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译 者: | |||||||||
| |||||||||
| 所属分类: >> >> | |||||||||
| 纸质书定价:¥128.0 |
本 书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的官方解读。本书基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 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相关标委会及其成员单位的信息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经验,阐述了“指南全文和编制说明”、“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基 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重点行业标准”、“智能制造的展望”等内容,从相关技术、产业现状、标准化现状与需求3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建设 指南》。 本书的出版,旨在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智能制造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交流,为我国各地开展智能制造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帮助企业用户及科研院所的专 家对于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有较为系统、清晰的认识,辅助各地用户应对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智能工厂建设、互联互通等问题,便于全国各行各业的读者加深对 《建设指南》的理解。
目 录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1
一、总体要求 1
二、建设思路 3
三、建设内容 10
四、组织实施 19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19
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20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编制说明 32
一、编制背景 32
二、编制原则 36
三、编制过程 37
四、重点问题说明 39
第1篇 体系架构篇
第1章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42
1.1 引子 42
1.2 背景 42
1.3 德国和美国的系统架构 43
1.4 如何构建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7
1.5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特点 52
1.6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标准化 55
第2篇 基础共性标准篇
第2章 基础 60
2.1 术语 60
2.2 参考模型 62
2.3 元数据 62
2.4 数据字典 68
2.5 标识 73
第3章 安全 77
3.1 功能安全 77
3.2 信息安全 82
第4章 管理 96
4.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96
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02
第5章 检测评价 110
5.1 产业现状 110
5.2 相关技术 112
5.3 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114
第6章 可靠性 117
6.1 相关技术 117
6.2 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126
第3篇 关键技术标准篇
第7章 智能装备 134
7.1 传感器及仪器仪表 134
7.2 嵌入式系统 139
7.3 控制系统 144
7.4 人工交互系统 153
7.5 增材制造 161
7.6 工业机器人 165
第8章 智能工厂 175
8.1 智能工厂产业现状 175
8.2 智能工厂涉及的相关技术 176
8.3 智能工厂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185
第9章 智能服务 188
9.1 智能服务产业现状 188
9.2 智能服务的相关技术 191
9.3 智能服务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195
第10章 工业软件与大数据 201
10.1 工业软件 201
10.2 工业大数据 214
第11章 工业互联网 219
11.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架构 219
11.2 整体网络架构 223
11.3 网联技术 230
11.4 资源管理 235
11.5 网络设备 240
第4篇 重点行业标准篇
第12章 航空 252
12.1 航空产业现状分析 252
12.2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 254
12.3 航空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261
第13章 船舶 265
13.1 船舶产业发展现状 265
13.2 船舶产业智能制造相关技术 269
13.3 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274
第14章 数控机床 283
14.1 产业现状 283
14.2 数控机床相关技术 286
14.3 标准现状与需求 300
第5篇 展 望 篇
第15章 智能制造的展望 308
15.1 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308
15.2 智能制造的标准国际化 312
15.3 组织建设 319
15.4 总结 320
附录A 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化组织 321
A.1 智能制造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 321
A.2 智能制造相关国内标准化组织 328
附录B 问题解答 332
B.1 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 国际相关标准体系的关系 332
B.2 信息物理系统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344
智能制造标准案例集
丛书名 :
| 作 译 者: | |||||||||
| |||||||||
| 所属分类: >> >> | |||||||||
| 纸质书定价:¥128.0 |
为 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梳理智能制造的典型模式,归纳整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进程,特此征集和编写了这本《智 能制造标准案例集》,配合《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使用。 本书中的13个智能制造标准案例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出发,明确了每个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并通过梳理案例的 实施步骤,对智能制造在智能工厂建设、信息安全、互联互通、智能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标准化需求进行了分析。本案例集是10多家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实践集 锦,全面展示了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以及来自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经营与管理线的标准化现状和需求整 理。
目 录
案例1 海尔互联工厂创新与实践 1
1.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
1.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
1.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2
1.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3
1.5 案例特点 4
1.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5
1.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0
1.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12
1.9 下一步工作计划 13
案例2 服装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17
2.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7
2.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7
2.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8
2.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20
2.5 案例特点 21
2.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22
2.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27
2.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28
2.9 下一步工作计划 29
案例3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生物能源制取系统 35
3.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35
3.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36
3.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36
3.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38
3.5 案例特点 39
3.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40
3.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41
3.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42
3.9 下一步工作计划 42
案例4 直升机旋翼系统制造智能工厂 45
4.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45
4.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45
4.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46
4.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47
4.5 案例特点 47
4.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47
4.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55
4.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57
4.9 下一步工作计划 57
案例5 液晶电视智能检测系统 59
5.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59
5.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60
5.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60
5.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63
5.5 案例特点 64
5.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66
5.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68
5.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70
5.9 下一步工作计划 71
案例6 天津大学三维模型检索系统 73
6.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73
6.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74
6.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75
6.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76
6.5 案例特点 77
6.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78
6.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82
6.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83
6.9 下一步工作计划 84
案例7 传统钢结构制造业柔性制造技术转型升级 89
7.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89
7.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89
7.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90
7.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92
7.5 案例特点 93
7.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94
7.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07
7.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108
7.9 下一步工作计划 109
案例8 自主标准RFID在彩电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11
8.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11
8.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11
8.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12
8.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113
8.5 案例特点 113
8.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118
8.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19
8.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120
8.9 下一步工作计划 121
案例9 面向灌装生产线的WIA-FA智能制造系统 123
9.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23
9.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24
