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你学建筑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专业和商业上成绩卓越、扬名天下的建筑师,还是做一个“大庇天下寒士”、解决大众居住问题的建筑家,抑或只是为了寻找自已独特的情趣?作者告诉你,做什么梦都没有关系,无论是商业、社会还是艺术意义上的成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关键看你有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和毅力。确信有了决心和毅力后,就请看作者在本书中给你指明的成功之道吧!
第一封信 建筑与梦想
第二封信 空间思考的能力
第三封信 建筑与艺术之间
第四封信 多面向的建筑
第五封信 通识的心情
第六封信 谈建筑设计
第七封信 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第八封信 风格与传统
第九封信 建筑家要有爱心
第十封信 建筑这个行业、
第一封信建筑与梦想
老弟:
收到你的来信,你说你斗胆写信给我——一个长你半个世纪的老人——想知道我抱着怎样的心情进入建筑界。因为你进建筑系几年,但对前景仍然感到一片茫然。
谢谢你写这封信,因为用信件来沟通思想已经是上世纪的办法了。我已经几年没有收到一封信。我的子女也不写信来。他们想起我来,就打电话聊天。诚然,通电话可互相听到声音,在情感上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却无法真正沟通思想,甚至也无法表达与发掘深度的感情。文字是人类发明的最有力量的工具,人与人之间不再以信件往来,在思想的互相启发上就贫乏得多了。因此,我很愿意也很高兴与你通信,回答你的问题。只是在电话与电脑的e时代,你有写信、读信的耐心吗?
老弟,你要读建筑,对前景没有信心,那是因为你在成长中对生命的困惑。这是很自然的。年轻人对于未来既有憧憬,又有困惑,好像一只学习独立生活的小动物,面对陌生的世界时的心情。你的困惑会使你学习思考,进而认识环境,养成判断的能力,使你成为一个有信心、有方向感的年轻人。比起今天一般沉湎于肤浅感觉的青年,你是大有前途的。我相信,不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珍贵的资产还是睿智的思想。
你今天学建筑,老弟,比起几十年前我学建筑时要幸运得太多了。半个世纪前的台湾与今天的台湾在客观环境上的巨大差异,使你的困惑与我当年的困惑之间有天壤之别。回头想想,当年的我怎么混过来的,连我自己也感到稀奇了。
你的困惑是来自讯息过多。今天的台湾已经是讯息世界的一部分。你举目所见,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可以使一个有好奇心的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建筑世界,表示背后的力量是繁复而多元的。究竟这些建筑物是在哪种情形下产生的呢?它们为什么产生出这种模样的东西呢?这些建筑是好,还是坏?我们可以遽下断语吗?不仅眼前所见如此,走进图书馆甚至书店,你都可以看到丰富的出版物。漂亮的印刷品呈现出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师的作品。你以学习的心情来阅读名家的作品,又是敬佩,又是感叹。像你这样喜欢思考的青年,一定会不期然地把自己的未来与他们的成就相对比。你前面的路子这么多,怎么会不为前景感到困惑呢?
半个世纪前,我没有你这样幸运,可是回想起来,我们那一代比你们要幸福得多。就从我求学的经验说起吧!
在那个时候,讯息非常贫乏,思绪非常单纯。如有一比,我们是坐井观天。固然眼光狭窄,可是谈到未来,大家都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小小的一片天。由于对广大的花花世界一无所知,才没有三心二意,就朝上用力地爬。今天看来,当时的我是一个傻子,但是傻子有傻子的福分。
比如我进建筑系,可不是因为兴趣使然。
以我的个性与兴趣,我应该念历史或哲学。如果是今天,我也许会学管理。但是当时纯粹因为家境贫寒,要念毕业后可以找到工作的科系,也就是要靠技术吃饭。我不得不读工程,才选了最容易读的建筑工程。谁知道考进建筑系才知道它不是什么工程。我是瞎打误闯撞进来的。既进来就只好勇往直前了。
过去读建筑系先要学会画图的功夫。你们今天使用电脑做的一切,我们当年都要用基本训练的功夫来完成。进到一年级先要学着使用铅笔及鸭嘴笔,学着在图板上裱纸。铅笔要学吗?要,因为线条粗细要均匀,就要学会磨铅笔芯,比着丁字尺、三角板画线条,用力要适当控制。这要技术,要长时间的练习,还要耐心,才能画出一张明晰而又漂亮的建筑图来。你也许要问:建筑图是不是漂亮,与建筑物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当年问的问题。我也是思想型的人,对于磨炼技巧没有耐心,觉得画漂亮的建筑图是生命的浪费。可是今天回头看当年的训练方式,知道绘图的磨炼,除了是技巧之外,正是使青年建筑师具备工作中所必要的耐心与美感。如果你在图面上要求完美的品质,才能在建筑的构造细节上要求完美的品质,这是需要高度的细心与耐心才能做到的。我没有学好绘图,所以终我一生的建筑事业,我的兴趣都不在构造的美感上。
