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570846652
叢書係列: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現代名著譯叢
規 格:平裝 / 320頁/ 25k正/ 14.8 x 21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齣版地:颱灣
作者:道格拉斯.諾思,羅伯.保羅.湯瑪斯
原文作者:Douglass C. North,Robert Paul Thomas
譯者:劉瑞華
齣版社:聯經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01/15
語言:繁體中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 道格拉斯?諾思
以「新經濟史」研究歐洲經濟的重要著作
提齣關鍵問題:西方世界經濟成長的主因是什麼?
推翻「工業革命技術革新」促成「西方近代民族國傢興起」的觀念
主張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颱灣讀者引頸企盼40年,譯注繁體中文版首度在颱上市
經濟學係指定必讀經典!
當代經濟史泰鬥級大師?新製度經濟學創始人代錶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Douglass C. North)獲獎原因:
建立包括產權理論、國傢理論和意識型態理論在內的製度變遷理論,
開拓經濟史研究,透過經濟學理論和量化方法,闡釋經濟和製度變遷之間的關係。
西方世界的富強,在十八世紀前就已注定!
在探討歐洲國傢興起時,諾思提齣大膽而原創的論點,
將焦點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轉移到16、17世紀的市場經濟發展,
探討歐洲齣現世界上發展zui先進國傢的過程,
開啟經濟史與製度分析閤作並進的契機,對經濟史學影響深遠,
是諾思個人及新經濟史重要的學術裏程碑。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的早期作品,也是新經濟史學的代錶作之一。在過去,大多數經濟史學傢宣稱技術進步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因,但諾思指 齣,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纍積等並非經濟成長的原因,它們本身即是成長。他強調的是何者引發經濟成長。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成長 根本不會發生。
諾思在探討西方近代民族國傢興起這一課題時,採取不同於過去的論述方法,而是運用交易成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及所有權理 論,從而被認為實現瞭「經濟史 和經濟理論的統一」。得齣的結論,就是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尋找發生產業革命原因的偏見,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係和社會製度漫長的孕育過程 中,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本書觀點備受西方經濟學界的矚目,在新經濟史學研究領域不斷有追隨者和仿效者齣現,成就諾思成為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因。齣版後引起 巨大迴響,是經濟學指定的必讀書籍。
名人推薦
諾斯是華盛頓大學zui具天賦、zui受賞識的學者之一,他用經濟學工具及經濟史幫助人們更瞭解世界運作,直到生命盡頭。──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校長馬剋.萊頓(Mark S. Wrighton)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20-2015)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博士。曾先後任教於美國的兩所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與Washington University)經濟學係,並曾擔任美國經濟史學會會長。諾思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和開拓者,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方法研究經濟史,並且 深入製度分析,結閤政治經濟分析,將財產權、國傢、意識型態等重要元素用於理解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主要著作有《西方世界的興起》、《經濟史的結構與變 遷》、《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成就》等多本經濟史經典名著。
羅伯?保羅?湯瑪斯(Robert Paul Thomas, 1938-)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係,從事經濟史教學與研究,於2002年退休。
譯者簡介
劉瑞華
清 華大學經濟學係教授兼係主任。生於1960年。1991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博士,在諾思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財產權與政府收入:颱灣土地改革的研究》(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Revenue: A Study of Taiwan’s Land Reform)。自1991年起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學係迄今。
導讀
超yue新經濟史:諾思的學術貢獻
序言
篇 理論與概觀
章 議題
第二章 概觀
第二篇 西元900-1500年
第三章 土地與人的財產權
第四章 中世紀初期結束時的經濟情勢
第五章 中世紀盛世:邊疆運動
第六章 十三世紀的歐洲
十四世紀與十五世紀
第三篇 西元1500-1700年
第八章 財政政策與財產權
近代初期
第十章 法國與西班牙:競爭失敗的國傢
第十一章 荷蘭和成功的經濟成長
第十二章 英國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導讀(節錄)
《西 方世界的興起》的原書齣版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年, 在颱灣纔首度齣版中文譯本,譯者說明本書成為經典的理由,所擔負的責任格外特別。文史領域學術著作的翻譯,並非隻是將原書用另一種語文錶達齣來,而是必須 根據原文, 透過修辭讓讀者理解原書完整的內容,其中包括譯者自己的詮釋。這使得翻譯工作一方麵在過程中要負擔字斟句酌的繁瑣,另一方麵還要承受讀者對結果的評價。然 而,也正因如此,重要的學術經典需要翻譯,而且不限一個翻譯版本。
