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制备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制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东光 编
图书标签:
  • 水泥混凝土
  • 外加剂
  • 配方
  • 制备
  • 建筑材料
  • 土木工程
  • 混凝土技术
  • 化学添加剂
  • 施工技术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690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10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细化学品配方与制备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9
字数:3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满足特种混凝上的技术需要,同时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等特点。本书收集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近400例,详尽介绍了配方、制法、应用、特性等内容,可作为建材生产厂、外加剂生产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水泥外加剂
第一节 助磨剂
实例1 水泥助磨剂(1)
实例2 水泥助磨剂(2)
实例3 水泥助磨剂(3)
实例4 水泥助磨剂(4)
实例5 水泥助磨剂(5)
实例6 水泥助磨剂(6)
实例7 水泥助磨剂(7)
实例8 水泥助磨剂(8)
实例9 水泥复合助磨剂(1)
实例10 水泥复合助磨剂(2)
实例11 水泥活化助磨剂
实例12 水泥生料高效稀释助磨剂
实例13 水泥助磨增强剂(1)
实例14 水泥助磨增强剂(2)
实例15 水泥助磨增强剂(3)
实例16 复合高效液体水泥助磨剂
实例17 复合水泥用助磨改性剂
实例18 复合水泥助磨剂
实例19 高效活化水泥助磨增强剂
实例20 高效水泥复合助磨剂(1)
实例21 高效水泥复合助磨剂(2)
实例22 高效水泥助磨剂
实例23 颗粒状中性水泥助磨剂
实例24 无氯型水泥助磨剂
实例25 无氯高效复合增强型水泥助磨剂
实例26 液化水泥助磨剂
实例27 液体高效水泥助磨增强剂
实例28 液体水泥助磨剂(1)
实例29 液体水泥助磨剂(2)
实例30 液体水泥助磨剂(3)
实例31 液体无氯型水泥助磨剂
实例32 增强型水泥复合助磨剂
第二节 其他外加剂
实例1 水泥促凝剂
实例2 水泥煅烧复合激发剂
实例3 水泥煅烧熟化剂
实例4 水泥分散剂(1)
实例5 水泥分散剂(2)
实例6 水泥复合激发剂
实例7 水泥改性剂(1)
实例8 水泥改性剂(2)
实例9 水泥高效催化剂
实例10 水泥高效增强剂
实例11 水泥缓凝剂
实例12 水泥基防水砂浆光敏抗紫外线保护剂
实例13 水泥浆阻黏剂
实例14 水泥砌筑制品增强剂
实例15 水泥砂浆塑化剂
实例16 水泥砂浆添加剂
实例17 水泥生料复合添加剂
实例18 水泥熟料煅烧添加剂
实例19 水泥熟料复合添加剂
实例20 水泥添加剂
突例21 水泥防水外加剂
实例22 水泥外加剂
实例23 水泥增强剂(1)
实例24 水泥增强剂(2)
实例25 水泥增强剂(3)
实例26 水泥增强剂(4)
实例27 水泥憎水剂(1)
实例28 水泥憎水剂(2)
实例29 多功能水泥强化剂
实例30 多功能水泥安定剂
实例31 改性木质素聚羧酸水泥分散剂
实例32 高分子水泥改性剂(1)
实例33 高分子水泥改性剂(2)
实例34 高强复合水泥添加剂
实例35 高水泥浆固化剂
实例36 高效湿法水泥生料浆稀释剂
实例37 硅酸盐系列水泥复合增强剂
实例38 快硬高强水泥锚固剂
实例39 矿渣水泥激发增强剂
实例40 磷石膏水泥添加剂
实例41 耐磨水泥添加剂
实例42 聚合物水泥基干粉防水粘贴砂浆添加剂
实例43 提高水泥中混合材掺量的混合激发剂

