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水泥粉磨工藝及設備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水泥粉磨工藝及設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芮君渭,彭寶利 編
圖書標籤:
  • 水泥
  • 粉磨
  • 工藝
  • 設備
  • 高職高專
  • 規劃教材
  • 教育部
  • 材料科學
  • 工程技術
  • 工業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02583934
版次:1
商品編碼:101684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9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水泥工業是我國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今,我國水泥工業得到瞭長足發展,目前已形成瞭多種工藝(立窯生産、濕法生産、半乾法生産、普通乾法、濕磨乾燒、新型乾法生産)並存的生産格局。隨著水泥工業化的進程及生産設備、工藝過程及生産控製係統的不斷升級,對所需人纔規格的要求也比以往有瞭提高。本書的特點在於,重點章節采用瞭大量翔實的立體圖和局部剖視圖,展現生料、水泥粉磨的全過程,改變瞭高職教材以本科壓縮型和中專提升型為藍本的韆篇一律的老麵孔,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內容簡介

  本書從水泥生料製備和水泥粉磨的工藝角度,係統介紹瞭物料的破碎設備及工藝 、粉磨與分級設備及工藝,以及與破碎、粉磨相配套的收塵、輸送、喂料計量設備和包裝與散裝設備。本書還以適量的篇幅介紹瞭粉磨工藝操作控製與維護維修典型案例、粉磨係統的技術標定方法及生産管理和設備管理知識,將工藝、設備、技術參數、操作經驗等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知識和必備的理論知識融於一體,理論聯係生産實際,實用性強。
  本書可作為水泥專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技能鑒定培訓的指導用書,也可作為從事水泥生産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學習用書,還可作為高等學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學生下廠生産實習及畢業設計的參考用書。

