
一、廉政的界定/199
二、廉政的主体与内涵/201
第二节 廉洁政府的建/203
一、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204
二、国外廉政建设的经验/207
三、廉政制度创新的模型分析/209
四、廉政建设与制度创新/212
第三节 善政及其实现/215
一、善政的界定/216
二、治理与善治/218
三、治理与善政/220
四、善政的实现/223
后记/227
精彩书摘
(1)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政府及其官员是否能够代表并回应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换言之,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公共行政人员应当是公共利益的代理人,而不是个人私利或集团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
(2)从决策及其过程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在这种意义上,行政伦理就是指行政过程和行政决策中的道德。进而言之,伦理道德内在于所有公共政策之中。因为行政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总是或多或少要受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这样,行政伦理可以看做是决策伦理。事实上,行政决策常常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行政官员对组织内制定的决策和决策依据的道德标准负有个人和专业的责任。
(3)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行政伦理可以看做是行政活动和行政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公共行政不仅仅要重视经济和效率,同时也要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要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共行政不仅外显为工具理性,充当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和工具,而且内含价值理性,公共行政必须捍卫民主宪政,要致力于发展、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共利益、社会公正、正当程序等价值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共行政有责任维护并发展这些基本价值。因为这一切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问题。行政伦理就是回应在行政活动和行政过程中有人对这些基本价值的挑战,从而促进这些基本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4)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行政伦理被当作是抑制行政腐败,重塑政府信任和重建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手段与方法。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善治”需要政府、公民、企业、社会之问的信任关系的存在,这种信任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于公共权力的公共使用,而不是用于私人目的。腐败侵蚀着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最终将损害政府的合法性。面对日益增加的政治丑闻、官员的腐败,学者们在探讨用法律手段来抑制腐败、惩处腐败的同时,也积极从提高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素质来反腐倡廉。善治是由好公民和好官共同建构的。
前言/序言
《行政伦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行政伦理学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行政伦理学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探讨和规范公共事务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行为准则以及判断和处理伦理困境的方法。本书力求摆脱空泛的道德说教,深入挖掘行政伦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在当代公共行政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第一部分: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详细阐述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源流和核心范畴。 第一章:行政伦理学的概念界定与学科定位 我们将首先界定“行政伦理”的核心含义,区分个人伦理与职业伦理在行政情境下的特殊性。 详细探讨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与价值,阐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政治哲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的关系。 分析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行政决策中的伦理考量、以及公民对行政伦理的期待等。 强调行政伦理学在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维护公众信任、塑造廉洁政治文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行政伦理学的理论溯源与发展脉络 追溯西方行政伦理思想的早期萌芽,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政治伦理观,到中世纪的神学伦理,再到启蒙运动时期对公共理性和权利的强调,分析这些思想如何为现代行政伦理奠定基础。 重点梳理近现代西方行政伦理学的关键理论流派,包括功利主义、义务论(康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契约论等,并分析它们在解释和指导行政行为方面的不同视角和贡献。 探讨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与行政伦理相关的概念,如“仁政”、“德治”、“忠诚”、“廉洁”等,分析其历史传承与现代转化。 考察20世纪以来,随着公共行政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行政伦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的演变,关注其如何回应新的社会挑战,如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多元文化冲突等。 第三章: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原则与价值体系 系统阐述构成行政伦理学基石的核心原则,如公平正义(程序正义、分配正义、矫正正义)、诚实守信(信息公开、兑现承诺、透明决策)、责任担当(职责明确、勇于承担、接受问责)、效率效能(合理配置资源、追求最佳公共利益)、服务导向(以民为本、回应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等。 深入剖析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在行政伦理中的优先性,探讨如何界定、平衡和实现多元化的公共利益。 分析权力制约与监督在行政伦理中的重要性,探讨不同权力制衡机制的设计及其伦理意涵。 