第二章 混凝土外加剂
第一节 减水剂
实例1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实例2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实例3 氨基苯磺酸甲醛缩合物减水剂
实例4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1)
实例5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2)
实例6 氨基磺酸系减水剂
实例7 氨基磺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实例8 草本黑液改性高效减水剂
实例9 单糖接枝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实例10 萘系混凝土减水剂
实例11 二元醇酸系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实例12 复合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实例13 低成本改性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实例14 改性木素磺酸盐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实例15 共聚羧酸类高效混凝土减水剂
实例16 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实例17 焦化酸焦油制取减水剂
实例18 多环芳烃磺酸盐聚合物混凝土减水剂
实例19 聚醚类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实例20 烯丙基聚醚型高性能减水剂
实例21 聚羧酸改性脂肪族减水剂
实例22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实例23 羧酸聚合物减水剂
实例24 聚羧酸减水剂
实例25 聚羧酸石膏减水剂
实例26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1)
实例27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2)
实例28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3)
实例29 聚羧酸系减水剂(1)
实例30 聚羧酸系减水剂(2)
实例31 聚羧酸系减水剂(3)
实例32 聚羧酸系减水剂(4)
实例33 聚羧酸系减水剂(5)
实例34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1)
实例35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2)
实例36 聚羧酸盐减水剂(1)
实例37 聚羧酸盐减水剂(2)
实例38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1)
实例39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2)
实例40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3)
实例41 两性乙烯基类聚合物减水剂
实例42 马来酸酐系混凝土减水剂
实例43 碱木质素混凝土引气减水剂
实例44 木质素磺酸钠减水剂
实例45 低引气型木质素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实例46 纳米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
实例47 萘系混凝土减水增强剂
实例48 三聚氰胺改性木质素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实例49 环保型减水剂
……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应用】本品主要用做混凝土减缩剂。
使用时,以水为载体溶剂,使磨细颗粒预先吸水饱和。通过前期吸水试验,确定当吸水140倍时,可获得饱和凝胶体。首先加入中砂、石骨料,搅拌30s后加入胶凝材料(水泥和矿渣),一同搅拌30s,再加入吸水饱和凝胶和一部分拌和水,搅拌60s后加入剩余的水共同搅拌90s,最后出盘装模。
【特性】本品与传统减缩剂的作用原理不同,在有效控制自收缩产生的同时,也使水泥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水化,极大解决了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其颗粒细度小、易分散、强吸放水性等特点来定量控制智能减缩剂的掺加量,进而控制水化水分含量以实现阶段减缩的目的,达到施工快速简便,实现结构低收缩的要求。
……

前言/序言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性能、应用与创新》 内容梗概: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性能、应用与创新》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当代建筑材料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材料科学家、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前沿的知识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内在性能、掌握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要领,并洞察材料科学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革新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材料分类与性能表征,到微观的材料结构与机理分析,再到具体的应用案例与前沿研究方向。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读者展现一幅丰富多彩的现代建筑材料全景图。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性能表征 第一章 现代建筑材料概述: 本章将首先界定“现代建筑材料”的范畴,追溯其发展历史,并重点阐述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如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内容将涵盖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如何应用于建筑领域,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建筑材料发展的驱动作用。 第二章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深入剖析材料的微观、介观和宏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将从原子、分子、晶体、微晶、骨架、孔隙等不同尺度,讲解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弹性)、耐久性(抗冻融、抗化学侵蚀、耐候性)、热工性能(保温、隔热)、声学性能(吸音、隔音)、防火性能以及环境友好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与评价: 详细介绍各类建筑材料通用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内容将覆盖密度、吸水率、孔隙率、导热系数、热容、比热、热膨胀系数、声阻抗、吸声系数、防火等级等关键指标的测试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结果分析。本书将引用国际和国内相关测试标准,并探讨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优劣与适用性。 第四章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 聚焦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讲解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韧性、疲劳性能、蠕变性能等核心指标的测试方法。将深入阐述加载方式、应变速率、试样尺寸、加载设备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探讨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方法,为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章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测试与评价: 重点关注建筑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抵抗外界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本章将详细介绍冻融循环、盐冻循环、湿热循环、加速老化试验(光、热、湿)、化学侵蚀试验(酸、碱、盐溶液侵蚀)、电化学腐蚀等耐久性测试方法。内容还将涉及腐蚀机理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材料改性或防护措施提高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部分:主要建筑材料体系及其应用 第六章 胶凝材料:水泥与特种水泥: 深入探讨水泥基材料的基石——水泥。从熟料矿物相组成、水化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介绍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生产工艺及应用。同时,将重点介绍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膨胀水泥、彩色水泥、早强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的性能优势、适用场合及制备方法。 第七章 混凝土及其高性能化技术: 混凝土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本章将对其组成、性能、配合比设计进行详尽阐述。重点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发展。将详细介绍高性能减水剂、引气剂、抗裂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纤维增强、纳米材料掺合等新型技术在提升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方面的应用。 第八章 钢材:结构钢与特种钢材: 剖析钢材作为建筑结构关键材料的性能特点。本章将从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讲解普通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耐候钢、不锈钢等各类结构用钢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同时,将探讨钢材在不同结构形式(梁、柱、板、节点)中的应用原则和设计要点。 第九章 砌体材料:砖、砌块与石材: 探讨传统与新型的墙体承重与围护材料。本章将详细介绍烧结普通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砖等不同种类砌体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应用规范。对于天然石材,将着重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装饰性,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第十章 木材及其工程应用: 尽管面临资源挑战,木材作为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本章将介绍不同树种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木材的防腐、防蛀、防火处理技术。重点关注胶合木、工程木、木结构连接技术等在大型公共建筑、民用住宅中的创新应用。 第十一章 金属材料与金属制品: 除了结构钢,本书还将涵盖其他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门窗、幕墙)、铜合金(屋面、管道)、不锈钢(装饰、卫浴)等的性能特点、加工工艺及应用。此外,还将涉及金属复合材料、金属涂层等防护技术。 第十二章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聚合物材料以其轻质、易加工、功能多样等优势,在建筑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本章将介绍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在管道、线缆、防水材料、保温材料中的应用;聚氨酯(PU)在发泡保温、涂料、密封胶中的应用;以及各类工程塑料在门窗、装饰构件等方面的应用。 第十三章 复合材料与功能材料: 深入探讨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应用,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在结构加固、轻质构件中的应用。同时,将介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功能材料,包括保温隔热材料(气凝胶、真空绝热板)、吸声降噪材料、防火材料、自修复材料、智能响应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温敏聚合物)等。 第三部分: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第十四章 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将聚焦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探讨如何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内容将包括可再生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材料(废旧混凝土、废玻璃、废塑料)、低能耗生产工艺、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材料、节材技术以及建筑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第十五章 智能建筑材料与未来技术: 展望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将介绍自感应材料、自诊断材料、自适应材料、能量收集材料(太阳能电池集成)、信息存储材料等智能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还将探讨3D打印建筑材料、仿生材料、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 第十六章 建筑材料的标准、规范与工程实践: 探讨建筑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管理。本章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建筑材料相关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程,以及材料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储存运输要求。同时,将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材料选择、应用与性能表现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性能、应用与创新》以其前瞻性的视角、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案例,将成为建筑材料领域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有力推动建筑业向着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华丽转身。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配方优化”部分的论述。它没有提供一成不变的“万能公式”,而是强调了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的重要性。书中列举了不同骨料、水泥品种与外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得极为细致。比如,在南方高湿环境下如何微调引气剂的用量以保证冻融耐久性,作者给出的建议是那么的接地气,充满了实战智慧。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对一个小规模的试配方案进行了调整,结果出来的混凝土样品,其和易性与早期强度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对我这个常年与现场打交道的人来说,价值不可估量。它教会了我如何“听懂”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语言”,而不是盲目地堆砌成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质感,那种深沉的灰色调和清晰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给读者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书中对各种基础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丝毫没有含糊其辞。特别是关于外加剂作用机理的分析,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看得我大呼过瘾。很多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惑,比如为什么在特定温度下某种缓凝剂的效果会突然减弱,书里都有详尽的解释。这不仅仅是一本配方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混凝土“内在逻辑”的深度剖析。作者显然是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对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炉火纯青,让人由衷地佩服。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透过文字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评分

