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实操与应用技巧+应用案例精析+行业应用实训+虚拟仿真5本

工业机器人: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实操与应用技巧+应用案例精析+行业应用实训+虚拟仿真5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应用
  • 产品包装
  • 实操技巧
  • 应用案例
  • 行业实训
  • 虚拟仿真
  • 自动化
  • 智能制造
  • 机械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50481
商品编码:10254797468

具体描述

bm007689

工业机器人: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实操与应用技巧+应用案例精析+行业应用实训+虚拟仿真5本

工业机器人: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 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精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实训教程(附光盘)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

9787111531548定价:59元 9787111317425定价:46元 9787111423591定价:38元 9787111512936定价:42元 9787111450481定价:49元

工业机器人: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4月6日)
  • 平装
  • ISBN: 9787111531548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 平装: 278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1317425, 7111317424
  • 条形码: 9787111317425
  • 商品尺寸: 25.6 x 18.2 x 1.2 cm
  • 商品重量: 481 g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ABB工业机器人在中国
    1.2 ABB机器人的型号
    1.3 怎样用好ABB机器人
    1.4 ABB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

    第2章 ABB机器人的基础操作知识
    2.1 认识示教器——配置必要的操作环境
    2.1.1 设定示教器的显示语言
    2.1.2 设定机器人系统的时间
    2.1 3正确使用使能器按钮
    2.2 查看ABB机器人常用信息与事件日志
    2.3 ABB机器人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2.4 ABB机器人的手动操纵
    2.4.1 单轴运动的手动操纵
    2.4.2 线性运动的手动操纵
    2.4 3重定位运动的手动操纵
    2.5 ABB机器人的转数计数器更新操作

    第3章 ABB机器人的I/0通信
    3.1 ABB机器人I/0通信的种类
    3.2 常用ABB标准:I/O板的说明
    3.2.1 ABB标准I/O板DSQC651
    32.2 ABB标准I/O板DSQC652

  • 。。。。。。。

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精析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6月1日)
  • 平装: 17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1423591

    目录

    前言 
    第1章开始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1.1工业机器人项目式教学 
    1.2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工作站介绍 
    1.3RobotStudio知识准备 
    1.3.1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工作站的共享操作 
    1.3.2为工作站中的机器人加载RAPID程序模块 
    1.3.3加载系统参数 
    1.3.4仿真I/O信号 
    1.3.5RobotStudio版本界面区别 
    1.4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相关资源 
    1.5本书学习注意事项 
    第2章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搬运 
    2.1任务目标 
    2.2任务描述 
    2.3知识储备 
    2.3.1标准I/O板配置 
    2.3.2数字I/O配置 
    2.3.3系统I/O配置 
    2.3.4常用运动指令 
    2.3.5常用I/O控制指令 
    2.3.6常用逻辑控制指令 
    2.3.7注释行“!” 
    2.3.8Offs偏移功能 
    2.3.9CRobT功能 
    2.3.10常用写屏指令 
    2.3.11功能程序FUNC 

  • 、、、、、、

  • 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实训教程(附光盘)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9月1日)

  • 平装: 19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1512936

    目录

    前言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述1 
    1.1 工业机器人概况2 
    1.2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3 
    1.3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10 
    1.4 ABB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现状12 
    1.5 ABB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型号与参数13 
    1.6 怎样用好工业机器人21 
    1.7 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22 
    1.8 RobotStudio的软件界面25 
    第2章 火花塞搬运29 
    2.1 火花塞搬运任务描述30 
    2.2 火花塞搬运知识储备30 
    2.2.1 I/O板卡设置30 
    2.2.2 数字I/O配置31 
    2.2.3 常用运动指令31 
    2.2.4 常用I/O控制指令32 
    2.2.5 常用逻辑控制指令32 
    2.2.6 Offs偏移功能33 
    2.3 火花塞搬运任务实施33 
    2.3.1 解压并初始化33 
    2.3.2 I/O配置36 
    2.3.3 程序模板导入37 
    2.3.4 坐标系标定44 
    2.3.5 示教目标点47 
    2.3.6 思考与练习48 
    第3章 玻璃搬运49 
    3.1 玻璃搬运任务描述50 

  • 。。。。。。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 平装: 319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1450481

