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研究

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小穩 著
圖書標籤:
  • 魏晉南北朝
  • 地方官
  • 等級製度
  • 官製
  • 曆史
  • 中國古代史
  • 政治史
  • 社會史
  • 製度研究
  • 門閥製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05837
版次:1
商品編碼:104628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2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研究》係統地考察瞭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的職位等級、品位等級及二者之間的關係,揭示齣王朝在為地方行政“分宮設職”、確定等級時,更多的是齣於官員身份安排的考慮,而不是齣於地方行政管理能力與效率的考慮,為中國古代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的研究提供瞭一個新鮮的視角。

作者簡介

張小穩,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政治製度史、魏晉南北朝史。先後在《孔子研究》、《史學月刊》、《人文雜誌》、《婦女研究論叢》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近二十篇。

目錄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相關研究成果述評
三、基本思路與行文結構

第一章 州郡縣長官的職位分等
一、州郡縣長官職位分等的變化
二、州郡縣長官職位分等變化的基礎與動因
三、隋文帝罷郡

第二章 魏晉南朝都督及都督區的等級
一、都督、監、督三級製的形成與意義
二、曹魏西晉都督區的等級
三、東晉都督區的等級
四、宋齊都督區的等級
五、梁陳都督區的等級

第三章 北朝都督行颱總管的等級
一、北魏都督的職位分等
二、北朝都督製的變異
三、行颱性質的演變
四、東魏北齊行颱長官的等級
五、北周總管的等級

第四章 地方官加節
一、由將軍假節到地方官假節
二、由節鉞兩級製到節的三級製
三、節的權力變化

第五章 地方官加侍中、散騎官
一、侍中散騎官的設置與性質
二、中央官加侍中、散騎官的變化
三、地方官加侍中、散騎官的齣現與發展
四、加侍中、散騎官的禮遇與權益

第六章 刺史太守縣令長加軍號
一、建安時期刺史太守加軍號情況
二、魏晉南朝刺史加軍號、
三、魏晉南朝太守縣令長加軍號情況
四、南北朝地方官加軍號的比較

第七章 贈官:以地方官為贈
一、兩漢魏晉南朝贈官對象的擴展
二、漢魏兩晉南朝贈地方官的對象、內容與規則
三、贈官對象在北朝的進一步擴展
四、北朝贈官形式發展變化之一——官爵並行到以官為主
五、北朝贈官形式發展變化之二——公、都督、尚書/行颱等官介入將軍刺史追贈模式
六、北朝贈地方官的對象、內容與規則
結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太武帝世,軍國強盛,東平馮燕,西平赫連夏、沮渠涼,南逼黃淮與劉宋對峙。在所徵服地區,逐步設立都督區。由於地方上普遍置鎮,所以此時的都督製帶有鮮明的軍鎮色彩。幾個都督區皆以要鎮鎮將統領.長安鎮都大將都督雍秦梁益等州、虎牢鎮都大將都督豫洛等州、枋頭鎮都大將都督兗相等州、平原鎮都大將都督冀青徐濟等州、涼州鎮都大將都督涼沙河等州軍事。
孝文帝即位後,銳意改革,逐漸廢除軍鎮製,實行州郡縣製,都督製也由部分地區推行到全國,以都督區為主體形成完備的軍事防禦體係。據嚴耕望先生考證,主要有十一個都督區:關右都督區、統萬夏州都督區、河西涼州都督區、豫州都督區、青齊都督區、徐州都督區、荊州都督區、淮南都督區、冀定都督區、恒州都督區、北邊諸鎮都督區。北邊諸鎮都督區大抵就六鎮又分為東西兩區,東區以柔玄、懷荒、禦夷三鎮為主,西區以撫冥、武川、懷朔三鎮為主,各置都督。
北魏都督的職位分等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一為都督、監、督的等級劃分.二為都督區的等級劃分。三依所督州之多少作齣品級上的規定。
都督、監、督的等級劃分。此為效仿晉南朝之製,但又與晉南朝有所不同。《魏書》捲4《世祖太武帝紀》:延和二年(433年)“以樂安王範為假節、加侍中、都督秦雍涇梁益五州諸軍事、衛大將軍、儀同三司,鎮長安。”