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坐在我对面,耐心而又不失权威地指导我攻克技术难关。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详实的案例分析,每一个配方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详尽的测试报告支撑。比如,关于如何应对高碱度环境对某些外加剂的负面影响,书里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多套可行的替代或复合方案,并分析了每套方案的成本效益比。这种务实到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参考手册的范畴。它培养的不是操作员,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师。我时常会翻阅其中的附录,那些关于标准规范的解读,总能帮我快速定位到最准确的行业要求。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专业深度足以让初学者感到一丝压力,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行来说,它无疑是一座金矿。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可持续性”和“绿色建材”方面的见解。在探讨配方设计时,作者将环境影响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融入其中,强调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更环保的辅助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复配方案。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层面,更引导我们思考混凝土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宝典,更是一本关于行业责任和未来创新的指南,非常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纸张的选用很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逻辑梳理上展现了极高的功力。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知识点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化学成分到复杂的应用场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新型外加剂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手法,将传统材料与创新配方进行直观的比较,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新技术的优势所在。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来说,紧跟行业前沿至关重要,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这样”和“未来会怎样”的深度思考。

评分

不是新东西 , 都是一些老配方

评分

质量好!发货快!常来的!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初学者容易上手!

评分

详尽介绍了配方、制法、应用、特性等内容,挺好的参考资料。

评分

书本专业性很强,内容知识体系很合理,配图正确清晰

评分

读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制备 %D%A %D%A%D%A%D%A   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满足特种混凝上的技术需要,同时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等特点。本书收集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近400例,详尽介绍了配方、制法、应用、特性等内容,可作为建材生产厂、外加剂生产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D%A%D%A后感悟,我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吸收前人的智慧,在于悟。当然还有一些工具性意义,比如就业、比如提高自己的社会定位以及自我定位等。附带意义也很多,但不具不可替代性,比如在社会混不去读书的人也能明事理、赚大钱。(1)适于深入地思考和理解;(2)便于反复读和熟读;(3)可以作为“伴侣”随身携带,便于随时学及时请教;(4)历来有“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之说,的确如此,读书能知天下事。读书的目的很多,主要是为了取乐、消造、提高教养水平、搞研究、加强修养。培根在《论求知》中有言道:“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我认为,他所阐述的读书的三种用途,恰到好处的概括了读书的三种意义。先来看作为消遣一说。这是人们读书开始与烦躁时所抱有的思想。初学者对知识并无渴求之感,读书之意义也就是消磨时光;而烦躁之人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感到事物都无聊透顶,便也用读书来打发时光。殊不知,这样的读书意义便像学者们讲述“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与读书的本质大相径庭,差距颇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 \N\N《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 \N“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最近读了水泥

评分

给我们工作许多借鉴意义

评分

很实用、很全面!

评分

收到了,很满意!下次再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