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精装) 沈从文 中华书局

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精装) 沈从文 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从文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史
  • 民俗学
  • 文学
  • 历史
  • 中国古典文化
  • 沈从文
  • 中华书局
  • 精装本
  • 插图本
  • 典藏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千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27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774460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精装)

:56.00元

售价:43.7元,便宜12.3元,折扣78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1102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作者长子作序推荐:沈从文先生长子沈龙朱专门为本书作序,详细讲述沈从文早年从事文学创作的经过和成就,以及建国后从事古代物质文化研究的过程和艰辛。
2、好读的精粹篇章:选篇多为沈从文研究的精华之作,内容涵盖古代扇子、镜子、玉石、陶瓷、玻璃、龙凤狮子鱼图案、服饰、车乘等演变和发展以及古代养身保健、百姓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种种方面。研究对象多为日常用品,大家喜闻乐见。文学大家写文物研究文章,语言优势时时体现,没有论文的诘屈聱牙,文字优美生动,言简意赅,好读易懂。
3、丰富的彩色插图:所配79幅精美大图,均来自故宫、国博等博物馆,直观再现沈从文先生的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堪称同类图书中的配图精良之作。

内容提要


《古人的文化》(布面精装)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

目录


勤奋和对生命的思索(沈龙朱)/1

扇子史话/1
古代镜子的艺术/5
镜子的故事(上)/14
镜子的故事(下)/26
中国古玉/43
玉的应用/51
中国古代陶瓷/59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67
我国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74
宋元时装/81
从文物中所见古代服装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点点滴滴/88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104
龙凤艺术/113
鱼的艺术/121
狮子在中国艺术上的应用及其发展/127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140
螺甸工艺试探/149
我们从古漆器可学些什么/170
漆工艺问题/179
谈辇舆/188
谈车乘/195
说“熊经”/199
谈金花笺/207
过节和观灯/215
谈写字(一)/225
谈写字(二)/230
[附录]沈从文简要年表/2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密码》 本书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文化读物,旨在通过对古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深入剖析,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和文物插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一章:锦绣华裳——古人的衣着智慧 衣,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衣橱,探寻从上古时期的简陋蔽体到历代王朝繁复精致的服饰演变。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如汉代的曲裾、直裾,唐代的襦裙、圆领袍,宋代的褙子、直裰,明代的马面裙、官服等,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审美情趣以及地域文化差异。 材质的变迁与工艺的精湛: 从最初的兽皮、麻布,到丝绸的出现与普及,再到棉布的兴盛,衣物材质的进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将探讨古代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的精湛技艺,例如缂丝的“绝技”、云锦的华丽、苏绣的细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艺赋予衣物独特的生命力。 色彩的语言与纹饰的寓意: 古代服饰的色彩并非随意选用,而是遵循着严格的礼制和象征意义。“五色”与五行、方位的对应,皇室的黄色、龙纹,官员的官阶纹饰,都承载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信息。我们将解读吉祥纹样如龙、凤、麒麟、祥云等在服饰上的运用,以及它们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礼仪与身份的象征: 服饰在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礼仪角色,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需要穿着不同的服饰。从祭祀的祭服、朝会的朝服,到日常的常服,再到婚礼的喜服,每一件服饰都蕴含着特定的规矩。我们将分析古代官服的品级制度,以及士人、庶民的服饰特点,揭示服装如何成为区分身份、地位的“名片”。 审美观念的流转: 古人的审美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受时代思潮、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服饰风格也经历了多次变革。我们将对比不同朝代的审美取向,例如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清雅内敛,以及明清时期逐渐走向繁复华丽的过程,理解古人对美的追求。 第二章:饕餮盛宴——古人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文化、习俗、情感的凝聚。本章将带您品味古人的餐桌,从粗粝的谷物到精致的菜肴,从朴素的烹饪到繁复的宴饮,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主食的演变与地域特色: 从北方的粟、麦,到南方的稻米,主食的差异构成了中国饮食的基本版图。我们将追溯稻作与麦作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在主食制作上的独特工艺,如面食的百变(馒头、面条、饺子、饼等)和米食的多样(米饭、粥、糕点等)。 菜肴的创新与烹饪技法: 古代的菜肴制作远不止简单的蒸煮炒炸。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的烹饪技法,如“醢”(肉酱)、“脯”(肉干)、“炙”(烤肉)、“羹”(汤羹)等,并介绍古代常用的调味品,如盐、酱、醋、葱、姜、蒜、酒等。我们将从古代典籍中挖掘经典的菜肴,如“白玉羹”、“烧尾宴”等,感受古人的烹饪智慧。 茶、酒、饮品的文化: 除了正餐,饮品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唐代的茶道,到宋代的点茶、擂茶,再到明清的泡茶,理解茶在古代社会的功能与意蕴。同时,也将探讨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角色,从祭祀、宴饮到日常消遣,以及不同酒类的制作与品鉴。 节日与饮食的关联: 许多重要的节日都与特定的食物紧密相连,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我们将探究这些节日食品的起源、象征意义以及与古代民间习俗的渊源。 宴饮礼仪与饮食观念: 古代的宴饮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我们将分析古代宴饮的程序、座次安排、敬酒方式等,以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饮食观念的形成,理解古人对饮食的态度。 第三章:安居乐业——古人的居住智慧 “安居”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古人的居所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承载家族文化、社会等级和生活哲学的空间。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家园,从宏伟的宫殿到朴实的民居,感受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居住智慧。 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古代建筑的选址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强调“背山面水”、“藏风聚气”。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在选址上的考量,以及院落式布局、轴线对称等传统建筑模式的形成,理解古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材料的选择与工艺的应用: 木、土、石、瓦是古代建筑最主要的材料。