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晴... 编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学
  • 行为模式
  • 礼仪
  • 荣誉
  • 耻感
  • 二战
  • 美国文化
  • 文化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
ISBN:9787533945510
商品编码:1053904238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菊与刀
  •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译者:何晴
  • 定价:35
  • 出版社:浙江文艺
  • ISBN号:978753394551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7-01
  • 印刷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02
  • 字数:170千字

编辑推荐语

鲁思·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分析了日本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育和成人素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日本民族性格不统一的重要因素。本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在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内容提要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 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 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 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一个被原子弹 轰炸过的**,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 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 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 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 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 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 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1887年生于纽约,1948年病逝。曾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二战期间,对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著有《文化模式》《种族:科学与政治》《菊与刀》等,其中尤以《菊与刀》影响巨大。

目录

Chapter 01 任务:研究日本
Chapter 02 战争中的日本人
Chapter 03 各就其位
Chapter 04 明治维新
Chapter 05 历史和世界的亏欠者
Chapter 06 回报万分之一
Chapter 07 “*难承受”的报答
Chapter 08 洗刷污名
Chapter 09 人情的范畴
Chapter 10 美德的困境
Chapter 11 自我约束
Chapter 12 儿童学习
Chapter 13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译后记


《菊与刀》 背景与主题: 《菊与刀》并非一部简单的游记或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幅精细描摹的社会学画卷,通过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深入观察与剖析,试图理解这个在二战期间突然崛起并成为强大对手的民族,其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深层的文化根源。本书并非对日本的全面历史叙述,而是聚焦于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其看似矛盾的特质,如“菊”所代表的精致、唯美、爱好和平,与“刀”所象征的尚武、刚烈、勇于牺牲。 核心洞察: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日本社会运作的内在逻辑,作者通过大量二手资料和对被俘日军的访谈,总结出了几个关键概念来解释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情义(Giri): 这是理解日本社会关系的关键。情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义务网络,它规范了个人在不同关系中的责任和行为。这种义务感既包括对上级的效忠,也包括对家庭、社区的责任,甚至是对国家和天皇的绝对忠诚。情义的运作使得日本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会压抑个人情感,以履行社会赋予的职责为重。这种强大的社会约束力,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日本人为何能为了集体利益或荣誉而牺牲自我。 耻感(Haji): 与西方社会以“罪感”为驱动力不同,日本社会更多地受到“耻感”的制约。耻感并非仅仅是指感到羞愧,更是一种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对自己在他人眼中形象的极度关注。害怕“丢脸”、“不被理解”是日本人行为的重要驱动力。这种对社会评价的在意,使得日本人在行动前会反复权衡,力求符合社会规范,避免做出“令人羞耻”的事情。这既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某些情况下犹豫不决。 等级制度与恩义(On): 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等级化的社会,从家庭内部到国家结构,都有着明确的上下级之分。这种等级制度与“恩义”紧密相连。恩义是指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后,有义务回报,而这种回报往往是无止境的,形成一种永恒的、循环式的付出与接受关系。这种“施恩不图报”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个人对集体或权威的依附,以及对回报的期盼,使得整个社会体系能够高效运转。 忠诚与自我牺牲: 作者着重分析了日本民族的忠诚特质,特别是对天皇和国家的绝对忠诚。这种忠诚并非基于理性认同,而是一种根植于文化和情感的深层信仰。在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下,自我牺牲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从武士道的切腹自尽,到二战中的神风特攻队,都体现了这种将生命献给国家的极端实践。本尼迪克特认为,这种牺牲精神既是日本民族性中最令人敬畏的一面,也是其在战争中表现出惊人勇气的根源。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日本社会的爱国主义表现得尤为强烈,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爱国主义并非仅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作者指出,日本的爱国主义常常伴随着对外来文化的警惕和对本土传统的坚守,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但也可能导致其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产生隔阂。 研究方法与视角: 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并非是传统的历史学或民族志学,她更多地采用了一种“文化模式”的分析方式。她试图从日本的文学、艺术、宗教、社会习俗等多个维度,提炼出贯穿于整个日本文化的核心模式,并以此来解释日本国民的行为。她的视角是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力求客观地呈现日本文化的特点,避免带有个人情感的评判。然而,正如作者本人所承认的,任何对一个复杂民族文化的解读都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意义与影响: 《菊与刀》一经出版,便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日本的窗口,帮助人们打破了对日本的刻板印象,认识到这个民族背后深层的文化力量。本书的分析框架也对后来的跨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其一些结论和方法在学术界也存在争议,但其对日本文化特征的深刻洞察,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理解日本的社会现象和民族性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结: 《菊与刀》是一部关于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里程碑式著作。它以“菊”与“刀”为象征,深入剖析了日本社会中情义、耻感、等级、忠诚等核心文化元素,揭示了日本人看似矛盾的特质,并解释了这种文化模式如何在历史进程中塑造了日本民族的行为方式。本书不仅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理解跨文化交际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菊与刀》这个书名,简直像一个谜语,让我跃跃欲试。我脑海中已经构筑了无数个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和意象。也许,这是一个关于日本文化的深度剖析,作者试图从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中,揭示出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核。菊花的雅致与宁静,武士刀的冷酷与决绝,它们如何在这个文化土壤中孕育,又如何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描绘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许是传统的武士,在荣誉与职责的驱使下,做出艰难的抉择;又或许是艺术家,在对美的极致追求中,却也必须面对现实的纷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让我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熟悉却又遥远的事物。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关于如何平衡内在的平和与外在的行动,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决断。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钩子,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菊与刀》,光是这个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门。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也许是关于一个身处乱世的武士,他内心怀揣着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如同菊花般淡雅,但在必要时,又能毫不犹豫地挥出手中锋利的刀,捍卫自己的信念和家园。又或许,它是在探讨一种生存哲学,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既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又能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断去面对挑战。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有精彩的叙事,有深刻的人物刻画,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去理解那种将刚柔并济、生死相随的意境融为一体的艺术。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它背后的奥秘。