9.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25
9.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127
9.5 案例特点 128
9.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129
9.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37
9.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138
9.9 下一步工作计划 140
案例10 汽车齿轮智能制造生产线 141
10.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41
10.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42
10.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42
10.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149
10.5 案例特点 150
10.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154
10.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55
10.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160
10.9 下一步工作计划 160
案例11 电力装备电力拖动用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部件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 163
11.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163
11.2 电机定子组件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65
11.3 电机定子组件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68
11.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174
11.5 案例特点 174
11.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176
11.7 案例的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78
11.8 案例的示范意义 179
11.9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79
案例12 用户端电气元件智能制造设备 183
12.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所处位置 183
12.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183
12.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84
12.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191
12.5 案例特点 192
12.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194
12.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198
12.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200
12.9 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
案例13 数控机床信息安全 205
13.1 案例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 205
13.2 智能制造案例基本情况 206
13.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206
13.4 智能制造关键绩效指标 209
13.5 案例特点 210
13.6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 211
13.7 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212
13.8 智能制造示范意义 212
13.9 下一步工作计划 213
附录A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全文 215
一、总体要求 215
二、建设思路 217
三、建设内容 224
四、组织实施 233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233
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234
附录B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编制说明 247
一、编制背景 247
二、编制原则 251
三、编制过程 252
四、重点问题说明 254
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 46项试点示范项目汇编
作 译 者:
| |||||||||
| 所属分类: >> >> | |||||||||
| 纸质书定价:¥168.0 内容简介 为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2015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该行动通过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但需求迫切的重点地 区、行业和企业中,遴选46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本书是46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实践集锦,全面展示了试点示范企业先行先试、开展智能制造的探索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希望通过推广试 点示范企业的创新方式,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调动和发挥更多地区行业、更多企业的智慧和力量,营造全行业推广智能制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
“智能制造标准案例集”这一部分,是我认为本书最具实践价值的亮点。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脱离实际的理论往往难以落地。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一系列真实、具体的智能制造应用案例,这些案例最好能涵盖不同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不同应用场景(如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优化等),以及不同技术层级(如基础零部件、关键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等)。 我希望这些案例集不仅能展示成功的经验,也能揭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最终是如何通过应用相关标准来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某个企业是如何通过引入MES系统,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改造,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或者某个行业是如何通过协同制定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如果案例中能包含数据化的成果展示,比如效率提升了多少百分比,成本降低了多少,产品良品率提高了多少,那就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了。总而言之,我期望这一部分能像一个“操作手册”,通过别人的经验,点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评分“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有标准的解读和案例的呈现,更可能包含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在当下,智能制造的概念本身就在不断演进,新的技术和模式层出不穷,标准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我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够跳出2015年版指南的框架,对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番“探索”。这可能包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催生新的标准需求。同时,“实”这个字也暗示着这本书会关注如何将这些探索性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或许,它会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具前瞻性、更具适应性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议,或者探讨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如何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智能制造的持续进步。我特别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将前沿技术融入标准体系”、“如何平衡标准的稳定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讨论,这对于理解智能制造的长期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评分从整体上看,这三部分内容的组合,似乎试图构建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到未来的全方位视角。我期待本书能够系统性地解答我关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诸多疑问。 首先,在“解读”部分,我希望能深入理解2015年版指南的出台背景、指导思想、框架体系以及各个层级的具体内容。理解其制定的逻辑和目标,以及它对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意义。 其次,在“案例集”部分,我希望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具象化标准的应用,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并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的模式。这部分是检验理论知识是否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 最后,“探索与实”部分,则应该能够带来更具启发性的思考,帮助我理解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标准体系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变革。 如果本书能够做到这三点,并且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我相信它将成为我理解和实践智能制造领域的一本宝贵参考书,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相当宏大,涵盖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智能制造标准案例集”以及“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这几个部分,光是这几个标题组合起来,就足以让人对内容产生巨大的期待。我个人对智能制造这个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学习,是提升自身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这部分,我期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析2015年版指南的核心要义,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条文。我希望它能阐述清楚,为什么需要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它解决的是当前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哪些痛点和难点,以及这个体系的整体框架和主要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解读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共同推动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时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我期待它能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能够帮助我厘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脉络,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构思感到十分好奇,它如何将“指南解读”、“案例集”和“探索与实”这三个看似独立的板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我设想,解读部分可能会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和理论框架,为理解案例打下基础;案例集则会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印证解读的理论,展现标准的实际应用成效;而探索与实部分,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方向。 我非常期待看到,在解读部分,作者是否会就2015年版指南的某些条文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它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方面的作用,或者它在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潜在贡献。而在案例集部分,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企业名称和应用描述,更希望有详细的技术实现细节、标准引用说明、以及量化的效益分析,这会大大提升案例的可信度和借鉴意义。 最后,在“探索与实”这个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大胆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2015年版的标准体系是否还需要进行哪些迭代和补充?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应对快速技术变化的动态标准体系?这些问题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如果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方向,那将是对读者极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