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
原价:49.00元
作者:陶希圣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0098010
字数:352000
页码: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提要
陶希圣一生错综复杂,毁誉参半,有蒋介石的“文胆”之称。《潮流与点滴》是陶希圣对一生重要经历的回忆。其中包括加入国民党改组派、参与“和平运动”、主持《中央日报》、为蒋介石起草《中国之命运》等受人关注的部分。
目录
序
自序
聪明不可恃
清末的中学生
辛亥还乡
故乡
北京大学预科
从五四到六三
北大法律系的学生
江风塔影
小编辑新希望
桌子的故事
五卅事件之后
大风暴之后的三年
中大一学期
北平二三事
由牯岭到南京
东战场与武汉
乱流
重抵国门
战时重庆生活
关于《中国之命运》
文章的甘苦与得失
赢得战争失去和平
两眼看“陆沉”
力挽狂澜
可为与不可为
后一张通讯稿
危难之际
附 逃难与思归
作者介绍
陶希圣,1889年生。早年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史学家和“食货派”史学的代表人物。著有《西汉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著作。抗战爆发后,他离开教坛走上从政道路,中间一度参与汪精卫“和平运动”。后在杜月笙帮助下,相偕高宗武脱离汪精卫集团,在香港联名揭发汪的卖国密约,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的主角之一。经香港回到重庆后,他担任过《中央日报》总主笔、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等职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简洁却又富有深意。 “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光是读出来,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变迁。我不知道陶希圣先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潮流”,也不知道他所珍藏的“点滴”又是怎样的内容。我只知道,这一定是一本充满故事的书。我很好奇,书中所描绘的“潮流”是指当时哪些重要的社会变革、思想运动,还是艺术文化的风起云涌?而那些“点滴”,又会是怎样细碎但动人的个人经历,是童年趣事,是求学点滴,还是情感纠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电影,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画面,让我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情。我不希望它只是一本枯燥的史料汇编,而是能有温度、有情感,能够引发我的共鸣。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又是如何将那些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篇感人至深的生命叙事。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其书名所吸引。“潮流与点滴”,这八个字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辩证的张力。是说一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中,以微小的点滴之力,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还是说,即使身处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个体的生活细节也同样值得被记录和珍视?我不知道陶希圣先生究竟是哪种解读,但这种模糊性和引人遐想的空间,恰恰是吸引我的地方。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波涛汹涌,描绘出大时代变革的壮阔景象;时而又细水长流,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个人奋斗与情感纠葛。我会特别关注作者是如何捕捉并记录那些“点滴”的,是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还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最终构成了他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我很想知道,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如何权衡取舍,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或许,这本书将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背后,那些更为真实和鲜活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复古又现代的感觉,色彩搭配上很有考究,让人一看就心生好奇。作者的名字“陶希圣”也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虽然我对这位历史人物了解不多,但仅凭书名“潮流与点滴”,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想象。我很好奇,一个被称为“点滴”的人,如何在“潮流”的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是凭借个人的智慧和远见,还是时代的浪潮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个时期上海滩的繁华,还是会深入探讨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思潮?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就像拼图一样,一点点拼凑出那个时代的完整图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能通过作者的视角,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甚至能从中读出一些跨越时空的启示。书名里的“回忆录”三个字,也预示着这将是一段充满个人情感和独特见解的旅程,我准备好跟随作者的文字,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了。
评分看到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感。仿佛我置身于一条熙攘的街市,人群摩肩接踵,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旧书的味道。而“陶希圣”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中,总是与那个充满变革和创造力的时代紧密相连。书名“潮流与点滴”更是激发了我无限的好奇。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不仅仅是对宏大历史事件的陈述,更会深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模糊但又真实存在的“点滴”生活。作者会不会像一位耐心的观察者,细致地描绘出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种“潮流”的裹挟下,书写自己的命运?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鲜活的细节,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的独特氛围。比如,当时的文学艺术是如何蓬勃发展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甚至一些细微的社会风俗,也会让我觉得有趣。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窗口,让我们看到历史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们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我对“陶希圣”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具体的人物事迹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书的标题“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就如同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奇心。我尤其对“潮流与点滴”这个组合感到兴趣,它似乎暗示着一种宏观与微观的交织。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之中,感受时代的脉搏,又如何在这些宏大的叙事背后,细腻地捕捉和记录那些属于个体的、微小的生活片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它既有对历史大事件的深刻洞察,又不乏对人生百态的温情描绘。我好奇,作者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是如何理解和参与“潮流”的?他又会分享哪些那些不为人知的、充满人情味的“点滴”故事?这本书,也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在时代浪潮中,既有远大抱负,也有平凡情感的普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