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芮君渭,彭宝利 编
图书标签:
  • 水泥
  • 粉磨
  • 工艺
  • 设备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教育部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工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839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684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水泥工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我国水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种工艺(立窑生产、湿法生产、半干法生产、普通干法、湿磨干烧、新型干法生产)并存的生产格局。随着水泥工业化的进程及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及生产控制系统的不断升级,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比以往有了提高。本书的特点在于,重点章节采用了大量翔实的立体图和局部剖视图,展现生料、水泥粉磨的全过程,改变了高职教材以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提升型为蓝本的千篇一律的老面孔,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水泥生料制备和水泥粉磨的工艺角度,系统介绍了物料的破碎设备及工艺 、粉磨与分级设备及工艺,以及与破碎、粉磨相配套的收尘、输送、喂料计量设备和包装与散装设备。本书还以适量的篇幅介绍了粉磨工艺操作控制与维护维修典型案例、粉磨系统的技术标定方法及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知识,将工艺、设备、技术参数、操作经验等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必备的理论知识融于一体,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水泥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技能鉴定培训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水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学习用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的参考用书。

目录

1破碎设备与工艺1
1��1概述1
1��1��1物料粉碎在水泥生产中的目的和意义1
1��1��2物料粉碎的基本概念1
1��2颚式破碎机5
1��2��1工作原理、构造及类型5
1��2��2主要工作部件6
1��2��3主要参数8
1��2��4操作与维护要点9
1��3锤式破碎机9
1��3��1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9
1��3��2主要工作部件11
1��3��3主要参数12
1��3��4性能及应用13
1��3��5操作与维护要点14
1��4反击式破碎机14
1��4��1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14
1��4��2主要参数15
1��4��3性能及应用17
1��4��4操作与维护要点17
1��5辊式破碎机17
1��5��1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17
1��5��2主要参数18
1��5��3性能及应用19
1��6圆锥式破碎机19
1��6��1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19
1��6��2操作与维护20
1��7轮碾机21
1��7��1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21
1��7��2性能及应用22
1��8原料的预均化设备22
1��8��1布料机22
1��8��2取料机23
复习思考题24
2粉磨设备与工艺25
2��1概述25
2��2粉磨系统28
2��2��1开路(开流)粉磨28
2��2��2闭路(圈流)粉磨28
2��3粉磨设备29
2��3��1球磨机29
2��3��2立式磨69
2��3��3辊压机与打散机78
2��4生料粉磨工艺流程83
2��4��1尾卸提升循环烘干磨83
2��4��2中卸提升循环烘干磨83
2��4��3立式磨的生料粉磨83
2��4��4辊压机生料粉磨85
2��4��5生料粉磨工艺系统配置89
2��5水泥粉磨工艺流程91
2��5��1高细高产粉磨91
2��5��2辊压机水泥粉磨94
2��5��3分别粉磨和串联粉磨94
2��5��4立式磨的水泥粉磨96
2��5��5水泥粉磨工艺系统配置96
复习思考题98
3分级设备99
3��1概述99
3��1��1分级的作用和意义99
3��1��2流体中颗粒物料的沉降99
3��2粗粉分离器102
3��2��1构造与工作原理102
3��2��2产品粒度调节方法及性能102
3��2��3操作与维护102
3��3离心式选粉机103
3��3��1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103
3��3��2主要部件的作用105
3��3��3规格性能及细度调节方法106
3��3��4影响选粉机控制水泥细度的其他因素107
3��4旋风式选粉机108
3��4��1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108
3��4��2规格性能及细度调节方法109
3��5高效笼式选粉机110
3��5��1O�瞫epa选粉机110
3��5��2其他类型的高效笼式选粉机111
复习思考题112
4除尘设备113
4��1概述113
4��1��1水泥制备系统各尘源点及粉尘排放浓度113
4��1��2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14
4��1��3除尘的意义116
4��1��4除尘效率116
4��1��5除尘设备的分类117
4��2旋风除尘器118
4��2��1构造及原理118
4��2��2类型及特点118
4��2��3应用122
4��2��4操作与维护125
4��2��5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126
4��3袋式除尘器126
4��3��1粉尘的过滤原理127
4��3��2类型与构造127
4��3��3滤袋与清灰方式132
4��3��4影响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134
4��3��5应用、操作及维护135
4��3��6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措施136
4��4电除尘器139
4��4��1气体电离与静电除尘原理139
4��4��2类型、构造及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140
4��4��3使用、操作及维护144
4��4��4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147
4��5其他除尘器149
4��5��1沉降室149
4��5��2惯性除尘器150
4��5��3水除尘器151
4��5��4颗粒层除尘器154
4��5��5超声除尘器155
