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国学(第3辑):国史讲话

跟大师学国学(第3辑):国史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颉刚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历史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国史
  • 讲座
  • 大师
  • 中华文化
  • 历史文化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44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971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跟大师学国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跟大师学国学(第3辑):国史讲话》是顾颉刚先生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历史讲演稿,此次出版是首次印行单行本。顾先生的初衷是想脱离教科书呆板、冗长的沉闷模式而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把它做成一部活的历史,拣取能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彩部分,作亲切之描写,使学生对各时代的特色有真确的了解。
   全书内容包括宋代的统一、契丹势力的南渐、西夏的始末、女真的勃兴、蒙古的立国、蒙古领土的扩张等几个部分,如同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笔墨普及历史知识,令人读来兴致盎然。时至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此册小书仍不失它的魅力。

作者简介

顾颉刚,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我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此册《国史讲话》,系顾先生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历史讲演稿。顾先生将讲演稿定名为《国史讲话》,“取其可以随时伸缩,不受正式课本的限制”;并且“先从种族及政治上着手,取其容易立起一个骨干”。他从两年前所拟教科书八十题中选出“宋代各种族的关系”一题,分为若干篇写出,如同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笔墨普及历史知识,以增加学生对了解历史的兴趣。时至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此册小书仍不失它的魅力。

精彩书评

   顾先生是“五四”时代锻炼出来的大师,他不是一个困坐书斋的书生,而是有经邦济世之志的学者,他要学以致用。……我想在中国学术史上,顾先生是一位中国古代史大师、民间文学史大师,可以和乾嘉时代任何一位大师媲美!
   —&

目录

宋代的统一
契丹势力的南渐(上)
契丹势力的南渐(中)
契丹势力的南渐(下)
西夏的始末
女真的勃兴(上)
女真的勃兴(下)
蒙古的立国(上)
蒙古的立国(下)
蒙古领土的扩张(一)
蒙古领土的扩张(二)
蒙古领土的扩张(三)

精彩书摘

契丹是东胡种(即今所谓通古斯族),鲜卑宇文氏的后裔。他们从唐末兴盛起来,直到北宋的末年才被金国灭掉。在这二百余年(十世纪初至十二世纪初)之中,他们是亚洲最有势力的一个国家,汉族始终俯首在他们的下面。他们的国号起先唤做契丹,后来改名为辽。二十四史里有一部《辽史》,即是专记他们的事的。
契丹起先不通中国,所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国家的组织。约在九世纪的后期,他们一族分做八部,每部举出一个领袖,唤做“大人”。在八个大人的中间,再互选出一个总领袖,唤做“王”。王有特殊的旗鼓,可以号令各部。每隔三年,就换选一次。
这个法子行了三四十年,他们选到了阿保机。阿保机姓耶律,为人很勇敢,又很有智谋,屡次攻战都有成功。到了三年期满,他不肯交代了。一连做了九年。七部的大人气愤不过,乘着他的不备,用兵围住了他,逼他交出旗鼓。他一时没法,对他们说:
自从我做了王,掠来的汉人很多。请你们许我带了原有的一部和掠来的汉人住到古汉城(在今热河承德县西南,近古北口)去,自成一部罢。
他们允许了。古汉城的地土很肥饶,又有盐池,他积聚了几年,用了他的妻子述律氏的计策,邀集七部大人到盐池宴会,埋伏了兵,把他们一齐击杀了。接手就把七部完全攻灭,并成了一国。他又北侵室韦(今奉天北部地)和女真(即一八六○年割与俄国的东海滨省),西取突厥故地(今绥远及甘肃北部),又监督了奚国(今热河南部),‘于是亚洲东北诸部族都为他的声威所慑服了。
唐亡那一年(九○七),他带兵三十万侵扰云州(今山西大同县)。晋王李克用与他联合,希望他帮同攻击朱温(梁太祖),和他约为兄弟,又送他金缯数万。他也赠与晋王马三干匹,杂畜一万多。但他一回去,竟完全背约,反向梁朝进贡求封。因此,李克用非常恨他;到他临死的时候,拔出一枝箭,付与他的儿子李存勖(即后唐庄宗),叫他必灭契丹。
契丹日益强大,阿保机就自称皇帝,尊号天皇王,改元神册(神册元年是公元九一六年;阿保机即辽太祖)。
九一三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僭称大燕皇帝,晋王出兵讨伐。刘守光衰困不支,派他的参军韩延徽到契丹求救。韩延徽到了契丹,不肯下跪。阿保机怒了,把他留住,发他到野里牧马。述律氏劝道:
这人能守节不屈,乃是一个贤人。我们应当好好地待他,把他收用才对。
阿保机依了她的话,召他来谈谈,果然很有主见。于是请他做了谋主,一切事务都去询问他。韩延徽感恩图报,教他们造起官署,筑起城郭,立起市廛和里巷,使得他们的行政可以上轨道,掠来的汉人住在里边也可以得到家室的乐趣。又教他们垦种荒田,使得人民有正当的工作可做,国家的富力也可望增加。于是汉人安于生业,不想逃亡,而契丹也有了正式的国家的样子。
幽州(即今北京)东面七百里的渝关(即今山海关),道路窄狭,最狭处只有数尺宽,两旁都是很高的乱山,攀援不得,是一个极险要的地方。唐朝时,那地募了土兵做防御军,就把当地的田租完全供给军食。幽州的官又每年送去缯纩,做战士的衣服。这些土兵在收获完工的时候,就肃清乡野,坚修壁垒,防着契丹。契丹到了,他们闭了营不战。契丹去了,他们立刻派骁勇的兵据在狭道上拦截。所以契丹常常失利,不敢轻于入寇。这些土兵也是为了自己的田园尽力,奋勇防守,不假丝毫的勉强。自从周德威做了卢龙节度使,怠忽边备,把渝关竟失掉了!阿保机要乘势攻下幽州,述律氏又出主意,说道:
我们不必攻它,只须用了三千个骑兵到幽州城外劫掠,使得城中的粮食无从接济,这地方自然不久是我们的了。
他依了她的话,屡使契丹寇掠卢龙诸州。幽州城圈以外,也常有契丹骑兵的踪迹。汉人从涿州运粮到幽州,契丹兵往往伏在半途掠夺。弄得幽州城东十里之外,没有人敢去做打柴、牧羊的生活。
……