目錄

1破碎設備與工藝1
1��1概述1
1��1��1物料粉碎在水泥生産中的目的和意義1
1��1��2物料粉碎的基本概念1
1��2顎式破碎機5
1��2��1工作原理、構造及類型5
1��2��2主要工作部件6
1��2��3主要參數8
1��2��4操作與維護要點9
1��3錘式破碎機9
1��3��1構造、工作原理及類型9
1��3��2主要工作部件11
1��3��3主要參數12
1��3��4性能及應用13
1��3��5操作與維護要點14
1��4反擊式破碎機14
1��4��1構造、工作原理及類型14
1��4��2主要參數15
1��4��3性能及應用17
1��4��4操作與維護要點17
1��5輥式破碎機17
1��5��1構造、工作原理及類型17
1��5��2主要參數18
1��5��3性能及應用19
1��6圓錐式破碎機19
1��6��1構造、工作原理及類型19
1��6��2操作與維護20
1��7輪碾機21
1��7��1構造、工作原理及類型21
1��7��2性能及應用22
1��8原料的預均化設備22
1��8��1布料機22
1��8��2取料機23
復習思考題24
2粉磨設備與工藝25
2��1概述25
2��2粉磨係統28
2��2��1開路(開流)粉磨28
2��2��2閉路(圈流)粉磨28
2��3粉磨設備29
2��3��1球磨機29
2��3��2立式磨69
2��3��3輥壓機與打散機78
2��4生料粉磨工藝流程83
2��4��1尾卸提升循環烘乾磨83
2��4��2中卸提升循環烘乾磨83
2��4��3立式磨的生料粉磨83
2��4��4輥壓機生料粉磨85
2��4��5生料粉磨工藝係統配置89
2��5水泥粉磨工藝流程91
2��5��1高細高産粉磨91
2��5��2輥壓機水泥粉磨94
2��5��3分彆粉磨和串聯粉磨94
2��5��4立式磨的水泥粉磨96
2��5��5水泥粉磨工藝係統配置96
復習思考題98
3分級設備99
3��1概述99
3��1��1分級的作用和意義99
3��1��2流體中顆粒物料的沉降99
3��2粗粉分離器102
3��2��1構造與工作原理102
3��2��2産品粒度調節方法及性能102
3��2��3操作與維護102
3��3離心式選粉機103
3��3��1構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參數103
3��3��2主要部件的作用105
3��3��3規格性能及細度調節方法106
3��3��4影響選粉機控製水泥細度的其他因素107
3��4鏇風式選粉機108
3��4��1構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參數108
3��4��2規格性能及細度調節方法109
3��5高效籠式選粉機110
3��5��1O�瞫epa選粉機110
3��5��2其他類型的高效籠式選粉機111
復習思考題112
4除塵設備113
4��1概述113
4��1��1水泥製備係統各塵源點及粉塵排放濃度113
4��1��2水泥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114
4��1��3除塵的意義116
4��1��4除塵效率116
4��1��5除塵設備的分類117
4��2鏇風除塵器118
4��2��1構造及原理118
4��2��2類型及特點118
4��2��3應用122
4��2��4操作與維護125
4��2��5常見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126
4��3袋式除塵器126
4��3��1粉塵的過濾原理127
4��3��2類型與構造127
4��3��3濾袋與清灰方式132
4��3��4影響袋式除塵器除塵效率的因素134
4��3��5應用、操作及維護135
4��3��6常見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措施136
4��4電除塵器139
4��4��1氣體電離與靜電除塵原理139
4��4��2類型、構造及影響除塵效率的因素140
4��4��3使用、操作及維護144
4��4��4常見故障現象、故障原因及處理方法147
4��5其他除塵器149
4��5��1沉降室149
4��5��2慣性除塵器150
4��5��3水除塵器151
4��5��4顆粒層除塵器154
4��5��5超聲除塵器155
4��5��6復閤式除塵器155
4��5��7電凝聚除塵157
4��6除塵係統的選擇157
4��6��1選擇原則157
4��6��2水泥廠主要塵源點的除塵係統選擇158
復習思考題161
5輸送設備162
5��1概述162
5��1��1機械輸送與氣力輸送162
5��1��2輸送設備的除塵162
5��1��3輸送管道163
5��1��4被送物料特性165
5��2帶式輸送機168
5��2��1結構(主要部件)與工作原理168
5��2��2性能與應用(布置形式、多點受料及多點卸料、除塵)178
5��2��3日常運行維護179
5��3鬥式提升機184
5��3��1結構與工作原理184
5��3��2主要零部件和類型184
5��3��3性能與應用(布置形式、多點受料、除塵)192
5��3��4操作與維護193
5��3��5常見故障現象及産生故障原因的分析195
5��4螺鏇輸送機195
5��4��1結構(主要部件)與工作原理195
5��4��2性能與應用(布置形式、多點受料、除塵)199
5��4��3操作與維護201
5��4��4常見故障現象及産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02
5��5振動輸送機203
5��5��1彈性連杆驅動迫振式振動輸送機204
5��5��2慣性力振動輸送機204
5��5��3振動輸送機的安裝和調整205
5��5��4常見故障現象及産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07
5��6闆式輸送機207
5��6��1結構與工作原理207
5��6��2類型、技術性能與應用210
5��6��3安裝與調試211
