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级电容器:材料、系统及应用(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
| 作者 | (法)弗朗索瓦,张治安 |
| 定价 | 118.00元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473602 |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数 | 595000 |
| 页码 | 423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级电容器是介于电解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循环寿命长、可大电流充放电等特点,其应用市场广阔,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共14章,第1~3章分别介绍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级电容器概述以及电化学表征技术;第4~6章分别介绍了双电层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双电层的电化学理论以及赝电容及其电极材料;第7、8章介绍了水系介质和有机介质中的混合电容器及非对称电容器;第9章介绍了离子液体型级电容器;第10~13章分别介绍了级电容器的产业化制造、模型、测试以及可靠性分析;第14章介绍了级电容器的应用。各章节之间力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内容上是一个整体。 本书可供级电容器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化学电源等相关专业教师和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丛书编者序前言丛书主编简介原书编者简介贡献者列表第1章 电化学基本原理第2章 电化学电容器的概述第3章 电化学技术第4章 双电层电容器及其所用碳材料第5章 碳基电化学电容器的现代理论第6章 具有赝电容特性的电极材料第7章 有机介质中的锂离子混合型级电容器第8章 水系介质中的非对称器件和混合器件第9章 基于无溶剂的离子液体的双电层电容器第10章 产业化级电容器的制造第11章 级电容器在电、热和老化限制条件下的模型尺寸和热管理第12章 电化学电容器的测试第13章 电化学电容器的可靠性第14章 电化学电容器的市场及应用 |
| 编辑推荐 | |
| 点击查看: href='#' target='_blank'>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它是一本面向深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权威参考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细节,但其编排的逻辑——从微观的材料,到中观的系统,再到宏观的应用——似乎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超级电容器的内在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地设计、制造和应用它们。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术创新的灵感来源,它所提供的“先进技术”标签,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从书名《超级电容器:材料、系统及应用》所展现出的“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的定位来看,这本书很可能汇聚了全球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作为一名初学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帮助我快速建立起对超级电容器技术体系的完整认知。我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的语言,配合高质量的图表和数据,来阐述复杂的概念。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些尚未成熟但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例如固态超级电容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等,这些都可能预示着下一代能量存储技术的变革。
评分作为一个对新能源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我一直被各种能量存储方案所吸引,尤其是那些能快速充放电的器件。超级电容器,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未来科技的想象,听起来就比传统的锂电池更“潮”一些。在浏览了众多技术书籍后,《超级电容器:材料、系统及应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其具体章节,但仅仅是书名所涵盖的“材料”、“系统”和“应用”这三个关键词,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技术图景。 “材料”部分,我猜测会深入探讨构成超级电容器核心的各种新型导电材料,比如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甚至是一些更前沿的纳米材料。想象一下,能够通过精准控制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来极大地提升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这无疑是推动超级电容器走向广泛应用的关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材料的制备工艺、电化学性能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分析。比如,不同孔径分布的活性炭对电解液离子的传输速率会有怎样的影响?石墨烯的层数和堆叠方式又会如何决定其作为电极材料的潜能?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对于我理解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瓶颈和未来的突破方向至关重要。
评分“系统”层面,我理解这部分将不仅仅停留在材料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如何将这些材料有效地集成,构建出能够实际工作的超级电容器器件。这可能涉及到电极的设计、电解液的选择、隔膜的性能,以及整个器件的封装技术。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不同系统架构的设计理念,例如,串并联的组合方式如何影响整体的电压和容量?高分子电解液相比于传统液体电解液,在安全性、工作温度范围和能量密度上会有哪些提升?还有,超级电容器的功率管理系统(PMS)又是如何设计的,才能确保其在高频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这些系统层面的知识,对于我理解超级电容器的工程化实现以及其与传统电池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评分“应用”部分,这无疑是吸引我作为一名潜在技术使用者和学习者的最直接因素。超级电容器在快速充电、能量回收、峰值功率辅助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很多领域崭露头角。我迫切想知道书中会列举哪些令人振奋的应用案例。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超级电容器是如何与电池协同工作的,以提高加速性能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在智能电网中,它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应对电力需求的瞬时波动?甚至是在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中,有哪些创新的应用是我想象不到的?书中对这些应用的详细介绍,不仅能让我了解超级电容器的商业价值,更能激发我对未来潜在应用场景的思考和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