4��5��6复合式除尘器155
4��5��7电凝聚除尘157
4��6除尘系统的选择157
4��6��1选择原则157
4��6��2水泥厂主要尘源点的除尘系统选择158
复习思考题161
5输送设备162
5��1概述162
5��1��1机械输送与气力输送162
5��1��2输送设备的除尘162
5��1��3输送管道163
5��1��4被送物料特性165
5��2带式输送机168
5��2��1结构(主要部件)与工作原理168
5��2��2性能与应用(布置形式、多点受料及多点卸料、除尘)178
5��2��3日常运行维护179
5��3斗式提升机184
5��3��1结构与工作原理184
5��3��2主要零部件和类型184
5��3��3性能与应用(布置形式、多点受料、除尘)192
5��3��4操作与维护193
5��3��5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195
5��4螺旋输送机195
5��4��1结构(主要部件)与工作原理195
5��4��2性能与应用(布置形式、多点受料、除尘)199
5��4��3操作与维护201
5��4��4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02
5��5振动输送机203
5��5��1弹性连杆驱动迫振式振动输送机204
5��5��2惯性力振动输送机204
5��5��3振动输送机的安装和调整205
5��5��4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07
5��6板式输送机207
5��6��1结构与工作原理207
5��6��2类型、技术性能与应用210
5��6��3安装与调试211
5��6��4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212
5��7气力输送设备214
5��7��1概述214
5��7��2空气输送斜槽215
5��7��3仓式气力输送泵217
5��7��4螺旋气力输送泵221
5��7��5气力提升泵223
复习思考题224
6喂料计量设备226
6��1概述226
6��1��1物料粒度与喂料设备226
6��1��2计量目的与计量系统227
6��1��3喂料锁风装置230
6��2圆盘喂料机231
6��2��1结构与工作原理231
6��2��2技术性能与应用232
6��2��3操作与维护232
6��3叶轮喂料机233
6��3��1结构与工作原理233
6��3��2技术性能与应用233
6��4螺旋加料机234
6��4��1结构与工作原理234
6��4��2技术性能与应用235
6��5电磁振动给料机235
6��5��1结构与工作原理235
6��5��2技术性能与应用236
6��5��3调整与调谐236
6��5��4喂料量的调节方法237
6��5��5维护操作要点237
6��6电子皮带秤238
6��6��1类型(恒速和调速)、结构与工作原理238
6��6��2生料微机控制电子皮带秤系统244
6��7核子秤245
6��7��1结构与工作原理245
6��7��2技术性能与应用246
6��8失重秤246
6��8��1结构与工作原理246
6��8��2技术性能与应用247
6��9其他计量设备248
6��9��1冲击式流量计248
6��9��2溜槽式流量计248
6��9��3螺旋电子秤249
6��9��4科立奥利秤250
6��9��5汽车衡251
6��9��6轨道衡251
复习思考题252
7粉磨工艺系统操作控制与维护253
7��1概述253
7��2生料粉磨工艺操作253
7��2��1影响物料粉磨过程的主要因素253
7��2��2对出磨生料碳酸钙滴定值合格率及波动范围的要求255
7��2��3车间岗位责任制255
7��2��4交接班制度256
7��2��5操作记录的书写要求256
7��2��6对照交接班记录分析上一班设备的运行情况256
7��2��7磨机开车前的准备工作257
7��2��8烘干磨的开停机顺序258
7��2��9按顺序启动粉磨系统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258
7��2��10磨机主减速机停机时应注意的问题259
7��2��11粉磨操作控制的依据259
7��2��12烘干磨喂料量的调节和控制259
7��2��13烘干磨热风的调整和控制259
7��2��14烘干磨“暖机”的操作程序260
7��2��15球磨机与选粉机同时烘干粉磨的尾卸磨操作控制261
7��2��16通过导入烘干磨和选粉机的热风量来控制出磨物料水分261
7��2��17烘干磨两仓负荷的均衡262
7��2��18球磨机运转与不能继续运转的条件262
7��2��19选粉效率、循环负荷率的正常控制范围262
7��2��20湿法开路磨的操作262
7��2��21湿法棒球磨的操作263
7��2��22湿法磨机的喂料量和加水量的控制263
7��2��23粉磨过程的自动控制263
7��2��24立磨的开停车操作270
7��2��25立磨系统烘干用废热气体的控制270
7��2��26立式磨粉磨液压的控制271
7��2��27对运行中的立式磨的检查和调整271
7��2��28调节立式磨机的入磨热风温度以确保磨机的生产质量271
7��2��29保持立式磨的液压系统和减速机泵站正常工作271
7��2��30根据立式磨进出口压差变化调整喂料量272
7��2��31立式磨的优化操作272
7��2��32立式磨操作不正常情况的处理272
7��3水泥粉磨工艺操作273
7��3��1对水泥粉磨工艺的操作要求273
7��3��2磨机喂料情况的判断273
7��3��3磨机喂料量的控制274
7��3��4磨机喂料操作应注意的问题275
7��3��5检查磨机的运转情况275
7��3��6根据磨音判断磨内粉磨情况276
7��3��7使水泥磨降温的方法276
7��3��8水泥磨磨内喷水的作用277
7��3��9水泥磨内喷水量的控制278
7��3��10采用磨内喷水应注意的问题278
7��3��11水泥细度的控制278
7��3��12磨内球料比和物料流速的控制279
7��3��13通过离心选粉机控制板调节水泥细度279
7��3��14提高粉磨效率的途径279
7��3��15水泥粉磨系统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值的计算280
7��4磨机常见的故障处理282
7��4��1球磨机运转中常见故障的诊断及处理282
7��4��2立式磨运行中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办法285
7��4��3辊压机机体振动较大的处理286
7��5磨机的维护与检修286
7��5��1磨机系统的润滑286
7��5��2设备的润滑方式290
7��5��3对设备润滑的要求290
7��5��4磨机主轴承的维护291
7��5��5辊压机液压系统工作不正常的处理291
7��5��6球磨机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分析和处理292
7��5��7设备维修294
7��5��8磨机修理应达到的质量要求297
7��5��9更换磨内衬板298
7��5��10隔仓板的安装299
7��5��11钢球的清仓与加装299
7��5��12检查并调整磨体中心线的水平度301
7��5��13隔仓板故障的处理301
7��5��14处理磨机主轴承瓦的脱落302
7��5��15磨机主轴瓦出现机械裂纹的应急处理302
7��5��16磨机主轴承烧瓦的修复302
7��5��17大齿轮的齿根部断裂的修复303
7��5��18离心式选粉机内壳堵塞或破裂的判断和处理303
7��5��19离心式、旋风式选粉机风叶折断或脱落的判断和处理303
7��5��20拆换选粉机的立轴304
7��5��21调整选粉机齿轮的啮合间隙304
7��5��22更换传动小齿轮轴承、减速机齿轮与轴承304
7��5��23边缘传动磨机大齿轮磨损后的修理与翻面、更换要满足的要求304
7��5��24ATOX磨磨辊漏油的修理305
7��5��25ATOX磨磨辊拉力杆断裂的处理实例306
7��5��26莱歇磨磨辊辊套损坏后的更换实例307
