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离别 未删减增补版 附赠手绘大师藏书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南渡北归:离别 未删减增补版 附赠手绘大师藏书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南 编
图书标签:
  • 抗战
  • 回忆录
  • 历史
  • 文学
  • 传记
  • 个人经历
  • 战争
  • 离别
  • 增补版
  • 藏书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
ISBN:9787540472122
商品编码:10227285728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南渡北归(第3部离别增订版)
  • 作者:岳南
  • 定价:68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ISBN号:978754047212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8-01
  • 印刷时间:2015-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00
  • 字数:714千字


编辑推荐:

▲ 本书为全新经典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隆重推出!书中引用了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以及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精细校订,用心装帧,附赠特制手绘大师藏书票。适宜字号、排版,裸背锁线装订,更舒适阅读。用纸考究,典雅护封,典藏之选。

 

▲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

▲ 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

▲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杨振宁领衔,众多文史大家鼎力推荐;

莫言、杨振宁、俞敏洪、茅于轼、张鸣、李国庆、李存葆、朱向前、张志忠、刑军纪、徐贵祥、王久辛、赵琪、李炳银、王良瑛、彭学明、张颐武、何亮亮…… 联袂推荐;

▲《人民日报》2015世界读书日,上海交大等知名大学校长鼎力推荐十大好书之一。

《人民日报》2015年7月18日,倾力推荐“22个领域22本好书”之一。

▲ CCTV和浙江精良映画影视制作公司、宋城集团联合投资,由本书改编成的五十集大型电视剧拍摄中。

▲ 由本书改编的系列电影《大师》十五部由CCTV六套与北京精良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中,堪称中国电影开创性集中表现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像的一部史诗长卷。

 

▲ 历史纪实文学大家岳南经典力作,作者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并亲自重走抗战中大师内迁路,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全面描述了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记述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

再现国难当头大师的风骨典范

 

 

内容简介:

  《南渡北归》(全新经典三卷本),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南渡北归. 离别》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战争爆发,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理想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扼腕浩叹的同时,更可以“在史中求史识”,有所受益。

 

作者简介: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该图书的名称与您的《南渡北归:离别 未删减增补版 附赠手绘大师藏书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不同,并专注于其他主题。 --- 书名:《光影之河:二十世纪中国电影的流变与记忆》 作者: 张黎明 出版社: 文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字数: 约 650,000 字 装帧: 精装,附插图 180 余幅(含珍贵剧照与幕后照片) --- 图书简介: 《光影之河:二十世纪中国电影的流变与记忆》 是一部深入、宏大且富有洞察力的中国电影史专著。它不仅梳理了自 1905 年中国第一部影片诞生至 2000 年代初这段跌宕起伏的百年历程,更着重探讨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何与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运动、以及民族精神的构建紧密交织,相互塑造。本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事记”叙述,力求从艺术史、社会学、美学批评的多元视角,重构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中国电影图景。 本书的叙事脉络清晰而富有张力,将二十世纪的中国电影史划分为数个关键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与艺术革新。 第一编:默片的拓荒与黄金时代的奠基(1905-1930年代初) 这一部分详尽考察了中国电影的最初萌芽,从早期戏仿西洋短片到“上海制造”的兴起。作者深入分析了张石川、郑正秋等先驱者的贡献,尤其关注了“明星影片公司”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早期类型片(如时装剧、武侠片)的塑造。此阶段的讨论聚焦于中国电影如何在一片空白中摸索出自己的叙事语汇和商业模式,以及早期影星(如胡蝶、阮玲玉)如何成为新兴都市文化的符号。 第二编:左翼浪潮与战争阴影下的勃兴(1930年代中叶-1949年) 本编是全书最具戏剧性的部分之一。它细致描摹了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探讨了如蔡楚生、孙瑜等导演如何将社会关怀融入电影语言,创作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作品(如《渔光曲》《大 অশ之歌》)。随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电影的中心从上海转移至重庆和香港。作者描绘了战时电影人坚守阵地的艰难,以及“孤岛片场”的奇特生态,展示了电影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第三编:新中国的构建与十七年探索(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被赋予了全新的意识形态使命。本书不回避对这一时期主流电影的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十七年电影”如何服务于国家建设和阶级教育。然而,更具深度的是,作者挖掘了隐藏在宏大叙事下的艺术挣扎与尝试,例如对苏式现实主义手法的引进、早期彩色电影的探索,以及上海电影制片厂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风格上的差异性发展。 第四编:在非常时期:电影的停滞与转机(1966-1976年) 这一章节坦诚地描述了“文革”期间电影制作的停滞与极度模式化。作者通过对少数保留下来的“样板戏”电影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其程式化的美学特征及其对后世电影语言的复杂影响。同时,本书也提及了在极端限制下,部分电影工作者对艺术本体的坚守与隐秘的创作活动。 第五编:改革开放与电影的“复苏”与“阵痛”(1977-1990年代初)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电影迎来了艺术上的“解冻”。作者将这一时期的电影分为“伤痕电影”、“反思电影”和“探索电影”三个流派,深入剖析了如谢晋、吴贻弓等老一辈导演如何重新拾起对人性和历史的关怀。随后,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本书详细论述了他们如何挑战既有的电影规范,将更具个人化、更具世界视野的电影语言带入主流视野,并探讨了商品化浪潮对电影生产带来的冲击。 第六编:世纪之交:商业化、全球化与身份追问(1990年代中后期-2000年)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中国电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速的转型。作者分析了“第六代”导演的地下创作状态与艺术追求,以及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如何在全球电影节上赢得声誉,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身份的再讨论。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合拍片模式的兴起,以及大众文化娱乐化趋势对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带来的深刻改变。 核心特色与学术价值: 1. 史料扎实,细节丰富: 作者耗费十年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电影档案、行业报告、期刊文献及当事人口述史,力求还原每一个历史节点的真实面貌。书中穿插的珍贵手绘分镜头脚本、导演批注的剧本片段,为研究者和影迷提供了第一手的视觉材料。 2. 理论框架的引入: 《光影之河》并未局限于描述,而是尝试用巴赞的“总体性影像”理论、法斯宾德的文化工业批判等西方电影理论,对中国电影的特定历史阶段进行解读,提升了文本的思辨深度。 3. 关注“幕后”与“边缘”: 除了对名导名作的梳理,本书特别开辟章节讨论了电影配乐、美术设计、剪辑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纪录片等边缘领域的创作实践,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电影生态图谱。 4. 人与时代: 本书将电影的生产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了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审查制度与市场力量如何共同塑造了银幕上的内容。它是一部关于“人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利用光影讲述故事”的深刻论述。 《光影之河:二十世纪中国电影的流变与记忆》 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与美学变迁的综合读本。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以更深刻的理解去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集体记忆的经典与被遗忘的影像。对于电影专业人士、历史学者以及所有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此书都是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眼看到《南渡北归:离别》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触动。总觉得“离别”这两个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的不舍。加上“未删减增补版”和“附赠手绘大师藏书票”,更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大时代洪流中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知识分子。他们留下的文字,往往比冰冷的史实更能触及人心。想象一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未来的迷茫,踏上漫漫“南渡北归”之路,该是怎样的心情?是不是有太多无法言说的悲伤,太多无法磨灭的记忆?而“大师藏书票”的赠送,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与书中的内容相互辉映,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大师们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七十年前的抗战胜利,对于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说,意义非凡。这本书以这样的契机推出,想必会承载更多的历史厚重感,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当下。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那些离别背后的故事,去探寻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的心路历程,去理解他们为何“南渡北归”,又为何有了“离别”的愁绪。