前言/序言


幽燕風雲:戰亂年代的邊疆秩序構建與文化融閤 本書《幽燕風雲:戰亂年代的邊疆秩序構建與文化融閤》聚焦於中國曆史上一個動蕩而充滿變革的時期——魏晉南北朝,尤以北方邊疆地區,即幽燕一帶為主要考察對象。在長達三百餘年的分裂與戰亂中,中原王朝的統治力量時而北上,時而又被迫收縮,邊疆地區因此成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激烈碰撞與交融的前沿陣地。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在這一特殊曆史背景下,中央政權如何嘗試維係和重建邊疆的社會秩序,以及在這種秩序構建過程中,各民族、各階層之間所發生的深刻的文化互動與演變。 研究背景與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經曆瞭前所未有的政治動蕩和民族遷徙。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如前趙、後趙、前秦、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相繼崛起,與南方的漢族政權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展開角逐。幽燕地區,作為連接農耕中原與北方草原地帶的關鍵通道,其地理位置的戰略性不言而喻。在這裏,漢族、鮮卑族、匈奴族、羯族、丁零族等多個民族在此聚居,並隨著戰亂的興衰,民族構成不斷發生變化。 以往對魏晉南北朝的研究,往往側重於中原王朝的興衰更替,或者對某一特定民族政權的政治製度進行分析。然而,對於在戰亂頻仍、政權更迭頻繁的邊疆地區,其具體的社會秩序如何維係,中央的統治力量是如何通過地方治理來實現的,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産生瞭何種深刻的化學反應,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闡釋。 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將目光投嚮瞭這一常常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領域——邊疆。通過對幽燕地區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曆史的復雜性,認識到北方民族的融閤對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關鍵作用,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類社會組織與文化適應的韌性。 核心研究內容: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麵展開論述: 一、 戰亂背景下的邊疆治理策略: 政權更迭與地方勢力的博弈: 本部分將梳理魏晉南北朝時期,幽燕地區政權更迭的脈絡,分析不同朝代(如曹魏、西晉、前燕、後燕、北魏、北齊等)對幽燕地區的統治策略。重點考察中央政權如何通過派遣官員、設置軍事據點、招撫邊民等方式來維持其對地方的控製。同時,也將關注地方豪族、軍事將領等勢力的崛起與消亡,以及他們與中央政權之間復雜的權力博弈關係。 軍事製度與邊疆防禦: 邊疆地區的安寜直接關係到中原王朝的穩定。本書將重點分析在幽燕地區實施的軍事製度,例如屯田製、募兵製、府兵製等在邊疆地區的具體運作情況。考察邊境要塞的建設、兵源的組織、邊防的策略,以及這些軍事措施對維持地方秩序和抵禦外族入侵所起的作用。 經濟秩序的重建與維持: 戰亂導緻經濟凋敝,社會生産力遭到嚴重破壞。本部分將考察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推行的經濟政策,如鼓勵農耕、發展手工業、恢復商業交通等。重點關注屯田的實施情況,分析其如何解決軍糧供應問題,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此外,也將探討民族間的經濟交往,如以物易物的貿易、草原與農耕經濟的互補性等,以及這些經濟活動如何為邊疆秩序的穩定提供物質基礎。 二、 民族關係與文化融閤的動態過程: 民族構成與社會結構的變化: 幽燕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鮮卑、匈奴、羯、漢等民族在這裏相互影響。本書將考察不同民族在幽燕地區的分布、遷徙與融閤過程,分析其如何構成當時的社會結構。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後,漢化政策在幽燕地區推行的具體情況,鮮卑貴族與漢族官僚的互動,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婚姻、習俗等方麵的交流。 文化習俗的碰撞與藉鑒: 幽燕地區的文化是一個多元融閤的文化體。本部分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在語言、服飾、飲食、宗教信仰、思想觀念等方麵産生的碰撞與相互影響。例如,佛教在幽燕地區的傳播與發展,與當地原有的宗教信仰之間的融閤;漢族士人如何在邊疆地區接受並傳播儒傢思想;少數民族文化對漢族社會生活的影響,如服飾風格、生活方式的改變等。 社會秩序的重塑與認同構建: 在民族交往與文化融閤的過程中,社會秩序的重塑是必然的。本書將考察不同民族在法律、禮儀、社會規範等方麵的互動。分析中央政權如何通過製定適用於邊疆地區的法律條文,或者對原有法律進行調整,來規製不同民族間的行為。同時,也將探討在這種復雜的社會變遷中,居民身份認同的演變,以及“漢”與“鬍”的界限在邊疆地區是如何變得模糊,並逐漸形成新的區域性文化認同。 三、 地方治理的實踐與挑戰: 地方官員的構成與任用: 本部分將考察中央政權在幽燕地區任命地方官員的情況,分析官員的來源,包括漢族士族、地方豪族、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等。研究不同民族背景的官員在治理邊疆問題上的差異與共同點。重點關注一些典型的地方官員,通過他們的奏疏、碑文、事跡等史料,來還原邊疆治理的實際情況。 基層社會管理與民眾生活: 除瞭宏觀的政治經濟製度,本書也將關注基層社會的管理。考察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賦稅徵收、徭役承擔、司法審判等具體運作。分析戰亂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中生存與適應。例如,研究地方社區的自治情況,族群內部的互助組織等。 文化交流的載體與媒介: 在邊疆地區的文化融閤,離不開具體的載體和媒介。本書將考察商旅往來、軍事調動、宗教傳播、文人遊曆等多種因素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分析邊疆地區佛教寺廟的興建與發展,作為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考察漢族士人與少數民族貴族之間的文化往來,他們如何互相學習、互相欣賞。 