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009269 9787115421128 9787115373861 9787115404800
日本人气科普系列《超弦理论》第3部
触摸自然的基本结构
重释物质的存在意义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日本东京大学Kavli数学物理学联合宇宙研究机构研究主任 大栗博司 教授 科普力作
世界深层的微观奇妙之旅 / 探秘质量之源与万物存在 / 迫近自然深渊中的谜底
,章 引力的七大不可思议 1
1.不可思议之一:引力是“力” 3
2.不可思议之二:引力的强度非常弱 6
3.不可思议之三:引力即使分开也能起作用 9
4.不可思议之四:引力对一切物体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12
5.不可思议之五:引力是“幻想” 17
6.不可思议之六:引力的大小“恰到好处” 19
7.不可思议之七:引力的理论还不完善 21
第二章 具有伸缩效应的时空——狭义相对论 23
1.物理学家是激进的保守主义者 25
2.物理学的理论是以“10亿”米的步伐发展而来的 27
3.纳米世界的纳米技术 32
4.电波、光和放射线都是电磁波的一种 34
5.无论怎么叠加,光速都不变 36
6.验证光速不变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38
7.明明是同时出的“石头剪子布”,为什么变成慢出犯规呢? 42
8.列车内的1秒与外面的1秒长短不同! 48
9.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时间,距离也会伸缩! 50
10. E=mc2是固定汇率制中的汇率 51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章 为什么不是“点”?
1、“点”是没有部分的
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3、标准模型之问题一:暗物质与暗能量
4、标准模型之问题二:无法解释引力
5、解释场力不可思议的“场”
6、点粒子引起的“无穷大”问题
7、不放弃“点”的想法
第二章 微观世界的“穷途末路”与“柳暗花明”
1、解决无穷大的两种可能
2、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3、“反粒子”也会引起无穷大
4、“重整化”的作用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5、“重整化”让“无知的分类”变为可能
6、引力为“重整化”关上了一道门
7、黑洞是结构层次的终点
第三章 从“弦理论”到“超弦理论”
1、以根本解决方案为目标的弦理论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引力”的理解仅停留在“苹果落地”这个层面。然而,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将引力这个我们最熟悉的现象,挖掘出了最令人惊叹的深度。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具感染力,他首先从宏观的星系运转、行星轨道入手,描绘了引力在宇宙尺度上的巨大作用,然后层层递进,深入到微观粒子层面,探讨了引力在量子世界中的表现。我非常着迷于书中关于“黑洞”的章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黑洞如何扭曲时空,如何吞噬一切物质,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这种描绘,充满了神秘感和力量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是触及了引力的量子化问题,以及当前科学家们在试图统一引力与其他基本力时所面临的挑战。他用形象的比喻,比如“漏水的水管”来形容理论的困境,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的艰辛和探索的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引力的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宇宙中还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读者从日常的认知中抽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宇宙最深邃之处的大门。作者的叙事风格,并非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科普讲解,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激情和对未知的敬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想象那些遥远的星系,那些可能存在的、我们尚未触及的物理规律。书中对“隐匿魔法”的解读,并非是虚幻的奇谈怪论,而是巧妙地将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如弦理论的一些基础概念,以一种类比和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即使是对物理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窥见其精妙之处。例如,书中在阐述多维空间时,并非生硬地抛出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像是邀请读者走进一栋多层建筑,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维度”这个抽象的概念。这种“化繁为简”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又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强力与弱力”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的两种基本力,在作者笔下,它们被赋予了宇宙塑造者的角色,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所见的物质世界,也决定了恒星的生死,星系的形成。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原来在背后,有着如此宏伟而精巧的运行机制。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知识堆砌。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将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读起来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在阐述“强力与弱力”时,他不仅仅列举了它们的性质,更探讨了它们如何塑造了宇宙的演化,从早期宇宙的极度高温高密,到如今我们所见的复杂多样的物质形态,强弱力的“功劳”居功至伟。他甚至将这两种力的相互作用,比喻成一场宇宙的“舞蹈”,充满了动态和生机。而当他谈及“弦理论”时,那种对未知的探索热情,对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更是跃然纸上。他描述的“弦”的振动,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模型,更像是宇宙最根本的“语言”,一切的物质和现象,都源于这些微小弦的共鸣。这种将抽象理论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叙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思维,激发我们对宇宙的敬畏之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多维空间”的联想,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边界。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但正是这种“不足”,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本书在讲解“引力是什么”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一种力,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作者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力如何是时空弯曲的结果。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引力波”的描述所吸引,那是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涟漪”,是宇宙大事件留下的痕迹。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能亲眼看到时空的扭曲,亲耳听到引力波的传播。在探讨“弦理论”时,作者也并未回避其复杂性,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比喻,比如将粒子想象成不同音符的“弦”,将宇宙的和谐统一比作一首宏大的交响乐,让我对这个高深的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他对于“时间、空间及宇宙的本原”的追问,更是将整本书的格局进一步提升,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其最终的根基到底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所见的宇宙,不过是更广阔存在的冰山一角。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踏上了一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哲学之旅。作者在探讨“时间、空间及宇宙的本原”时,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时空观,而是大胆地引入了弦理论的视角,让我们得以重新思考时间是否真的线性流逝,空间是否真的只是一个静态的背景。那些关于“膜宇宙”、“额外维度”的设想,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作者在解释时,始终回归到科学的逻辑和证据,让人在惊叹之余,也能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研究支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时间旅行”的讨论,它并非简单的臆想,而是基于相对论和弦理论的一些可能性推演。作者的笔触是审慎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他引导我们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操纵时空,会对宇宙产生怎样的影响?道德、因果律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这种跨领域的探讨,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物理学科普,触及了哲学、甚至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在读到关于“宇宙的本原”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宇宙的面纱被轻轻揭开了一角,露出了其深邃而神秘的内核。作者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追寻。这种开放性的结局,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的求知欲,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
评分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