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俗语大辞典(新1版)

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俗语大辞典(新1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端政 编
图书标签:
  • 汉语工具书
  • 俗语
  • 词典
  • 语言学
  • 文化
  • 民俗
  • 中国文化
  • 方言
  • 成语
  • 谚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21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032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汉语工具书大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俗语,或者俗话,是一种广泛的名称,典型的俗语是所谓谚语,这是各国语言里都有的一种东西,英语里的名称是proverb。我的书架上有本讲各国谚语的英文书,作者特伦奇(Richard Chenevix Trench)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教士,做过都伯林大主教。他爱好研究语言,写过好几种讲英语的书。他在1857年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在英国语言学会的年会上提议按历史的原则编一本英语词典,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后来逐步实现,就是从1884年出版一分册到1928年出齐全书的鼎鼎大名的《牛津英语词典》。另一件事就是把他几次讲谚语的演讲稿编成一本书出版,书名是《谚语及其教训》。我不准备在这里详细介绍《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俗语大辞典(新1版)》的内容,只想从他的书里转引有关谚语的特点的话。

目录


前言
凡例
正文
语目首字笔画索引

精彩书摘

  但是正如特伦奇所指出来的,谚语之成为谚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流行,用时行的话说就是要有“群众性”:你也爱说,我也爱说,说出来谁都懂,谁都欣赏。如果有一句话,内容是有意义的,形式是紧凑的,可就是没有传开去,大家都不说,也就不能成为谚语。比如说,“第一个起步的不一定第一个到达”跟“捷足先登”同样有理,同样精辟,可是不流行,不算谚语。
  谚语里有一部分是所谓农谚,它凝聚着人们对气候和农事的经验,形式也都紧凑,但是它不涉及人情世故。
  俗语里还包括一种早先叫做“俏皮话”而现在通称“歇后语”的东西。它的灵魂是机智,却不一定有教育作用。而这机智也往往是浅薄的,用得最多的是谐音。
  还有两种语句跟俗语相似而又不尽相同,分得开而又不完全分得清。首先是格言,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用短小精悍的形式表示生活的经验的。可是凝聚在其中的是纯粹的智慧而不是机智,重在教诲而不在于启发。
  再就是成语。成语里边常常有蜜,例如“开卷有益”,也往往有刺,例如“开门揖盗”,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的主要特点。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并且最好是整齐,甚至可以说是以四字语,尤其是二二相承的四字语为主。有了这个条件,内容七分平淡也会被收入成语词典,例如“三言两语”、“三心二意”。有一本成语词典收成语五千多条,超过四个字的只有三百多条,其中还包括两个四字语相连的。这是有代表性的。
  去年七月我在太原见到温端政同志,他告诉我,他们正在编写《中国俗语大词典》。最近收到他来信,编写工作已经接近完成。这个工作开始于1983年11月,到现在整整三年半。从事收集资料和编注工作的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工作者共二十多人,阅读古今图书近两千种,摘录书证十万多句,编成一万五千条左右,可谓盛矣!端政同志要我给这本词典写个序。我对于俗语没什么研究,只好从特伦奇大主教的书里转引两句话,稍加申说,表明俗语的特点以及和格言、成语等等的异同,以就正于本书的编者和读者。
  ……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本不包含《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俗语大辞典(新1版)》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将围绕其他领域展开,并力求详实,避免生成痕迹。 --- 《盛唐气象:长安的辉煌与转型》 导言:天子脚下的万国衣冠 本书旨在深度剖析中国历史上最光芒万丈的时代之一——盛唐,尤其是以长安城为核心所展现出的政治、社会、文化全景。不同于以往侧重帝王将相的叙事,我们聚焦于“人”在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及其所处的复杂结构之中。我们试图重构一幅立体、多维的盛唐图景,揭示其由开创之初的雄浑豪迈,如何逐步走向内省与转型,最终孕育出中晚唐的文化新变。 盛唐,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的标签,它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空前的开放性、强大的自信心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辐射力。本书将从多个侧面,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解读,对这一“黄金时代”进行一次精细入微的“解剖”。 