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587.00元
作者:石涛、文徵明、仇英、顾恺之、王蒙、八大山人、黄公望、唐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ISBN:9787508662800T
套装包含:
| 9787508662770 |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 68 |
| 9787508662800 |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 68 |
| 9787508662817 | 仇英·文姬归汉图 | 68 |
| 9787508662824 | 顾恺之·洛神赋图 | 98 |
| 9787508662756 | 王蒙·太白山图 | 62 |
| 9787508662794 |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 86 |
| 9787508662763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66 |
| 9787508662787 | 唐寅·溪山渔隐图 | 68 |
1、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你能想象吗?我国唐代车轿的雍容华贵可甩十八世纪法国贵族的马车几条街、宋代女装的款式设计可让今日时装周的潮流设计师们相形见绌、文人学士们使用的餐具之精美堪比英国皇家御用品……这些图像与元素,在千余年的中国绘画经典中尽皆流传了下来。
2、高清完整的复制呈现
博物馆藏的原作我们无法随手把玩、窥其全貌;印刷品中的图片往往小而不精,无法展现细节。本丛书采用完整大图高清呈现:手端展开、纤毫毕现,连绵数米,一睹长卷全貌。
家中有小朋友的读者,甚至可以带娃在地板上拉开长卷,与孩子一起在美术大师的图像迷宫中,寻找有趣的发现……
3、时尚现代的设计语言
丛书的设计借鉴了古代“经折装”简明直白的表现形式,还辅助以阅读的文字与说明。
精装封面和回环书腰上,大师介绍、作品解读、名家评论一个也不少,达到极简与极繁的统一。
每卷的封面设计,只选用一种中国画颜料,专一单色呈现。
4、以美术史为体系的出版规划
从中国绘画史有名有姓的首位顾恺之(东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到齐白石等民国大家,本丛书以时间为线,串成完整的出版体系,规划出版80卷以上。历代绘画大师一览无余、尽在其中。
随书附赠一份“中国美术史大师脉谱(Map)。
5、亲民的价格
过去,坊间能够看到的类似复制画,定价动辄几百上千,使人望而却步。
本丛书均为高清复制的精装册页,每卷定价不过数十元。
6、名家的推荐
作家、画家 陈丹青先生看到这套书,不由感慨:“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啊,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拥有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先生则说:“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先生推荐道:“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
《仇英·文姬归汉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
《王蒙·太白山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唐寅·溪山渔隐图 》
这套《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我可是盼了许久了!拿到手的时候,那沉甸甸的质感,厚实的纸张,印刷的精美程度,都让我这个普通爱好者激动不已。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经典之作。这次这套书,汇集了十六罗汉应真图、桃源问津图、文姬归汉图、洛神赋图、太白山图、河上花图等一系列重量级作品,这简直是将博物馆的精华搬进了我的书房! 我特别喜欢十六罗汉应真图。每次看到这些罗汉,我都会被他们的神情所吸引。有的慈祥,有的威严,有的沉思,有的仿佛正要开口说法。他们的衣纹飘逸,线条勾勒的精准传神,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骨骼肌肉,栩栩如生。而且,画师们在背景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山石嶙峋,云雾缭绕,为罗汉们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我常常会想象,在那个时代,画师们是如何将这些佛教故事,将这些人物的神韵,如此生动地呈现在纸上的。这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展现,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这本书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我尤其期待,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每幅画背后的故事,理解画师的创作心境,以及这些作品在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评分太白山图,这是一个让我充满好奇的名字。我想象中的太白山,一定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充满了道家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它是否描绘了李白笔下的那份仙气飘渺,还是展现了更为古老、神秘的山川风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关于这幅画构图的独特之处,比如画师是如何运用留白来表现山峦的险峻和云雾的缭绕。色彩的运用是否偏向于青绿,还是更为写实的渲染?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画师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来源,是否与当时的文学、宗教思潮有关。太白山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希望这幅画能够将这种内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一种宏大而又宁静的美。
评分《桃源问津图》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打开这本书,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入口。画中的山峦叠嶂,溪流潺潺,桃花盛开,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充满了诗意。我仔细观察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远处依稀可见的村落,到近处错落有致的房屋,再到画面中央那道似乎隐藏着无限奥秘的山洞,都让我心生向往。书里对这幅画的介绍,我希望能够详细地讲解其构图的精妙之处,色彩的运用,以及画师是如何通过笔墨来营造出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觉得,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写照。《桃源问津图》无疑就是这种精神的完美体现。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和品味这份宁静的美,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奔波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评分文姬归汉图,每次看到这幅画,我都会被蔡文姬的命运所牵动,心生无限的感慨。