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说明
学而一
为政二
八佾三
里仁四
公冶长五
雍也六
述而七
泰伯八
子罕九
鄉黨十
选進十一
颜渊十二
子路十三
宪问十四
行雲公十五
季氏十六
阳货十七
微子十八
子张十九
堯曰二十
附录
初捧此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其在文本解读上的那种大胆与审慎并存的平衡感。不同于某些过于推崇“语境至上”或“发明新义”的解读,作者似乎更倾向于回到文本本身,用一种近乎“考古”的态度去还原孔子及早期弟子的对话场景和语境。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君子”的论述部分,作者并没有将“君子”理想化为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杆,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之中进行考察。书中穿插的不少小故事和生活细节的分析,让那些刻板的道德说教变得鲜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读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而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结合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缓缓道来那些关于如何安身立命的朴素真理。文字风格上,它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利剑出鞘,直指核心,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后世儒家学派思想传承脉络的梳理上。作为一本“后案”,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沟通古代经典与当代思考的桥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存在较大争议的段落时所采取的批判性继承态度。他不会盲目地尊崇某一位大儒的权威,而是坚持“唯文是求”的原则,通过对比不同学派对同一句话的解释,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比如,书中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阐释,不仅涵盖了朱熹的“温习”说,还引入了唐宋时期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细致的辨析。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论语》思想广度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是邀请你一同参与到这场跨越千年的思想辩论中来,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当代学人非常宝贵的品质。
评分读完这本《论语后案》,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重读经典”的冲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解开了一些传统注疏中常见的“套路化”理解。作者的文字如同清晨的薄雾,虽然不追求磅礴的气势,但处处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深沉的力量。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过去只是囫囵吞枣理解的概念,现在通过作者的层层剥茧,变得清晰而立体。比如对于“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德行的分析,以往总觉得是孤立的品质集合,但在书中,它们被编织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的道德人格系统。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和系统性的重构,使得原本散落在《论语》中的碎片化智慧,被重新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考究,给予读者极佳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
评分这本《论语后案》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儒家经典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历代对《论语》的注疏和阐释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据精神。他并未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前人观点,而是致力于挖掘这些诠释背后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演变。比如,在解读“仁”这个核心概念时,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从早期儒家到宋明理学,乃至近现代学者们对“仁”的不同侧重和理解路径。这种深度的比较研究,让我这个老读者都有豁然开朗之感。尤其是对于一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章节,作者往往能旁征博引,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解释孔子的本意,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仿佛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全书的逻辑推进非常顺畅,结构严谨,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可读性,对于任何希望超越入门水平,进入精深研究领域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沉稳有力”。它不像某些新派解读那样追求惊世骇俗的观点,也不像传统注疏那样板着脸孔说教。作者的笔触是温和的,但其思想的深度却是令人震撼的。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挖掘所打动。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孔子的智慧局限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叙事中,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个体选择和内在坚守。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引用和对现实处境的关照,作者成功地论证了《论语》的普适性价值——它不仅关乎治国方略,更关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正直与清醒。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非常推荐给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精神锚点的人们。
评分简单看了一下,这本书挺好的。
评分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关于论语的著作,正在收集
评分代人购买,似乎不错
评分經典著作,價格實惠,包裝精美,繁體印刷,值得收藏!
评分春宜读诗,冬宜读史。 黄昏宜读情书,清晨宜读外语。 月下宜读西厢,半夜宜读聊斋。 读教材宜考前,读晚报宜浴后。 读唐诗宜坐,读宋词宜卧。
评分朱子学成为官学之后,权威大的不得了,以致于讨论性的著作只敢谦称后案。竹添论语会笺采纳了不少。
评分论语值得收藏,好书真不错
评分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定海厅(今舟山)紫微乡(今属定海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岁贡生,十四年赴乡试,因母病逝归,遂不再应试,终身治学。学不拘门户之见,博览经史诸子,斟酌古今。30岁后研读《论语》,40岁起考究历代典章制度,50岁后专治《尚书》,暮年好言礼,认为“礼可以怡情,可以淑性,可以定命”,著《复礼说》、《崇礼说》、《约礼说》等篇。平生以著述为乐,著有《论语后案》、《诗丛说》、《诗序通说》、《春秋释》、《周季编略》、《儆居集经说》、《史说》、《书启蒙》及《黄氏塾课》等共110卷。道光二十年英军侵占定海后,徙居镇海县海宴乡黄家桥,仿唐代韩愈作《五箴》,讽喻当局应警惕外国侵略者的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