第一部分:帝国的骨架——政治与制度的重塑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唐初奠定的制度基础,特别是三省六部制的精细运作及其在武周时期的变革与调整。 1. 贞观之治的制度逻辑: 我们详细考察了唐太宗时期如何通过三司使、谏官制度的强化,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约束与自我修正。重点分析了关陇集团的衰落与寒门士族的崛起之间的张力,这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行埋下了伏笔。 2. 韦洛周张:权力中枢的流转与演变: 以开元盛世为中心,本书梳理了李隆基时代宰相制度的演变。从姚崇、宋璟的“知人善任”到后期的权力集中,探讨了中央集权与效率提升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特别关注了“录事参军”等基层文官体系的运作,揭示了庞大帝国机器是如何在日常行政中维持运转的。 3. 边疆经营与羁縻体系的构建: 唐朝的军事扩张与对异族的管理是其强盛的重要基石。本章超越了简单的战功记录,探讨了“安西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的实际治理模式,分析了唐朝如何通过分化、联姻、军事驻屯相结合的方式,维持了对广阔西域的有效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庞大的丝绸之路贸易网络。 第二部分:流光溢彩的都市——长安的社会生态学 长安城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一座功能复合型的巨型都市,承载了唐代社会最前沿的活力与矛盾。 1. “坊市制”下的空间秩序与日常生活: 我们结合《唐六典》及出土的里坊建筑遗址,重构了长安城的空间布局。详细描绘了“居正”、“行商”的管理制度如何形塑了市民的作息规律。分析了宵禁制度对城市商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在官方管制之外,夜市(如朱雀门外)的萌芽与发展。 2. 舶来品与“胡风”的渗透: 盛唐的开放性在长安的饮食、服饰和娱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章着重研究了粟特商人、波斯贵族在长安的定居情况,分析了“胡旋舞”、“琵琶曲”等外来文化元素如何被本土化,并最终融入唐文化的主流。我们对当时流行的“胡饼”、“驼蹄羹”的制作工艺及其在不同阶层中的接受度进行了考证。 3. 宗教的多元共存与竞争: 佛教的鼎盛与道教的复兴,以及景教、祆教、摩尼教的传入,构成了长安宗教图景的复杂性。本书对比了《大唐西域记》的文本叙事与敦煌壁画中展现的信仰实践,探讨了宗教在社会教化、政治支持及财富积累方面的多重角色。 第三部分:文脉的跃迁——文学、艺术与思想的革命 盛唐的文化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影响深远,奠定了后世审美的基调。 1. 诗歌的“大唐精神”: 李白与杜甫是无法绕开的高峰,但本书更关注群体现象。我们系统分析了“应制诗”、“唱和诗”的创作机制,以及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如何将魏晋以来的隐逸思想转化为具有盛唐气象的、积极的审美体验。重点探讨了边塞诗派(高适、岑参)对战争与帝国疆域的物质性和精神意义的捕捉。 2. 书法与绘画的革新: 盛唐书法摆脱了初唐的温婉,张旭、怀素的狂草表达了一种极度自由和奔放的内在生命力。在绘画方面,我们细致考察了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笔法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审美标准,并分析了阎立本在人物画中对“形神兼备”追求的突破。 3. 儒释道的交融与思想的定型: 盛唐并非思想的真空期,而是各种学说相互碰撞、融合的熔炉。我们梳理了李厚地(李泌)等隐士对儒学复兴的影响,以及玄奘译经运动对唯识宗思想在东土的深化。本书认为,盛唐的思想底色是一种在承认个体局限性下,仍能对宇宙抱持乐观和进取态度的“整合主义”。 结语:由盛转衰的内在张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安史之乱前夜,盛唐社会开始显现的结构性疲态。我们分析了土地兼并问题、府兵制的瓦解、以及藩镇割据的种子如何在开元末年悄然埋下。盛唐的辉煌并非瞬间的幻灭,而是由其内在扩张逻辑与既有体制的刚性之间产生的不可调和的张力所导致的必然转型。通过对这一宏大时代的精微考察,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如何在危机中实现自我革新与延续。 关键词: 盛唐、长安、三省六部制、里坊制度、丝绸之路、唐诗、吴道子、藩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在本书中寻找一些关于古代民间传说中特定词汇的溯源,结果发现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几乎是空白。我原本期望作为一部“大系”中的辞典,它能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的梳理,特别是对于那些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含义发生微妙变化的俗语。然而,它似乎更偏向于对现代常用俗语的收集和解释,缺乏那种考古式的挖掘和考证。对于一个研究语言演变和民间文化的学者来说,这种广度上的覆盖,却在深度上有所欠缺,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如果能在每个条目下增加“异说”或“考证”等栏目,那价值将不可估量。