研究方法: 本書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廣泛搜集整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書、方誌、碑刻、墓誌、佛教造像題記、文集、雜史等相關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將運用曆史比較法、社會史分析法、文化人類學視角等多種研究方法,力求對幽燕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秩序構建與文化融閤進行係統、深入的考察。 結論與展望: 《幽燕風雲:戰亂年代的邊疆秩序構建與文化融閤》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對幽燕這一關鍵區域的微觀研究,為理解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曆史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本書認為,正是這種在動蕩與融閤中不斷進行的秩序構建與文化再造,為日後中華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瞭基礎。它展現瞭中國曆史的韌性與活力,以及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融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早期雛形。本書的完成,也希望能為未來關於中國邊疆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單看書名,便知道這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力作,足以吸引所有對中國古代政治史有興趣的讀者。魏晉南北朝,一個充滿轉摺與衝突的時代,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官僚體係的運作,始終是曆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揭示,在那個中央集權相對不穩定,地方勢力活躍的時期,地方官的等級是如何劃分的?他們是如何被選拔、任用和管理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時期、不同政權在地方官製度上的特點和演變?比如,從曹魏的任子製度到西晉的察舉製,再到南北朝時期更為復雜的官職體係,這些製度的變遷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政治邏輯?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翔實的史料,比如《後世書》中的官員傳記、相關奏議、以及一些齣土文獻,來勾勒齣地方官的權力結構、俸祿待遇,以及他們在地方社會治理、稅收、司法等方麵的具體職責。這本書若能提供一些對當時地方官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的描繪,那將更加引人入勝。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點燃瞭我對曆史細節的探索欲。魏晉南北朝,一個看似混亂不堪,實則孕育瞭許多深刻變革的時代。而“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這個主題,恰恰觸及到瞭一個王朝運作的核心。我一直好奇,在中央權力相對薄弱,地方豪強割據的背景下,朝廷是如何去構建和維係一套有效的、能夠層層傳導的官僚體係的?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當時地方官員的品級劃分,從中央任命到地方的層層遞進,以及他們在各自區域內的具體權力邊界和責任分工?我希望作者能夠細緻地梳理齣不同時期、不同政權在這一製度上的演變痕跡,例如曹魏的九品中正製如何影響瞭地方官的選拔,西晉的州刺史製度又有哪些變化,到瞭南北朝時期,政權林立,地方官員的設置又呈現齣怎樣的復雜性。如果書中能夠結閤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比如土地製度、賦稅徵收等,來分析地方官在執行這些政策時的作用和麵臨的挑戰,那就更加生動和有深度瞭。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一個我一直以來十分關注的領域——古代官僚製度的微觀運作。魏晉南北朝,一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期,中央政府的權威受到挑戰,地方勢力崛起,在這種大背景下,地方官僚體係的構建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細緻地梳理齣當時地方官的等級劃分,從中央到地方的層層任命和晉升機製,以及各個等級的官員在權力、職責和待遇上的差異。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政權在這一製度上的異同,例如曹魏、西晉、劉宋、北魏等,它們在地方官的管理上是否存在共性與個性?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比如《晉書·職官誌》、《南史》、《北史》等正史中的相關記載,以及一些墓誌銘、奏疏等一手資料,來支撐其論點,還原當時地方官的真實生態。如果書中能夠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現地方官是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下行使權力,如何與地方豪族、士人階層互動的,那就更加令人期待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古樸的字體搭配泛黃的紙張紋理,仿佛將人帶迴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我本身對中國古代的政治製度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是政治權力結構發生劇烈變動的關鍵時期,地方官製的演變更是牽動著整個國傢的治理脈絡。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當時地方官的層級設置、任命機製、權力範圍以及他們在地方治理中的具體職能。我想瞭解,在中央集權與地方勢力相互角力的背景下,這些地方官員是如何被任命和管理的?他們與中央政府之間又存在怎樣的博弈與製衡?書名本身就預示著這是一項嚴謹的學術研究,我希望作者能引用大量的史料,比如《三國誌》、《晉書》、《宋書》、《齊書》、《梁書》、《陳書》、《北史》、《周書》、《隋書》等正史,以及相關的碑刻、墓誌銘等一手資料,來支撐其論點,從而展現一個真實而鮮活的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生態。特彆是對於一些模糊不清、史料記載不詳的環節,期待作者能通過細緻的考證和閤理的推斷,填補學界的空白,提供獨到的見解。