探讨包容与多元的伦理维度,强调在公共管理中尊重不同群体,反对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强调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专业能力、奉献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部分:当代行政伦理的挑战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当前公共行政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伦理困境,并提供分析和应对的工具。 第四章:公共部门的腐败与反腐败的伦理维度 深入分析公共部门腐败的根源,包括制度性因素、文化性因素以及个人性因素,并从伦理学角度探讨腐败对公共信任、社会公平和发展效率造成的损害。 探讨反腐败的伦理基础,例如对公共财产的守护责任、对公众委托的尊重、以及维护社会正义的必要性。 分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伦理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宣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及提升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讨论“吹哨人”保护、信息公开与举报制度的伦理考量,以及如何平衡国家利益、组织利益与个人安全。 第五章:行政决策中的伦理困境与权衡 分析行政决策过程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如效率与公平的冲突、短期利益与长远福祉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以及不同群体利益的权衡等。 介绍决策分析的伦理工具,如伦理审查、利益相关者分析、风险评估中的伦理考量等。 探讨在信息不对称、时间压力和复杂性背景下,如何做出更为公正、负责任的行政决策。 分析“决策黑箱”问题及其伦理挑战,强调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第六章:公共部门的利益冲突与回避 界定公共部门的利益冲突,包括个人利益与公职的冲突、公职与第三方利益的冲突等。 阐述利益冲突的危害,如损害公共信任、扭曲决策、产生不公平竞争等。 探讨利益冲突的识别、申报、回避和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作用。 分析在特殊情况下,如“旋转门”现象,如何进行伦理规制。 第七章:信息公开、隐私保护与行政伦理 探讨信息公开在现代公共行政中的伦理意义,如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民主参与、加强政府问责。 分析信息公开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例如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如何处理。 深入研究个人隐私在公共管理中的保护困境,以及如何平衡政府信息收集、处理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探讨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以及如何构建负责任的数据治理框架。 第八章:公共服务中的公平性、效率与伦理 分析公共服务领域常见的伦理挑战,如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服务供给的效率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照。 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管理实践,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质量。 分析在推行“客户导向”服务模式时,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坚守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 讨论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远程服务)在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影响,如何确保技术应用不加剧社会不平等。 第三部分:行政伦理的制度保障与文化建设 本部分将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和健康的文化环境,以促进行政伦理的践行。 第九章:行政伦理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分析现有的与行政伦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公务员法、廉政建设条例、行政监察法等,并指出其在伦理保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探讨建立健全独立的伦理监督机构的重要性,分析其职责、权限与运作模式。 研究西方国家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制度经验,如行为准则、利益冲突申报制度、道德申诉机制等。 提出完善行政伦理制度的建议,包括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行为规范、强化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以及完善问责机制。 第十章:公共部门的伦理文化建设 阐释伦理文化在塑造公职人员行为、提升组织绩效方面的关键作用。 分析构成健康行政伦理文化的要素,如领导垂范、崇尚诚信、鼓励担当、尊重规则、倡导合作等。 探讨通过教育培训、榜样宣传、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升公职人员的伦理意识和道德素养。 研究如何通过组织激励、绩效评估等手段,将伦理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形成“为善受尊,作恶必惩”的文化氛围。 强调领导者的伦理示范作用,以及如何构建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的伦理责任体系。 第十一章:公民参与与行政伦理的外部监督 论述公民在监督和促进行政伦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包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分析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以及通过信息公开促进的公众监督机制的伦理意义。 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公民参与平台,听取民意,回应关切,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伦理水平。 分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何避免误导和虚假信息对行政伦理造成的冲击。 第十二章:面向未来的行政伦理发展趋势 展望行政伦理学在未来公共行政发展中的新课题,如数字治理的伦理挑战、人工智能在决策和监管中的伦理风险、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行政伦理协调等。 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行政伦理的内在关联。 探讨如何构建更加敏捷、适应性强的行政伦理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 强调行政伦理的持续学习、反思和创新,以期建设更有效、更公正、更负责任的公共管理体系。 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高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广大公共行政领域的从业者、学习者以及对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深刻理解行政伦理的内涵与重要性,掌握分析和解决行政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建设清正廉洁、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