前言/序言

  顾颉刚(1893-198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我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江苏苏州人。顾颉刚先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其在1923年所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一学术命题,为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曾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54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整理工作。

顾颉刚先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外,重要的有《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疆域沿革史》、《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尚书大诰译证》、《中国史学入门》、《史林杂识初编》等。

  此册《国史讲话》,系顾先生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历史讲演稿。当时他在为该校《旬刊》作《编纂国史讲话的计划》中说:这项工作他“在极忙中也乐意承受:只因这件事原是我自己的,一方面可以逼我增进常识,一方面又可以逼我整理了常识材料而供献于读者”。在此之前,他为商务印书馆编纂《现代中学本国史教科书》时,就想脱离旧教科书呆板、冗长的沉闷模式而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把它做成一部活的历史,拣取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最精彩部分,作亲切之描写,使学生对各时代的特色有真确的了解。在这部《国史讲话》里,其初衷可以说得到充分地体现。

  顾先生将讲演稿定名为《国史讲话》,“取其可以随时伸缩,不受正式课本的限制”;并且“先从种族及政治上着手,取其容易立起一个骨干”。他从两年前所拟教科书八十题中选出“宋代各种族的关系”一题,分为若干篇写出,如同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笔墨普及历史知识,以增加学生对了解历史的兴趣。时至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此册小书仍不失它的魅力。
《国史讲话》(第三辑):穿越历史长河,洞悉中华文明 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智慧的史学著作,一扇通往中华文明深邃世界的窗户。 《国史讲话》(第三辑)并非一本简单罗列史实的编年史,而是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卷。它旨在揭示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发展的脉络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让读者在品读历史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本辑内容精选,聚焦于中国历史中那些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章节,力图勾勒出一幅立体而鲜活的历史图景。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早期帝国 本辑的开篇,将带领读者回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我们不再满足于笼统的“远古时期”,而是深入探究那些奠定中华文化根基的早期文明形态。从考古发现中的蛛丝马迹,到传世文献中的零星记载,我们将尝试勾勒出河姆渡、仰韶、龙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所折射出的先民生活图景、技术进步和社会组织形态。这部分内容将展现出中国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多元性,以及它们如何为后来的王朝文明奠定基础。 随之,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帝国——秦朝。秦朝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辑将深入剖析秦朝建立的集权政治体制,如郡县制、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形成,以及其对后世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也将关注秦朝在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方面的巨大贡献,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当然,我们也不会回避秦朝严苛的法律与统治方式,尝试从历史的长河中理解其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这些政策如何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迅速覆灭。 第二部分:汉唐盛世的气象与文化 从秦的短暂辉煌,我们步入更加辉煌的汉朝。汉朝,一个承前启后、奠定中华帝国基本范式的朝代。本辑将重点阐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它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儒家思想是如何与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紧密结合,并在此后两千多年间持续发挥影响。我们将探讨汉朝在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周边民族的文化影响等方面的成就,展现一个开放、自信、多元的汉帝国形象。 紧接着,我们将穿越时空,抵达中华文明的又一高峰——唐朝。唐朝,以其包容万象的气度、繁荣昌盛的经济、以及璀璨夺目的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本辑将细致描绘唐朝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及其在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稳定方面的作用。我们也将深入探讨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以及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文化艺术方面,本辑将聚焦唐诗的巅峰成就,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的作品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浪漫、豪迈与深沉。同时,我们也将提及唐朝在佛教、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展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大熔炉。 第三部分:宋明理学与近世中国的转型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进入宋朝。宋朝,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但军事相对孱弱的朝代。本辑将重点分析宋朝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这些发明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宋明理学,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到王阳明,追溯理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教育、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既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深刻塑造了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 明朝的建立,带来了一个新的政治格局。本辑将关注明朝的政治制度,如内阁制度的演变,以及皇权加强的趋势。我们也将讨论明朝的经济发展,如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兴盛(虽然后期实行海禁政策),以及明朝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诞生(此处为《红楼梦》作为泛指,本辑实际内容可能更侧重宋明时期的文学成就,而非直接提及清朝小说)。本辑也将关注明朝后期,面对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加剧,以及思想界开始出现的早期启蒙思流,为后世的社会转型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思想的变革与民族的复兴 进入近现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本辑将回顾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如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封闭状态,以及中国社会由此产生的深刻裂痕与动荡。