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
| ★读懂李敖的朋友圈,就读懂台湾这些年政界、文化界的生态。 ★李敖交友不信邪、讲情趣、拼实力。 ★看李敖与柏杨、梁实秋、胡适、陈水扁、马英文、蔡英文等人过招,学李敖交际准则,,能让你内心强大无比! ★李敖交友经典语录: 1.对我李敖来说,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2.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3.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才是对的。敌人要从宽认定;朋友要从严录取。 4. 有的人制造问题的本领,远比他解决的多。这种人容易做敌人,别来做朋友。 5.我对朋友的看法,也因我的进步而有点改变。当你不断进步的时候,你的朋友若不再进步,就会发生距离。真正的友谊一定要靠人格和公益结合,全凭旧情和私利,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6. 我一生中,因为我的质直与坦白,得罪的朋友颇有几位,我都顾不得了。我爱护朋友,但我也爱护真理。当朋友背离真理的时候,我会修理他,无奈下笔时分,未免眼中含泪。 7.世界上的悲哀人,将是不认朋友、只有敌人的人,他们的生机已经自渎净尽,他们的敌人,不但在外面,也在他们的心里。 8.我疏远了他们,他们仍挺身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边的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 9. “友情而又淡然”,此君子之交也。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李敖交友、从师为线,讲述其在奋斗历程中与朋友、老师、同学之间交往中发生的种种令人扼腕、赞叹的故事。 通过本书的讲述,在这位文化怪杰身上,你可以看到他对待朋友、同学、老师以及牢犯、妓女、慰安妇时的快行己意,感受到那种久违了的狂飙与仗义,那种温厚暖人的冬阳般的古典情怀。 |
| 作者简介 | |
| 陈才生,男,1962年生,河南林州人,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以来主要从事李敖与台湾文化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缪斯钟情的女儿——女性作者写作奥秘》《李敖这个人》《李敖的灵与肉——李敖思想研究》《李敖评传》等。 |
| 目录 | |
| 第一章· 交友纪 一 董作宾父子的书法 / 002 二 思想影响到李翰祥 / 005 三 将琼瑶小说作靶子 / 016 四 陈诚去世前的约见 / 023 五 和梁实秋的一段情 / 026 六 凭真牌就可以赢他 / 032 七 和徐复观对簿公堂 / 034 八 三十年的拉锯官司 / 043 九 扑朔迷离的财产案 / 052 十 同施启扬幽明异路 / 061 十一 结识孙立人的参谋 / 074 十二 宋希濂将军的自传 / 078 十三 和刘辰旦的“大字报” / 091 十四 借力使力孙陵“下水” / 099 十五 朋友的“样板”陈彦增 / 106 十六 与“台独国父”生前事 / 121 十七 给诗人余光中改诗 / 124 十八 逼导演刘家昌道歉 / 138 十九 警告亲日的马英九 / 145 二十 邻居原来是云南王 / 148 二十一 与三毛、金庸谈“伪善” / 152 二十二 与刘晓庆的惺惺相惜 / 157 第二章· 从师纪 一 与地下党的生死缘 / 168 二 姚从吾的得意门生 / 179 三 胡适帮忙来赎裤子 / 189 四 与胡适的笔墨情缘 / 193 五 成了江冬秀的被告 / 204 六 逼迫方神父上前线 / 212 七 没有走钱穆的道路 / 220 八 劝王作荣弹劾“总统” / 225 第三章· 行侠纪 一 营救柏杨的恩怨录 / 232 二 与殷海光的师生情 / 238 三 卖藏品义助慰安妇 / 255 四 为朋友索赔两个亿 / 260 五 与章孝慈的知遇缘 / 264 六 将死后遗体捐台大 / 274 第四章· 片言纪 一 台湾市侩满脑肥肠(10则) / 280 二 中共的志向与气节(4则) / 289 三 此真得山水之乐者(7则) / 293 四 “爱心”不是“送”的(6则) / 298 五 我的屁股引以为耻(9则) / 303 六 日本是个“恶国”(3则) / 309 |
| 精彩文摘 | |
三 胡适帮忙来赎裤子 |
《李敖:我的江湖越来越小》这个标题,瞬间勾起了我作为一名潜在读者对这本书的无限遐想。李敖,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他的思想的锐利,文字的泼辣,以及他一生所经历的风波,都足以构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而“我的江湖越来越小”这句话,更是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人生况味。它暗示着一种时间的流逝,一种经历的沉淀,也可能是一种视野的聚焦。我不禁要问,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江湖”里,李敖将如何描绘他的世界?是继续挥洒他一贯的“文坛霸气”,还是在岁月的沉淀中,展现出更加温情、更加内省的一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在公开场合难以窥见的真实情感和思考。是关于他的创作历程,是关于他的人际交往,还是关于他对人生的某种顿悟?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李敖这个人,理解他思想的形成,理解他行为的动机,理解他对于这个世界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一次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评分《李敖:我的江湖越来越小》——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李敖,一个名字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斗争,都曾是激荡风云的源泉。