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
定价:59.00元
作者:罗建标 陈岳武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15276155
字数:544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性和实用性强。
反映了PON互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的**进展,性强。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以介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将近年来不太引人注意的通信线路基础知识和传统的通信线路工程技术重新展示出来,同时对近年来在通信线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作了详尽的介绍。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适合从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 通信线路基础知识 1
1.1 通信线路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述 1
1.2 通信线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1
1.2.1 通信线路的分类 1
1.2.2 通信线路技术的特点 2
1.3 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介绍 2
1.3.1 市话电缆线路工程材料 2
1.3.2 光缆线路工程材料 6
1.3.3 通信管道工程材料 14
1.4 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的介绍 14
1.5 关于国际标准单位 16
第2章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要点 19
2.1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9
2.2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21
2.3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程序划分 21
2.3.1 设计程序的划分 21
2.3.2 通信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2
2.4 设计内容 22
2.4.1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22
2.4.2 设计说明 23
2.4.3 工程概、预算 24
2.4.4 图纸 25
2.5 工程概、预算编制 27
2.5.1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总费用 27
2.5.2 通信建设单项工程总费用的构成 28
2.5.3 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表格编制 33
第3章 通信线路工程勘测 35
3.1 查勘测量 35
3.1.1 准备工作 35
3.1.2 查勘 36
3.2 测量 37
3.2.1 测量前准备 37
3.2.2 线路测量分工和工作内容 38
3.2.3 整理图纸 39
第4章 光缆线路工程设计 40
4.1 通信线路网的构成 40
4.2 本地网组网方式 41
4.3 长途光缆线路的基本特点 41
4.4 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 41
4.4.1 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41
4.4.2 本地网光缆路由的选择原则 41
4.4.3 长途光缆路由的选择原则 41
4.4.4 高原严寒地区通信线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43
4.5 局站的设置 43
4.5.1 站址选择的原则 43
4.5.2 局站建筑方式选择原则 44
4.5.3 本地网光缆局站的设置 44
4.5.4 长途光缆局站的设置 44
4.6 敷设方式的确定 45
4.6.1 线路敷设方式的分类 45
4.6.2 敷设方式的选择 45
4.7 光缆的选型及传输指标设计 48
4.7.1 光缆的结构与类型 48
4.7.2 光缆型号命名方式 49
4.7.3 光缆的选择 50
4.7.4 光缆容量的确定 50
4.7.5 光纤的选型 51
4.7.6 光缆系统传输指标设计 53
4.7.7 光(电)缆配盘 54
4.8 宽带接入网光纤到户(FTTH)建设 55
4.8.1 FTTH的基本原理 55
4.8.2 FTTH的建设范围 59
4.8.3 FTTH工程建设原则 61
4.8.4 FTTH工程设计 64
4.8.5 光缆分纤箱的规格、型号与技术要求 69
第5章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 75
5.1 管道路由及位置的选择 75
5.1.1 市话管道路由选择 75
5.1.2 长途管道路由选择 75
5.1.3 管道路由选择的安全性考虑 76
5.1.4 管道埋设位置的确定 76
5.2 管道容量的确定 78
5.2.1 原有规范对管道容量的确定方法 78
5.2.2 新的通信管道容量确定方法 79
5.3 管道材料的选择 79
5.4 管道敷设技术要求 81
5.4.1 市话管道的铺设要求 81
5.4.2 硅芯管道的敷设要求 88
5.5 光(电)缆通道 89
5.5.1 需要建筑光(电)缆通道的条件 89
5.5.2 光(电)缆通道的规格 89
5.6 光(电)缆进线室设计 90
5.6.1 光(电)缆进线室设计原则 90
5.6.2 进线室的建筑要求 90
5.6.3 进线室的其他要求 90
5.7 各种标号混凝土参考配比、人孔体积及开挖土方量 91
5.7.1 各种材料说明 91
5.7.2 各种标号混凝土参考配比 91
5.7.3 人(手)孔体积及开挖土方量 92
第6章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 95
6.1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95
6.1.1 工程施工准备 95
6.1.2 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 95
6.1.3 竣工验收 96
6.2 器材检验 103
6.2.1 一般规定 104
6.2.2 市话通信电缆单盘检验 104
6.2.3 光缆单盘检验 104
6.3 光(电)缆路由复测 104
6.4 架空线路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105
6.4.1 架空杆路路由选择 105
6.4.2 架空杆路施工技术要求 106
6.4.3 拉线的种类与安装技术要求 122
6.4.4 吊线装置 141
6.4.5 架空光(电)缆线路吊线原始安装垂度 149
6.4.6 光缆敷设安装的一般要求 152
6.4.7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152
6.4.8 墙壁光(电)缆敷设安装要求 154
6.5 管道光缆及局内光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157
6.5.1 管道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157
6.5.2 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58
6.5.3 光缆交接箱安装要求 159
6.5.4 局内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60
6.5.5 光纤与光缆的接续要求 162
6.5.6 光缆的预留处理 165
6.6 直埋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166
6.6.1 直埋光缆路由选择 166
6.6.2 光缆埋深要求 166
6.6.3 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小净距 167
6.6.4 直埋光缆的敷设要求 168
6.6.5 直埋光缆路由施工后的维护标准 171
6.6.6 冻土层直埋光缆的敷设 175
6.6.7 水底光(电)缆敷设要求 175
6.7 本地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79
6.7.1 电缆线路传输指标设计 179
6.7.2 电缆的选择 180
6.7.3 电缆路由的选择 181
6.7.4 架空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81
6.7.5 管道电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184
6.7.6 埋式电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186
6.7.7 交接箱安装及室内成端电缆 186
6.7.8 配线区和分线设备安装与防雷接地装置 189
6.7.9 电缆接续与割接技术要求 193
6.7.10 电缆线路施工安全措施 195
第7章 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198
7.1 防强电 198
7.1.1 危险影响的容许标准 198
7.1.2 强电危险影响的防护措施 199
7.1.3 通信线路与其他电气设备间的小垂直距离 200
7.2 防雷 201
7.2.1 雷电的基本概念及活动规律 201
7.2.2 室外光(电)电缆线路防雷 202
7.2.3 进局光(电)缆线路防雷措施 210
