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園詩到曆史——村落研究反思
一 被遺忘的世界
二 西方視野下的中國農村研究
三 方法的反省與研究的思路
北朝的村落
一 村落的時、空分布
二 村落的外觀
三 村落與城鎮的角色互換:城-鄉關係的再思考
漢魏六朝父係意識的成長與“宗族”
一 北朝村落居民的構成
二 漢魏六朝母方親屬的作用與九族、宗族的含義
1. 西漢初律令中的母、妻地位
2. 日常生活中的母方親屬
3. 九族、宗族的多種含義
三 父係意識的發展
1. 從“妄變姓氏”到子從父姓
2. 父係世係意識的強化
北朝“三長製”
一 三長製設立年代
二 “分置州郡”所見初立三長的成效
三 “三長”名稱
四 “三長”地位
北朝鄉裏製與村民的空間認同
一 鄉裏製考實
二 鄉裏製的特點
三 鄉裏製齣現背景的推測
四 鄉裏與村民的空間認同
北朝的“市”:製度、行為與觀念
一 市的分布、形製與管理
二 市:買賣所之也
三 市:交利之所,君子無故不遊觀
四 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五 明刑立威
六 都市:對外展示國力的窗口
七 結論
北朝並州樂平郡石艾縣安鹿交村的個案研究
一 資料
二 安鹿交村居民的來源與構成
三 從造像活動看村民生活
造像記所見民眾的國傢觀念與國傢認同
一為國祈願概觀
二 為國祈願用語釋意
三 三個造像記中的國傢
四 民眾國傢認同的意義與影響
北朝朝廷視野中的“民眾”
一朝廷對人群的分類
二 何為“民”?
三 君-民:為民父母,教養百姓
四 君-牧守:共治與督責
五 牧守-民:牧與宰
代結論:朝廷、州縣與村裏——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一 村民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的核心場所:村裏
二 村裏、州縣與朝廷:村民的生活世界
三 村民的世界與帝國的構造
四 官爵名號的頒授與帝國結構及村民世界的維係、再造
附錄一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所見“鄉”與“鄉吏”
一 臨湘屬鄉與鄉界
二 鄉吏及其職責
三 鄉吏的前途
附錄二 評榖川道雄《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
引用書目
後記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敘事風格上的彆具一格。它不像傳統史學著作那樣闆著一副麵孔,而是時不時地穿插一些頗具“故事感”的段落,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作者似乎很擅長捕捉那種曆史轉摺點上的微妙情緒,比如在社會動蕩時期,村民們麵對政權更迭時的迷茫與適應。我時常會放下書本,陷入沉思,想象自己就是那個時代的普通人,麵對時代的洪流,該如何做齣選擇。這種將宏大敘事“去神秘化”,聚焦於“人”的體驗的做法,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曆史的距離。讀罷全書,留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曆史關懷——它提醒我們,曆史是由無數個體的生命經驗匯聚而成的,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堅韌。
評分從排版和引文注釋來看,這本書的編輯工作做得非常紮實,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水準。每一次引用,無論來自碑刻、檔案還是文獻,都標注得清晰明瞭,這極大地便利瞭那些希望深入挖掘原始材料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構建論點時,所引用的材料來源極其廣泛,涵蓋瞭地理環境、法律條文、地方誌乃至考古發現等多個領域,這種跨學科的取徑方式,讓整個研究的立體感和說服力大大增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段落的術語使用略顯密集,對於初次接觸該領域概念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查閱注釋纔能完全理解其深層含義。不過,瑕不掩瑜,整體而言,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所傳遞齣的一種深沉的“地方性”意識。它沒有將北朝的村落僅僅視為中央權力施加影響的被動客體,而是挖掘瞭它們自身原有的社會組織結構和文化韌性。作者似乎在強調,即便是受到朝廷和州縣製度的強力規製,村莊內部依然保留著一套獨立運行的秩序和生活邏輯。這種“雙重性”的生存狀態,正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治理復雜性的關鍵所在。讀完之後,我不再輕易地用簡單的“服從”或“反抗”來概括農民與國傢的關係,而是看到瞭一個更加復雜、充滿張力與協商的互動場域。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視角,去反思我們今天如何看待基層治理與地方自主性的平衡問題,具有非常現實的啓發意義。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對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結構的探討,相當具有啓發性。作者在梳理紛繁復雜的史料時,展現瞭高超的考據能力,使得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社會關係變得清晰起來。尤其是在分析不同層級權力——從中央到地方,再到村社內部——是如何相互作用、層層滲透時,我感到受益匪淺。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權力運作的內在邏輯,探討瞭基層民眾在宏大曆史敘事中的能動性與局限性。這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分析框架,讓我對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治理模式有瞭全新的認識。對於研究曆史社會學或地方史的同仁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指南,其嚴謹的論證過程,足以經受住最嚴格的學術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上古樸的字體和排版,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初讀之下,便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所吸引,仿佛能親眼看見那些北朝的村民在田間勞作,在茅屋中閑談。盡管內容本身是學術性的,但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將枯燥的曆史細節編織成瞭一幅幅生動的風俗畫捲。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比如他們如何處理日常的衣食住行,如何應對自然災害,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讓這個群體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教科書上抽象的符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史料,更在於它構建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沉浸於那個特定時空的氛圍裏,感受到曆史的溫度與厚重。
評分一 資料
評分三 君一民:為民父母,教養百姓
評分幾年前看到這本書,由於沒買,後來後悔瞭,再也找不到瞭,沒想到在京東買到,實在是驚喜,盡管發現時去年就重印瞭,但奇怪我怎麼一直沒看到呢
評分二、東鬍早期的社會和文化
評分北朝“三長製”
評分第二章 烏桓的社會製度
評分專業書籍,挺好,送貨快~~
評分侯氏廣泛搜集解讀金石學中常見的造像記,並將之應用於研究中,是其在資料解讀方麵最大的成功之處。
評分侯旭東比較重要的書,買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本書寫得怎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