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西方世界的兴起 台版 联经出版公司 道格拉斯.诺思 商业理财

【中商原版】西方世界的兴起 台版 联经出版公司 道格拉斯.诺思 商业理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方历史
  • 经济史
  • 商业史
  • 制度经济学
  • 道格拉斯·诺思
  • 联经出版
  • 中商原版
  • 台版
  • 理财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联经出版公司
ISBN:9789570846652
商品编码:10494613331
出版时间:2016-01-15

具体描述

《西方世界的興起》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詳細資料

ISBN:9789570846652

叢書系列: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現代名著譯叢

規 格:平裝 / 320頁/ 25k正/ 14.8 x 21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道格拉斯.諾思,羅伯.保羅.湯瑪斯  

原文作者:Douglass C. North,Robert Paul Thomas

譯者:劉瑞華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1/1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  道格拉斯?諾思
以「新經濟史」研究歐洲經濟的重要著作

提出關鍵問題:西方世界經濟成長的主因是什麼?
推翻「工業革命技術革新」促成「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的觀念
主張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才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台灣讀者引頸企盼40年,譯注繁體中文版首度在台上市
經濟學系指定必讀經典!


當代經濟史泰斗級大師?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代表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Douglass C. North)獲獎原因:
建立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型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
開拓經濟史研究,透過經濟學理論和量化方法,闡釋經濟和制度變遷之間的關係。

西方世界的富強,在十八世紀前就已注定!
在探討歐洲國家興起時,諾思提出大膽而原創的論點,
將焦點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轉移到16、17世紀的市場經濟發展,
探討歐洲出現世界上發展zui先進國家的過程,
開啟經濟史與制度分析合作並進的契機,對經濟史學影響深遠,
是諾思個人及新經濟史重要的學術里程碑。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的早期作品,也是新經濟史學的代表作之一。在過去,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進步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因,但諾思指 出,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累積等並非經濟成長的原因,它們本身即是成長。他強調的是何者引發經濟成長。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成長 根本不會發生。

諾思在探討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這一課題時,採取不同於過去的論述方法,而是運用交易成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及所有權理 論,從而被認為實現了「經濟史 和經濟理論的統一」。得出的結論,就是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尋找發生產業革命原因的偏見,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漫長的孕育過程 中,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本書觀點備受西方經濟學界的矚目,在新經濟史學研究領域不斷有追隨者和仿效者出現,成就諾思成為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因。出版後引起 巨大迴響,是經濟學指定的必讀書籍。

名人推薦

諾斯是華盛頓大學zui具天賦、zui受賞識的學者之一,他用經濟學工具及經濟史幫助人們更了解世界運作,直到生命盡頭。──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校長馬克.萊頓(Mark S. Wrighton)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20-2015)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曾先後任教於美國的兩所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與Washington University)經濟學系,並曾擔任美國經濟史學會會長。諾思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和開拓者,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方法研究經濟史,並且 深入制度分析,結合政治經濟分析,將財產權、國家、意識型態等重要元素用於理解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主要著作有《西方世界的興起》、《經濟史的結構與變 遷》、《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等多本經濟史經典名著。

羅伯?保羅?湯瑪斯(Robert Paul Thomas, 1938-)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系,從事經濟史教學與研究,於2002年退休。

譯者簡介

劉瑞華


清 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生於1960年。1991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博士,在諾思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財產權與政府收入:台灣土地改革的研究》(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Revenue: A Study of Taiwan’s Land Reform)。自1991年起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學系迄今。

  

目錄

導讀
超yue新經濟史:諾思的學術貢獻
序言

篇 理論與概觀
章 議題
第二章 概觀

第二篇 西元900-1500年
第三章 土地與人的財產權
第四章 中世紀初期結束時的經濟情勢
第五章 中世紀盛世:邊疆運動
第六章 十三世紀的歐洲
十四世紀與十五世紀

第三篇 西元1500-1700年
第八章 財政政策與財產權
近代初期
第十章 法國與西班牙:競爭失敗的國家
第十一章 荷蘭和成功的經濟成長
第十二章 英國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導讀(節錄)