当他说出“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的猜测和期待。这是一种对过往的回顾,还是一种对当下的反思?是看到了更多的风景,所以对曾经的广阔天地不再那么执着?还是,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选择了更加内敛、更加深邃的表达方式?我非常好奇,这本书里将会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哪些隐藏在公众视野之下的真实情感和思考。他将如何剖析那些曾经让他声名显赫、也备受争议的事件?那些曾经的“战友”和“对手”,在他如今的笔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形象?“越来越小”的江湖,是否意味着他更加专注于精神世界的建设,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这本书,在我看来,绝非一本简单的流水账式传记,而更像是一次与李敖本人进行的深度精神对话,一次对他人生哲学和独特视角的精彩展现。
评分“江湖”二字,在中国文化里承载着太多意象。它意味着侠肝义胆,也意味着恩怨纠葛;它代表着广阔的天地,也可能暗示着人心的复杂。当李敖用“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来命名他的传记,我立刻被这种略带沧桑却又充满智慧的表述所吸引。这是一种对过往的回溯,更是一种对当下和未来的审视。我不禁猜想,书中所描绘的“江湖”,究竟是指他活跃的政治舞台,还是他激荡的思想世界,抑或是他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这三者早已密不可分,交织成他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李敖如何以他标志性的幽默和犀利,解构那些曾经风云变幻的事件,那些曾经让他成为焦点的人物。他是否会对自己曾经的言行进行反思?他如何看待那些曾经的“敌人”和“朋友”?“越来越小”的江湖,是否意味着他逐渐退出了某些喧嚣的场合,转而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探索?我很好奇,这种“小”是空间上的收缩,还是精神上的深化?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李敖人生轨迹的深层挖掘,一次对他内心世界的坦诚剖析,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侧面的折射。
评分读到《李敖:我的江湖越来越小》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虽然我还没翻开这本书,但我已经能想象到,这绝不是一本按部就班、流水账式的传记。李敖,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太多话题和争议,他的思想、他的文字、他的斗争,都像一股股激流,搅动着时代的池水。我很好奇,在这本“越来越小的江湖”里,他将如何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从一个更加内省、更加沉静的视角来审视过往,还是继续以他一贯的犀利笔锋,剖析那些不曾消逝的恩怨情仇?我期待看到那些只有李敖自己才能赋予的独特解读,那些别人无法触及的内心深处。也许,他会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将那些曾经让他声名鹊起、也让他饱受攻击的事件,重新置于一个更加 personal 的维度去呈现。那些曾经的“大江大河”,如今在他眼中,是否已化为涓涓细流,又或者,这些涓涓细流之中,依然蕴藏着不容小觑的力量?我迫切想知道,在他的人生下半场,他如何定义自己的“江湖”,以及这个“江湖”的缩小,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释然,是疲惫,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超越?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个文人的生命轨迹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一次回望,一次李敖式的、独一无二的回望。
评分“我的江湖越来越小”,这句话从李敖口中说出,本身就极具冲击力。想想他曾经是多么活跃,多么叱咤风云,他的文字和观点,曾经是多么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思潮。现在,他用“越来越小”来形容他的“江湖”,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引人深思。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小”究竟是如何定义的?是物理空间的收缩,还是关注点的转移?是他逐渐减少了与外界的直接冲突,转而更加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亦或是,他所定义的“江湖”本身,已经经历了一次观念的重塑,变得更加精致、更加纯粹?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自己过往经历的独特解读,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在他如今的视角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他如何评价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或针锋相对的人物?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单单是对一个公众人物的生平记录,更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度探寻,一次对人生智慧的集中展现。我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江湖”和“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