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艺术史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

百年中国艺术史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居其宏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艺术史
  • 中国音乐史
  • 20世纪中国
  • 文化史
  • 艺术史
  • 音乐史
  • 百年中国
  • 历史
  • 艺术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8805
商品编码:103537939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中国艺术史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

原价:380.00元

作者:居其宏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807618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居其宏编著的这本《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百年中国艺术史)》通过对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情况的叙述,深入探讨了1900-2000这一百年音乐艺术发展与社会、经济、思想及文化变迁的深层互动关系。为客观、准确地呈现这一百年的音乐艺术史,作者借助20世纪的中国音乐艺术解读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用20世纪的中国历史阐释了这一时期音乐艺术的特征、意义和价值。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一、本书的缘起
二、本书的学术背景
三、本书的三个底本及其相互关系
四、概念界说、对象选择及详略处理
五、本书的结构与历史分期

六、本书的谱例与图片


章 重构与阵痛:世纪初次战略转型(1900—1931)
节 眺内望外:中西音乐的现实样态
一、我阁传统音乐的现实样态
二、西方艺术音乐的现实样态
三、清来民初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四、清末民初论家对中西音乐的体认
第二节 三说争鸣:转型阵痛中的自觉抉择
一、“全盘西化”思潮
二、“国粹主义”思潮
三、“兼收并蓄”思潮
四、“拿来主义”:中国音乐家清醒而自觉的历史抉择
第三节 学堂乐歌:新音乐运动的序曲
一、学堂乐歌的美学原则与形态演变
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繁花初放:新音乐运动代表人物及其音乐创作
一、萧友梅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二、赵元任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三、刘天华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四、黎锦晖和他的儿童歌舞曲及歌舞剧
五、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六、青主的美学思想与音乐创作
第五节 艰难起步: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
一、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理论准备
二、北大啬乐传习所
三、全国各地之“音乐研究会”
四、开办较早的现代音乐教育机构

五、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第二章 音乐与战争:在喷火呐喊中啼血刨作(1931—1949)
节 早期抗战音乐创作
一、争业作曲家的抗日爱闭歌曲创作
二、聂耳的音乐创作
三、左翼或爱国音乐家的早期抗战歌曲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
一、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二、延安秧歌剧运动与秧歌剧
三、歌剧《自毛女》及饮歌剧高潮
四、郑律成的音乐创作

五、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


第三章 创造与思索:共和国初期的音乐繁荣(1949—1956)


第四章 “反右”与“向左”: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6)


第五章 梦魇与创造:“文革”中的音乐现实(1966—1976)


第六章 改革与开放:本世纪第二次战略转型(1976—1988)


第七章 批判与徘徊:回流时期的音乐思潮与创作(1989—1992)