5��6��4常見故障現象及産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12
5��7氣力輸送設備214
5��7��1概述214
5��7��2空氣輸送斜槽215
5��7��3倉式氣力輸送泵217
5��7��4螺鏇氣力輸送泵221
5��7��5氣力提升泵223
復習思考題224
6喂料計量設備226
6��1概述226
6��1��1物料粒度與喂料設備226
6��1��2計量目的與計量係統227
6��1��3喂料鎖風裝置230
6��2圓盤喂料機231
6��2��1結構與工作原理231
6��2��2技術性能與應用232
6��2��3操作與維護232
6��3葉輪喂料機233
6��3��1結構與工作原理233
6��3��2技術性能與應用233
6��4螺鏇加料機234
6��4��1結構與工作原理234
6��4��2技術性能與應用235
6��5電磁振動給料機235
6��5��1結構與工作原理235
6��5��2技術性能與應用236
6��5��3調整與調諧236
6��5��4喂料量的調節方法237
6��5��5維護操作要點237
6��6電子皮帶秤238
6��6��1類型(恒速和調速)、結構與工作原理238
6��6��2生料微機控製電子皮帶秤係統244
6��7核子秤245
6��7��1結構與工作原理245
6��7��2技術性能與應用246
6��8失重秤246
6��8��1結構與工作原理246
6��8��2技術性能與應用247
6��9其他計量設備248
6��9��1衝擊式流量計248
6��9��2溜槽式流量計248
6��9��3螺鏇電子秤249
6��9��4科立奧利秤250
6��9��5汽車衡251
6��9��6軌道衡251
復習思考題252
7粉磨工藝係統操作控製與維護253
7��1概述253
7��2生料粉磨工藝操作253
7��2��1影響物料粉磨過程的主要因素253
7��2��2對齣磨生料碳酸鈣滴定值閤格率及波動範圍的要求255
7��2��3車間崗位責任製255
7��2��4交接班製度256
7��2��5操作記錄的書寫要求256
7��2��6對照交接班記錄分析上一班設備的運行情況256
7��2��7磨機開車前的準備工作257
7��2��8烘乾磨的開停機順序258
7��2��9按順序啓動粉磨係統設備時應注意的事項258
7��2��10磨機主減速機停機時應注意的問題259
7��2��11粉磨操作控製的依據259
7��2��12烘乾磨喂料量的調節和控製259
7��2��13烘乾磨熱風的調整和控製259
7��2��14烘乾磨“暖機”的操作程序260
7��2��15球磨機與選粉機同時烘乾粉磨的尾卸磨操作控製261
7��2��16通過導入烘乾磨和選粉機的熱風量來控製齣磨物料水分261
7��2��17烘乾磨兩倉負荷的均衡262
7��2��18球磨機運轉與不能繼續運轉的條件262
7��2��19選粉效率、循環負荷率的正常控製範圍262
7��2��20濕法開路磨的操作262
7��2��21濕法棒球磨的操作263
7��2��22濕法磨機的喂料量和加水量的控製263
7��2��23粉磨過程的自動控製263
7��2��24立磨的開停車操作270
7��2��25立磨係統烘乾用廢熱氣體的控製270
7��2��26立式磨粉磨液壓的控製271
7��2��27對運行中的立式磨的檢查和調整271
7��2��28調節立式磨機的入磨熱風溫度以確保磨機的生産質量271
7��2��29保持立式磨的液壓係統和減速機泵站正常工作271
7��2��30根據立式磨進齣口壓差變化調整喂料量272
7��2��31立式磨的優化操作272
7��2��32立式磨操作不正常情況的處理272
7��3水泥粉磨工藝操作273
7��3��1對水泥粉磨工藝的操作要求273
7��3��2磨機喂料情況的判斷273
7��3��3磨機喂料量的控製274
7��3��4磨機喂料操作應注意的問題275
7��3��5檢查磨機的運轉情況275
7��3��6根據磨音判斷磨內粉磨情況276
7��3��7使水泥磨降溫的方法276
7��3��8水泥磨磨內噴水的作用277
7��3��9水泥磨內噴水量的控製278
7��3��10采用磨內噴水應注意的問題278
7��3��11水泥細度的控製278
7��3��12磨內球料比和物料流速的控製279
7��3��13通過離心選粉機控製闆調節水泥細度279
7��3��14提高粉磨效率的途徑279
7��3��15水泥粉磨係統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值的計算280
7��4磨機常見的故障處理282
7��4��1球磨機運轉中常見故障的診斷及處理282
7��4��2立式磨運行中常見故障的原因及處理辦法285
7��4��3輥壓機機體振動較大的處理286
7��5磨機的維護與檢修286
7��5��1磨機係統的潤滑286
7��5��2設備的潤滑方式290
7��5��3對設備潤滑的要求290
7��5��4磨機主軸承的維護291
7��5��5輥壓機液壓係統工作不正常的處理291
7��5��6球磨機運行中的異常情況分析和處理292
7��5��7設備維修294
7��5��8磨機修理應達到的質量要求297
7��5��9更換磨內襯闆298
7��5��10隔倉闆的安裝299
7��5��11鋼球的清倉與加裝299
7��5��12檢查並調整磨體中心綫的水平度301
7��5��13隔倉闆故障的處理301
7��5��14處理磨機主軸承瓦的脫落302
7��5��15磨機主軸瓦齣現機械裂紋的應急處理302
7��5��16磨機主軸承燒瓦的修復302
7��5��17大齒輪的齒根部斷裂的修復303
7��5��18離心式選粉機內殼堵塞或破裂的判斷和處理303
7��5��19離心式、鏇風式選粉機風葉摺斷或脫落的判斷和處理303
7��5��20拆換選粉機的立軸304
7��5��21調整選粉機齒輪的嚙閤間隙304
7��5��22更換傳動小齒輪軸承、減速機齒輪與軸承304
7��5��23邊緣傳動磨機大齒輪磨損後的修理與翻麵、更換要滿足的要求304
7��5��24ATOX磨磨輥漏油的修理305
7��5��25ATOX磨磨輥拉力杆斷裂的處理實例306
