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装工艺可靠性技术与案例研究(全彩)》是作者罗道军、贺光辉、邹雅冰在多年工作过程中有关电子组装技术与可靠性方面部分科技文章的一个整理与汇集,也是一种工作经验与心得的汇集与交流。全书主要介绍了绿色电子组装工艺过程所涉及的环保、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其中包括各种近代试验与分析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应用技术、典型的失效与故障案例研究等。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近年来电子制造业十分稀缺、少见,而在产业界又十分需求的有关质量与可靠性方面特色鲜明的专著。
罗道军、贺光辉、邹雅冰编著的《电子组装工艺 可靠性技术与案例研究(全彩)》主要介绍了绿色电 子组装工艺过程所涉及的环保、标准、材料、工艺、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其中包括工艺可靠性基础、试验 分析技术、材料与元器件的选择与应用技术、18个类 型的近40个典型的失效与故障案例研究、工艺缺陷控 制技术等。这些内容汇聚了作者及同事多年从事电子 制造工艺与可靠性技术工作的积累,案例以及技术都 来自生产一线,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组装领域的研发设计、工艺研 究、检测分析、质量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 作为相关领域的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参考教材 。
**章 基础篇
1.1 电子组装技术与可靠性概述
1.1.1 电子组装技术概述
1.1.2 可靠性概论
1.2 电子组件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1.2.1 可靠性试验的基本内容
1.2.2 焊点的可靠性试验标准
1.2.3 焊点的失效判据与失效率分布
1.2.4 主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1.2.5 可靠性试验中的焊点强度检测技术
1.3 电子组件的失效分析技术
1.3.1 焊点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1.3.2 导致焊点缺陷的主要原因与机理分析
1.3.3 焊点失效分析基本流程
1.3.4 焊点失效分析技术
第2章 环保与标准篇
2.1 电子电气产品的环保法规与标准化
2.1.1 欧盟
2.1.2 中国RoHS*新进展
2.1.3 REACH法规――毒害物质的管理
2.1.4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的回收处理法规
2.1.5 EuP/ErP指令――产品能源消耗的源头管控
2.2 电子电气产品的无卤化及其检测方法
2.2.1 电子电气产品的无卤化简介
2.2.2 无卤的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2.2.3 电子电气产品无卤化检测方法
2.3 无铅工艺的标准化进展
2.3.1 无铅工艺概述
2.3.2 无铅工艺标准化的重要性
2.3.3 无铅工艺的标准体系
2.3.4 配套中国RoHS实施的无铅标准制定情况
2.3.5 国内外已有的无铅标准简介
2.3.6 无铅工艺及其标准化展望
第3章 材料篇
3.1 无铅助焊剂的选择和应用
3.1.1 无铅助焊剂概述
3.1.2 无铅助焊剂的选择
3.1.3 无铅助焊剂的发展趋势
3.2 无铅元器件工艺适应性要求
3.2.1 无铅工艺特点
3.2.2 无铅元器件的要求
3.2.3 无铅元器件工艺适应性
3.2.4 结束语
3.3 无铅焊料的选择与应用
3.3.1 电子装联行业常用无铅焊料
3.3.2 无铅焊料的选择与应用
……
第4章 方法篇
第5章 案例研究篇
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专业、严谨的印象。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案,但“电子组装工艺可靠性技术与案例研究”的字样清晰醒目,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靠性技术丛书”的标识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这本书价值的信心。我尤其对“案例研究”这个部分充满了期待,我认为这才是真正体现一本书实用性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案例能够覆盖电子组装的各个环节,从元器件的采购、PCB的设计与制造,到贴装、焊接、清洗、检测等一系列过程,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例如,某个著名的电子产品在早期出现的可靠性问题,是如何通过改进组装工艺而得以解决的?或者是,某个新型电子组装技术是如何被引入,并最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各种提高电子组装可靠性的技术手段,比如各种焊接方法(回流焊、波峰焊、手工焊等)的最佳实践,不同类型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各种可靠性测试(如高低温循环测试、振动测试、湿度测试等)的原理和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瞬息万变的电子行业中,如何通过扎实的工艺技术,打造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考验的优秀产品。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篇幅所震撼,厚度预示着内容的丰富程度。扉页上“可靠性技术丛书”的标识,让我对这套丛书的整体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翻开第一页,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排版立刻吸引了我,全彩的印刷果然名不虚传,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在色彩的辅助下变得一目了然,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特别留意到了几个章节的目录,其中关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可靠性挑战”和“无铅焊料的可靠性考量”的标题,让我觉得非常贴合当前行业的热点和难点。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为什么有时候微小的元器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性能,或者为什么某些材料的替换(比如从含铅到无铅)会对可靠性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本书的案例研究部分,如果能提供一些真实的故障分析报告,并从中提炼出避免类似问题的技术措施,那将是无价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更能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图书。我一直以来都对电子产品背后的制造工艺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细节”。这本书的标题——“电子组装工艺可靠性技术与案例研究”——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首先,全彩印刷的版式设计非常棒,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示意图和显微照片,在鲜艳的色彩衬托下,变得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关注的是“案例研究”这一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实世界的案例,展示在电子组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靠性问题,例如焊接缺陷、元器件失效、PCB板的形变等等,并且详细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电子组装工艺,比如表面贴装技术(SMT)、通孔插装技术(THT)等,并重点阐述在这些工艺中如何保证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对电子产品的内在品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对其他领域的产品制造也有所启发。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电子组装这块儿是个挺“硬核”的领域,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操作。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时,心里就燃起了一丝希望,觉得或许能找到一本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书来学习。书中的“案例研究”这部分,我尤其看重。我不太喜欢那种纯粹讲理论的书,因为脱离了实际应用,很多技术就显得空洞。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案例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比如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等,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在电子组装可靠性方面有哪些共性的问题和特殊的挑战。比如,汽车电子需要在极端的温度和振动环境下工作,它的组装可靠性要求肯定和智能手机是不一样的。如果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那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可靠性”这个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期待看到那些“痛点”问题是如何被攻克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们是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产品质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吸引人,色彩搭配很有科技感,给人一种专业又现代的印象。标题“电子组装工艺可靠性技术与案例研究”直接点明了主题,看起来内容应该非常扎实,特别是“案例研究”这个部分,我个人非常期待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而不是纯理论的堆砌。我一直对电子产品内部的制造过程很感兴趣,尤其是在这个追求高集成度和精密度的时代,每一个微小的焊点、每一个元器件的贴装,都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寿命。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关键环节,并且通过案例来展示技术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我希望它能涵盖从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控制到质量检测等各个方面,能够帮助我理解电子产品为何能在我们手中可靠地运转,而不是仅仅是“用了就坏”的印象。我尤其好奇它会怎样解释那些看不见的“可靠性”因素,比如应力分析、环境适应性测试等等,这些都是在日常使用中很难直接感知到的,但却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