评分

我注意到书中对某些带有地域色彩的俗语的处理略显保守和笼统。例如,涉及到一些特定方言区流传甚广但书面语中不常见的表达时,解释往往停留在比较表层的意思上,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风土人情或特定的社会场景。我查阅了几个我老家流传的说法,发现它们的解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干脆没有收录。这让我反思,作为一部力求全面的“大系”,它在收录标准上是否过分侧重了主流或官方认可的语料,而对那些鲜活的、仍在民间使用的“活语言”有所忽略?工具书的价值在于记录语言的全部面貌,希望未来版本能更接地气一些,更具包容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大气,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且触感细腻,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愉悦的享受。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非常考究,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工艺也很扎实,感觉能经受住多次翻阅的考验。整体来看,这本工具书在外观和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光是捧在手里就已经能感受到出版方的诚意与用心,让人对里面的内容也充满了期待。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非常赏心的陈设,体现了使用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是我用过的工具书中体验最好的之一。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平时模糊不清的口头禅,无论是通过拼音、部首还是直接输入部分关键词,系统都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的词条,反应速度令人惊喜。而且,条目下的释义部分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冗余的学术术语,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工具书的读者也能一目了然。它成功地在“专业性”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避免了许多同类工具书动辄引经据典,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问题。这种高效的查阅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

评分

从实用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定价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可能略微偏高,这或许是“大系”系列产品的一种普遍定价策略。虽然内容质量毋庸置疑,但对于预算有限的学生或爱好者群体,可能会构成一定的购书压力。我更希望出版方能考虑推出一个“精简版”或“普及版”,保留核心的释义功能,在印刷和装帧上略作简化,从而以更亲民的价格推向市场,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受益于这部优秀的语言资料。毕竟,工具书的普及性也是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好的内容不应该被高昂的价格所束缚。

评分

购买中文辞书应当首选上海辞书出版社,质量上乘,可信度高。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

中国哲学的宝库,哲学大家张岱年巨著,150多位撰稿人,值得推荐,也值得日夜阅读,思索,感谢京东送来保存完好的辞典,致敬。

评分

今年考研多亏了这本书,所有的名词解释都有,给学弟学妹们已经推荐,非常厚实的,印刷好,排版好,一点也不费眼

评分

汉语的历史悠久,成语十分丰富。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以使语言精炼,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丰富充实口语词汇

评分

京东配送快天下第一,书都是正品,在京东买东西放心,爱书人的福地,但书籍包装需要加强,每次书都有摔坏的 ,有的书嫌麻烦就不换了,需要收藏的就必须申请更换,好书因为简单的包装而运输损坏太可惜了。

评分

京东搞活动,买了一堆书,书架已经放不下了,再买剁手!

评分

书不错,喜欢看的,包装不好,书角摔坏了

评分

词条很多很全,平时多翻翻看看能增长不少文化知识,喜欢!

评分

蛮好的。到货快。价钱划算。高兴。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