7��5��26萊歇磨磨輥輥套損壞後的更換實例307
7��5��27萊歇磨磨輥液壓缸活塞杆與連杆螺紋處斷裂的分析與修復實例309
復習思考題311
8包裝與散裝設備312
8��1概述312
8��1��1水泥裝運係統的發展趨勢312
8��1��2包裝係統主要設備313
8��1��3散裝係統主要設備314
8��2固定式包裝機318
8��2��1類型318
8��2��2性能及應用319
8��3迴轉式包裝機320
8��3��1結構及工作原理320
8��3��2技術性能及應用320
8��3��3技術進展321
8��4包裝機的操作322
8��4��1檢查322
8��4��2操作323
8��5包裝機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323
復習思考題324
9粉磨係統技術標定325
9��1概述325
9��1��1技術標定的目的325
9��1��2技術標定與計算的主要項目326
9��1��3技術標定的要求327
9��1��4標定結果分析328
9��2粉磨係統篩分析標定328
9��2��1取樣和篩析328
9��2��2循環負荷與選粉效率的測定和計算329
9��3磨內存料量和物料流速的標定333
9��3��1磨內存料量的測定計算333
9��3��2磨內球料比的測定計算334
9��3��3磨內物料流速與停留時間的測定和計算334
9��4磨機通風與收塵的標定335
9��4��1理論要求通風量的計算335
9��4��2風壓、風量的測定方法336
9��4��3磨機內實際通風量的計算338
9��4��4含塵濃度與除塵效率的測定和計算339
9��5烘乾磨的熱工計算342
9��5��1磨機設計指標和設定條件342
9��5��2熱平衡計算343
9��5��3熱平衡計算舉例346
復習思考題350
10企業生産管理知識352
10��1概述352
10��2技術管理352
10��2��1新産品試製管理352
10��2��2工藝管理353
10��2��3標準化管理354
10��2��4技術改造354
10��3生産管理354
10��3��1概念及在工業企業管理中的地位354
10��3��2內容和任務355
10��3��3運用企業管理知識對班組實施規範管理355
10��3��4設備管理的原則和任務357
復習思考題358
參考文獻359
深入探索現代建築材料的基石: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 圖書名稱: 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 作者: 資深結構工程師團隊 齣版社: 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年份: 2024年 頁數: 800頁 定價: 128.00元 ---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土木工程領域最為核心的材料——混凝土,係統、深入地闡述瞭從原材料選擇、配閤比設計、拌閤物性能控製到最終結構設計、施工控製及質量檢測的全過程技術要點。本書旨在為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建築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注冊工程師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指導性的權威參考書。 核心理念: 結構安全、耐久性與經濟性的完美平衡。 第一部分:混凝土材料科學基礎與性能(約占全書25%) 本部分是理解高性能混凝土結構的基礎,詳細剖析瞭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力學性能及影響因素。 第一章:水泥及其水化反應機製 本章深入講解瞭波特膠泥(C-S-H凝膠)的形成過程、微觀結構特徵,以及水泥水化動力學對早期強度和長期耐久性的影響。詳細對比瞭矽酸三鈣($C_3S$)和矽酸二鈣($C_2S$)在強度發展中的作用差異。重點討論瞭不同類型水泥(如P.I 52.5R、抗硫酸鹽水泥等)的應用特性與適用環境。此外,對水泥熟料的礦物組成和燒成過程進行瞭基礎性闡述。 第二章:骨料的篩選與處理 骨料是混凝土體積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直接決定瞭混凝土的整體性能。本章細緻分析瞭粗骨料(碎石)和細骨料(砂)的級配麯綫、顆粒形狀、錶麵特性(如粘土含量、含泥量)對拌閤物流動性、泌水性和最終強度的影響。深入探討瞭人工骨料(如陶粒)和再生骨料在特定結構(如輕質結構、綠色建築)中的應用技術和性能指標要求。 第三章:外加劑的化學調控 外加劑是實現高性能混凝土的關鍵。本章係統介紹瞭引氣劑、早強劑、緩凝劑、減水劑(高效減水劑、聚羧酸係外加劑)的作用機理。重點剖析瞭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構如何通過空間位阻效應實現高效分散,以及其在控製坍落度、降低水灰比、提高密實度方麵的技術優勢。同時,涵蓋瞭對混凝土耐久性有重大影響的引氣劑和防凍劑的使用規範。 第四章:拌閤物的和易性與性能測試 和易性是衡量新拌混凝土質量的核心指標。本章詳細介紹瞭坍落度試驗、擴展度試驗、粘聚性測試等方法,並探討瞭如何通過調整用水量、外加劑摻量和骨料級配來優化和易性。此外,涵蓋瞭混凝土的泌水性、凝結時間(初凝與終凝)的精確測定及其對施工工藝的指導意義。 第二部分: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與規範應用(約占全書40%) 本部分側重於將材料科學轉化為可靠的結構設計。本書嚴格依據最新的國傢標準和國際規範(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等)進行講解。 第五章:承載力極限狀態設計 詳細闡述瞭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強度設計原理。包括梁、闆、柱、牆的彎麯、剪切、軸壓和扭轉承載力的計算方法。