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矿相学
原价:18.00元
售价:16.00元
作者:尚浚,卢静文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116051454
字数:252000
页码:15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按“矿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矿相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做了较系统而简要的论述,并着重介绍了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方法、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晶粒内部结构的特征及其分类、矿化阶段的划分和矿物生成顺序的确定准则等内容。本书已纳入较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
为培养学生独立鉴定的能力,本书将矿物的综合性系统鉴定和简易鉴定单列一章,并附135种以金属矿物为主的鉴定表;书中共有插图及照片174幅;每章附有实验作业,书后附有矿相学课程作业指导书和矿物索引。
本教材主要为地质类专业学生所编,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金属矿床地质、矿产勘查和岩矿工作人员参考之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矿相显微镜和光片的制备
第一节 矿相显微镜
第二节 光片的制备
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
第一节 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影响矿物反射率测定值的因素
第三章 矿物的反射色
第四章 矿物的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
第五章 矿物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
第一节 光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矿物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
第三节 均质性与非均质性、偏光色、非均质视旋转角和旋向的观测方法
第四节 矿物均质性与非均质性视测分级和影响观察的因素
第六章 矿物的偏光图
第一节 偏光图的形成原理
第二节 观测方法及步骤
第七章 矿物的内反射
第一节 内反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内反射的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八章 矿物的硬度
第一节 刻划硬度的测定
第二节 抗磨硬度的测定
第三节 压人硬度的测定
第九章 矿物的浸蚀鉴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试剂和工具
第三节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章 矿物的综合性系统鉴定和简易鉴定
第一节 矿物的综合性系统鉴定
第二节 常见矿物简易鉴定
第三节 金属矿物鉴定表的编制原则和使用方法
第十一章 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晶粒内部结构
第一节 矿石的构造
第二节 矿石的结构
第三节 矿物结晶颗粒的内部结构
第十二章 矿化期、矿化阶段和矿物的生成顺序
第一节 矿化期
第二节 矿化阶段
第三节 矿物的生成顺序和世代
第四节 矿物的生成顺序有的编制
附录一 矿相学课程作业指导书
附录二 矿物索引表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时没有内容
文摘
暂时没有内容
序言
暂时没有内容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的是地球深部过程对地幔物质组成的影响,而这本书中的“高压矿物学”章节,虽然篇幅相对有限,但其信息密度之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已知的超高压相变,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实验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审慎的评估。特别是对钻石对顶砧技术(DAC)在模拟地核边界条件下的应用所做的评述,展现了作者对前沿研究动态的敏锐把握。书中关于“非平衡相变”的讨论,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很多传统的相图分析往往基于热力学平衡假设,但这本书勇敢地将非平衡动力学引入考量,这对于理解地幔的不均匀性和快速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这种将基础晶体结构知识与地球动力学前沿研究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整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基础矿物学教材。它不仅仅是教你“这是什么矿物”,更在引导你思考“这个矿物是如何在地球的极端环境下形成的,以及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地质信息”。对于那些希望将矿物学知识应用于地球深部物理学或行星科学领域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是无价之宝。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引文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注意到,许多重要的理论进展和实验数据都有明确的溯源,并且引用了近年来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使得全书内容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并没有将参考资料仅仅视为一种学术义务,而是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内容的讲解之中。例如,在介绍某些矿物的晶体化学模型时,会明确指出是哪几位学者基于何种实验方法得出了该结论。这种透明度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任感。我个人认为,对于理工科的学习者而言,学会如何追溯信息的源头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而这本书通过其详尽的引用体系,实际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示范教材。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引导去查阅原始文献,从而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转变,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这在学术专著中是比较少见的。我习惯了许多专业书籍那种单调的黑白文字和略显过时的插图,而《矿相学(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些关于矿物光学性质的图谱,色彩的饱和度和细节的还原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对于区分那些在偏光镜下表现出极其相似特性的矿物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特别赞赏的是,作者在解释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简洁的示意图,这些图示往往能够瞬间点亮我对某个模糊概念的理解。例如,关于双折射现象的解释,通过动态的矢量图展示,比纯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此外,书中的“术语速查”和“重点回顾”部分设置得非常人性化,这让我在复习或快速查阅资料时,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说,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效率。它让我意识到,一本优秀的教材,其内容质量和呈现方式同样重要,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平衡。我希望未来更多的教材能够借鉴这种现代化的编辑思路。
评分这部《矿相学(第二版)》读起来真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学术旅程。我通常对这种偏重于实验和技术细节的教材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毕竟很多时候,理论的阐述和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然而,本书在基础理论的构建上显得尤为扎实且逻辑清晰。它不像有些老旧的教科书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过时的图表。相反,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面对复杂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时可能产生的困惑,因此,他们在引入新的概念时,总是能够巧妙地将其与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偏光显微镜操作部分的讲解,那些关于不同矿物在偏光镜下特征的描述,配以高质量的彩色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甚至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揭开矿物世界的神秘面纱。虽然我对某些涉及高精度定量分析的章节理解起来需要反复研读,但这正说明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真正深入到了矿物学研究的核心。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掌握岩石学或矿物学基础的科研人员或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它为后续更深入的地球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实属难得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坦诚,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的阅读体验有点像是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极大的专注度和毅力,但一旦到达山顶,视野的开阔感是无与伦比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矿物化学成分与晶格畸变之间关系的讨论非常感兴趣。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化学式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会导致矿物内部原子排列发生微妙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宏观物理性质,比如硬度、比重以及热导率。书中引用的案例研究,特别是那些来自极端地质环境的矿物样本分析,为这些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矿物族群,如长石系列或辉石系列时的细腻之处。他们不仅清晰地区分了不同成员的特征,还探讨了它们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机制。不过,坦白说,对于我这样非地质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那些繁复的晶体学符号和对称性群理论时,感到吃力是难免的。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具备对物质科学的基本认知,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书籍,它不迎合“快餐式”学习,而是要求读者以一种近乎严谨的学术态度去对待,但它的回报是丰厚的知识体系和对矿物世界更深层次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