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 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本书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编著者丹尼艾尔·阿里洪(Daniel Arijon)。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 ·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 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 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 ,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 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 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 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 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 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必读书目 ,*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出版前言
推荐序
原编者的话
序言
**章 作为一种视觉交流系统的电影语言
1.1 电影语言的起源
1.2 电影创作者的类型
1.3 电影的表现形式
1.4 明确我们的目的
第二章 电影平行剪辑的重要性
2.1 两种基本类型
2.2 动作和反应
2.3 高峰瞬间和理解力
2.4 怎样运用平行剪辑
2.5 一个宽广的前景
第三章 基本手段的定义
3.1 新闻电影
3.2 纪录电影
3.3 故事电影
3.4 三种类型的场景
3.5 电影语法诸元素
3.6 镜头
3.7 运动
3.8 距离
3.9 剪辑类型
3.10 视觉分句法
3.11 场景的匹配
3.12 对视
3.13 注意中心的交替
第四章 三角形原理
4.1 基本的身体位置
4.2 关系线
4.3 头部的重要性
4.4 三角形原理的五个基本变化
4.5 构图重点
4.6 视觉重点的类型
4.7 三角形原理:一个人
第五章 两个演员的对话
5.1 面对面
5.2 数量对比
5.3 演员肩并肩
5.4 演员一前一后
5.5 注意事项
5.6 摄影机的距离
5.7 摄影机和演员的高度
5.8 人物并排躺着
5.9 电话里交谈
5.10 相反的对角线
5.11 半透明的遮板
5.12 演员在面镜中的反映
第六章 三个演员的对话
6.1 常规的情况
6.2 非常规的情况
6.3 内/外反拍摄影机位
6.4 内反拍摄影机位
6.5 平行摄影机位
6.6 枢轴
6.7 注意中心的突出
6.8 局部突出
6.9 全部突出
6.10 “北一南”变为“东一西”
6.11 只用四个摄影机位
6.12 引入内反拍镜头
6.13 使用八个摄影机位
6.14 采用三种摄影机位的简易方法
6.15 使用枢轴镜头
6.16 有意的舍弃
6.17 小结
第七章 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
7.1 若干简单的情况
7.2 围桌而坐的人群
7.3 人群再细分为若干组
7.4 几何图形
7.5 几个相对立的区域
7.6 处理一大群人
7.7 一个演员面对观众
7.8 关系线的交叉变化
7.9 主要演员处于中心的人群
7.10 作为枢轴的演员
第八章 静态对话场面的剪辑形式
8.1 接近与远离形式
8.2 一场戏如何开始
8.3 再交代镜头
8.4 沉默的反应的重要性
8.5 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
8.6 数量对比
8.7 主镜头的平行剪辑
8.8 关系线变换轴侧
8.9 对话之间的顿歇
8.10 时间的压缩加速
8.11 对白的节奏
第九章 画面动作的特性
9.1 运动的分割
9.2 随着运动变换视点
9.3 切出镜头的使用
9.4 中性方向
9.5 用演员表明方向的变换
9.6 在同一半边画面的对立运动
9.7 镜头切换的条件
9.8 切换点
9.9 在运动中切
第十章 运动结束后的剪接
第十一章 画面内的运动
11.1 转身
11.2 起立
11.3 坐下和躺卧
11.4 行走和奔跑
11.5 穿过门洞
11.6 小结
11.7 个人爱好
第十二章 入画和出画的动作
12.1 多片段
12.2 三个片段运动
第十三章 演员A走向演员B
13.1 会聚运动
13.2 摄影机直角位置
13.3 反向摄影机角度
13.4 平行摄影机位
13.5 共同视轴
13.6 A越过B
第十四章 用主镜头拍摄画面中的动作
第十五章 不规则的例子
15.1 若干人的视觉间歇
15.2 省略间歇
15.3 用相反的摄影机位
15.4 分散运动
15.5 一个演员在画面上的某一固定位置
15.6 两个演员同时运动
第十六章 演员A离开演员B
第十七章 演员们一起运动
17.1 间断运动
第十八章 困难的剪辑情况的解决
18.1 摄影机和静态人物之间的运动
18.2第二个镜头开始时的动作
18.3 在静态演员身后的动作
18.4 运用90°角的摄影机位
18.5 两个演员都在运动
18.6**个镜头中遮住一个运动的人物
18.7 使用一个强烈的前景动作
18.8 静态人物的替换
18.9 重新转移注意力
18.10 运用非人体的动作
18.11 拉开帷幕的效果
第十九章 其他类型运动
19.1 环形运动
19.2 垂直运动
19.3 强烈的停顿
第二十章 运动镜头的二十条基本规律
20.1 运动和摄影机
20.2 摄影机运动的基本准则
20.3 有根据的戏剧动机
第二十一章 摇摄镜头
21.1 全景摇摄