评分

我最近被一本叫做《菊与刀》的书深深吸引了。仅仅是书名,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菊”,多么温婉、内敛的意象,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庭院,淡雅的色彩,以及一种不张扬的美。而“刀”,又是何等锋利、决绝的象征,它代表着力量、秩序,甚至是某种残酷的现实。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不禁想要探究这看似矛盾的结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刻含义。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在探讨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机制。它或许在描述一种民族性格,一种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柔情中蕴藏着坚韧的力量。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细腻的笔触,为我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能够感受到那种独特的东方韵味,理解那种在平静中涌动的暗流。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已经是一首诗,一曲引人入胜的序曲。

评分

我最近发现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它的名字叫做《菊与刀》。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无穷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为何是“菊”?为何又是“刀”?这两种意象在我看来,是如此的鲜明,又如此的具有代表性。菊花,往往象征着高洁、隐逸,是对淡泊名利的追求,是对生命短暂却绚烂的感悟。而刀,则代表着力量、决断,是生存的工具,也是冲突的象征。当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被并列在一起时,一种强烈的张力便油然而生。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深入探讨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剖析。它可能是在解构某种内在的矛盾,比如在看似温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锐利;又或者是在展现一种生存之道,如何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又必须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挑战。我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不只是故事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探索。我期待着作者能够通过文字,为我描绘出这“菊与刀”背后所代表的复杂世界,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某些事物,去感受那种独特的东方韵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深沉的背景色上,一柄古朴的武士刀与一朵盛开的菊花交织在一起,既有力量感,又含蓄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美。光是看到这个组合,就让人联想到某种文化符号,一种将刚柔并济、生死相随的意境传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这“菊与刀”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可能性:或许是关于一位武士的传奇,他身负荣耀,却也承受着内心的挣扎,如同刀刃般锋利,却又怀揣着对生命细腻的怜惜;又或许是关于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对恋人如同刀锋上的玫瑰,在残酷中绽放,又在命运的洪流中被无情卷走。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矛盾的美感,一种对立的和谐,让人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意象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生命力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某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关于生存与死亡,关于忠诚与背叛,关于理性与感性,关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这本书的文字,我希望它们能够如诗般优美,又如刀般精准,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能直击灵魂最坚硬的角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