7.3 防腐蚀、防潮 213
7.3.1 光缆腐蚀的分类 213
7.3.2 地下光缆的腐蚀程度 214
7.3.3 地下光缆电化学防护指标 214
7.3.4 地下通信光缆防腐蚀措施 215
7.3.5 直埋电缆防蚀 216
7.3.6 防潮、充气维护系统 216
7.4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光缆防护 222
7.4.1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防护措施 222
7.4.2 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护措施 222
7.4.3 对膨胀土壤危害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222
7.4.4 对冻土层光缆的防护措施 222
7.4.5 对温差悬殊影响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223
7.4.6 对盐碱地腐蚀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223
7.4.7 对风沙暴影响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224
7.4.8 对地层沉陷段落的防护措施 224
7.5 防鼠害、啄木鸟和白蚁 224
7.5.1 防鼠害 224
7.5.2 防啄木鸟 225
7.5.3 防白蚁 225
7.6 架空光缆防护 227
7.6.1 杆路保护措施 227
7.6.2 拉线、吊线及架空光(电)缆保护 229
7.6.3 杆根加固措施 229
7.7 管道光缆防护 234
7.7.1 管道光缆路由防护 234
7.7.2 人井内光缆设施防护要求 236
7.7.3 管道光缆路由防护及警示 238
7.8 直埋光缆防护 241
7.8.1 直埋光缆防护措施 241
7.8.2 标石埋设 245
7.8.3 标石制作与编号方法 246
7.9 水线防护与水线牌制作安装 247
7.9.1 水线防护措施 247
7.9.2 水线标志牌的形式、制作与安装 249
7.10 长途干线光缆的维护 251
7.10.1 光缆线路维护的基本任务 251
7.10.2 维护方法与周期 251
7.10.3 光缆线路维护要求 253
7.10.4 光缆线路维护机构 253
7.10.5 光缆线路维护器材 253
第8章 关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及评估 256
8.1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识别 256
8.1.1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类别 256
8.1.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的预评估 257
8.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257
8.2.1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 257
8.2.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 257
8.2.3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量化计算的原则 258
8.2.4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 258
8.3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处置 262
8.3.1 风险处置的基本原则 262
8.3.2 制定风险处置计划的步骤 262
8.3.3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处置策略 262
8.3.4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处置遵循的原则 262
8.3.5 明确职责 263
8.4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监控 263
8.4.1 安全风险监控的程序与内容 263
8.4.2 安全风险监控具体措施 264
第9章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的强制性条文 265
9.1 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265
9.2 YD 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269
9.3 YD 5018-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74
9.4 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274
9.5 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75
9.6 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278
9.7 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279
9.8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 279
9.9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修订内容) 280
9.10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281
9.10.1 电信设备安装的抗震设计目标 281
9.10.2 架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282
9.10.3 自立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282
9.11 YD/T 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283
9.12 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283
9.13 YD/T 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283
9.14 YD/T 5003-2010《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283
第10章 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条文 285
10.1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 285
10.2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修订内容) 286
10.3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287
10.3.1 电信设备安装的抗震设计目标 287
10.3.2 自立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288
10.4 YD/T 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288
10.5 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289
10.6 YD/T 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289
10.7 YD/T 5003-2010《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289
10.8 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290
10.9 YD/T 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291
10.10 YD 5079-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291
10.11 YD 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暂行规定》 292
10.12 YD 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92
第11章 附录 294
11.1 各种工程材料的规格、型号与单位重量 294
11.1.1 方钢与圆钢材单位重量 294
11.1.2 扁钢每米重量表 295
11.1.3 工字钢、槽钢每米重量 295
11.1.4 等边角钢每米重量表 296
11.1.5 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表 296
11.1.6 热轧无缝钢管每米重量表 297
11.1.7 电焊薄壁钢管每米重量表 298
11.1.8 镀锌钢绞线、镀锌铁线和铜包钢线单位重量表 298
11.1.9 绝缘子的规格、型号与尺寸 298
11.2 工程设计组织计划实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 300
11.2.1 设计进度和计划安排 300
11.2.2 勘察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 307
11.2.3 安全与文明措施 309
11.3 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实例(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310