    目录

    前言 
    项目1认识、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1 
    任务1—1了解什么是工业机器人仿真应用技术2 
    任务1—2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3 
    任务1—3RobotStudio的软件授权管理5 
    任务1—4RobotStudio的软件界面介绍7 
    学习检测11 
    项目2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13 
    任务2—1布局工业机器人基本工作站14 
    任务2—2建立工业机器人系统与手动操纵25 
    任务2—3创建工业机器人工件坐标与轨迹程序33 
    任务2—4仿真运行机器人及录制视频43 
    学习检测50 
    项目3RobotStudio中的建模功能53 
    任务3—1建模功能的使用54 
    任务3—2测量工具的使用57 
    任务3—3创建机械装置62 
    任务3—4创建机器人用工具74 
    学习检测92 
    项目4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93 
    任务4—1创建机器人离线轨迹曲线及路径94 
    任务4—2机器人目标点调整及轴配置参数103 
    任务4—3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辅助工具121 
    学习检测131 
    项目5Smart组件的应用133 
    任务5—1用Smart组件创建动态输送链SC_InFeeder134 
    任务5—2用Smart组件创建动态夹具SC_Gripper151 

  • 。。。。。。。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的未来》 本书并非对特定技术手册的汇编,而是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度探索。我们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宏观视角,理解工业机器人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如何驱动着生产力的飞跃,以及它在塑造未来工业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演进与核心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工业机器人从早期笨重的机械臂到如今高度智能化、柔性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将深入剖析其核心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理解机器人手臂如何实现精确的空间运动,涉及正逆运动学、关节速度和加速度的控制,以及惯性、重力等动力学因素对运动精度的影响。我们将通过直观的图解和简化的数学模型,帮助读者建立对机器人运动机制的深刻认识。 感知与识别技术: 机器人并非“盲目”工作。我们将介绍视觉传感器(如CCD、CMOS摄像头)、激光雷达、触觉传感器等各类感知设备,以及它们如何获取环境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如何在机器人内部进行数据分析,使其能够识别物体、定位抓取点、避开障碍物,甚至理解复杂场景。 控制系统与编程: 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系统是其智能化的关键。我们将讲解实时操作系统、运动控制器、PLC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对于编程,我们将介绍主流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和方法,但重点在于理解编程逻辑和策略,而非死记硬背具体的指令。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离线编程、在线示教等方式,将复杂任务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动作序列。 人机交互与安全: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融入生产线,与人类的协作变得不可或缺。本部分将讨论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围栏、光电传感器、安全扫描仪等,以及人机协作机器人(Cobots)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确保人与机器在同一空间内的安全高效工作。 第二部分: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力与产业影响 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新宠”,源于其强大的驱动力。本部分将聚焦于工业机器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机器人不受疲劳、情绪影响,能够24/7不间断工作,且重复精度极高。我们将分析机器人如何通过加速生产节拍、减少停机时间、优化生产流程,从而大幅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的稳定与精确: 机器人的动作重复性极高,消除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我们将探讨机器人如何实现微米级的精度控制,尤其在精密装配、焊接、喷涂等领域,如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废品率。 降低生产成本与人力压力: 尽管初期投入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机器人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在高强度、重复性强、对人体有害的工作岗位。我们将分析其经济效益,以及机器人如何缓解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 实现柔性化与智能化生产: 现代制造业追求的是“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生产”。机器人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灵活的编程,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产品、不同订单的需求,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我们将展望机器人与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融合,迈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制造。 第三部分:工业机器人驱动的制造生态 工业机器人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整个现代制造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部分将从更广泛的视角审视机器人: 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 机器人是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关键执行单元,它们需要与其他设备,如传送带、检测设备、上下料装置等无缝集成。我们将探讨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以及如何设计和优化整个自动化生产线。 机器人与供应链的协同: 智能制造不仅仅局限于工厂内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协同。例如,通过机器人进行自动化仓储和物流,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瞻: 我们将探讨当前机器人技术的一些前沿发展方向,如自主导航机器人(AGV/AMR)、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以及它们在未来制造业中的潜在应用。同时,也将讨论如5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如何赋能工业机器人,使其更加智能、高效。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全面而清晰的认知框架,帮助理解其核心技术、驱动力以及在构建未来智能工厂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分析和清晰的阐述,让读者认识到工业机器人不仅是自动化工具,更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引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工业机器人的兴趣,更多源于对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提升的渴望。我所在的工厂,在产品下线后的检测和装箱环节,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效率瓶颈,人工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成本也居高不下。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尤其是对“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和“虚拟仿真”这两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在“产品包装”这本里,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机器人类型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从简单的码垛、搬运,到更复杂的盒内填充、封箱、缠绕膜包装,再到针对异形件的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书里详细分析了不同包装形式对机器人选型、末端执行器(EOAT)设计、以及路径规划的要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讨论了如何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来提升包装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比如自动识别包装缺陷、自动分拣不同规格的产品等等。而“虚拟仿真”这本,简直是为我这样想要降低试错成本的人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介绍了各种主流的机器人仿真软件,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在这些软件中搭建虚拟工作站,导入模型,进行路径规划、碰撞检测、节拍分析,甚至还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我通过书中的指导,自己在电脑上尝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码垛仿真场景,效果非常惊人,能够直观地看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及潜在的干涉区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学习方式,让我对机器人编程和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为我后续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方案设计和验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充满热情的中年管理者,深知技术革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尤其吸引我的是“应用案例精析”和“行业应用实训”这两本书。我看到了其中大量关于如何通过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的成功案例。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机器人如何实现高效的焊接和总装;在电子行业,机器人如何进行高精度元器件的贴装和检测;在物流仓储,机器人如何实现货物的自动化分拣和搬运。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行业应用实训”部分,它不仅仅是展示案例,更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实训框架,从机器人选型、工作站设计,到安全规范、操作规程,再到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几乎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投资回报分析”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最大化机器人的应用效益。这套书为我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路径,让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