第八章 涅槃与腾飞:后新时期的音乐繁荣(1992——2000)
结语
后记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 本卷《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它不仅描绘了中国音乐在这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更深刻剖析了这些变革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及政治动因。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将1900年至2000年这一百年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力图呈现一幅立体而生动的中国音乐全景图。 宏观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演变: 本书伊始,便将读者带回20世纪初的中国。彼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西方音乐文化的涌入,对传统音乐形态构成了冲击,也为中国音乐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这一时期中西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从教会音乐的传播到西乐学校的兴办,再到早期音乐家们在艰难条件下对新音乐的探索,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 随后,本书进入了充满动荡与希望的民国时期。在民族危亡和革命浪潮的推动下,音乐逐渐成为唤醒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工具。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与传唱,深刻体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同时,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中国音乐培养了大批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本书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在古典、民族、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的探索与发展,以及不同音乐流派的兴衰起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叙事中,音乐承担起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特殊使命。本书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主旋律音乐的创作与传播,以及它们在塑造集体记忆、传递时代精神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以及借鉴外国音乐经验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客观而细致的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繁荣。市场经济的引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国际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使得中国音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本书深入探讨了流行音乐的崛起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古典音乐的复兴与发展,民族音乐的当代转型,以及电子音乐、爵士乐等新兴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与融合。本书特别关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家们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发展之路。 音乐本体的深入剖析: 除了宏观的历史梳理,本书更致力于对中国音乐本体的深入剖析。 创作技法与理论探索: 本书不回避对作曲技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20世纪中国作曲家在借鉴西方音乐理论和创作手法的同时,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语汇。从早期对西方和声、对位法的初步学习,到后期对民族调式、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如五声、七声、十二律等)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应用,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也关注了音乐理论研究的发展,包括音乐美学、音乐批评、民族音乐学等领域的重要进展。 表演艺术与演奏实践: 本书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表演艺术进行了详细考察。从早期西乐演奏的生涩到逐渐成熟,从民族乐器在专业舞台上的普及与发展,到歌剧、话剧、电影音乐的创作与演出,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著名音乐家们的演奏风格、艺术贡献以及他们对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贯穿全书的另一个重要线索是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从早期留学归国音乐家创办的音乐学堂,到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音乐学院的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本书详细梳理了这一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音乐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对培养音乐人才所起的作用。 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互动: 本书强调音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深入分析了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国家宣传的工具、作为社会思潮的反映、作为大众娱乐的形式、作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等等。本书关注了音乐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音乐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 价值与意义: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不仅是一部音乐史著作,更是一部浓缩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生动史料。它填补了中国音乐史研究的若干空白,为学界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本权威而深刻的参考读物。本书旨在通过对一个世纪音乐发展的梳理,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认识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并为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它是一部献给中国音乐百年历程的深刻回望,也是对未来中国音乐发展方向的理性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百年中国艺术史”,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厚重感和历史感。我一直认为,艺术是时代的缩影,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过去的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封建帝制的终结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的浪潮,这些剧烈的社会变迁,必然在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全面、系统地梳理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我希望能够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们是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族情感、以及探索艺术的边界。例如,20世纪初,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中国艺术家们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在战争年代,艺术又是如何成为鼓舞士气、凝聚民心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作又肩负起了怎样的使命?而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又呈现出怎样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各个艺术流派的详细介绍,分析它们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艺术特点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那些在艺术史上默默无闻,却为中国艺术发展做出贡献的普通艺术家们的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艺术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视觉记录。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太多太多熟悉的旋律。从童年时听过的革命歌曲,到青春期接触到的流行金曲,再到如今各种音乐APP里琳琅满目的曲目,音乐一直伴随着我成长。而这本书,似乎要把我带回音乐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触动我心灵的音符。我特别好奇,在那个中国音乐经历剧烈变革的时代,作曲家们是如何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多重压力下,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艺术的生命力?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时期音乐的社会功能?例如,艺术歌曲是如何成为那个时代进步思想的传播者?新秧歌运动、革命歌曲的兴盛,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思想和情感?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港台流行音乐的涌入,对内地音乐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和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从唱片时代到数字时代,音乐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是如何改变的?我还想知道,那些在音乐创作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精华,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和社会思潮演变的“听觉记录”。我希望能够从中听到那些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声音,感受到时代变迁在音乐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中的细节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小人物”和“边缘化”的艺术形式。这本书的书名,"百年中国艺术史",虽然听起来有些宏大,但我总觉得,一部真正优秀的艺术史,不应该仅仅是宫廷画师、学院派大师的传记,更应该包含那些在民间默默耕耘、为生活而创作的艺术家们的心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中国艺术光谱的丰富性,不仅仅是那些在博物馆里陈列的国宝,也包括那些曾经存在于寻常百姓家中的剪纸、年画、戏曲脸谱、民间工艺等等。这些虽然可能不如“大雅之堂”的艺术品那样声名显赫,却更能反映出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感、审美趣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期待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被历史尘埃所掩埋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或许粗糙,却充满了生命力和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是否会触及到那些在外来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艺术家们如何挣扎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之间的选择?那些在战乱和动荡年代,艺术创作如何艰难地维系和传承?尤其是在近百年中国经历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艺术如何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反抗、觉醒、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国艺术的“根”在哪里,它的“魂”在哪里。我不只是想看精美的图录,我更想读懂那些图录背后的时代烙印和人文关怀。

评分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光是这个副标题,就让我心头一震。一九零零年到二零零零年,这整整一个世纪,是中国音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觉醒到繁荣的蜕变之路。我想象着,当西方音乐的浪潮涌入,当新的乐器、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冲击着古老的东方旋律,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全盘接受,还是融合创新?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民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那些曾经的宫廷雅乐、市井小调,又如何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焕发新生,或是逐渐式微?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中国近现代作曲家的梳理,他们是如何在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技法的同时,融入中国民族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创作出既有时代特色又不失民族灵魂的音乐作品。比如,那些早期受西方教育影响的音乐家,他们是如何将西洋交响乐、歌剧等形式本土化的?而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创作又如何承担起政治宣传、鼓舞士气的时代使命?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创作背景?当然,我也关注到了改革开放后,音乐风格的多元化,摇滚、流行、电子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的兴起,它们又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并逐渐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音乐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情感变迁、民族精神演进的“声音史”。我希望能从中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情绪,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或激昂、或婉转、或低沉的旋律,化作文字,跃然纸上,让我能够“听”到中国音乐百年的沧桑巨变。

