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中信书店】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应台,安德烈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阅读
  • 家庭教育
  • 书信体
  • 情感
  • 成长
  • 两代人
  • 文学
  • 中信书店
  • 赠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64125
商品编码:1041458937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1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开本: 4
作者: 龙应台//安德烈 页数: 267
定价: 36.0 出版时间: 2013-03-01
ISBN号: 9787549564125 印刷时间: 2015-04-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 2
印次: 2    
目录: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连结的“份”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
第23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5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7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30封信    KITSCH
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3封信    人生诘问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第36封信    伟大的鲍勃·迪伦和他妈
在时光里
精 彩 页:     在给你写信的此刻,南亚海啸灾难已经发生了一个星期。我到银行去捐了一笔款子。菲力普的化学老师,海啸时,正在泰国潜水,死了,留下一个两岁的孩子。我对这个年轻的老师还有印象,是汉堡人,个子很高,眼睛很大。菲力普说他教学特别认真,花很多自己的时间带学生做课外活动。说话又特别滑稽有趣,跟学生的沟通特别好,学生觉得他很“酷”,特别服他。我说,菲力普,给他的家人写封信,就用你的话告诉他们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好不好?
    他面露难色,说,“我又不认识他们。”
    “想想看,菲力普,那个两岁的孩子会长大。再过五年他七岁,能认字了,读到你的信,知道他父曾经在香港德瑞学校教书,而他的香港学生很喜欢他,很服他——对这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会不会是件很重要的事?”
    菲力普点点头。
    安德烈,我相信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
    我的消极道德大部分发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我知道地球资源匮乏,知道20%的富有国家用掉75%的能源,所以我不浪费。从书房走到厨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随手关掉书房的灯。离开厨房时,一定关掉厨房的灯。在家中房间与房间之间穿梭时,我一定不断地开灯、不断地关灯,不让一盏灯没有来由地亮着。你一定记得我老跟在你和弟弟的后头关灯吧——还一面骂你们没有“良心”?窗外若是有阳光,我会将洗好的湿衣服拿到阳台或院子里去晾,绝不用烘干机。若是有自然清风,我绝不用冷气。室内若开了暖气,我进出时会随手将门关紧。浇花的水,是院子里接下的雨水。你和菲力普小的时候,我常让你们俩用同一缸水洗澡,记得吗?
    我曾经喜欢吃鱼翅,但是有知道了鱼翅是怎么来的。他们从鲨鱼身上割下鱼鳍,然后,就放手让鲨鱼自生自灭。鲨鱼没了“翅膀”,无法游走,巨大的身体沉到海底,就在海底活活饿死。我从此不再吃鱼翅。
    菲力普说,唉呀妈妈,那你鸡也不要吃了,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大量养鸡的吗?他们让鸡在笼子里活活被啄成一堆烂肉,你说人道吗?
    我说,我又不是圣人,我只管我记得的、做得到的。道德取合是个人的事,不一定由逻辑来管辖。
    你一定知道中国大陆有些不肖商人是怎么对付黑熊的。他们把黑熊锁在笼子里,用一条管子硬生生插进黑熊的胆,直接汲取胆汁。黑熊的胆汁夜以继日地滴进水管。年幼的黑熊,身上经年累月插着管子,就在笼子里渐渐长大,而笼子不变,笼子的铁条就深深“长”进肉里去。
    我本来就不食熊掌或喝什么胆汁、用什么中药,所以也无法用行动来抵抗人类对黑熊的暴虐,只好到银行里去捐一笔钱,给保护黑熊的基金会。消极的道德,碰到黑熊的例子,就往“积极”道德小小迈进了一步。
    你和菲力普都会穿着衣服,你们也都知道我对昂贵的服饰毫无兴趣。你想过为什么吗?
    去年夏天我去爬黄山。山很陡,全是石阶,远望像天梯,直直通进云层里。我们走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是一路上络绎不绝有那驮着重物的挑夫,一根扁担,挑着山顶饭店所需要的粮食和饮料。一个皮肤黝黑、眼睛晶亮的少年,放下扁担休息时,我问他挑的什么?一边是水泥,一边是食品,旅客要消费的咖啡可乐等等。他早晨四点出门,骑一小时车赶到入山口,开始他苦力的脚程。一路往上,路太陡,所以每走十步就要停下喘息。翻过一重又一重的高山,黄昏时爬到山顶,放下扁担,快步往回走,回到家已是夜深。第二天四时起床。如果感冒一下或者滑了一跤,他的工资就没着落了。
    他的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深沟。
    “挑的东西有多重?”
    “九十公斤。”他笑笑。
    “挣多少钱?”
    “三十块。”
    安德烈,你知道三十块钱是三欧元都不到的,可能不够你买三球冰淇淋。
    到了山顶旅馆,我发现,一杯咖啡是二十元。
    我不太敢喝那咖啡。但是不喝,那个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难呢?
    这些思虑、这些人在我心中,安德烈,使我对于享受和物质,总带着几分怀疑的距离。
    那天和菲力普到九龙吃饭,在街角突然听见菲力普说,“快看!”他指的是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弯身在一个大垃圾桶里找东西,她的整个上半身埋在垃圾桶里;刚好一辆Rolls—Royce开过来,成为背景。菲力普来不及取出相机,豪华车就开走了,老妇人抬起头来,她有一只眼是瞎的。P58-60 内容提要:         龙应台、安德烈合著的这本《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龙应台新版笔记+安德烈授权发表的照片+华人世界各地读者的感动来信。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次认识了自己的母”。