7��5��27莱歇磨磨辊液压缸活塞杆与连杆螺纹处断裂的分析与修复实例309
复习思考题311
8包装与散装设备312
8��1概述312
8��1��1水泥装运系统的发展趋势312
8��1��2包装系统主要设备313
8��1��3散装系统主要设备314
8��2固定式包装机318
8��2��1类型318
8��2��2性能及应用319
8��3回转式包装机320
8��3��1结构及工作原理320
8��3��2技术性能及应用320
8��3��3技术进展321
8��4包装机的操作322
8��4��1检查322
8��4��2操作323
8��5包装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23
复习思考题324
9粉磨系统技术标定325
9��1概述325
9��1��1技术标定的目的325
9��1��2技术标定与计算的主要项目326
9��1��3技术标定的要求327
9��1��4标定结果分析328
9��2粉磨系统筛分析标定328
9��2��1取样和筛析328
9��2��2循环负荷与选粉效率的测定和计算329
9��3磨内存料量和物料流速的标定333
9��3��1磨内存料量的测定计算333
9��3��2磨内球料比的测定计算334
9��3��3磨内物料流速与停留时间的测定和计算334
9��4磨机通风与收尘的标定335
9��4��1理论要求通风量的计算335
9��4��2风压、风量的测定方法336
9��4��3磨机内实际通风量的计算338
9��4��4含尘浓度与除尘效率的测定和计算339
9��5烘干磨的热工计算342
9��5��1磨机设计指标和设定条件342
9��5��2热平衡计算343
9��5��3热平衡计算举例346
复习思考题350
10企业生产管理知识352
10��1概述352
10��2技术管理352
10��2��1新产品试制管理352
10��2��2工艺管理353
10��2��3标准化管理354
10��2��4技术改造354
10��3生产管理354
10��3��1概念及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地位354
10��3��2内容和任务355
10��3��3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对班组实施规范管理355
10��3��4设备管理的原则和任务357
复习思考题358
参考文献359
深入探索现代建筑材料的基石: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图书名称: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作者: 资深结构工程师团队 出版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4年 页数: 800页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土木工程领域最为核心的材料——混凝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拌合物性能控制到最终结构设计、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的全过程技术要点。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建筑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工程师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指导性的权威参考书。 核心理念: 结构安全、耐久性与经济性的完美平衡。 第一部分:混凝土材料科学基础与性能(约占全书25%) 本部分是理解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础,详细剖析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水泥及其水化反应机制 本章深入讲解了波特胶泥(C-S-H凝胶)的形成过程、微观结构特征,以及水泥水化动力学对早期强度和长期耐久性的影响。详细对比了硅酸三钙($C_3S$)和硅酸二钙($C_2S$)在强度发展中的作用差异。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水泥(如P.I 52.5R、抗硫酸盐水泥等)的应用特性与适用环境。此外,对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烧成过程进行了基础性阐述。 第二章:骨料的筛选与处理 骨料是混凝土体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本章细致分析了粗骨料(碎石)和细骨料(砂)的级配曲线、颗粒形状、表面特性(如粘土含量、含泥量)对拌合物流动性、泌水性和最终强度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人工骨料(如陶粒)和再生骨料在特定结构(如轻质结构、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和性能指标要求。 第三章:外加剂的化学调控 外加剂是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本章系统介绍了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外加剂)的作用机理。重点剖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如何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实现高效分散,以及其在控制坍落度、降低水灰比、提高密实度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涵盖了对混凝土耐久性有重大影响的引气剂和防冻剂的使用规范。 第四章:拌合物的和易性与性能测试 和易性是衡量新拌混凝土质量的核心指标。本章详细介绍了坍落度试验、扩展度试验、粘聚性测试等方法,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用水量、外加剂掺量和骨料级配来优化和易性。此外,涵盖了混凝土的泌水性、凝结时间(初凝与终凝)的精确测定及其对施工工艺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规范应用(约占全书40%) 本部分侧重于将材料科学转化为可靠的结构设计。本书严格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进行讲解。 第五章: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设计原理。包括梁、板、柱、墙的弯曲、剪切、轴压和扭转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重点对受弯构件的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引入了纤维工作区(Strain Compatibility)的概念,以确保设计符合真实的材料非线性受力特征。对于剪切承载力,详细区分了箍筋配筋设计、斜截面受拉破坏与受压开裂的控制。 第六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结构除了不能倒塌,还必须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本章聚焦于裂缝控制、变形验算和耐久性设计。深入讲解了钢筋应力与裂缝宽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并提供了不同环境等级下(如海洋环境、冰冻融冻环境)的裂缝宽度限值控制方法。对挠度计算(短期、长期挠度)进行了详尽推导,强调了预应力对变形控制的优化作用。