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礼乐吉金——图说西周(图说人文中国) | 作者 | 胡振宇 撰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21743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200 | 页码 | 148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礼乐吉金——图说西周》前有导读,后有结语,正文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从立国、文字、稽古、礼乐、艺术、生活等六个方面将上古时代为鼎盛的周王朝再现于世人面前。导读将从周原兴起到西周覆灭几百年间的社会状况、百姓生活等做了全景式的介绍;全书共附图175幅,将周代高度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以图片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文字部分的表述基本围绕图片展开,针对性、说明性和论述性都很强,能够将周代的文化遗存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并通过说明性文字进一步深化读者对这些上古文明的清楚认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向大众普及周王朝社会面貌并了解学习周人礼乐文明的目的。 丛书简介: 《图说人文中国》丛书以简洁流畅的文笔对每个朝代的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描述,兼顾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以扎实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撰述风格,给予读者以知识的教益和智慧的启迪。 丛书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严密、和谐的有机整体,其中的每一种在体式上既有统一的撰写规范与语言风格,同时在内容上又各呈异采。为充分反映不同时代的风采与特色,每种书将突出其所具有的标志性内容,从而张扬时代之特色。 丛书穿插大量历史图片,以图片说明历史,以历史印证图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
| 作者简介 | |
| 胡振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并兼职《中国文化》杂志常务编辑、制作策划。专长于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和文化史诸领域的研究,曾出版《殷商史》(合著)、《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合著)、《甲骨文与神话传说》等著作;整理有《甲骨续存补编》(甲编)等;论文近百篇。 丛书主编: 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古文学与文化,尤偏重于中古时代音乐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出版有《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等著作,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 早在夏商周三代,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这种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古代又称“吉金”。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青铜文化的商峰,礼乐文明势必会充分体现在青铜器制作及其铭文中。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来一探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之究竟,来领略吉金文化之璀璨。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西周的“图说”书籍,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文化溯源之旅。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着读者去理解“礼”和“乐”在西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精神追求上,而西周的“礼乐文明”,恰恰是这种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将抽象的“礼”和“乐”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了它们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制度到日常生活的细节。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审美和艺术水平。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何为文明”、“何以成为中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让我明白,历史的学习,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去感受、去理解,去体会那个民族曾经走过的辉煌和厚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惊喜。我总以为,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入,然而,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如此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品味的宝藏。作者在解读西周的“礼乐文明”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文化内涵。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吉金”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价值连城的古代青铜器,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通过对这些“吉金”的细致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西周能够奠定中国后世政治和文化的基础。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礼”和“乐”的深远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地下宝藏,而作者就是那位技艺精湛的考古学家,他小心翼翼地拨开尘土,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瑰宝。不仅仅是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更是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我一直对古代的器物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有生命、有故事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展示了那些“吉金”,更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那些铭文,那些纹饰,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活了起来,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将器物与制度、与思想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比如,一件鼎的出现,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烹煮食物,更可能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一首古老的歌谣,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可能是一种祭祀和教化的载体。这种解读,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与我们当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西周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它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时代。然而,这本书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盲区。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旁征博引、枯燥乏味的学究式写法,而是用一种更加亲切、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将西周的历史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图说”的运用,那些精美的图片,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它们本身就是重要的史料,是作者解读历史的依据。通过这些图片,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那些古老的器物,感受它们的质感和工艺,进而去想象它们在当时的使用场景和文化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西周,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只有冰冷年代数字和事件的过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是一种沉静而古朴的美,金色的纹饰在深邃的背景上流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直接触碰到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封面上“礼乐吉金”这四个字,笔力遒劲,带着一种庄重感,暗示着书中即将展开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核。当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文字,更是让我感到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的冰冷感,也没有浮于表面的浅尝辄止。作者似乎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游,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入西周的宫殿,感受那里的仪式、那里的音乐,还有那镌刻在青铜器上的历史印记。即便我并非专攻历史的学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叙事,一种文明的脉络。它让我开始思考,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构建他们的社会秩序,又是如何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