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瞿同祖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史
  • 社会学
  • 中国法律
  • 现代学术
  • 名著
  • 文化研究
  • 历史学
  • 中国社会
  • 学术著作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448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462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问,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学术之根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目录

第一章 家族
第一节 家族范围
第二节 父权
第三节 刑法与家族主义
一 亲属间的侵犯
杀伤罪
奸非罪
窃盗罪
二 容隐
三 代刑
四 缓刑免刑
第四节 亲属复仇
第五节 行政法与家族主义

第二章 婚姻
第一节 婚姻的意义
第二节 婚姻的禁忌
一 族内婚
二 姻亲
三 娶亲属妻妾
第三节 婚姻的缔结
第四节 妻的地位
第五节 夫家
第六节 婚姻的解除
一 七出
二 义绝
三 协离
第七节 妾

第三章 阶级
第一节 生活方式
饮食
衣饰
房舍
舆马
第二节 婚姻
一 阶级内婚
二 婚姻仪式的阶级性
第三节 丧葬
第四节 祭祀

第四章 阶级(续)
第一节 贵族的法律
第二节 法律特权
一 贵族及官吏
二 贵族及官吏的家属
第三节 良贱间的不平等
一 良贱
第五章 巫术与宗教
第六章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结论
附录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瞿同祖先生学术年表
社会史视野中的法律瞿同祖访谈
瞿同祖谈治学之道