21.2 追逐场面
21.3 间歇摇摄
21.4 环形摇摄
21.5 快速摇摄
21.6 用两个方向
21.7 垂直摇摄
21.8 倾斜摇摄
21.9 固定镜头和摇镜头的连接
21.10 两个连贯的摇镜头的剪接
21.11 杂耍式的摇镜头
第二十二章 移动摄影
22.1 用连续移动拍摄间歇动作
22.2 把一个静止镜头和一个移动镜头连接起来
22.3 摄影机的间歇移动
22.4 运用轨道两侧的移动
22.5 蜿蜒路线
22.6 移动时摇摄
22.7 摄影机和演员反方向移动
22.8 单列纵队
22.9 移动摄影的速度
22.10 拍摄对象接近移动的摄影机
22.11 剪辑连贯的移动镜头
22.12 在一个移动的主镜头中切入静止镜头
22.13 环形移动
第二十三章 摄影升降机和变焦距镜头
23.1 跟随动作
23.2 前景道具强调高度
23.3 把两个或*多的情节要点从视觉上加以结合
23.4 把动作注入静态情境中
23.5 以摇摄动作突出情节重点
23.6 为动作中的剪接提供有力的运动
23.7 变焦距
23.8 变焦的速度
23.9 变焦和摇摄相结合
23.10 仰俯拍镜头使用变焦距效果
23.11 摄影机在变焦距时移动
23.12 穿过前景障碍物变焦
第二十四章 动作性场面
24.1 标准的公式
24.2 主观视点
24.3 加强视觉动作的五种方法
24.4 推向视觉高潮
24.5 把高潮动作分为若干镜头
24.6 动作性场面中使用高速和慢动作
24.7 跟焦距技巧
第二十五章 镜头内的组接
25.1 需要事先的计划
25.2 运动之间的顿歇
25.3 表演区的*换
25.4 接近或远离摄影机
25.5 变换身体姿势
25.6 位置替换
25.7 调换画面区域
25.8 数量的对比
25.9 在画面内的组接
第二十六章 由一个表演区到另一个表演区
26.1 一般原则
26.2 一组人由一个表演区移到另一表演区
26.3 一组人的展开
26.4 两种进一步的变化
26.5 一名演员移动,另一名保持静止
26.6 一组人的聚拢
26.7 改变表演区的手段
第二十七章 组合的技巧
27.1 逐个镜头的剪辑
27.2 各种技巧的混合使用
27.3 小结
第二十八章 电影的分句法
28.1 场面到场面的转换:淡出一淡入
28.2 白色淡出淡入和彩色淡出淡入
28.3 叠化
28.4 划入—划出
28.5 圈入—圈出
28.6 暗区的使用
28.7 字幕
28.8 道具
28.9 光线的变化
28.10 问和答
28.11 同一方向的运动
28.13 物件的替换
28.14 字的重复
28.15 视觉的欺骗性配合
28.16 围绕着一件道具切换
28.17 一个意料不到的特写镜头
28.18 平行剪辑的转移
28.19 一个场面的起始
28.20 演员
28.21 摄影机
28.22 视点的交代
28.23 突然的跳切用作分句
28.24 跳切用作时间转移
28.25 选择动作的高峰空场用作分句
28.26 孤立的镜头用作叙述中的顿歇
28.27 整个段落用作叙述的顿歇
28.28 虚像画面用作分句
28.29 全暗画面用作分句
28.30 摄影机运动用作分句
28.31 垂直的分句法
28.32 定格
结束语
这部关于电影语言的著作,我断断续续啃了很久,终于算是粗略翻完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本以为它会像很多市面上的入门书籍那样,罗列一些经典的镜头分析,讲解光线、景别、剪辑这些基础概念,但显然,我低估了“语法”二字的重量。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论文集,每一个章节都在试图解构电影的底层逻辑,探讨那些无声的交流是如何构建起意义的迷宫。作者对于蒙太奇理论的梳理,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他没有停留在爱森斯坦或库里肖夫那些耳熟能详的公式上,而是深入到符号学和现象学的层面,试图为视觉叙事找到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底层框架。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频繁地查阅韦氏词典,因为它频繁引用的哲学概念和电影理论术语,密度实在太高。对于只想了解“如何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或许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因为它似乎更关心“电影是如何成为电影的”,而非“如何操纵观众的情感”。插图的运用也很有意思,它们并非简单的画面截取,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标记的图解,旨在辅助说明那些抽象的理论结构,比如视线引导线的构成、运动轨迹的几何学分析等。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深层结构的大门,尽管我承认,我目前只站在门槛前,对里面的复杂结构感到既敬畏又迷茫。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过载”。它绝不是那种适合在通勤路上随手翻阅的读物。我得给自己泡上一大壶浓茶,找一个绝对安静的下午,才能勉强跟上作者跳跃的思维。这本书的结构并非完全线性的叙事,更像是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各个章节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印证。比如,他谈到“时间性”的处理时,会立刻关联到某个特定流派的叙事手法,接着又跳跃到对摄影机运动的力学分析,最后落脚到叙事者的“在场性”问题上。这种无处不在的跨学科引用,让我体会到电影艺术是如何汇集了诸多学科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非对称构图”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一种美学选择,而是上升到了人类视觉偏好和文化心理学的层面进行探讨,这种挖掘根源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认知层次。