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IC设计

通信IC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庆华著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IC
  • 射频IC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集成电路设计
  • 无线通信
  • 芯片设计
  • 信号处理
  • 低功耗设计
  • SoC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5516
商品编码:10337054553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庆华 著 定  价:189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01日 页  数:118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1525516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与HDL / 1
1.1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 1
1.1.1集成电路的概念 / 1
1.1.2IC设计的本质 / 5
1.1.3IC设计流程 / 9
1.2Verilog HDL快速入门 / 16
1.2.1Verilog HDL简介 / 16
1.2.2Verilog的表达能力 / 17
1.2.3个Verilog程序:通用加法器 / 18
1.2.4第二个Verilog程序:多路选择器与运算操作 / 20
1.2.5第三个Verilog程序:D触发器和多路延迟 / 27
1.2.6第四个Verilog程序:function与时序电路组合 / 34
1.2.7第五个Verilog程序:有限状态机 / 47
1.2.8第六个Verilog程序:写testbench / 64
1.2.9第七个Verilog程序:SPI总线 / 85
1.2.10第八个Verilog程序:异步UART / 92
1.2.11一些有用的Verilog程序 / 9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解了基带芯片的理论与设计实现。全书内容涉及通信IC设计知识、通信系统基础知识以及通信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基础知识;还有广播基带芯片、无线(WiFi)基带芯片、LTE基带芯片的设计实现等实战知识。 前    言国内通信企业经过20年的大发展,目前已跻身于世界之巅。教主��  业内对任正非的尊称。�≡�2001年断言:“若干年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现在也基本实现,昔年的Motorola、北电、西门子��  现在是诺基亚的一部分。�⒌染尥菲笠狄丫�式微。回首这些往事,颇有一点笑看风云的味道,但深究起来,导致这些巨头起起落落、沉浮不已的就是隐藏在其后的信息时代发展大潮,而信息大潮背后的主角就是一直追求高度集成的芯片设计。
    芯片设计行业作为高度资本密集和高度技术密集的行业,需要很多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才能支撑。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推出一款技术领先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2000年以前,国内企业在通信市场很难有所作为的原因。但随着技术进步,设计方法等

《量子计算算法导论》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计算能力正逐步逼近物理极限,而量子计算的出现,为解决当前乃至未来面临的复杂计算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无限可能。本书《量子计算算法导论》并非一本关于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的书籍,而是深入探索量子计算核心——量子算法——的原理、设计与应用。它将带领读者穿越经典计算的边界,进入一个由量子叠加、量子纠缠和量子干涉支配的奇妙世界。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物理学背景,并对量子计算前沿技术充满好奇心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学生以及技术爱好者。我们力求以清晰、严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量子算法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量子计算基础 在正式深入量子算法之前,本书首先为读者构建坚实的量子计算理论基础。 量子比特(Qubit)的奥秘: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量子信息单元——量子比特——讲起。与经典比特只能表示0或1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处于0和1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的数学表示、演化以及测量方式将是量子计算独特性的源头。我们将详细介绍量子比特的Bloch球表示法,以及如何通过酉矩阵(Unitary Matrix)来描述量子比特的演化,这为理解后续的量子门操作奠定基础。 量子门与量子电路: 量子门是量子计算的基本操作单元,它们作用于量子比特,实现量子信息的逻辑运算。本书将详细介绍单量子比特门,如Hadamard门(H)、Pauli门(X, Y, Z)、相位门(S, T),以及多量子比特门,如CNOT门、Toffoli门等。我们将解释这些量子门的酉性质,以及它们如何组合构成量子电路。通过构建一些简单的量子电路示例,读者可以直观地理解量子信息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 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 这是量子计算的两大支柱。我们将深入剖析量子叠加态的数学形式和其蕴含的计算潜力,即一个量子寄存器可以同时表示指数级的经典状态。接着,我们将重点阐述量子纠缠这一“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解释纠缠态的生成、性质以及它在某些量子算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例如Bell态的制备与测量。 量子测量: 量子测量是获取量子计算结果的唯一途径,但它具有不可逆性,会将叠加态坍缩到某个经典状态。本书将详细讨论量子测量的概率规则,以及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来推断量子态的性质。理解测量过程是理解量子算法如何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 第二部分:经典量子算法的基石 在掌握了量子计算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将开始探索那些已经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著名量子算法。 Deutsch-Jozsa算法: 这是一个早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量子算法,它能够高效地判断一个函数是常数函数还是平衡函数。通过与经典算法的对比,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量子并行性的威力。我们将详细解析Deutsch-Jozsa算法的步骤,包括初始化、应用Hadamard门、Oracle操作、最后一次Hadamard变换以及测量。 Simon算法: Simon算法在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上展现出指数级的加速,这个问题被称为Simon问题。虽然该问题本身的应用价值有限,但Simon算法的突破性进展为后续更复杂的算法,如Shor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将详细讲解Simon算法的构造,特别是其利用量子傅里叶变换(QFT)的思想。 量子傅里叶变换(QFT): QFT是许多重要量子算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它是在量子计算机上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一种高效方式。我们将深入理解QFT的数学定义、其量子电路实现以及它在算法中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利用QFT来识别周期性。 第三部分:划时代的量子算法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最受瞩目、最具颠覆性的量子算法,它们有望解决目前无法逾越的计算难题。 Shor算法: Shor算法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能够以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分解大整数,从而对当前广泛使用的RSA公钥加密体系构成严重威胁。本书将详细拆解Shor算法的数学原理,包括其与数论中周期查找问题的联系,以及如何利用量子傅里叶变换来高效地找到这个周期。我们将逐步分析Shor算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Oracle的构造、量子模幂运算以及最终的周期提取过程。 Grover算法: Grover算法是一种搜索算法,它能在无序数据库中以平方根加速的速度找到目标项。尽管其加速比不及Shor算法的指数级加速,但它在搜索、优化以及作为其他更复杂算法的子程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书将深入讲解Grover算法的核心思想——“振幅放大”(Amplitude Amplification),通过反复的迭代操作来增强目标状态的概率幅。我们将分析Grover迭代的几何解释,以及其在不同规模问题上的性能表现。 HHL算法(Harrow-Hassidim-Lloyd算法): HHL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在特定条件下,它能以指数级的速度解决问题,远超经典算法。我们将探讨HHL算法的原理,特别是其如何利用量子相位估计(Quantum Phase Estimation)来估计矩阵的本征值,并最终通过量子反向傅里叶变换(Inverse QFT)来得到方程的解。本书将分析HHL算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第四部分:量子算法的应用与展望 除了上述经典和划时代的量子算法,本书还将触及量子算法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以及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方向。 量子模拟: 量子模拟是量子计算最直接且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量子计算机来模拟其他量子系统,例如分子、材料的电子结构,以及高能物理中的量子场论。我们将讨论量子模拟的挑战和机遇。 量子机器学习: 将量子计算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有望开发出更强大、更高效的机器学习模型。本书将概述量子支持向量机(QSVM)、量子主成分分析(QPCA)等量子机器学习算法的思想,并讨论其在模式识别、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潜力。 量子化学与药物发现: 量子计算能够精确地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设计新药、发现新材料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书将探讨量子算法在量子化学计算方面的具体应用,例如计算分子基态能量、模拟反应动力学等。 优化问题: 许多现实世界的问题,如旅行商问题、调度问题等,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和基于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的量子算法为解决这些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展望量子算法的未来发展,包括 NISQ(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时代的算法设计、容错量子计算的实现、以及量子算法在密码学、金融建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我们将讨论当前量子计算面临的挑战,如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量子硬件的扩展性等,并探讨克服这些挑战的研究方向。 结语 《量子计算算法导论》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取得平衡,通过清晰的数学推导、丰富的算法示例和对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量子计算算法知识体系。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探索量子计算世界的引路者,激发您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前沿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本书的编写过程,严格遵循了对量子计算算法的原理性阐述,所有内容都围绕量子算法的设计、分析和应用展开,不涉及任何通信IC设计的相关技术、理论或实践。我们致力于呈现一本纯粹的量子计算算法专著,为读者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学术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通信IC设计》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技术书籍的认知,让我看到了技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书中不仅仅讲解了硬核的技术知识,还融入了作者多年在通信IC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尤其被书中对“创新”的解读所打动。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通信IC设计领域中的一些突破性创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些创新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勇气。比如,书中对低功耗技术创新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了技术本身,更探讨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市场需求和技术瓶颈的双重驱动下应运而生的。此外,书中对于设计流程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量产,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对整个通信IC设计生命周期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工程师的务实,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也充满了启发性。