除了画图就是徒手画,所谓徒手画就是用铅笔或炭笔写生。写生在表面上看是美术课,为什么成为建筑学的必修课?我也想不通。我在中学时很喜欢画,可是没有天才,总画不好。到了建筑系,当然也不出色。自徒手画的课堂上,知道绘画是建筑的基础,所以建筑是艺术。当时的建筑系为建筑工程系,进来的时候不知道是学艺术。一年级的学科大多是微积分、物理。建筑系的教授们也没有对我们提过学建筑应该有艺术素养。绘画好像是聊备一格。美术教授在课堂上宣扬的画法,在整个建筑系都没有什么回响。后来我知道,这是西洋流传了数百年的建筑教学法,因为许久前建筑学家与画家是相通的。后来德国人把它转为工程,在习惯上仍改不了老办法。
今天我知道写生画的教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自写生中了解物之形状及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有机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学习对形状加以分析,知道立体与面、线的关系。
可是老师不会告诉你这些,只是让你画,养成随时动手画的习惯及自我批评的能力。这是一种自经验中体会的学习法,做学生的,坐井观天,只要老老实实照老师教的用功就好了,与古代读书人背诵经书一样。
老弟,你们今天学建筑就不同了。你们是先知道为什么或喜欢什么,才学什么。首先你们学建筑就是因为知道建筑,喜欢建筑,才来学的。学校通常会有课程说明,每门课开设的目的,希望你学到什么,都有提示。你们是先知其所以然再学习。今天已经不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图了。电脑会听你的指令。你们只要知道怎么指挥电脑,不但不用画图,也不用学着写工程字。真是太方便了!过去的绘图训练中,有透视法、阴影法,必须学会用器具或徒手画出透视图。这样才能使自己或业主判断是否满意。今天都有电脑代劳了。过去一切要手脑联合反应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天你们都只须要自己对着电脑屏幕,手指按着键盘,就有机器为你做出来。你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思考,但也可能陷入电脑游戏之中。
我们的时代怕的是“学而不思”,老弟,你们今天的问题是“思而不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就是没有用。所以过去求学要自己用功、消化,所学才成为有用的知识。那时候的学生,不喜欢动脑筋的,大多只是学些技术,对于建筑,仍然一无所知。学了白学,确实是虚掷光阴了。可是今天的学生,很容易只用心思,在建筑上没学什么技巧。殆,是没本事。只说不练,或浮夸不实。因此,在我们的时代,要学习动脑筋,在今天,要学习动手。
老弟,如果你有前景茫然之感,我建议你离开电脑桌子,暂时忘掉网络,学着动动手。学建筑的人动手,除了画图、画画之外,还可以做模型,或做雕刻。在e时代来临之前,建筑教育的方法可分为两个阶段。自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是以艺术教育为方法的。动手就是画图、画画,培养艺术家气质与建筑职业的技术。自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Bauhaus)创建以来,到90年代,是以设计为方法的。动手就是以手脑并用的造
型练习为主。这时候,强调观察的结果,但要画出来,做出来。一边思想,一边也可以得到创造的乐趣。自从建筑作业电脑化以来,这一些动手的机会也消失了。学着利用电脑,动手就是按键盘,按鼠标。把脑筋交给硬件与软件的工程师了。动手可以锻炼头脑灵活,而且可以充实你的生活。即使不为建筑着想,也可以寻回自我。我建议你,如果正课之中没有动手机会,在课堂之外,按自己的兴趣,每周花几个小时,画些东西,做些手工。如果你想不出什么,我劝你学着写毛笔字。中国书法是手脑并用的艺术。
老弟,在我求学的时候,台南工学院的建筑系是很简陋的,教授的学养也不高。可是回想起来,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有野心的学生也许是很好的环境!
我举个例子吧!建筑系二年级开始有设计课,老师依惯例出一个住宅设计的题目。住宅是最普通的建筑,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住宅经验。可是问题在于当时的经济环境中,有不少同学,包括我在内,并没有今天你们所熟悉的居住经验。教授先生出了题目,习惯上并没有社会、文化上的分析解说,就“放牛吃草”,随便我们构想。可是到他们改图的时候,却以美国的住宅为标准评断。
想想看,一个住眷村的孩子,习惯了全家挤一个房间,用公共厕所,在院子里生火烧饭,端着饭碗用餐,怎么去设计一个美国式的住宅?记得在当时,来自香港的侨生很容易就画出一个使老师可以接受,甚至赞美的设计图。而我这样的乡巴佬学生却要努力设想,把厕所放在卧室旁边,把厨房放在客厅旁边。其实我连客厅里的沙发都没有用过呢!我去过有钱的同学家里,他们住的是目式房子,也无法参考。我还记得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台冰箱、一架钢琴呢!我根本不知道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怎么为他们设想居住空间呢?
老弟,你们今天设计一个住宅可容易了。你自己的家就是一个范本。也许你家还有一栋别墅,那就更有参考价值了。可是正因为太容易,反而使你不知所措。要学,还不知怎么学起呢!