精彩书摘

更重要的,我们从中也可看出父母在这方面的绝对决定权,剥夺自由与否的决定,执行一部分以后,免除其罪刑与否,全取决于他们的意志,法律只为他们定一范围及具体的办法,并代为执行而已,不啻为受委托的决定机构。从形式上来看,判决的是法司,从实质上来看,决定的还是向法司委托的父母,法律上早已承认他们的亲权。他们褫夺子孙的自由的合法权力,严格言之,实不自请求发遣之时始;同样地,他们免除原刑的权力亦不自请求释放之时始。
从清代遗留下来的案牍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呈送触犯之案多系情节较轻者,大抵系因不服管束或出言顶撞一类情事。有一人因平日懒惰游荡不听母洲,被呈送发遣。有一人酗酒滋事,屡训不悛,由直隶发配广西。有时则为供养有缺,有一人自家逃走,二年不回,不顾其父养赡,经呈送极边烟瘴充军。许多则起因于偷窃财物,有一人偷卖伊父膳觳,被父查知,出言触犯,由四川发配广东。有一人因性好游荡浪费,图窃父银使用,又一人因赌博输钱,欲当母衣服偿欠。有时再度呈送发遣也并非了不得的大恶,有一人嗜酒游荡,经父呈送发遣,在配思亲情切逃回被获,适逢恩沼查询,犯亲情愿领回,枷责释放,嗣后该人又在外饮醉,其父气忿,复呈送发遣,依例枷号两月,仍发极边充军,永不准释回。可以说都是属于违犯教令一类的。很清楚地若是有干犯殴詈的重大罪名,早已罪犯死刑,岂止发遣?条例上说得明白:“凡呈告触犯之案,除子孙实犯殴詈,罪干重辟,及仅止违犯教令者,仍各依律例分别办理外,其有祖父母父母呈首子孙恳求发遣,及屡违犯触犯者,即将被呈之子孙实发烟瘴地方充军。”故道光谕旨中有云:“子于父母如有干犯重情,早经依律治罪,其偶违教令,经父母一时之怒送官监禁者,情节本属稍差。”
于此我们不应忽略一重要点,子孙违犯教令或供养有缺,依照本律不过杖一百,可是犯了同样的过失,被父母呈送便发遣边地,终身不得自由了。这事说明了处分的伸缩自由完全操纵在父母的手里。像刑部《说帖》所说的:“子孙一有触犯经祖父母父母呈送者,如恳求发遣,即应照实际之例拟军;如不欲发遣,止应照违犯之律拟杖。”法律机构代父母执行惩戒权,处刑的轻重完全是遵父母的意志的,这和刘宋时代父母告子不孝,欲杀者皆许之,是同一道理。
呈控子孙忤逆不孝,司法机构是不会拒不受理的,同时,也不要求呈控人提供证据。法律上明文规定“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汛”。“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惩戒权本是绝对的,伦理告诉我们,子当“有顺无违”,这不是“是非”的问题,而是“伦常”的问题。在父母责骂时而和父母分辩讲理,甚至顶撞不服,在孝的伦理之下,实是不可想像的事。父母将儿子告到官里,官府怀疑到父母所陈述的理由是否充足,或是追问子女究竟是否忤逆不孝,也是不可想象的事。如果法官追问谁是谁非,便等于承认父母的不是,而否认父权的绝对性了。
“是非”,毋宁说是系于身分的。我错了,因为我是他的儿女。他的话和行为是对的,因为他是我的父亲。
其次,让我们来讨论财产权。
《礼记》曾屡次提到父母在不有私财的话,禁止子孙私有财产在礼法上可以说是一贯的要求。法律上为了防止子孙私自动用及处分家财,于是立下明确的规定。历代法律对于同居卑幼不得家长的许可而私自擅用家财,皆有刑事处分,按照所动用的价值而决定身体刑的轻重,少则笞一十二十,多则杖至一百。
……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到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 --- 《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学与宇宙观的变迁》 作者: 王景明 出版社: 世纪之光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星图插页 页数: 680页 定价: 188.00元 --- 内容简介 浩瀚的星空,自人类文明之初便以其永恒的规律和变幻莫测的景象,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祖先。他们仰望苍穹,试图从星辰的运动中解读宇宙的奥秘,并以此构建起对世界、对自身位置的认知。《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学与宇宙观的变迁》一书,正是这样一部深度聚焦于人类历史上早期观测、记录和解释天体现象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科学史著作,它更是一部跨越文明边界、融合了天文观测、哲学思辨、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史画卷。作者王景明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与天文学交叉学科背景,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隧道,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定向,再到中国古代的浑天说与盖天说,直至古希腊哲人对宇宙结构的理性构建,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文明如何用各自的智慧之光照亮头顶的夜空。 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第一部分“群星的诞生:早期观测的基石”,详细考证了史前文明对月相、季节和特定星群(如昴宿星团)的敏感性。作者考察了巨石阵、纳斯卡线条等遗迹中可能蕴含的天文信息,强调了农业社会对精准历法需求的驱动作用。通过对苏美尔和巴比伦泥板文书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最早的、系统化的行星观测记录及其与占星术的紧密结合。 第二部分“轴心时代的理性觉醒”,重点探讨了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后的思想革命。在古希腊,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如何从纯粹的经验描述转向逻辑推演,构建出地心说模型,并赋予宇宙以几何上的完美性。与此同时,东方文明也走上了不同的探索道路。作者将大量笔墨用于解析中国古代的“浑天图”和“简仪”,展示了以张衡为代表的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在没有先进光学设备的前提下,通过精密的机械模型和对日常观测数据的积累,实现了对天体运行的惊人准确预测。印度文化圈中,对黄道带的划分和对时间尺度的计算,也在此部分得到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书中尤为精彩的一章是关于“天人感应”与宇宙秩序的构建。古代的宇宙观往往与现世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等级制度息息相关。例如,在古代中国,皇帝作为“天子”,其统治的合法性直接来源于对天象的解读与祭祀;而在欧洲中世纪,托勒密体系的宇宙观与基督教神学完美契合,构成了稳固的知识与权力结构。作者细致地剖析了这些“观念的建筑”,揭示了天文学如何成为支撑一国意识形态的支柱。 第三部分“知识的碰撞与缓慢的转向”,关注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伊斯兰黄金时代天文学家们对托勒密模型的修正与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三角学和光学的发展。作者详细阐述了“马格里布运动”对既有知识体系的冲击,以及哥白尼革命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物理位置的改变,更是人类思维模式从“以人为中心”向“以自然法则为中心”的深刻飞跃。布鲁诺的殉道、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再仅仅是科学发现,而是对古老宇宙观的决定性挑战。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宏大的跨学科视野和翔实的史料支撑。它不仅展示了人类如何测量星体的距离和周期,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如何看待天空”以及“为什么如此看待”。星辰的低语,其实是人类文明自身心声的回响。 装帧设计上,本书采用仿古羊皮纸质感的封面,并附赠一套由专业天文绘图师根据古代星图资料复原的珍贵插页,极具收藏价值。对于历史爱好者、哲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思想起源抱有好奇心的读者而言,《星辰的低语》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它提醒我们,每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都是对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对于中国法律的“非主流”叙事和“边缘”视角的关注。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法律史,往往聚焦于那些帝王将相、朝堂上的法令颁布。然而,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普通民众在法律边缘的挣扎与适应。它探讨了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下,普通人如何利用、规避、甚至是在法律的夹缝中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书中关于法律与社会分层、法律与性别、法律与族群等议题的探讨,尤其发人深省。我尤其对那些关于普通人在面对不公时,如何通过非正式的法律途径、民间习俗或者人际网络来寻求正义的案例印象深刻。这让我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更在于它能否真正触及每一个个体,能否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本书打破了我对法律的单一认知,让我看到了法律在不同社会群体眼中的不同面貌,以及它在真实生活中所承载的复杂情感和生活智慧。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像我最初担心的那样,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充斥着冷冰冰的理论。相反,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将法律还原到它最真实的生存环境——中国社会。作者并没有将法律视为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纵深和社会的广度之中进行考察。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伦理观念、社会结构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中国,法律的推行常常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孕育出了中国法律特有的韧性和适应性。它让我思考,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普适的法治原则,也要尊重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独特肌理。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读到这本书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这一部分,我才真正意识到,法律绝非空中楼阁,它的生命力完全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中。作者深入剖析了在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下,法律得以产生、发展和被接受的社会条件。那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条文,背后往往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权力博弈以及民众的认知习惯。书中对诸如宗族制度、人情社会、以及地方性习俗等因素如何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我以前总觉得法律应该是普适的、统一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在地化”和“本土化”过程。比如,在一些乡村地区,传统的调解方式和道德规范往往比正式的法律程序更能解决纠纷,这种现象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它让我思考,在追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普遍性原则与中国社会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法律真正地“落地生根”,获得民众的认同和尊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这种对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深层互动的审视,为我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挑战和机遇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

