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

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韦红 著
图书标签:
  • 东南亚
  • 民族问题
  • 民族冲突
  • 政治
  • 社会
  • 文化
  • 历史
  • 区域研究
  • 国际关系
  • 少数民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ISBN:978710505178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81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着重探讨了战后东南亚五个国家(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其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探讨各国民族问题形成的原因,二是论中国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三是总结各国民族政策的得失。在这五个国家中,既有民族问题不断的典型,也有民族关系内容的一大重点。另外,《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对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民族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试图探讨出经济开发对各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开发中有关民族问题的一些经验教训,无疑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中相当一部分材料来自于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如果说《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内容和观点还有一定的新意,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目光更为开阔而已。

作者简介

韦红,女,1964年生,汉族,历史学硕士,中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现当代史,曾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当代亚太》、《东南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出版了《新加坡精神》专著一部。

目录

综论
战后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的三种类型
战后东南亚经济开发引发民族冲突诸因素分析
缅甸
缅甸独立前民族关系
缅甸独立初期民族矛盾的激化及原因
对奈温统治时期缅甸民族政策的思考
缅甸新一代军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策略调整
马来西亚
英国殖民统治对马来半岛民族关系的影响
种族矛盾与马来西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联盟党政府种族平衡政策的分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来西亚保持多民族社会稳定的两大战略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民族关系的特点
新加坡
新加坡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元一体化
多元宗教和平共处及其原因
新加坡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
20世纪末新加坡语言政策的调整
泰国
泰国政府对南部马来穆斯林的政策
泰国山地少数民族问题及政府政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泰国经济开发过程中民族矛盾产生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政治时期解决民族问题之途径
印尼华人问题的成因
印尼宗教冲突的前因后果