《致未来的你:一份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渴望与亲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渴望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属于情感的宁静港湾。这份情感,有时需要跨越地域的阻隔,有时需要穿越代际的鸿沟。而《致未来的你:一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这样一份珍贵的连接,它不是一本普通的读物,而是一段生动的人生旅程,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是一份对成长、对世界、对生命的真挚探索。 本书以一种独特而温暖的方式,呈现了两个灵魂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深刻交流。它不是故事,也不是理论,而是由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书信构成,每一封信都是一段情感的延伸,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寄托与期盼。这是一场属于父与子(或母与子,亦或任何一种亲密的代际关系)的对话,是一份将人生感悟、成长烦恼、社会观察、价值追寻,乃至对未来的种种设想,缓缓倾注于纸端的诚挚表达。 一场心灵的探索之旅 打开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私密而充满智慧的空间。在这里,你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品味那些关于成长的点滴细节。从青春期的迷茫与叛逆,到步入社会后的挑战与机遇;从对学业的思考,到对人生方向的叩问;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到对个人价值观的构建——作者以一种旁观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细腻地描绘了生命不同阶段的风景。 这些书信,既有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引导,又有晚辈对长辈的请教与分享。它们是关于如何面对孤独、如何处理失败、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的讨论。作者们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也从不缺少对理想的憧憬。他们分享的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是无数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勇气。读着这些文字,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问题,或许在别人的经历中早已有了答案;那些你感到无助的时刻,或许在别人的鼓励下会重拾力量。 看见世界的多棱镜 《致未来的你》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幅观察世界的生动图景。作者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时代变迁的脉搏,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足迹。他们谈论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谈论着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谈论着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变迁。 更重要的是,他们试图在这一切之中,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的价值与意义。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坚守内心的纯粹?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作者们用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爱的传承与生命的延续 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最核心的意义在于爱的传承与生命的延续。书信,作为一种古老而真挚的沟通方式,承载着最深沉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温暖,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生命的智慧。 当长辈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倾注笔端,那是对生命的馈赠;当晚辈将自己的困惑与成长反馈回来,那是对爱的回应。这种互动,是一种精神的连接,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让爱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在心灵深处永远流淌。 这本书,也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与身边的人建立深刻的连接。别忘了去倾听,去分享,去表达。因为,真正的财富,往往就藏在我们最亲近的人之间。这份爱,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人生教材” 《致未来的你》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一本“人生教材”,随时可以翻阅,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对于年轻人而言, 这是一份人生指南,帮助你理解成长的艰辛与美好,找到自我认同的勇气,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在挑战中不断前行。你会在这里找到共鸣,找到鼓励,找到前行的方向。 对于为人父母者而言, 这是一面镜子,让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如何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依靠。 对于所有渴望深度思考人生的人而言, 这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引领你探讨生命的意义,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过上一个有意义、有温度的人生。 本书的语言风格自然、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又如同醍醐灌顶的箴言,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是一份关于成长的礼赠,一份关于爱的传承,一份关于人生的深度探索。 它邀请你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旅程,感受文字的力量,体验情感的温度,领悟生命的真谛。它将陪伴你度过无数个静谧的午后,成为你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 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一份清晰。 《致未来的你:一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愿它点亮你的心灵,温暖你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真的很有魔力,《亲爱的安德烈》。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一个年轻人,也许正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封来自父母的信,信纸上带着熟悉的气息,字迹可能带着一丝颤抖,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无尽的关怀与期盼。而“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更是将这种想象具象化了。我想象着,这36封信,就像36个精心准备的礼物,每一封都承载着父母对安德烈的成长轨迹的观察,对世界万象的感悟,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许。更重要的是,我猜想,安德烈也一定有所回应,他的信里,或许有对父母的困惑,有对社会的观察,有对自己的探索,甚至可能有对父母不理解的“抱怨”。这种双向的交流,正是让这本书显得如此珍贵和有价值的地方。它不是单方面的说教,也不是单方面的倾诉,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这些信件往来中,父母是如何引导安德烈去认识世界,去独立思考,去面对挫折的。反过来,安德烈又是如何用他的视角,让父母重新审视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感受和理解。