我们将探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尝试,分析其成败原因,以及它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随之,我们将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辑将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其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初步成就。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最后,本辑将展望当代中国的发展,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如何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国史讲话》(第三辑)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这些历史片段的深入解读,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年代记忆,去理解历史的逻辑、文明的张力以及人性的复杂。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思维的旅行,一次与古圣先贤的对话,一次对民族文化基因的深刻探索。希望本书能成为读者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一把钥匙,一份值得珍藏的精神食粮。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就为您撰写5段不同风格、不同侧重的读者评价,每段约300字,且不包含您提供的图书名称信息,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 ---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典雅的封面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光的沉淀。翻开第一页,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字编排疏朗有致,阅读体验十分舒适。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历史片段,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某个朝代兴衰的解读,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那些塑造历史走向的人物心理。读来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感受。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启迪我们思考当下,以及未来的可能性。那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智慧,仿佛就在字里行间跳跃,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领悟。每一页都充满了知识的闪光点,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又恨不得慢慢品味,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套书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国学”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遥远和晦涩,担心会是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硬骨头”。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善于从细微处着眼,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拆解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他会描写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也会描绘一位帝王在权谋斗争中的内心纠葛。这种视角让我感觉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温度。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人物的处境,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不是只有帝王将相,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与命运同样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视角拓展了我对历史的认知,也让我对“人”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敬畏之情。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他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充满了辩证的眼光,既看到了他们的伟大之处,也揭示了他们的局限性,没有简单的褒贬,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辩证。书中的论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经典文献,却又能将其融会贯通,化繁为简,转化为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每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他的话语中汲取营养,涤荡心灵。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民族的过去,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溯与传承。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很有质感,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也是非常体面的。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也极具价值。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深刻的见解。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能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如“道”、“仁”、“礼”等,用非常贴切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解释清楚,让我这个对哲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书中对不同学派的对比和分析,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去探索每一个思想背后的逻辑和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启发,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多元。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给知识焦虑症患者的“灵丹妙药”。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但又想系统地学习,又怕枯燥无味,一直迟迟不敢下手。直到遇到了它,我才发现原来学习国学可以如此轻松愉快。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常常会穿插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让原本严肃的历史话题变得生动有趣。他还会引用一些现代的譬喻来解释古人的思想,比如将某种政治体制比作现代的“公司管理”,瞬间就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控,他不会回避一些历史上的争议点,而是会引经据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读者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古代的社会结构、文化风貌、思想流派都有了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认识传统文化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探索。

评分

《跟大师学国学》是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一套非常经典的书,作者都是文化各领域的泰斗级大家,内容多是大家一生的研究所得或当年在大学的讲稿汇编,涵盖文史哲的各个方面。这套书虽然是一类普及入门类读物,但其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绝对是大家风范,个人认为非常值得收藏。书的制作也十分精良,一概是小开本,封面是一贯的简朴却又富含韵味,看得出编者的良苦用心。之前已出版三辑(每辑8册),刚看到第四辑也已出炉,十分欣喜,决定除自己家备齐一套外,也为朋友准备一整套。

评分

纸质书读起来就是有感觉,纸张不错。

评分

哈哈哈哈哈 张大师买的哈哈哈

评分

书是精神的寄托,我好喜欢。

评分

送货迅速,谢谢京东!

评分

物流很棒,包装严实,没有任何破损,看了再来评价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薄的一本书。内容上通俗易懂。语言活波有趣。简略地介绍了宋与契丹的关系,契丹势力南渐的原因。西夏的来历。金与蒙古的那部分还没看。只说看到的这部分很接地气,不像教科书那样拘谨,不像学术专著那样深涩。读者会很容易被吸引读下去。

评分

还不错吧,还没细看,相信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