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确识别病虫害,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只有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才能做到科学用药。为了*好地满足果树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生产损失,提高果树产品的质量,我们编写了这本《苹果病虫害防治图解》。本书由郭书普主编。
《苹果病虫害防治图解》由郭书普主编,主要介绍了苹果的病虫害防 治,收录了常见病虫害84种,其中病害36种,虫害48种。病害部分介绍了 症状识别、病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虫害部分介绍了为 害症状、鉴别特征、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以及综合防治。为了使读者 能正确识别病虫害,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
《苹果病虫害防治图解》可供农业技术人员、果树栽培人员以及农业 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一 病害部分
1. 苹果褐斑病
2. 苹果斑点落叶病
3. 苹果灰斑病
4. 苹果轮斑病
5. 苹果黑星病
6. 苹果花腐病
7. 苹果青霉病
8. 苹果软腐病
9. 苹果褐腐病
10. 苹果蝇粪病
11. 苹果煤污病
12. 苹果黑腐病
13. 苹果炭疽病
14. 苹果霉心病
15. 苹果疫腐病
16. 苹果黑点病
17. 苹果圆斑病
18. 苹果树腐烂病
19. 苹果树干腐病
20. 苹果树干枯病
21. 苹果树枝枯病
22. 苹果树木腐病
23. 苹果树枝溃疡病
24. 苹果树炭疽溃疡病
25. 苹果轮纹病
26. 苹果树根朽病
27. 苹果树白纹羽病
28. 苹果泡斑病
29. 苹果花叶病
30. 苹果锈果病
31. 苹果褪绿叶斑病
32. 苹果痘斑症
33. 苹果苦痘症
34. 苹果缩果病
35. 苹果黄叶病
36. 苹果小叶病
二 虫害部分
1. 扁刺蛾
2. 黄刺蛾
3. 褐边绿刺蛾
4. 丽绿刺蛾
5. 双齿绿刺蛾
6. 桑褐刺蛾
7. 金毛虫
8. 双线盗毒蛾
9. 黄褐天幕毛虫
10. 美国白蛾
11. 苹掌舟蛾
12. 苹蚁舟蛾
13. 梨剑纹夜蛾
14. 大造桥虫
15. 苹果小卷蛾
16. 苹褐卷叶蛾
17. 苹果大卷叶蛾
18. 苹白小卷蛾
19. 苹果巢蛾
20. 旋纹潜叶蛾
21. 金纹细蛾
22. 大蓑蛾
23. 白囊蓑蛾
24. 苹毛丽金龟
25. 小青花金龟
26. 白星花金龟
27. 双斑萤叶甲
28. 苹小食心虫
29. 桃小食心虫
30. 梨小食心虫
31. 苹果蠹蛾-
32. 棉铃虫
33. 绣线菊蚜
34. 苹果瘤蚜
35. 苹果棉蚜
36. 茶翅蝽
37. 麻皮蝽
38. 斑须蝽
39. 康氏粉蚧
40. 朝鲜球坚蚧
41. 大青叶蝉
42. 八点广翅蜡蝉
43. 斑衣蜡蝉
44. 蛔蠊
45. 蟪蛄
46. 黑蚱蝉
47. 粒肩天牛
48. 星天牛
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翻开的。我尝试过很多所谓的“专家”写的书,结果发现他们要么是闭门造车,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碰壁;要么就是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但这本图解给我带来的惊喜是,它的内容极其贴合实际生产中的痛点。我最近正在为我的果园里出现的一种顽固性蛀果虫头疼,市面上那些通用的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我翻到书中专门讲蛀果虫的那一章,发现它不仅详细区分了不同蛀果虫的幼虫形态和蛀食习性,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基于“果实套袋”与“人工物理清除”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这比我之前依赖单一化学喷洒要有效得多。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理论家,更像是一个和我一起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把式。那种对作物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不同气候环境下病虫害爆发规律的精准把握,都体现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到踏实和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农业书籍的“分类学”式的僵硬结构,而是采用了“问题导向”的逻辑。我发现,当我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比如发现番茄叶片边缘开始卷曲发黄,我可以直接在目录里找到对应的症状描述,而不是费力地去搜索“番茄的全部病害”。这种检索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它对病害的“鉴别诊断”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时候,不同的病害在初期症状上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从而导致用错药。这本书里,它会并列展示几种相似病害的对比图,清晰地指出它们的关键区别点,比如叶斑的形状、边缘是否有黄晕、以及发生的位置(是老叶还是嫩叶)。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对于新手来说是保命符,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校准工具。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编排方式,是很多技术手册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自然光泽的厚磅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范儿。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排版,那些色彩饱和度极高的插图和清晰的线条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之前买过几本园艺类的书籍,要么是文字堆砌得像字典一样枯燥,要么就是图画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出细节。但这本完全不同,它在介绍病虫害症状时,几乎是百分之百还原了现场的视觉效果。比如,它对白粉病的描述,不仅有文字说明病症特征,旁边紧跟着的一张特写照片,能清楚地看到那种粉状的覆盖物是如何依附在叶片上的,连叶脉受损的细微变化都能捕捉到。再看它对防治方法的阐述,步骤清晰得像是操作指南,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图示。我特别喜欢它在推荐药剂时的那种严谨态度,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堆化学名称,而是会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和发生程度,给出几种替代性的生物防治或低毒性化学防治方案,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有机种植的园艺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bos>。)
评分我必须称赞这本书的“图解”部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多技术手册中的插图是那种简化的线条画,只能传达一个概念,但这本书的图片质量,尤其是针对一些微小昆虫和真菌孢子的特写,简直像是显微镜下的高清照片。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病虫害的“样子”,还展示了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行为模式”。比如,在讲解如何物理诱捕时,它会展示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是如何被利用的,以及陷阱应该设置在植株的哪个高度和角度最为有效。这种对生物习性的深度解析,使得防治手段不再是盲目的“喷洒”,而是精准的“打击”。例如,在处理地下害虫时,它会建议结合灌根和土壤翻耕的时机,精确地将处理剂带到幼虫活动的深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同类书籍,它更像是一份可以随时翻阅的、高度浓缩的田间操作手册。)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强调预防措施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篇幅,这让我非常欣赏。很多农业书籍只关注“怎么治”,却忽略了“怎么防”,仿佛治病比防病更重要,但实际上,农业生产的本质是预防大于治疗。这本书里关于土壤健康、合理轮作、修剪通风、以及适时追肥等基础农学知识的论述,虽然看似和“病虫害防治”不直接相关,但却是根治问题的关键。比如,它详细解释了氮肥过量如何导致植株组织柔嫩,从而更容易被蚜虫侵袭,这种从源头上切断病虫害发生条件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生态学背景。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药方”,而是提供了一整套“健康管理方案”。读完这些章节后,我立刻回去检查了我的施肥计划,发现确实存在偏施氮肥的问题,这让我对新一季的作物充满信心,因为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栽培习惯,而不是寄希望于救急的药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