刚拿到这本《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时候,我原本对“中国法律”这个主题有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总觉得会是枯燥、晦涩的专业论述,充斥着各种条文和案例分析。然而,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并没有像一本厚重的法典那样,冰冷地罗列条文,而是将法律置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之中。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梳理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是如何从早期朴素的礼制规范,逐渐演变成一套更加系统化、制度化的体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在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法律的调整、重塑以及与传统社会结构的互动,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角色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统治者维护秩序的工具,有时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有时又受到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权力结构的影响而步履维艰。这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法律与社会并非单向的决定关系,而是复杂交织、互相塑造的。这种深入骨髓的社会性解读,让原本严肃的法律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法律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章节时,仿佛置身于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作者以史学家般的严谨和文学家般的生动,勾勒出中国社会在近代以来经历的剧烈变革。而法律,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新思潮的载体,又是旧秩序的挑战者。书中对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细致描摹,以及民国时期不同政治力量在法律领域的角力,都让我对那个充满动荡与探索的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从一种外来的、被动的接受,逐渐演变为一种主动的塑造力量。同时,我也看到了法律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如何受到各种社会阻力、文化惯性以及权力结构的牵绊。这种“在运动中理解法律”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适应和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它不仅仅是静态的规范,更是动态的、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有机体。

评分

非常好 继续买

评分

非常好的一次购物体验,物美价优。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行。

评分

挺划算的,一下买了好多本书。京东买书也挺方便的

评分

蛮好看的,蛮好看的

评分

挺好:,质量不错,应该是正品

评分

听说不错,还没看。

评分

蛮好看的,蛮好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