评分

《南渡北归:离别》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我之所以对它如此着迷,很大程度上源于“离别”这两个字所承载的丰富意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离别”或许是对故土的告别,是对亲人的不舍,更是对过去生活的一场告别。这本书的“未删减增补版”,让我看到了作者对于还原历史真相的决心,也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那个年代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了解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的人物。而“附赠手绘大师藏书票”,则更增添了一份艺术的韵味。我喜欢在阅读时,手中能握着一件精致的物件,它能让我的思绪更加集中,也能在阅读的间隙,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审美世界。大师的手笔,本身就意味着非凡的品味和深刻的理解,相信这张藏书票也会是对书中内容的绝佳注脚。再加上“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个庄重的背景,这本书无疑承载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感受那段历史的温度,去理解那些“南渡北归”的游子们内心的挣扎与坚持,去体会他们在离别中的坚韧与希望。

评分

对于《南渡北归:离别》这本书,我的兴趣点首先被其“未删减增补版”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获得未经删改的原汁原味的内容,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这往往意味着作者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将最真实的情感和最详尽的史实呈现给读者。而“离别”这个主题,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人生有多少“离别”,就有多少刻骨铭心的故事。“南渡北归”本身就充满了地理上的漂泊和情感上的牵挂,而“离别”则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我很好奇,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描绘那些具体的离别场景?是亲人的诀别,是故土的远眺,还是理想的破灭?这些细致的描写,定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艰难与无奈。更何况,这本书还附赠了“手绘大师藏书票”,这无疑是锦上添花。作为一名对艺术和书籍都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一张精美的手绘藏书票,不仅能增加阅读的仪式感,更能成为一份珍贵的纪念。它承载的不仅是艺术家的巧思,更是对这本书内容的一种解读和升华。结合“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个背景,我仿佛已经能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家国情怀,以及那些为民族命运奋斗不息的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本书,注定不是一本轻易翻过的书,它需要我们用心去读,去感受,去铭记。

评分

《南渡北归:离别》这本书,从书名本身就散发出一股浓厚的文学气息和历史分量。我非常看重“未删减增补版”这个标签,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能接触到作者最完整、最原始的创作意图,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能触动人心的细节。历史,尤其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往往隐藏在那些细枝末节之中,需要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让我们获得更深切的理解。而“离别”,这个主题,更是能够轻易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离别,但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离别”,其背后承载的往往是家国破碎、命运飘零的沉重感。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个体离别故事,描绘得如此动人?附赠的“手绘大师藏书票”更是让我心动不已。想象一下,在阅读那些关于离别的感伤故事时,手中还能握着一张由大师亲手绘制的精美藏书票,那绝对是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这不仅仅是一件赠品,更是一件能够升华阅读体验的艺术品。结合“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时代背景,这本书无疑将带我们回顾那段艰难岁月,感受先辈们的离别之痛,以及他们为民族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评分

《南渡北归:离别》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封写给岁月的长信,一封穿越时空的家书。我尤其喜欢“未删减增补版”这个说法,这意味着我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全面、更真实的故事,没有被刻意掩盖的细节,没有被随意删除的情感。要知道,历史的真实往往就藏匿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而“离别”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转移,而是承载了太多精神上的挣扎、情感上的割舍,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我一直觉得,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那些细微之处的情感流露,是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真实写照。《南渡北归》本身就蕴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而“离别”又被单独拎出来,可见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再者,附赠的手绘大师藏书票,这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纸质书爱好者”量身定制的福利。想象一下,当我在阅读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时,手中还能摩挲着一张饱含艺术气息的藏书票,那是一种怎样的沉浸式体验?它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连接读者与书籍、与作者、与那个时代的桥梁。我坚信,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佳作,它将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的深处,去感受那些离别的无奈与坚韧,去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文化传承付出巨大努力的前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