我是一家自动化设备集成商的技术工程师,日常工作就是为客户设计、集成各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客户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出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生产环节,比如弧焊、喷涂、以及精密装配。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尤其是“应用案例精析”和“行业应用实训”,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和指导。在“应用案例精析”中,我看到了大量不同行业的优秀案例,比如汽车零部件的智能焊接、家电外壳的精密喷涂、以及电子产品的自动化组装。书中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思路,比如在弧焊中如何进行焊缝跟踪和坡度控制,在喷涂中如何进行路径优化以保证涂层均匀性,在精密装配中如何利用视觉和力控实现微米级的精度。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行业应用实训”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实训框架。它涵盖了从项目需求分析、机器人选型、工作站设计、系统集成,到现场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全流程。其中关于机器人编程、PLC控制、以及人机界面开发的讲解,都非常实用,能够直接应用到我们的项目实践中。这套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在机器人集成领域的专业能力和项目交付效率。

评分

在我看来,工业机器人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更是未来智能制造的神经末梢。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尤其是“虚拟仿真”和“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这两本,让我对这个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虚拟仿真”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仿真软件,在虚拟世界中模拟现实的生产环境。我通过书中指导,尝试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包装生产线,包含了机器人、传送带、包装机等设备。我能够在这个虚拟环境中进行机器人的离线编程,规划运动轨迹,检测碰撞,甚至模拟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这种“先试后做”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风险和成本。而“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则让我看到了机器人如何在包装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食品的码垛、药品的装箱,到电子产品的封箱、日化产品的缠绕,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包装形式对机器人性能、末端执行器设计、以及路径规划的要求。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机器人实现柔性包装和个性化定制的探讨。这套书让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在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巨大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工业机器人的理解仅限于一些科幻电影里的那种大型机械臂,觉得离我们传统制造行业有点遥远。但当我接触到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尤其是“应用案例精析”和“行业应用实训”两本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所在的行业是小家电制造,产品的种类繁多,更新换代也快,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很难灵活适应。书中的案例,比如机器人如何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如何快速切换产品线,如何进行精密的零部件抓取和组装,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我特别喜欢书里对“柔性制造”理念的探讨,以及机器人如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行业应用实训”里,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设计灵活的机器人工作单元,如何通过PLC和上位机系统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作业,以及如何通过人机界面进行操作和监控。我最关注的是它对“人机协作”的介绍,书中提到了很多安全措施和控制策略,让我看到机器人不仅仅是取代人工,更可以与人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通过这些内容,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产线改造中,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模式。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一直对工业机器人这一领域充满好奇,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学习机器人技术,同时又能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教材。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我最先深入阅读的是“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和“虚拟仿真”。“产品包装”部分,它系统地介绍了包装机器人的种类、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如视觉引导、力控抓取等),并且详细分析了在食品、医药、日化等不同行业的产品包装中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包装机器人末端执行器(EOAT)的设计和选择,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和包装要求进行优化。它不仅仅是罗列应用,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应用场景都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包括了机器人路径规划的考量、节拍时间的优化、以及与包装机的联动控制等。而“虚拟仿真”部分,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平台。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仿真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如何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干涉检测,以及如何进行离线编程和仿真调试。通过书中提供的案例和指导,我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机器人编程和运动规划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套书让我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图书,我是一口气从头到尾读完的。说实话,我最初是被“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这个标题吸引的,想着了解一下机器人在我们公司一直头疼的包装环节能有什么“黑科技”。