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 本章系统介绍了预应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流程、预应力钢材的特性与损失计算。详细分析了预应力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分析,并对比了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优势与劣势。 第八章:结构节点与复杂构件设计 结构节点的可靠性是整体安全的关键。本章详细分析了梁柱节点、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设计,并讲解了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的布置原则、强度和稳定性验算。特别讨论了抗震设计中如何通过“强柱弱梁”、“刚性连接”等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 第三部分:施工控制、质量检测与新型技术(约占全书35%) 本部分是连接设计蓝图与实际工程的桥梁,强调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 第九章: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详细描述了从原材料进场检验、配合比试配、搅拌、运输、浇筑到养护的全流程控制要点。重点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技术,如何通过优化水化热释放速率、采取冷却措施来避免内部温度裂缝的产生。对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泵送过程中的离析控制给出了实操指导。 第十章:特殊环境下的施工技术 针对不同气候和工程环境,本章提供了专项技术指导。包括冬季施工的防冻措施(加热养护、保温措施)和夏季施工的抗高温措施(降低水化热、优化浇筑时间)。同时,涵盖了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如导管法)以及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中的密实度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估 为确保结构长期安全,本章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评估手段。内容包括回弹法、超声波透射法(声波法)在评定混凝土均匀性和密实度上的应用;电磁波法在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中的原理与操作;以及对已建结构进行抗压强度推定和耐久性评估的方法,如氯离子迁移测试和电化学加速老化试验。 第十二章:新型混凝土技术与绿色建造 展望未来,本章介绍了当前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前沿技术,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材料特性与应用潜力,自密实混凝土(SCC)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在提高抗裂性和韧性方面的突破。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使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来实现混凝土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 适用对象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作为核心教材或参考用书。 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结构)备考人员: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支撑和规范解读。 工程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指导日常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难题的解决。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一章节的理论推导后均附有贴近工程实际的算例分析。 2. 规范权威性: 所有设计方法和参数均严格对标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 前沿技术覆盖: 兼顾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同时,系统介绍了UHPC、SCC等新型材料的应用。 4. 结构清晰: 章节逻辑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核心技术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很有条理,初拿到手时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它的目录,发现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逻辑链条。例如,前几章似乎着重于对整个水泥生产流程的概览,用图示和流程图清晰地勾勒出各个关键环节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初学者建立整体认知非常有帮助。随后,内容会深入到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原理,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使得学习的路径非常顺畅,不会因为知识点过于密集而让人感到迷失。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常常会辅以大量的表格和对比分析,这极大地提高了理解效率。它避免了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偏向工程师思维的方式进行阐述,力求让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设计原则都有其清晰的逻辑支撑,体现了极强的实操指导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辅助学习工具的设计,也体现了对读者便利性的充分考虑。每一章的开头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导图,让读者在进入具体内容前就能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这对于自学非常友好。章节末尾的“思考与练习”部分,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工作场景,它不是那种简单填空或选择的题目,而是需要读者结合前文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的综合性问题,真正考验了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关键术语的标注方式,很多专业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不仅有中文解释,还附带了相应的英文缩写或国际标准代号,这对于后续查阅国际文献或与外企交流是极大的便利。装帧上虽然没有设计书签带,但页边距的留白适中,足够我在学习过程中添加批注和划重点,整体来看,这是一本将教学设计思维融入专业技术书籍编写的优秀范例,非常值得高职院校的师生们收藏和使用。