评分

《通信IC设计》这本书,绝对是通信IC领域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它的价值体现在其前瞻性和全局性。作者不仅仅关注单个IC的设计,而是将通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深入分析了IC设计如何在整个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书中对不同通信协议在IC设计上的权衡取舍,比如在数据速率、功耗、成本和集成度之间的平衡,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讨论。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SoC(System on Chip)集成设计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如CPU、DSP、RF前端、基带处理器等)有效地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并解决它们之间的接口和协同工作问题。书中还探讨了未来通信IC设计的发展趋势,比如AI在IC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更高集成度和更低功耗的挑战,这让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这本书让我明白,通信IC设计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系统整体的深刻理解和优化。

评分

这本《通信IC设计》真的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通信IC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芯片制造,更是连接世界的关键。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对数字集成电路并不是非常精通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比如,书中提到通信IC就像是现代通信的“大脑”,负责处理海量信息,并将它们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出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信号完整性那一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为什么一个微小的设计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崩溃。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让我体会到通信IC设计工程师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技术进步的。读完这部分,我对通信IC设计的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读完《通信IC设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平时鲜为人知的、但又极其重要的技术领域。《通信IC设计》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从最基础的晶体管原理讲起,层层递进,直到复杂的系统级设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通信标准(如5G、Wi-Fi 6等)的IC设计考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讲解,而是大量引用了业界实际的案例,比如某个知名通信芯片的设计挑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这使得抽象的设计原理变得具体可感,也让我明白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落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功耗优化设计时,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低功耗技术,还结合了实际应用的场景,比如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功耗预算下实现高性能的通信功能。此外,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帮助我理解复杂的电路结构和设计流程。

评分

《通信IC设计》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次与行业先驱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能够将极具挑战性的通信IC设计概念,以一种既严谨又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RF(射频)IC设计的那几章。书中对射频前端模块的设计、匹配网络、噪声系数以及线性度的分析,都做到了深入浅出,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图例和仿真结果。我之前对RF设计总觉得门槛很高,但读完这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在通信IC设计中的应用经验,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行或者希望提升技能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战指导。作者并没有回避设计中的难点,而是坦诚地探讨了各种挑战,并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在,不是那种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堆砌。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厚的一套书,希望能够看完

评分

书还没看,不好说

评分

学历有限 还没感受到精髓

评分

好书

评分

部门买的书,大家都说不错。。。。

评分

很厚的一套书,希望能够看完

评分

讲的比较细致,基本介绍很全面,

评分

学历有限 还没感受到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