结果一翻开,发现它远不止于包装。从基础的机器人本体结构、传动方式,到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再到轨迹规划、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每一个概念都讲得鞭辟入里。书里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甚至还有一些三维模型的截图,让我这个非专业出身的人,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背后代表的物理意义。尤其是在讲到“实操与应用技巧”的部分,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如何避免路径干扰、如何进行碰撞检测、如何优化节拍时间,都非常接地气,不像很多书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模拟仿真”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问题,节省大量的调试时间和硬件成本。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比如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物流仓储,让我对工业机器人的通用性和可塑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我主要关注包装应用,但了解了其他领域的应用,反而让我有了一些新的启发,思考我们包装线上的机器人是否还有更多的优化空间,或者是否能引入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总的来说,这套书对我来说,既是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进阶的指路明灯,让我对工业机器人这个领域有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理解。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如何将工业机器人引入到我们公司的金属加工车间,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精密零部件的打磨和抛光工序。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不少,但我总觉得要么理论过于晦涩,要么实践指导性不强。直到我看到了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我最先翻阅的是“应用案例精析”和“行业应用实训”这两本。不得不说,它在这两方面的呈现方式非常出色。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取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精度打磨、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抛光等等,详细剖析了机器人是如何在该场景下工作的。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机器人“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到的”。比如,针对叶片复杂的曲面,机器人是如何通过多轴联动和特定的工具路径来实现高精度打磨的,书中给出了详细的算法解释和参数设置建议。在“行业应用实训”里,它更是模拟了一个完整的实训流程,从机器人型号的选择、工作站的设计,到安全规程的制定、基本编程指令的学习,再到具体的加工任务分配和质量控制,几乎是手把手教学。我特别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了很多细节,比如如何根据工件材质、表面粗糙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打磨头和磨料,如何根据加工节拍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甚至连工装夹具的设计也给出了不少参考。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我感觉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参加一个线上的高级培训课程。通过这些案例和实训,我对自己未来在车间落地机器人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强的信心。

评分

我对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内部原理和工作机制的书籍。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特别是“产品包装典型应用精析”和“实操与应用技巧”这两本,让我受益匪浅。在“产品包装”这本里,它不仅仅介绍了包装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讲解了机器人本体的结构组成,比如减速器、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性能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SCARA、Delta、六轴关节机器人)在包装场景下的优劣势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机器人结构的设计理念。而“实操与应用技巧”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详细讲解了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指令、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路径规划、速度控制、以及力控操作。书中提供的大量实操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机器人标定、如何优化运动轨迹以减少振动、如何进行安全区域的设置,都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器人技术。通过阅读这套书,我不仅对工业机器人的“是什么”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怎么做”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扎实的技能。

评分

我一直对“智能化”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尤其是它如何在制造业中落地,成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的驱动力。我选择这套《工业机器人》系列,正是看中了它在“典型应用精析”和“虚拟仿真”这两方面的深度。在“典型应用精析”里,它并没有局限于介绍机器人如何搬运或码垛,而是深入到了像产品检测、质量追溯、以及智能化仓储这些更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智能工厂”理念的阐述,以及机器人如何作为其中的核心要素,与其他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机器人和视觉系统进行产品的自动检测,如何通过机器人将生产数据实时上传到MES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追溯。而“虚拟仿真”部分,则为我提供了理解和掌握这些智能化应用的一条捷径。它让我有机会在虚拟环境中搭建复杂的生产场景,模拟机器人在智能检测、自主导航、以及动态路径规划等场景下的行为。通过仿真,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智能化决策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算法和参数来优化其性能。这套书让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不仅仅是“会动”的机器,更是未来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大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