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奇生 著作 定 价:48 出 版 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01日 页 数:423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7533026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是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 建党伊始:从“以俄为师”到“容共”“容国”
● 从孙中山时代起,就存在乎视组织建设的隐患
● 党派纷争: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
● “清党”蜕变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 组织形态:“以党统政”,“以军统党”
● 基础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
●**章 以俄为师
●一 改进与改组 / 1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 / 11
●●第二章 知识青年与国民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 28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 / 41
●●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国共对相互关系的表述 / 52
●二 口号的魔力 / 62
●三 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 / 79
●●第四章 裂变:全代会与党统之争
●一 粤“二大”与沪“二大” / 95
●二 中央特别委员会 / 105
●三 改组派与“三大” / 112
●四 扩大会议与*常会议 / 117
●五 “四大”的分合 / 126
●六 蒋汪合作与“五大” / 131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中讲述了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目前出现的靠前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很好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很后,这个弱势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王奇生 著作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代表作有《*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抗日战争对国民党党机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国民党丧失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组织基础,导致本来就松弛涣散的国民党组织在抗战初期一度濒临溃散的边缘。另一方面,这场民族战争又为国民党提供了一次重振旗鼓、起死回生的契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民族主义的诉求和激荡下曾一度获得社会各界民众的支持。本已大失民心的国民党借民族危机的遮掩和刺激而得以苟延存续。抗战初期,新当选总裁的蒋介石为拯救国民党的组织危机,在国民党之外另组建一个新的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但令蒋介石始料未及的是,三青团不但没有匡持国民党,为国民党吸收新鲜血液,相反以自主性组织的姿态,演化为与国民党党机器争衡的有力劲敌。党团之间为争夺政治资源,互不相容,势如水火,从而使派系纷争的国民党又增添一个新的内耗对手。三青团不仅未助于国民党的改造和新生,反而加速了等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抗日战争对国民党党机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国民党丧失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组织基础,导致本来就松弛涣散的国民党组织在抗战初期一度濒临溃散的边缘。另一方面,这场民族战争又为国民党提供了一次重振旗鼓、起死回生的契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民族主义的诉求和激荡下曾一度获得社会各界民众的支持。本已大失民心的国民党借民族危机的遮掩和刺激而得以苟延存续。抗战初期,新当选总裁的蒋介石为拯救国民党的组织危机,在国民党之外另组建一个新的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但令蒋介石始料未及的是,三青团不但没有匡持国民党,为国民党吸收新鲜血液,相反以自主性组织的姿态,演化为与国民党党机器争衡的有力劲敌。党团之间为争夺政治资源,互不相容,势如水火,从而使派系纷争的国民党又增添一个新的内耗对手。三青团不仅未助于国民党的改造和新生,反而加速了等
党员、党权与党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