然而,也正因为这种严谨和全面,使得某些段落显得异常晦涩,需要反复阅读和消化。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具书,在你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影制作知识后,用来深化理解和挑战现有认知的利器。它不提供捷径,只展示通往真理的崎岖小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来自它对“叙事主体性”的颠覆性解读。我过去一直习惯于将镜头视为一个固定的、客观的观察者,或是为情感服务的工具。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镜头的“意图”。作者提出了一种非常激进的观点:每一个景别、每一次运镜,都携带着一种内在的“叙事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观众与银幕之间建立的权力关系。当我重新回顾那些我熟知的老电影时,我发现自己过去完全忽略了这些微妙的“语法规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例子,他对“法式瞥视”(French Point of View)在现代电影中的演变进行了详尽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它如何从一种打破第四堵墙的技巧,演变成一种对观众主体性的复杂调侃。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冷静,几乎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全靠论证的力度来打动人。这使得阅读过程既枯燥又充满智力上的快感。插图部分在解析那些复杂的运动轨迹和视线交织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图解,许多运动学上的概念根本无法被清晰地想象出来。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此书的,坦白讲,我的阅读进度慢得令人发指。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攻克一座学术堡垒”,而非“享受一次知识之旅”。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看完后立刻热血沸腾、拿起摄像机就想创作的激励型读物。相反,它会让你在阅读完某个关于“叙事节奏与生理反应”的章节后,陷入长久的沉思,开始质疑自己过去所有创作的动机和手法。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电影“语法”的对比分析,展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他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镜头语言如何对抗好莱坞的经典叙事范式,那一段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分析。我发现,作者对“光线”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光影如何定义空间的“存在”与“虚无”。对于那些想在电影理论研究上深耕的人来说,这几乎是必读的案头书。但对于普通影迷,我得提前打个预防针:请做好准备,你即将面对的是一场智力上的长跑。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版在理论的更新上做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在纳入了数字时代的一些新的视觉现象后,使得这本书的讨论范畴得以扩展。我关注到了其中关于“非线性剪辑”在网络信息流冲击下产生的新变化的部分。作者并未固步自封于胶片时代的理论框架,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观众的注意力的碎片化趋势,并探讨了电影语言如何对此做出了适应性的调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声音”与“画面”关系时的细致入微。他不仅仅是在讨论音效和对白,而是在探讨声音的“空间化”如何重塑了画面的物理边界感。比如,他通过对特定恐怖片中“环境噪音”的处理案例分析,证明了听觉的暗示性如何比视觉的直接呈现更具颠覆性。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即便是如此密集的文字和图表,也保持了良好的可读性。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提供一个更精密的“观察工具箱”,让你能够自己去拆解和理解每一帧画面背后隐藏的复杂意图。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电影的习惯已经彻底改变了,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语法破译者”。
评分不错
评分确实好,名不虚传啊
评分很实用,所讲的内容在拍摄中都能用到!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非常实用,明白很多道理!
评分好货不多说,好货不多说
评分发货很快 质量很好!
评分不错的基础书籍,有助导演摄像师入门
评分GOOD
评分值得一看,就是不知道你有木有这个韧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