《西 方世界的興起》的原書出版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年, 在台灣才首度出版中文譯本,譯者說明本書成為經典的理由,所擔負的責任格外特別。文史領域學術著作的翻譯,並非只是將原書用另一種語文表達出來,而是必須 根據原文, 透過修辭讓讀者理解原書完整的內容,其中包括譯者自己的詮釋。這使得翻譯工作一方面在過程中要負擔字斟句酌的繁瑣,另一方面還要承受讀者對結果的評價。然 而,也正因如此,重要的學術經典需要翻譯,而且不限一個翻譯版本。

對於現今的讀者而言,本書的重要性可能來自作者之一的諾思。的確,本 書在諾思的學術生涯中有極特殊的地位, 作為了解這位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的思想脈絡,有很重要的價值。不過,從另一角度想,諾思的學術地位有很大部分來自於他的著作,而《西方世界的興起》在諾思 的學術研究歷程中,又是極為重要的一本著作,因此,本文關注的焦點,全放在這本書對經濟史學的貢獻。




【精选经典重磅回归】现代经济学前沿探索:一部洞察全球格局与未来走向的深度力作 书名: 《全球经济新版图:结构变迁、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逻辑》 作者: 亚历山大·科尔宾(Alexander Corbin) 译者: 王丽萍、张明远 出版社: 远景文化出版社 --- 内容概要 《全球经济新版图:结构变迁、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逻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它是一部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背景下,对现代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驱动要素及其未来演进方向进行的深刻剖析与前瞻性论述的专著。作者科尔宾教授凭借其跨越经济学、政治学与技术哲学的前沿研究视角,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财富创造的源泉如何从传统的要素投入转向制度质量与知识资本的积累,并深入探讨了技术颠覆(尤其是数字革命与生物科技的融合)如何重塑产业结构、重构国家竞争力乃至全球价值链。 本书的宏大叙事始于对过去三十年全球化“黄金时代”的审视,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结构性脆弱性,随后,它将焦点转向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裂痕,特别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何与经济相互作用,加速了供应链的“去中心化”与“区域化”趋势。全书以严谨的计量分析为基石,辅以大量生动的案例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高管以及严肃的经济学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化、批判性的工具箱,用以驾驭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经济时代。 核心章节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从稀缺性到复杂性治理 本部分首先挑战了早期主流经济学中对“稀缺性”的过度强调,认为在信息和知识日益成为核心要素的今天,“注意力稀缺”与“信任赤字”才是制约现代经济效率的关键瓶颈。 第1章:后工业时代的生产函数重构: 本章详细考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资本、劳动与技术之间的交互关系。不同于以往的边际递减规律,作者提出“网络外部性”和“平台效应”可能导致生产要素回报的超线性增长,并分析了这种增长如何加剧收入与机会的不平等。 第2章:制度质量的非线性回报: 探讨了“软性制度”(如法律的确定性、产权的有效保护、反腐败的能力)对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东亚与拉美在制度建设上的差异,论证了制度质量并非是线性累积的,而是在特定“临界点”后会产生爆发性的正向效应。 第二部分:全球价值链的重塑与区域化博弈 作者将全球化视为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而非一个固定终点的结构。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并非简单地是对自由贸易的回归,而是对既有全球治理成本与风险的重新评估。 第3章:韧性优先于效率的供应链逻辑: 深入分析了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暴露出的“单点故障”风险。本章提出了“多源冗余模型”(Poly-Sourcing Redundancy Model),强调企业和国家需要为维持供应链的抗冲击能力而支付“韧性溢价”,即使这意味着短期效率的牺牲。 第4章:技术主权与“数字殖民”的风险: 重点分析了数据、算法和关键矿产控制权成为新时代地缘政治角力的核心战场。作者警告,缺乏本土化技术生态的国家,可能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中沦为“数据原料供应者”或“应用市场”,而非价值创造的核心节点。 第三部分:可持续性的新经济学视角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将环境外部性与社会公平问题内生化到经济模型之中。 第5章:从“碳中和”到“资源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 不仅停留在政策建议层面,而是构建了评估不同碳定价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效应模型。强调了“循环设计”(Design for Circularity)在降低系统性风险中的核心地位。 第6章:人力资本的代际公平与“技能通胀”: 探讨了自动化对中等技能岗位的挤压效应。作者认为,教育体系的僵化是造成社会向上流动性停滞的制度性障碍。提出了“终身技能重塑机制”的政策路径,旨在缓解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压力。 第四部分:宏观稳定性的新挑战 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在新环境下的有效性。 第7章:债务、通胀与财政空间: 在高政府负债率的背景下,审视了现代中央银行在应对结构性通胀(而非周期性通胀)时的工具局限性。本书对“财政主权边界”进行了审慎的界定。 第8章:未来金融生态的监管困境: 聚焦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中介和风险传导机制带来的挑战,呼吁建立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跨国金融监管框架。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深度。它避免了对单一理论模型的迷信,而是将制度经济学的洞察力、技术哲学的敏感性以及复杂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融为一炉。作者拒绝提供简单的“药方”,而是致力于阐明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的深层约束条件与潜在机遇。