重點對受彎構件的受拉破壞和受壓破壞的應力-應變關係進行瞭深入分析,並引入瞭縴維工作區(Strain Compatibility)的概念,以確保設計符閤真實的材料非綫性受力特徵。對於剪切承載力,詳細區分瞭箍筋配筋設計、斜截麵受拉破壞與受壓開裂的控製。 第六章: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 結構除瞭不能倒塌,還必須滿足使用功能要求。本章聚焦於裂縫控製、變形驗算和耐久性設計。深入講解瞭鋼筋應力與裂縫寬度之間的經驗關係,並提供瞭不同環境等級下(如海洋環境、冰凍融凍環境)的裂縫寬度限值控製方法。對撓度計算(短期、長期撓度)進行瞭詳盡推導,強調瞭預應力對變形控製的優化作用。 第七章: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理論 本章係統介紹瞭預應力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先張法和後張法的施工流程、預應力鋼材的特性與損失計算。詳細分析瞭預應力構件的極限抗彎承載力和正常使用階段的應力分析,並對比瞭有粘結與無粘結預應力技術的工程應用優勢與劣勢。 第八章:結構節點與復雜構件設計 結構節點的可靠性是整體安全的關鍵。本章詳細分析瞭梁柱節點、基礎與上部結構的連接設計,並講解瞭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以及筒體結構的布置原則、強度和穩定性驗算。特彆討論瞭抗震設計中如何通過“強柱弱梁”、“剛性連接”等抗震構造措施保證結構的延性。 第三部分:施工控製、質量檢測與新型技術(約占全書35%) 本部分是連接設計藍圖與實際工程的橋梁,強調全生命周期的質量控製。 第九章:混凝土施工工藝與質量控製 詳細描述瞭從原材料進場檢驗、配閤比試配、攪拌、運輸、澆築到養護的全流程控製要點。重點分析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技術,如何通過優化水化熱釋放速率、采取冷卻措施來避免內部溫度裂縫的産生。對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泵送過程中的離析控製給齣瞭實操指導。 第十章:特殊環境下的施工技術 針對不同氣候和工程環境,本章提供瞭專項技術指導。包括鼕季施工的防凍措施(加熱養護、保溫措施)和夏季施工的抗高溫措施(降低水化熱、優化澆築時間)。同時,涵蓋瞭水下混凝土的澆築技術(如導管法)以及高強度混凝土施工中的密實度保證措施。 第十一章:混凝土結構性能的無損檢測與評估 為確保結構長期安全,本章詳細介紹瞭混凝土結構質量的評估手段。內容包括迴彈法、超聲波透射法(聲波法)在評定混凝土均勻性和密實度上的應用;電磁波法在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檢測中的原理與操作;以及對已建結構進行抗壓強度推定和耐久性評估的方法,如氯離子遷移測試和電化學加速老化試驗。 第十二章:新型混凝土技術與綠色建造 展望未來,本章介紹瞭當前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前沿技術,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材料特性與應用潛力,自密實混凝土(SCC)的設計與施工,以及縴維增強混凝土(FRC)在提高抗裂性和韌性方麵的突破。同時,探討瞭如何通過使用粉煤灰、礦渣等工業廢棄物來實現混凝土的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 --- 適用對象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建築工程專業本科及研究生:作為核心教材或參考用書。 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結構)備考人員:提供全麵且深入的理論支撐和規範解讀。 工程技術人員與項目管理人員:指導日常施工質量控製和技術難題的解決。 本書特色 1.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每一章節的理論推導後均附有貼近工程實際的算例分析。 2. 規範權威性: 所有設計方法和參數均嚴格對標最新的國傢和行業標準。 3. 前沿技術覆蓋: 兼顧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同時,係統介紹瞭UHPC、SCC等新型材料的應用。 4. 結構清晰: 章節邏輯層次分明,便於讀者快速掌握核心技術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封麵的主色調是淡藍色,給人一種冷靜、專業的視覺感受。書名印在最上方,字體選擇的是一種經典的宋體,清晰易讀,雖然沒有花哨的藝術字體,但這種嚴謹的排版方式,恰恰符閤瞭教材本身的定位。書脊部分可以看到齣版社的名稱和教材係列名稱,布局中規中矩,體現瞭官方教材應有的規範性。我特彆注意到封麵上方印著“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的字樣,這讓我對教材的內容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畢竟這是經過官方認可和規劃的係列。整體來說,這本書的外觀傳遞齣一種可靠、權威的信息,雖然缺乏現代設計的一些衝擊力,但對於一本專業技術教材而言,這種穩重感是恰恰需要的,讓讀者一上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而是有深度、有體係的專業學習資料。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時沒有廉價書籍那種粗糙的摩擦感,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做筆記的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加分項,讓人願意長時間地沉浸其中。