前言/序言


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 引言 东南亚,这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自古以来便是多元民族、多重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的演变、殖民主义的遗产以及近代国家构建的进程,共同塑造了东南亚地区独特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关系格局。本书《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便是聚焦于这一核心议题,深入剖析该区域内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在民族问题上的复杂性、历史脉络与现实挑战。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国民族构成,而是力求从更深层次挖掘民族问题背后的动因、表现形式及其对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从历史维度出发,梳理各民族的起源、迁徙、融合与冲突,探讨外部力量(如殖民者)如何介入并改变原有的民族平衡,以及独立建国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如何被塑造与利用。同时,我们也将聚焦于现实层面,分析当前各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各民族群体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凝聚力与分裂隐患。 第一章:历史的洪流:民族起源、迁徙与早期互动 本章将回溯东南亚地区民族起源的漫长历史。我们将从语言学、考古学等角度,初步勾勒出该地区主要民族群体的形成过程,包括南岛语系民族的扩张,汉藏语系民族的南下,以及其他早期在此定居的土著群体。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民族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如何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和认同。 早期民族间的互动,并非总是和平共处。本章将探讨贸易、征服、联盟等多种形式的接触,以及这些互动如何促使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同时也可能埋下冲突的种子。例如,早期海上贸易路线的形成,不仅促进了经济往来,也带来了不同族群的流动与定居,逐渐构成了东南亚地区多元民族的雏形。我们也将会审视一些早期的王国或政治实体,它们在多民族环境中如何维系统治,如何平衡各民族利益,以及这种平衡在面对内外压力时可能出现的脆弱性。 第二章:殖民印记:民族疆域的重塑与认同的动摇 殖民主义是影响东南亚民族问题的一股强大外力。本章将详细分析西方殖民者(如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如何深刻地重塑了该地区的民族疆域和民族关系。殖民者为了方便管理和资源掠夺,常常以行政区域划分代替原有的民族聚居区域,导致原本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变得模糊,同一民族被分割到不同的殖民地,而不同民族则被强行纳入同一行政体系。 殖民政策的“分而治之”策略,更是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殖民者常常扶植某些特定民族,赋予其特权,以制衡其他民族,从而在客观上制造了新的民族隔阂和等级划分。例如,在马来西亚,英国殖民者对不同族群(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经济角色进行了初步的划分,为后来的民族经济差异埋下了伏笔。 此外,殖民统治也对当地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殖民者带来的现代教育、法律体系、政治观念,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同时也可能将西方民族主义的模式套用到本土,导致本土民族认同的曲解或异化。本章将深入探讨殖民主义在塑造现代东南亚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方面留下的复杂遗产。 第三章:独立建国与民族主义的锻造 获得独立是东南亚各国民族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本章将聚焦于各被殖民国家在独立建国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如何被动员、被塑造,以及如何成为凝聚国家、对抗殖民者的强大力量。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的民族主义叙事,它们如何强调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以及如何构建“国家民族”的认同,以超越原有的族群界限。 然而,独立建国并非一蹴而就的民族和谐。本章将重点关注独立后,各国在构建统一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民族挑战。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强势的同化政策,试图消除民族差异,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另一些国家则试图通过联邦制、区域自治等方式,来平衡不同民族的利益,但如何在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成为一个持续的难题。 特别地,我们将深入分析本研究关注的五个国家,它们在独立建国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国内主要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群体所面临的挑战。例如,越南在统一过程中,如何处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泰国作为一个历史上少有被殖民的国家,其“泰人至上”的民族主义如何影响其周边少数民族;马来西亚在构建“马来西亚人”身份时,如何平衡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主要族群的权利与认同;印度尼西亚在“千岛之国”的背景下,如何整合数十个民族;菲律宾的穆斯林少数民族问题,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第四章:民族政策的实践与民族关系的张力 本章将深入分析当前东南亚五国在民族政策上的实践。我们将考察各国在法律、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如何对待其境内的不同民族群体。这包括: 政治参与与代表权: 各民族群体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拥有怎样的发言权和代表权?是否存在系统性的政治排斥或边缘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 民族经济差异是否存在?政府在促进民族间经济公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资源分配是否公正? 教育与文化认同: 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是否得到尊重和保护?教育体系是否能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与融合,还是加剧了隔阂? 法律与社会保障: 各民族在法律面前是否平等?是否存在针对特定民族的歧视性法律或社会习俗? 同时,本章将重点探讨民族政策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族关系的张力。这包括: 民族主义的变奏: 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是否仍然是主流?是否存在不同民族群体内部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及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 区域主义与分离主义: 在一些国家,是否因为民族问题而出现了强烈的区域主义或分离主义倾向?这些倾向是如何产生的,又对国家稳定构成了怎样的威胁? 宗教与民族的交织: 在东南亚,宗教往往与民族身份紧密相连。本章将探讨宗教在塑造民族认同、影响民族关系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宗教冲突。 少数民族的困境: 许多国家都存在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是否面临着语言消失、文化失落、生存空间被挤压等困境?政府在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方面,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第五章:案例分析: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图景 本章将对前几章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进行具体应用,对选定的五个国家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越南: 聚焦于越南的“大家庭”民族政策,分析其如何处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京族(越族)与数目庞大的少数民族(如岱依族、侬族、赫蒙族、高棉族等)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如何平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泰国: 分析泰国“泰人至上”的民族主义传统,以及它对国内华人、老挝裔、以及南部泰南穆斯林群体等的影响。探讨其在文化同化、语言政策以及南部边疆的民族问题。 马来西亚: 深入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优先”的种族政策(Bumiputera政策),以及它如何影响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主要族群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探讨其在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方面的挑战。 印度尼西亚: 考察印度尼西亚如何作为一个“民族大熔炉”,在“Pancasila”(建国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整合爪哇族、巽他族、马来族、巴布亚族等数百个民族。分析其在区域民族矛盾(如亚齐问题)、文化保护以及国家认同构建方面所做的努力与面临的挑战。 菲律宾: 聚焦于菲律宾存在的长期民族与宗教冲突,特别是南部穆斯林少数民族(摩洛人)的自治运动与和平进程。分析其在身份认同、资源分配以及国家治理方面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结论 本书在对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后,将会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我们将概括性的指出,东南亚的民族问题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其复杂性与敏感性将长期存在。我们也将反思当前各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得失,并对未来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们认为,一个可持续的民族关系模式,需要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包容性的国家认同,实现公平的资源分配,保障各民族群体的平等权利。这需要各国政府持续的智慧、耐心与决心,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多民族共存的东南亚地区,构建更加稳定、和谐与繁荣的未来。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窗口,希望能够引发更广泛的思考与讨论,为促进该区域的理解与合作贡献微薄之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对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内部的民族认同问题特别感兴趣。东南亚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背景又极其多元的地区,无疑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绝佳样本。我一直觉得,民族问题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更是当下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具有挑战性的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但同时,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可能因此被激发,带来新的张力。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东南亚五国在面对这种全球化浪潮时,其内部的民族认同是如何演变的?有没有一些民族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更加强化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符号,以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反之,又有没有一些群体,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寻求新的身份认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国家构建”与“民族认同”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述,比如,国家政策是如何影响民族关系的?教育、媒体在塑造民族意识方面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者对未来东南亚民族关系的走向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判断?