对于任何希望超越日常经济新闻标题,理解驱动全球经济结构深度变革的底层力量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理解未来十年商业与政策环境的必备读物。它提供的是一种“看清世界运行规律”的思维工具,而非一套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 读者对象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与智库研究人员 跨国企业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高层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与学者 对未来商业趋势和全球格局有深度探究兴趣的严肃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观点输出,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历史案例作为支撑,论证过程环环相扣,逻辑链条几乎无懈可击。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构建其理论大厦时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他巧妙地平衡了历史叙事的宏大与经济分析的精确。对于那些对商业史、制度经济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提供的知识储备,足以让我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理论工具来指导我的专业思考和日常决策。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完的书,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箱”,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的深刻剖析。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当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作者的理论模型下,似乎都有了历史和制度层面的合理解释。它让人跳出“线性进步”的思维定势,认识到历史发展充满了偶然性与复杂性,没有哪个制度是永恒最优解,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创新之上。我开始用更具动态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最佳实践”,明白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或治理结构,都可能在环境变化后迅速失效。这种去魅化的视角,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战略判断能力,让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繁荣之下可能潜藏的结构性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质感。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配色和字体选择,很巧妙地呼应了书名所暗示的历史深度。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内页的排版,字间距和行距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篇幅这么长的严肃论著,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和疲劳。而且,作为引进的台版,它的翻译质量无疑是经过了专业团队的打磨,很多晦涩的学术概念被处理得流畅而精准,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挑选阅读材料上,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沉下心来阅读,并且在阅读体验上做到如此精良的,实属凤毛麟角。光是捧着它翻阅时的那种触感和视觉享受,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散发出来的那种知识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所包含的宏大叙事结构所震撼。它并非是那种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套严密、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独特,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制度、文化这些“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塑造了不同文明的长期走向。我尝试着将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比如关于产权界定和交易成本的论述,对照现实生活中一些商业案例进行反思,发现其解释力惊人地强大。这种将宏观历史演化与微观个体决策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商业”二字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买卖交易,更是一种社会契约的体现。读到精彩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ட்ட这些论断的精妙之处,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其他快餐式读物无法给予的。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且有力的分析框架。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难度是摆在那里的,它对读者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一些章节涉及到的经济学模型和历史背景知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去消化吸收。我个人采取了“慢读精思”的策略,不是一次性追求速度,而是每读完一节,都会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图,甚至会查阅一些辅助资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最终的收获显得如此宝贵。它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虽然过程艰辛,但一旦抵达山顶,俯瞰到的风景自然是壮阔无比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对思维的深度训练,远比单纯获取某个知识点更有价值。对于真正渴望提升认知水平的人来说,这种“痛苦的阅读”是必经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