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 吳宓
評分這本書內容不錯, 值得購買。
評分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評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描述的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其實主要是知識分子這一類人的性格特徵,盡管不像某些人那麼濃墨重彩,但無疑是準確而生動的,盡管其中充滿著幽默的調侃,但也包含很多嚴肅的話題。書中浸透瞭辜鴻銘對中國和既然討論到中國人的精神,那麼就無法繞開中國的文明,作者在把中國文明和歐洲現代文明進行比較的時候得齣這樣的結論:現代歐洲的宗教,使他們的心靈而不是頭腦得到瞭滿足,哲學使他們的頭腦而不是心靈得到瞭滿足。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作者也認為,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嚴肅的歐洲式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寺院和道觀更多的是邊緣化瞭的消遣娛樂的場閤。英國人羅伯特·道格拉斯對於這種現象給齣瞭自己的解釋,他認為中國是有宗教的,那就是儒學。為什麼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儒學就是一種哲學倫理體係,是可以代替宗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産生影響和教化作用的。事實上,儒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非宗教化,但是它卻可以代替宗教發揮作用,它可以讓人在沒有宗教的時候做任何事情。作者闡述瞭儒學産生的時代背景,還把孔子和西方古代的哲人柏拉圖、亞裏斯多德以及當時的羅素和斯賓塞等人進行瞭比較,剖析瞭西方人引以為榮的自由、平等這些現代精神,發現其中所包含的的心靈和頭腦的衝突,也就是哲學和信仰的衝突,這種衝突在250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過,是孔子用自己的思想學說構建起瞭調和這種衝突的社會秩序和文明的基礎,老莊試圖摧毀這個基礎,但並沒有成功。儒學和基督教、佛教的區彆就在於後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稱他們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會的宗教或國傢宗教。作者認為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給人以正確的國傢理念,並把這種理念上升為一種宗教。儒學其實不能稱為宗教,而是一種做人的君子之道。
評分不錯……………………………………
評分正版書,紙張很好,發貨快。
評分 評分好。。。。。。。。好。。。。。。
評分“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gentle),紳士性並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真正的中國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並沒有粗野;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醜陋的,但他的醜陋卻並不可怕;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並沒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卻並沒有荒唐;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卻並沒有邪惡。”從這一係列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齣中國人確實有很多缺點,但這些缺點中卻又透露齣幾分可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