评分

读到“百年中国艺术史”,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充满力量感的画面:动荡年代里画家们笔下的写实主义,描绘劳苦大众的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宣传画上鲜艳的色彩和昂扬的姿态,象征着时代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艺术家们开始大胆探索抽象、表现等各种现代艺术手法,试图表达更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全面地展现中国艺术在这一百年间所经历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绘画,我还想了解雕塑、书法、版画、摄影等其他艺术门类在近百年里的演变。是否有在民族危亡之际,艺术家们用画笔作为武器,发出时代的呐喊?是否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艺术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艺术流派的形成原因,分析它们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潮、经济状况、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比如,为什么会有“美术革命”的出现?为什么现实主义在中国艺术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又是什么促使中国艺术家们开始拥抱抽象艺术和后现代主义?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的创作困境、他们的坚持与突破。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家们在时代洪流中,如何用艺术记录历史、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生动史诗。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

评分

“百年中国艺术史”,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认为,艺术是时代的镜子,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面貌、人民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的演变。而中国在过去的百年里,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动荡,艺术在这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更希望能够挖掘出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默默耕耘的艺术家的故事。我渴望知道,在20世纪初,当西方艺术思潮涌入中国时,中国艺术家们是如何应对的?他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在融合创新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代表作品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例如,为何现实主义在中国艺术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又是什么促使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抽象艺术和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战乱和动荡年代,艺术创作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延续和传承的?在民族危亡之际,艺术又是如何成为传递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中国艺术灵魂的深度对话。我希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那个时代艺术家们的思考与挣扎,感受到他们用生命和热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力量。

评分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一听到这个书名,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声音图书馆,里面珍藏着一百年来中国音乐的万千气象。我一直觉得,音乐是最能触动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历程,音乐无疑是记录这一切的最佳载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中国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转型记”。从晚清时期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到民国时期中国音乐家的探索与创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创作所承担的使命,以及改革开放后音乐风格的爆炸式发展,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故事。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比如,那些开创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他们是如何摸索前行的?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坚持创作的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又传递出怎样的力量?我还特别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市场和音乐产业的兴衰变迁。流行音乐是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最终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子音乐、摇滚乐等外来音乐形式,是如何在中国音乐界占据一席之地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情感变迁的“听觉史”。我希望能够从中听到不同时代人们的心声,理解那个时代社会的脉搏,感受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世界。

评分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这书名像是一扇门,推开它,就能走进一个充满旋律和情感的世界。中国的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声音的排列组合,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中国音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如何从传统的根基上汲取养分,又如何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年代,音乐是如何被用来传递思想、凝聚力量的?那些革命歌曲、时代新歌,它们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各种音乐风格涌入中国,中国音乐人又是如何应对的?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这些新的音乐形式,在中国是如何生根发芽,并最终在中国人的审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历程的梳理,从最初的唱片公司到如今的数字音乐平台,音乐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是如何改变的?我更期待能够了解到那些在音乐创作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们的音乐理念和艺术追求,是如何引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中国音乐灵魂的对话。我希望能够从中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与低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喜怒哀乐,理解那个时代中国音乐的独特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百年中国艺术史",仅仅是这个名字,就点燃了我对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无限好奇。我一直觉得,艺术是时代的镜子,能够最深刻、最直观地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思想的碰撞,以及人民的情感。而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旧王朝的余晖,到新中国的崛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日新月异,这其中的艺术发展脉络,必定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艺术家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探索与创造。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催生了怎样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思想启蒙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是怎样的技术革新推动了艺术形式的演变?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找到答案,去理解那些或粗犷、或细腻、或激昂、或沉郁的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品本身的介绍,更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视觉化”叙事,通过艺术的眼睛,去洞察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我希望作者能够以宏大的视角,将艺术史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展现出中国艺术在百年中所经历的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深入剖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介绍,了解到艺术如何成为那个时代人们表达情感、宣泄思想、反思社会的重要途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灵魂共鸣的旅程,我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那段辉煌而充满挑战的艺术史。

评分

“百年中国音乐史(1900-2000)”,这个书名让我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音乐是连接人心的最直接的桥梁,而中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音乐无疑记录了这一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中国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轨迹。从晚清时期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到民国时期中国音乐家的探索与创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创作所承担的使命,以及改革开放后音乐风格的爆炸式发展,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好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音乐是如何成为人们情感的宣泄口,又是如何被用来传递思想、凝聚力量的?那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而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各种西方音乐风格涌入中国,中国音乐人又是如何吸收、借鉴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最初的乐器制造、乐谱出版,到后来的唱片业、广播电视,再到如今的数字音乐平台,音乐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是如何改变的?我更希望能够了解到那些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是如何引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中国音乐灵魂的深度对话,我希望能从中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跳,理解那个时代中国音乐的独特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