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3版仍保持靠前版、第2版的风格和优势,增强实用性、逻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从临床病史、体征和检验检查中提取“症状”,以“症状”为中心,简述每个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重点呈现临床思维过程,详细阐述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近年来有较大进展的疾病和诊断治疗如人禽流感、手足口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真菌感染、中草药性肾病、遗传性代谢病治疗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影像学诊断、干细胞移植、临床输血新进展等都作了重点描述和介绍,除小儿内科各系统的症状外,也收集了小儿外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精神科等专业的有关症状,还增加了新生儿症状和其他各系统症状,力求跟上时代、与时俱进。 廖清奎 主编 廖清奎,男,1935年生于四川省大英县(原蓬溪县);1960年大学毕业,1967年研究生毕业,曾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很好留学回国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等进修和学术交流多次。198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是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中国输血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及多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儿科医生来说,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3版)》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鉴别诊断框架,即使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也能帮助我做出相对准确的初步判断,并指导下一步的检查方向。书中关于如何利用有限的检查手段,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尽可能地缩小诊断范围的策略,对我尤其有启发。例如,当一个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书中会引导我从感染性、非感染性、肿瘤性等大类进行排查,并根据发热的特点(如高热、稽留热、弛张热)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逐步锁定最可能的病因。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做”。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帮助我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和过度检查。它就像一本“百宝箱”,随时都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评分我一直认为,儿科的诊断工作之所以充满挑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患儿的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又常常十分迅速。因此,一本优秀的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专著,其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什么症状对应什么疾病”,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和“如何鉴别”。比如,当一个孩子出现皮疹,书中不会简单地列出几十种原因,而是会引导你从皮疹的形态(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瘀斑)、分布(局限性、播散性、特定部位)、伴随症状(瘙痒、发热、关节痛)以及发病过程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排除和确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危险信号”的提示,对于那些可能预示着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书中都会给予特别的强调,并提出明确的警示,这无疑为临床医生敲响了警钟,提高了对危重症的敏感度。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到一些比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都有详尽的论述。而且,书中对最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进展也都有所提及,保持了内容的先进性。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阅览过的儿科书籍不计其数。《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3版)》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这本书在保持了传统鉴别诊断学严谨性的同时,又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循证医学”理念的体现,很多诊断建议都引用了相关的研究证据,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和应用。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鉴别要点,并且常常会结合典型的病例进行讲解,这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举个例子,在鉴别新生儿黄疸时,书中不仅会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还会进一步细化病理性黄疸的各种病因,并给出相应的检查项目和判断标准,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提高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水平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专业且流畅,没有冗余的学术术语,使得阅读起来相对轻松,但内容又足够深入。它不是一本用来“翻翻看”的书,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反复琢磨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所有儿科医生,无论是初入行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都应该常备一本的案头宝典。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其内容之详实、条理之清晰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疾病和症状,而是深入地剖析了不同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的各种病因,并提供了系统性的鉴别诊断思路。举个例子,当面对一个咳嗽的孩子,书中不仅会列出感冒、肺炎、哮喘等常见原因,还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咳嗽(干咳、湿咳、痉挛性咳嗽)、伴随症状(发热、喘息、鼻塞、咽痛)以及听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如何帮助我们一步步缩小诊断范围。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一些罕见但危急的疾病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给出了相应的警示和处理建议,这对于避免漏诊误诊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鉴别诊断流程图和表格更是直观易懂,能够帮助我们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梳理思路,提高诊断效率。而且,它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很多内容都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病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每次遇到疑难杂症,我都会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启发,获得新的思路。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断地帮助我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正在儿科临床第一线摸爬滚打的年轻医生来说,《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3版)》无异于雪中送炭。在面对各种表现各异、有时甚至匪夷所思的患儿时,这本书就像一张网,能够帮助我把零散的症状和体征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诊断框架。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特定症状时,会从最常见的病因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相对少见但需要警惕的情况。比如,对于一个腹泻的患儿,书中会细致地分析腹泻的性质(水样、粘液样、血性)、次数、量,以及伴随症状(呕吐、发热、腹痛、脱水表现),并根据这些信息引出不同的诊断方向,从普通的肠炎到更复杂的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甚至是过敏性紫癜肾炎等。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新手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而且,书中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考量也做得非常到位,很多诊断和处理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特殊性,这是很多成人医学书籍无法比拟的。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临床思维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严谨,不再是凭感觉或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推理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