11.3.1 工程概况 310
11.3.2 施工队伍组成 312
11.3.3 组织管理 314
11.3.4 施工进度计划及实施保证措施 322
11.3.5 技术方案 324
11.3.6 客户投诉处理及工程回访计划 332
11.4 考试试题 333
11.4.1 通信管道、光缆设计培训考试试卷 333
11.4.2 通信工程概、预算考试试卷 336
11.4.3 通信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考试试卷 340
11.4.4 设备专业强制性规范考试试题 343
11.5 参考文献和资料 347
恒久图书专营店
恒久图书专营店
恒久图书专营店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通信行业的工程师,对LTE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它的名字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我所能想到的所有关键技术点。尤其是“LTE网络通信”这一部分,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能是我急需的那本入门指南。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LTE网络的架构、关键技术,比如OFDM、MIMO等,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实现高速移动通信。同时,对于“无线网络”部分,我希望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比如Wi-Fi、蓝牙,以及它们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这本书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这几个关键词,也让我看到了它在实践层面的价值。我希望能学到如何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和设计,如何高效地进行施工部署,以及在网络出现问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故障排查和维护。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或者是一些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技能,帮助我快速融入这个行业。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学生,正在学习通信工程专业。在课余时间,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来补充课堂知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线路工程,到前沿的LTE网络,再到广泛应用的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光纤通信的详细介绍,例如不同类型光纤的特性、光缆的敷设方式、以及光纤接入网的组成和原理。同时,我对于LTE网络的部分也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学习到其核心的技术原理,比如频谱利用、多址技术、以及与4G、5G网络的演进关系。书名中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也暗示了这本书的实用性,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实际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进行线路选址、如何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如何进行网络优化和故障排除。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图表、案例分析,或者实验指导,那就更完美了,这将大大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现代化的线条,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通信技术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对通信线路工程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它在LTE网络以及未来的物联网和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这本书的标题触及了这些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从目录的初步浏览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通信工程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尤其是我对光纤通信部分的内容颇感兴趣,了解它如何实现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作者名气不小,罗建标和陈岳武的名字在业内有着很高的声誉,这让我相信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工程原理,并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通信线路的设计原则、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维护的策略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指导。
评分我对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且一直认为,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这本书的书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LTE网络通信,光纤通信,物联网,无线网络》正好捕捉到了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通信线路工程在现代网络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城市密集区域、偏远地区)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和布线。对于LTE网络通信,我希望书中能够阐述其在提供高质量移动宽带服务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向5G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光纤通信作为高速数据传输的载体,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论述,包括其在骨干网、城域网以及接入网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建设和维护技术。而物联网和无线网络部分,我更关注的是它们与LTE网络和光纤通信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生态系统,支持海量设备的连接和数据的流动。这本书的作者组合也让我对其专业性充满信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为我理解当前及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评分作为一名对物联网技术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支撑其发展的通信技术。这本书的书名恰好点出了我所关注的几个核心点——通信线路工程、LTE网络、光纤通信以及无线网络。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看似独立的技术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阐述它们在物联网构建中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光纤通信在物联网数据传输中的优势,以及LTE网络如何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广泛而可靠的连接。同时,我对“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部分内容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它涉及到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正是物联网大规模部署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展示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或工业场景中,设计、施工和维护一套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以支撑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和数据交换。这本书的作者背景也让我对其专业性有信心,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物联网通信的“幕后英雄”,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