评分

我对《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独特的呈现方式——“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书信这种慢节奏的交流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怀旧和珍贵感。我常常在想,父母和孩子之间,尤其是孩子成年后,那种“家”的感觉,那种深层次的沟通,要如何维系?这本书似乎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我设想,这36封信,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而是父母用心雕琢的,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成长的思考。它们可能涉及了安德烈所面临的种种选择,可能是关于学业的规划,可能是关于情感的困惑,也可能是关于未来职业的迷茫。而更让我好奇的是,安德烈的回信,他会以怎样的视角去回应父母的关怀?他是否会质疑,是否会辩驳,是否会分享他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一种跨越代际的理解与共鸣,看到父母如何用智慧和爱,陪伴孩子走向成熟,也看到孩子如何用他的成长,让父母重新发现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份关于如何经营家庭、如何传承智慧的实践。

评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一直听说过,名字听起来就很温暖,那种亲子间的沟通,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一直觉得,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似乎会不自觉地拉远,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有时候甚至会演变成一种“说教”或者“敷衍”。而“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这个副标题,就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了一种深度、一种坦诚、一种跨越年龄的理解。我特别想知道,在现代社会,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如何保持如此紧密的联系,并且能够通过书信这种相对传统的交流方式,去探讨那些深刻的人生课题。这不仅仅是关于育儿经验的分享,更像是一种生命智慧的传递。我设想,在那些信件里,一定充满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有对成长的烦恼,有对未来的迷茫,也一定有父母无私的爱和鼓励。我特别期待能从书中读到那种既有人情味又不失理性的对话,能看到两代人在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最终找到共同的语言和理解。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对美好亲子关系的向往,一种对人生经验的珍视。

评分

《亲爱的安德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和厚重感。我总觉得,家书是一种很特别的交流方式,它不像微信那样即时,也不像电话那样喧闹,它承载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思考和情感。而“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相信,父母的经验和智慧,是孩子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但很多时候,父母的经验会变成一种“说教”,孩子也难以接受。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我想象着,在这些信件里,父母可能会分享他们年轻时的经历,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以及对安德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的解答。而安德烈,也一定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可能会提出尖锐的问题,也可能会表达不被理解的委屈。这种思想的碰撞,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产生很多火花。我特别期待,能从中看到,父母如何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又如何引导他们去辨别真伪,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生命教育的书。

评分

我一看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个书名,脑海里就automatically播放起了那种老电影里的画面,那种温暖的,带点复古感觉的场景。特别是“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这个描述,就更让我感觉,这仿佛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珍贵遗产。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既有亲密的依恋,又常常伴随着代沟的鸿沟。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破除这种隔阂的钥匙。我设想,在那些信件里,一定充满了生活中的大小事,有对学业的探讨,有对交友的建议,有对人生选择的迷茫,更有对自由与责任的辩证思考。我特别好奇,父母是如何在这些信中,既表达爱意,又不失原则,同时又给予安德烈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和犯错。我想象着,当安德烈收到这些信时,他内心的波动,他如何消化父母的建议,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这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担当的个体,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亲子关系的指南。

评分

很好。

评分

龙应台经典,特别是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建议都备上一本,为人父母的心声

评分

龙应台经典,特别是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建议都备上一本,为人父母的心声

评分

挺好的,不错的书籍,快递小哥很热心

评分

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评分

很喜欢

评分

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评分

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评分

挺好的,不错的书籍,快递小哥很热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