画中的场景,往往充满了离愁别绪,但又透着一种坚韧的力量。我特别关注画师是如何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达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含泪的眼神,是紧握的拳头,还是微微低垂的头颅?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画师的匠心。而且,画中的人物造型,服饰的描绘,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让我对汉代的风貌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这幅画在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意义,解释画师在描绘“归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所注入的情感和思考,那将是对我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我希望能从中读出历史的沧桑,也读出人物的坚韧。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技法,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套《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所收录的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文姬归汉图》无疑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描绘,《洛神赋图》则是对文学意境的视觉化呈现,《桃源问津图》更是寄托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分析画师是如何通过画面来表达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看法,或者如何在描绘山水景物的同时,融入儒、释、道等思想。这对于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从艺术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河上花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我想象中的画面,应该是河水静静流淌,两岸繁花似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幅画会展现怎样的季节景色?是春日的百花争艳,还是夏日的绿意盎然?我期待在书里看到画师是如何捕捉花卉的形态和神韵,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花朵的娇艳欲滴。这不仅仅是写实,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希望能够了解到画师在描绘这些花卉时所运用的技法,比如工笔还是写意,以及这些花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象征意义。河上花,这简单的一个意象,却能引发无限的遐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芬芳的世界。
评分构图,是中国画的灵魂之一。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在构图上就下足了功夫,能够做到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让观者在欣赏时既能抓住重点,又不感到局促。这套书中的每一幅画,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经典,它们的构图必然有着独到之处。《十六罗汉应真图》如何安排众多人物的位置,既能突出主体,又不显得杂乱?《太白山图》又是如何通过远近、高低的布局,来表现山峦的连绵起伏和壮阔景象?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图示或者详细的文字描述,来解析这些作品的构图原则和技巧,比如如何运用“S”形、“L”形构图,如何通过“借景”、“移步换景”等手法来丰富画面层次。这对于我学习和理解中国画的整体布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洛神赋图,这绝对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我一直对曹植的《洛神赋》情有独钟,而这幅画更是将那飘渺的意境具象化了。画中的洛神,仿佛真的从天而降,又仿佛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那份灵动与娇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研究画师是如何运用线条来勾勒出洛神的轻盈身姿,如何通过色彩的晕染来表现她那若即若离的仙气。书里对这幅画的阐释,我期待能有关于其艺术风格的详细分析,比如它在人物画领域的开创性,以及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了解画师是如何理解和诠释《洛神赋》的,又是如何将文学的意境转化为视觉的享受。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与这位绝世美人“隔空对话”。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画的线条运用都情有独钟。那些流畅的、刚劲的、婉转的线条,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勾勒出万事万物的形态和神韵。这套《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中收录的这些经典作品,无疑是研究中国画线条艺术的绝佳范本。我尤其想看到,在《十六阿罗汉应真图》中,那些人物的衣纹是如何用不同力度的线条来表现其厚重感和飘逸感的;在《洛神赋图》中,洛神的裙摆又是如何用轻灵的线条来营造出那种飘逸出尘的气质。还有《太白山图》中,山石的皴法,是否运用了诸如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技法,来表现山体的嶙峋与雄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这些线条的特点、运用的技巧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对我提升自己的绘画审美和技法将大有裨益。
评分谈到中国画的色彩,我总觉得它有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含蓄而又饱满。这套书里的一些作品,比如《洛神赋图》,我想象中必然会有丰富的色彩运用,来表现洛神的神秘与美丽。而《桃源问津图》是否也会有明亮的色彩来渲染桃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世外桃源的宁静与祥和?我希望书中不仅会展示作品的原貌,还能深入解析画师是如何调配色彩,是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画面意境,以及不同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是否用来表现喜庆,蓝色是否用来描绘天空和水流。我对色彩的理解,很多时候是通过这些经典作品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这方面解读的期待,是相当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