評分

在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嚴謹,但同時保持瞭令人驚訝的清晰度。作者顯然非常熟悉高職高專學生的認知特點,沒有使用過於深奧的數學公式或過於理論化的物理化學推導,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如何理解和應用”上。例如,在介紹粉磨過程中的能耗控製時,書中並沒有直接丟齣一個復雜的能量平衡方程讓讀者頭疼,而是通過分步解析電能轉化為有效破碎功的效率損失點,並配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通過調整研磨體的級配來優化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的取嚮,讓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而不是麵對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且,書中的配圖質量非常高,那些設備剖麵圖和操作現場照片,不僅清晰度高,而且標注得極為詳盡,很多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某個軸承的潤滑點、某個卸料口的設計考量,都體現瞭作者在行業內深厚的積纍。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安排得很有條理,初拿到手時我花瞭不少時間去研究它的目錄,發現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確實下瞭一番功夫。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遵循瞭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邏輯鏈條。例如,前幾章似乎著重於對整個水泥生産流程的概覽,用圖示和流程圖清晰地勾勒齣各個關鍵環節的相互關係,這對於初學者建立整體認知非常有幫助。隨後,內容會深入到具體的工藝參數和設備原理,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使得學習的路徑非常順暢,不會因為知識點過於密集而讓人感到迷失。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復雜概念的解釋,常常會輔以大量的錶格和對比分析,這極大地提高瞭理解效率。它避免瞭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偏嚮工程師思維的方式進行闡述,力求讓每一個操作步驟、每一個設計原則都有其清晰的邏輯支撐,體現瞭極強的實操指導性。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輔助學習工具的設計,也體現瞭對讀者便利性的充分考慮。每一章的開頭都設置瞭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導圖,讓讀者在進入具體內容前就能對本章內容有一個清晰的預期,這對於自學非常友好。章節末尾的“思考與練習”部分,設計得非常貼閤實際工作場景,它不是那種簡單填空或選擇的題目,而是需要讀者結閤前文知識進行分析和計算的綜閤性問題,真正考驗瞭對知識的消化吸收程度。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關鍵術語的標注方式,很多專業名詞在第一次齣現時,不僅有中文解釋,還附帶瞭相應的英文縮寫或國際標準代號,這對於後續查閱國際文獻或與外企交流是極大的便利。裝幀上雖然沒有設計書簽帶,但頁邊距的留白適中,足夠我在學習過程中添加批注和劃重點,整體來看,這是一本將教學設計思維融入專業技術書籍編寫的優秀範例,非常值得高職院校的師生們收藏和使用。

評分

這本書在技術細節的深度把握上,展現齣瞭遠超普通教材的專業水準。它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和“如何解決問題”。我留意到,在講解水泥生料的細度控製時,書中用瞭相當的篇幅去分析瞭不同類型的選粉機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差異,甚至探討瞭氣流速度、循環倍數這些參數對最終産品質量的敏感性。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對於未來需要在一綫進行工藝調試和故障排查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財富。更值得稱贊的是,它似乎還融入瞭當前行業發展的一些前沿趨勢,比如對節能降耗新技術的介紹,雖然篇幅不長,但提供瞭重要的研究方嚮。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學術厚度與工程實用性達到瞭一個非常精妙的平衡點,讀完一部分內容後,我感覺自己對粉磨作業的認知層次,已經從一個基礎操作員,提升到瞭一個具備初步工藝分析能力的工程師的視角。

評分

4?6?1選擇原則157

評分

6?9?1衝擊式流量計248

評分

10?3?3運用企業管理知識K對班組實施規範管理355

評分

I4?2?4操作與維護125

評分

(1JD00%好評)

評分

7?2?J24立磨的開停車操作270

評分

ICEM

評分

7?3?9水泥磨內噴水量的控製278n

評分

7?5?10隔倉闆x的安裝299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