我就不同了。为了自力救济,我开始翻外国杂志。我翻的不是正式的建筑杂志,正式的建筑刊物怎么会介绍住宅?我看的是美国的家居杂志,就是在超级市场可以买到的那一种。那时候台湾的环境很蔽塞,建筑系用清华基金订杂志,居然订了两份这类杂志。可是对我就有用了。从那些今天看了属于通俗的家居刊物上,我了解美国人怎么生活,他们的建筑怎么反映生活,满足生活。
我从美国刊物上看到美国西部中产阶级的新住宅,从文字说明中,知道是受了纽特拉(R.Neutra)的影响,因为常详细介绍他的作品。同时也知道,纽特拉的设计又受了弗兰克‘莱特(FrankL.L.Wright)的影响。啊,我了解原来美国人的大师级的建筑师对于家的解释与注释是这样的!
……
该书洋洋洒洒850页,从形式上说,有两点错位。傅高义解释该书的写作动机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关键性发展动向”,显然,他想面对普通大众说话。但过于繁杂的细节堆砌会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无论卖出多少册,恐怕很少有读者会把整本书读完。另一个更严重的错位是作者与其写作主题。抛开臧否人物,传记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历史想象力的磨练。然而,傅高义接受的学术训练是社会学,从思维方法来看,他的确也就是个社会学家。呈现出来的结果便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不仅如此,这本书还夹杂着傅高义的个人倾向。往好里说,他本质上是一个“歌颂者”。他在1979年出版的《日本名列第一》一书中赞扬“日本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比其他任何后工业国家都要更优秀”,这本书令他名声雀起。他对日本人说,你们对自己的成就过于谦虚了。日本人理应意识到他们的体制优越性,他们“毋庸置疑名列第一”,同时美国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好好清理本国的家务事。泡沫经济破碎后,该书自然归入了清仓处理的廉价书。但在当时,傅高义的吹捧让该书销量激增。后来,他又转战韩国,以同样的热情撰写了《朴正熙时代》,他说朴正熙是“20世纪最优秀的4位国家领袖之一”,成功地实现了韩国的现代化。在傅高义的万神殿里,朴正熙身旁坐着邓小平。
评分该书洋洋洒洒850页,从形式上说,有两点错位。傅高义解释该书的写作动机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关键性发展动向”,显然,他想面对普通大众说话。但过于繁杂的细节堆砌会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无论卖出多少册,恐怕很少有读者会把整本书读完。另一个更严重的错位是作者与其写作主题。抛开臧否人物,传记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历史想象力的磨练。然而,傅高义接受的学术训练是社会学,从思维方法来看,他的确也就是个社会学家。呈现出来的结果便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不仅如此,这本书还夹杂着傅高义的个人倾向。往好里说,他本质上是一个“歌颂者”。他在1979年出版的《日本名列第一》一书中赞扬“日本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比其他任何后工业国家都要更优秀”,这本书令他名声雀起。他对日本人说,你们对自己的成就过于谦虚了。日本人理应意识到他们的体制优越性,他们“毋庸置疑名列第一”,同时美国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好好清理本国的家务事。泡沫经济破碎后,该书自然归入了清仓处理的廉价书。但在当时,傅高义的吹捧让该书销量激增。后来,他又转战韩国,以同样的热情撰写了《朴正熙时代》,他说朴正熙是“20世纪最优秀的4位国家领袖之一”,成功地实现了韩国的现代化。在傅高义的万神殿里,朴正熙身旁坐着邓小平。
评分你今天学建筑,老弟,比起几十年前我学建筑时要幸运得太多了。半个世纪前的台湾与今天的台湾在客观环境上的巨大差异,使你的困惑与我当年的困惑之间有天壤之别。回头想想,当年的我怎么混过来的,连我自己也感到稀奇了。
评分分析的比较全面 值得一看
评分非常不错,一直信赖京东~
评分这就是我当年问的问题。我也是思想型的人,对于磨炼技巧没有耐心,觉得画漂亮的建筑图是生命的浪费。
评分長見識,增知識,值得一看。
评分适合建筑专业的学生看,孩子很喜欢!
评分关于中国的著作,无论通俗或学术,都还在轰炸书市。在这块欣欣向荣的出版领域,有一类书可命名为“在西方的注视下”(来自康拉德的一部小说名字——观察者网注)。其中大部分内容看上去是关于中国的——中国人或中国话题——但决定其眼光的坐标系却是美国。这些书的作者通常是公职人员,他们内心总是埋藏着一个问题:“中国内部有哪些东西对我们有好处?”与其说这些人是在研究“中国学”,不如说是在搞“中美学”(Sino-Americana)。傅高义写的邓小平传记便是一例。傅高义离开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以后(他已向读者保证,该书接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审查),便安心呆在哈佛。哈佛校内刊物称赞《邓小平时代》是“杰出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