评分

读到“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这个书名,我的思绪 immediately 飘到了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度,但更多的是我对那里社会结构的好奇。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文化走向的钥匙。东南亚地区,因为其历史悠久且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民族构成极其复杂,这一点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会如何系统地梳理这五个国家各自的民族图谱?是否会详细介绍每个主要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比如在语言、教育、宗教信仰方面的规定,以及这些政策对各民族群体产生了怎样的实际影响?我尤其关注的是,在一些民族聚居的地区,是否会因为资源的争夺或者历史恩怨,而出现一些民族自治或者民族冲突的案例?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深入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东南亚各种鲜活的画面:香料市场的喧嚣,色彩斑斓的服饰,虔诚的祈祷,以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穿梭其间。然而,我更关心的是,在这些表面的多元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深层社会肌理?“民族问题”这个词,总会让我联想到一些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比如历史上的殖民影响,不同族裔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和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化介绍。比如,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是否存在着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领域被边缘化的情况?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在文化传承上,有没有面临被同化的危机?我特别想了解,不同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有何不同,它们的成效又如何?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历史档案资料,或者通过田园式的调研,去呈现这些民族群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诉求?

评分

当我看到“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一部关于地缘政治和文化冲突的力作。东南亚,这个曾经被殖民,如今又充满活力的地区,其内部的民族关系绝对是一团难以解开的线。我一直在思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下,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诉求如何能够得到平衡?尤其是在东南亚,历史上存在着各种王国、部落,他们的后裔如今如何在新生的国家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界限,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清晰可见?比如,是否存在一些民族群体,因为历史原因,成为了国家中的“少数族裔”,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书中是否会分析,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采取的“融合”或者“隔离”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长期后果?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学术上的深度,去解读那些民族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不均,也可能是宗教信仰的差异,甚至可能是历史记忆的创伤,并尝试去分析这些问题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尤其是“东南亚五国”这个范围,立刻勾起了我对那片神秘土地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很感兴趣,而东南亚地区恰恰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从泰国的佛教文化到马来西亚的多元民族融合,再到菲律宾独特的海岛风情,这些国家光是想想,就觉得充满了值得探讨的故事。我尤其好奇的是,在这些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是如何共存的?有没有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外部因素,导致了某些民族冲突或者紧张关系?比如,我在新闻里偶尔会看到关于缅甸罗兴亚人的报道,这让我对东南亚的民族问题产生了更深的忧虑和探究的欲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宏观的概述,更能深入到每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群体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促进了团结,还是加剧了分裂?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