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国瑞,侯勇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农药安全
  • 植物保护
  • 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
  • 农作物栽培
  • 安全用药
  • 施药技术
  • 植物激素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255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740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页数:15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内容新颖、实用,通俗易懂,是一本操作性较强的安全施用指南。《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既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阅读,又可供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在阐述29种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48种作物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技术及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措施。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29种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特性,包括19种植物生长促进剂、8种植物生长延缓剂、2种植物生长抑制剂;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48种作物上的施用技术,包括16种果树、13种蔬菜、6种经济作物、13种药材;第三部分介绍了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措施,以力求达到用量少、效益增加明显、环境友好、食品无公害的效果;第四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过程中的药害及防治措施,旨在引导农户安全用药、环保用药,科学地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录

前言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性质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1.赤霉素(GA)
2.防落素(4-CPA,PCPA)
3.2,4-滴(2,4-D)
4.吲哚丁酸(IBA)
5.萘乙酸(NAA)
6.4-碘苯氧乙酸(4-IPA)
7.乙烯利
8.吲熟酯
9.三十烷醇
10.苄氨基嘌呤
11.复硝酚钠
12.油菜素内酯(BR)
13.糠氨基嘌呤(KT)
14.异戊烯腺嘌呤
15.氯吡脲(CPPU)
16.噻苯隆
17.胺鲜酯
18.尿囊素
19.石油助长剂

(二)植物生长延缓剂
1.矮壮素(CCC)
2.氯化胆碱
3.缩节胺
4.多效唑(PP333)
5.烯效唑(S-3307)
6.氟节胺
7.噻节因
8.嘧啶醇

(三)生长抑制剂
1.脱落酸
2.增甘膦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上的安全应用技术
1.苹果
2.柑橘
3.梨-
4.桃
5.葡萄
6.枣
7.枇杷
8.猕猴桃
9.李
10.杏
11.柿
12.荔枝
13.龙眼
14.芒果
15.香蕉
16.菠萝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安全应用技术
1.西瓜
2.黄瓜
3.甜瓜
4.西葫芦
5.南瓜
6.番茄
7.茄子
8.辣椒
9.芹菜
10.菠菜
11.莴苣
12.萝卜、胡萝卜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经济作物上的安全应用技术
1.棉花
2.花生
3.大豆
4.烟草
5.油菜
6.甘蔗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上的安全应用技术
1.人参、西洋参
2.高山红景天
3.三岛柴胡
4.党参
5.黄连
6.伊贝母
7.细辛
8.龙胆
9.桔梗
10.麦冬
11.地黄
12.当归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使用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二)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施用技术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害及防治措施
(一)农作物药害主要症状与生理性、病理性等引起的病症比较
(二)产生药害的原因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药害的补救
(四)预防药害的主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高效育苗与植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 编辑推荐 在日益追求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今天,掌握科学的育苗技术和精准的栽培管理方法,已成为每一个农业从业者、园艺爱好者乃至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本书紧密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以实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为导向,精心汇集了从种子处理到作物收获的全链条高效育苗与栽培技术。我们摒弃了空泛的理论阐述,聚焦于能够直接指导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全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技术指南,帮助您大幅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种植专家,还是初次涉足农业的新手,亦或是希望优化家庭园艺成果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案头必备的得力助手。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梳理并深入阐述了高效育苗与植物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旨在为各类植物的繁育、生长与管理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案。全书共分为多个章节,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从种子萌发到成品植株培育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种质资源优化与播前处理 本部分重点关注优质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以及播前种子处理对提高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的重要意义。 优质种质资源的选择与鉴定: 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栽培目的选择具有高纯度、高生活力、抗逆性强、产量性状优良的种质材料。涵盖了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关键指标的鉴定方法。同时,也对一些特色、稀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种子休眠打破技术: 针对一些休眠期较长或休眠机制复杂的种子,本书提供了多种有效的休眠打破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机械损伤、砂藏、层积催芽、变温处理)、化学方法(如赤霉素、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等)以及生物方法(如微生物处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点、浓度配比及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确保读者能够根据种子特性灵活选择最适宜的方案。 种子包衣与拌种技术: 介绍了种子包衣和拌种在提高种子活力、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环境方面的优势。详细讲解了不同包衣材料(如聚合物、营养物质、生物制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拌种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生长促进剂)的正确配比和施用方法。强调了种子包衣与拌种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以避免药害或效果不佳。 种子萌发促进技术: 深入探讨了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并提供了优化这些因素的策略。详细介绍了浸种、催芽、沙藏、恒温恒湿等常用萌发技术,以及超声波、激光等新型萌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潜力。针对不同种类种子的特殊萌发需求,提供了定制化的处理方案。 第二部分:高效育苗体系构建与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不同育苗模式的构建与精细化管理,旨在缩短育苗周期,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幼苗,为后续大田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无土育苗技术详解: 重点介绍了各种无土栽培基质(如岩棉、草炭、珍珠岩、蛭石、椰糠、稻壳炭等)的性能特点、配制方法及其在不同作物育苗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营养液配制、循环系统管理、pH与EC值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涵盖了育苗盘、育苗穴盘、育苗箱、自动化育苗设备等多种设施。 基质育苗技术与优化: 深入分析了各种有机、无机基质材料在育苗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提供了科学的基质配比方案,以满足不同作物对水分、通气性、持肥性的需求。讲解了基质的消毒、保水保肥能力的提升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苗龄和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基质的水分和通气。 育苗环境控制技术: 强调了育苗过程中温、湿度、光照、通风、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精准调控。详细介绍了温室、大棚、育苗室等设施的结构特点及通风、加温、降温、补光、加湿、除湿等系统的选择与操作。运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了不同作物在不同苗龄阶段的最佳环境参数范围。 营养管理与根系发育促进: 详细介绍了育苗期间的营养液配方、施肥策略和叶面肥应用。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和苗龄,调整营养元素的比例,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幼苗的抗逆性。介绍了根系生长调节剂的科学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细化营养供给。 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健康苗木培育: 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详细介绍了物理防治(如防虫网、黄板诱杀)、生物防治(如天敌、微生物制剂)和化学防治(安全高效的农药选择与使用)等多种手段。讲解了苗期常见病虫害的识别、诊断与防治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栽培管理,培育无病虫害、健壮的优质幼苗。 第三部分:关键植物生长调控技术与栽培实践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植物生长调控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栽培案例,讲解如何在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应用这些技术,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化。 植物生长调控物质的应用基础: 简要介绍了几类主要的植物生长调控物质(如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乙烯类、多效唑类等)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强调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促进生长与器官发育的调控技术: 重点阐述如何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茎叶生长以及花芽分化。例如,赤霉素在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促进茎秆伸长中的应用;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叶片增大、提高产量中的作用;而合理的营养管理和适时的水肥供给也是促进生长的基础。 开花结果与品质提升的调控技术: 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植物生长调控技术,调控作物的花期、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改善果实品质(如着色、大小、糖度、硬度等)。例如,特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坐果、防止落花落果、加速成熟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抗逆性增强与病虫害抵抗力的提升: 探讨了如何利用植物生长调控技术,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等)的抗逆性,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例如,脱落酸在提高作物抗旱性方面的作用,以及一些生长调节剂对增强作物自身防御机制的辅助效应。 常见作物栽培实例分析: 选取几种经济效益高、栽培广泛的作物(如蔬菜类、瓜果类、花卉类、粮油类等),深入剖析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关键调控技术应用。结合实际种植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物候期、生长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灵活运用育苗、营养、水肥、病虫害防治和生长调控等综合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例如,番茄的促瓜、转色技术;草莓的促花、保果技术;观赏花卉的促花、造型技术等。 第四部分:智能化与绿色化栽培技术展望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智能化技术与绿色化理念在植物栽培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读者展现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前景。 精准农业与智能化栽培: 介绍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作物生长监测、环境调控、精准施肥施药等方面的应用,如何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决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人为误差。 生物技术在育苗与栽培中的应用: 探讨了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等在改良土壤、促进生长、提高抗性、减少化学品使用方面的应用潜力。 环境友好型栽培模式: 强调生态循环农业、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理念,推广节水灌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可持续栽培模式。 未来育苗与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展望了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育苗与栽培领域的潜在应用,以及如何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未来农业生产体系。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从种子处理到成熟收获,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几乎涵盖了植物高效育苗与栽培的各个环节。 技术前沿,指导性强: 聚焦于当前农业生产中最实用、最有效、最具潜力的技术,并深入剖析其原理与应用方法。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大量使用高清实景图片、流程图、对比图等,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操作步骤可视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案例丰富,针对性强: 结合大量实际生产案例,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环境下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操作细节,详尽入微: 对各项技术的操作要点、浓度配比、时间节点、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力求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强调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栽培理念,提倡科学合理使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科研人员、技术推广者、园艺爱好者提供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引领植物栽培技术向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信息更新速度也跟得上行业发展。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最新的植物激素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做了介绍和风险评估。这对我这种需要跟进前沿技术的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书中对剂量效应的描述,特别是曲线分析部分,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一个安全范围,而是通过数据说明了最佳效果点和潜在危害点的临界值。唯一的遗憾是,对于一些极小众的、在特定区域才使用的调节剂,内容略有不足,但考虑到书籍的“通用性指南”定位,这完全可以理解。总体来说,它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好的参考书。