评分

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深度把握上,展现出了远超普通教材的专业水准。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和“如何解决问题”。我留意到,在讲解水泥生料的细度控制时,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选粉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差异,甚至探讨了气流速度、循环倍数这些参数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敏感性。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对于未来需要在一线进行工艺调试和故障排查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财富。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还融入了当前行业发展的一些前沿趋势,比如对节能降耗新技术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厚度与工程实用性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我感觉自己对粉磨作业的认知层次,已经从一个基础操作员,提升到了一个具备初步工艺分析能力的工程师的视角。

评分

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但同时保持了令人惊讶的清晰度。作者显然非常熟悉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使用过于深奥的数学公式或过于理论化的物理化学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理解和应用”上。例如,在介绍粉磨过程中的能耗控制时,书中并没有直接丢出一个复杂的能量平衡方程让读者头疼,而是通过分步解析电能转化为有效破碎功的效率损失点,并配以实际案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研磨体的级配来优化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取向,让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不是面对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且,书中的配图质量非常高,那些设备剖面图和操作现场照片,不仅清晰度高,而且标注得极为详尽,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某个轴承的润滑点、某个卸料口的设计考量,都体现了作者在行业内深厚的积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封面的主色调是淡蓝色,给人一种冷静、专业的视觉感受。书名印在最上方,字体选择的是一种经典的宋体,清晰易读,虽然没有花哨的艺术字体,但这种严谨的排版方式,恰恰符合了教材本身的定位。书脊部分可以看到出版社的名称和教材系列名称,布局中规中矩,体现了官方教材应有的规范性。我特别注意到封面上方印着“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字样,这让我对教材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毕竟这是经过官方认可和规划的系列。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外观传递出一种可靠、权威的信息,虽然缺乏现代设计的一些冲击力,但对于一本专业技术教材而言,这种稳重感是恰恰需要的,让读者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有深度、有体系的专业学习资料。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时没有廉价书籍那种粗糙的摩擦感,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做笔记的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加分项,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沉浸其中。

评分

A5?6?3安装与调试211

评分

3?4旋风式选粉机108

评分

1?1?k1g物料粉碎在水泥生产中的目的和意义1

评分

7?5?1磨机系统的润滑286

评分

复习思考题N24

评分

1?3?2主要工作部v件11

评分

9?4?2风压B、风量的测定方法336

评分

¥30.40(8折)

评分

5?i7?2空气输送斜槽2i15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