評分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分裂動蕩、群雄並起的時代。魏晉南北朝,一個既充滿亂世的殘酷,又孕育著文化藝術繁榮的奇特時期。而“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這幾個字精準地抓住瞭我關注的焦點。我一直覺得,一個王朝的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地方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性。這本書若能深入探究當時地方官的選拔標準、晉升途徑、俸祿待遇,甚至是他們之間的人際關係和權力網絡,那無疑會是一場學術盛宴。我想知道,在這種等級森嚴的製度下,官員的個人能力和德行是否真的占據主導地位?還是門閥士族的影響力更為重要?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官員案例,通過對這些個體的分析,來摺射齣整個製度的運作邏輯和潛在弊端?我對書中能否展現齣製度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張力,以及這種製度是如何影響當時社會結構和民眾生活的,抱有極大的期待。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些跨朝代的比較分析,比如魏晉與南北朝不同政權之間在地方官製度上的異同,那就更具啓發性瞭。

評分

您的評價通過審核後可以獲得一定積分奬勵,好的評價還會在首頁展示並有額外的積分奬勵哦!

評分

這是北大曆史係的博士論文,研究官製是他們的強項之一。

評分

挺好

評分

很喜歡質量不錯很喜歡質量不錯

評分

翻看瞭幾下,值得一看

評分

魏晉南北朝地方官等級管理製度研究

評分

魏晉時期地方官製的著作,比較稀有吧~~

評分

原來以為兩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已經研究得很深入瞭,但近年來研究成果還是不少,且越來越細緻化。本書就是如此。

評分

您的評價通過審核後可以獲得一定積分奬勵,好的評價還會在首頁展示並有額外的積分奬勵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