我们将介绍古代建筑材料的来源、加工工艺,以及榫卯结构、斗拱等精巧的建筑技艺,这些技艺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更体现了古人的匠心独运。 不同阶层的居所: 从帝王的宫殿、王侯的府邸,到士大夫的宅院、普通百姓的民居,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功能分区以及装饰风格,揭示建筑如何反映社会等级。 室内陈设与生活艺术: 居所内部的陈设同样承载着文化信息。我们将探究古代家具(如床榻、几案、屏风、柜子)、器皿、字画、盆景等室内陈设,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摆放与运用,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这些细节營造舒适、雅致的生活环境。 园林艺术与自然情趣: 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我们将深入探究古典园林的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以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设计,理解古人寄情山水、追求诗意生活的理想。 第四章:行迹天下——古人的出行方式 “足迹”丈量着世界的广度,也记录着文明的交流。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古人的出行方式,从简陋的步行到便捷的交通工具,展现古代社会的交通发展和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 陆地上的足迹: 步行是最古老、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我们将追溯古代道路的修建与发展,以及驿站制度的建立,为长途旅行提供便利。我们将探讨古代的交通工具,如肩舆、轿子、人力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设计如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马背上的传奇: 马在古代交通和军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马匹,以及骑马的技艺,并探讨马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何影响了古代的贸易、军事和人口迁移。 水上的脉络: 舟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水系发达的地区。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船只,如木筏、竹筏、帆船、驳船等,以及水运在古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将探究古代著名的航道,如京杭大运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旅途中的风物与故事: 古代的旅途充满艰辛与传奇。我们将通过古代文人的游记、诗歌、绘画,以及史书的记载,还原古代旅途中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旅行者所经历的奇遇与感悟。 交通与文化交流: 交通的便利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进而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将探讨古代的商贸路线、丝绸之路等,以及它们如何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又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丰富中华文明。 《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密码》一书,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通过对古人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致描绘,本书旨在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底蕴,感受古人生活的智慧与情趣,从中汲取养分,启迪当下。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就足够吸引人,采用的是精装,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触感也很好。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插图风格古朴典雅,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古人生活的好奇。翻开书页,纸质细腻,印刷清晰,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古代服饰、建筑、器物的描绘,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风格,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美感。阅读的体验非常愉悦,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亲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趣。这本书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视觉的盛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对古人生活态度的理解。它没有刻意去渲染历史的辉煌或是批判历史的黑暗,而是以一种平和、客观的视角,展现古人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用他们的方式生活、思考、感受世界。我从中看到了古人的勤劳朴实,他们的节俭持家,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他们对家庭的珍视,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这种生活态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当下,不要忘记那些更加根本、更加持久的精神追求,那些源自于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与尊重。

评分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功底自然不必多说,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情,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活的古代场景。这本书所展现的古人文化,并非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被书中描述的古人日常琐事所吸引,他们如何起居,如何社交,如何看待生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鲜活的历史画卷。书中对古代节日、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的描写,让我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温润如玉的情感,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朴实而又丰富的生活智慧。

评分

不得不说,中华书局的出版质量一如既往地令人称道。这本书从选材到编辑,再到最后的印制,都体现了专业和用心。精装的封面设计不仅耐看,而且非常实用,能够更好地保护书页。纸张的选用恰到好处,既有阅读的舒适感,又保证了插图的色彩还原度。整体的装帧风格,也与书中内容所传达的文化底蕴完美契合,给人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感觉。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有心深入了解古人生活细节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收藏,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评分

作为一本插图典藏本,本书的视觉呈现无疑是其一大亮点。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更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它们以细腻的笔触和鲜活的色彩,再现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宏伟的宫殿庙宇到朴素的民居院落,从华丽的宫廷服饰到寻常百姓的衣着,无不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些对古代生活场景的描绘,如市井小贩的叫卖声,孩童嬉戏的身影,文人雅士的品茗论道,都通过插图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些插图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古人的生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和美学追求,为我对古人文化的理解增添了无数色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