评分

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农民,这些年种地也积累了不少心得,但说实话,对生长调节剂的系统性认识一直比较模糊,很多时候是看别人用什么我就跟着用什么,效果时好时坏。拿到这本指南后,我才发现之前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停留在“怎么用”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用”以及“用不好会有什么后果”。书里对各种常见调节剂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客观的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根据自家地的具体情况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施药方案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以前的经验总结中是缺失的。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来微调用量和时间,种出来的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了,产量也更稳定了。

评分

这本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书,实在是太实用了,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刚接触农业技术不久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时候,心里是七上八下,生怕剂量不对影响了收成。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不像有些技术手册那样晦涩难懂,它用很多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化学原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很快理解不同调节剂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关于安全施用的部分,讲解得细致入微,从配药比例、施用时机到防护措施,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调节剂的详细描述,这避免了盲目施用带来的风险。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识从“有点危险的化学品”转变成了“可以科学利用的助推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

评分

购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农药和调节剂的书籍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然而,读完前三章后,我就知道我淘到宝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性化”关怀,重点放在了“安全”二字上。它没有鼓吹过度使用,反而花费大量篇幅强调了环境友好性和农产品残留问题。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清洗和处理使用过的工具和包装材料,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种对生命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才是现代农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这本书不仅仅是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正直可靠的老师在耳边细心叮嘱,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绝对是一流的,完全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我过去看过的技术书籍,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就是模糊不清的图表,让人一看就犯困。但这本指南在视觉体验上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彩色高清图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药剂处理后植物的生长状态,对比非常直观。例如,书中关于抑制剂和促进剂对秧苗形态影响的对比图,让我对药物效果一目了然。而且,关键的安全注意事项都会用醒目的色块或图标标出,即便是匆忙翻阅时也能迅速捕捉到重点信息。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兴趣,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这对于一本专业书籍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