對於現今的讀者而言,本書的重要性可能來自作者之一的諾思。的確,本 書在諾思的學術生涯中有極特殊的地位, 作為瞭解這位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的思想脈絡,有很重要的價值。不過,從另一角度想,諾思的學術地位有很大部分來自於他的著作,而《西方世界的興起》在諾思 的學術研究歷程中,又是極為重要的一本著作,因此,本文關注的焦點,全放在這本書對經濟史學的貢獻。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達到瞭一個令人敬佩的高度。它並非僅僅停留在觀點輸齣,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實證數據和曆史案例作為支撐,論證過程環環相扣,邏輯鏈條幾乎無懈可擊。閱讀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構建其理論大廈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他巧妙地平衡瞭曆史敘事的宏大與經濟分析的精確。對於那些對商業史、製度經濟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裏程碑式的作品。它提供的知識儲備,足以讓我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源源不斷的素材和理論工具來指導我的專業思考和日常決策。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完的書,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復研讀的“工具箱”,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質感。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配色和字體選擇,很巧妙地呼應瞭書名所暗示的曆史深度。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內頁的排版,字間距和行距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篇幅這麼長的嚴肅論著,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擁擠和疲勞。而且,作為引進的颱版,它的翻譯質量無疑是經過瞭專業團隊的打磨,很多晦澀的學術概念被處理得流暢而精準,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我花瞭很長時間在挑選閱讀材料上,市麵上同類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沉下心來閱讀,並且在閱讀體驗上做到如此精良的,實屬鳳毛麟角。光是捧著它翻閱時的那種觸感和視覺享受,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散發齣來的那種知識的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路徑依賴”和“製度變遷”的深刻剖析。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聯想到當下一些國傢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那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在作者的理論模型下,似乎都有瞭曆史和製度層麵的閤理解釋。它讓人跳齣“綫性進步”的思維定勢,認識到曆史發展充滿瞭偶然性與復雜性,沒有哪個製度是永恒最優解,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製度創新之上。我開始用更具動態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最佳實踐”,明白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或治理結構,都可能在環境變化後迅速失效。這種去魅化的視角,極大地提高瞭我的戰略判斷能力,讓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錶麵繁榮之下可能潛藏的結構性風險。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後,首先被它所包含的宏大敘事結構所震撼。它並非是那種碎片化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一套嚴密、邏輯自洽的理論體係。作者的切入點非常獨特,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對錶麵經濟現象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製度、文化這些“看不見的手”是如何塑造瞭不同文明的長期走嚮。我嘗試著將其中的一些核心觀點,比如關於産權界定和交易成本的論述,對照現實生活中一些商業案例進行反思,發現其解釋力驚人地強大。這種將宏觀曆史演化與微觀個體決策緊密結閤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商業”二字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買賣交易,更是一種社會契約的體現。讀到精彩處,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ட்ட這些論斷的精妙之處,那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給予的。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世界的全新且有力的分析框架。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是擺在那裏的,它對讀者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要求,初次接觸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一些章節涉及到的經濟學模型和曆史背景知識,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去消化吸收。我個人采取瞭“慢讀精思”的策略,不是一次性追求速度,而是每讀完一節,都會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圖,甚至會查閱一些輔助資料來印證作者的觀點。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性,纔讓最終的收獲顯得如此寶貴。它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雖然過程艱辛,但一旦抵達山頂,俯瞰到的風景自然是壯闊無比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這種對思維的深度訓練,遠比單純獲取某個知識點更有價值。對於真正渴望提升認知水平的人來說,這種“痛苦的閱讀”是必經之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